静压预应力管桩常见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预应力管桩常见质量问题、原因与预防措施
![预应力管桩常见质量问题、原因与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74ff22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5.png)
预应力管桩常见质量问题、原因与预防措施1、桩身断裂(1)现象:在开展压桩工序时,桩身如果突然倾斜错位,而桩尖处土质无特殊变化,贯入度却突然加大,施压油缸的油压表计显示突然下降,机台晃动亚种,这时可能就发生桩身断裂的质量问题。
(2)原因:①桩身加工的弯曲度超过规范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过大,压桩过程中桩体倾斜或弯曲;②桩入土后,遇到坚硬障碍物(岩石、旧埋设物),把桩尖挤到一侧;③插桩本身不垂直,在压入某深度后,用移机方法来纠正,使桩体产生弯折;④多段桩施工时,相连接的两段桩不在同轴线位置上,焊接后产生弯曲;⑤桩材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在堆放、吊运准备工作中已经产生裂纹或断裂而没被发现。
(3)预防措施:施工前应该清理干净桩位下的障碍物,必要时应该对每个桩位用针探检查;②加强桩材检查,如果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者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不能使用;③在插桩施工中已经发现桩身不垂直就立即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后若发生严重倾斜。
不能采用移机方法处理。
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段桩在同轴线上。
端面间隙应该加垫铁片并塞牢;④桩的堆放和吊运应严格执行规范规定,若桩身出现裂缝且超过验收标准必须严禁使用。
2、桩顶损坏(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损坏。
(2)原因:①桩材混凝土配合比不好,施工中控制不严格,养护做的不好;②桩顶端面不平整,导致桩顶端面与桩轴线之间不垂直;③桩顶与送桩杆的接触部位不整齐,送桩时导致桩顶端面局部应力集中而损坏。
(3)预防措施:①制作桩体时,离心要均匀,桩顶加密箍筋要确保位置准确,并按规范养护;②沉桩前必须检查桩顶是否有凹凸的现象,保证端面垂直于轴线,桩尖不得偏斜,若不符合规范要求严禁使用,或经过必要修补处理合格后才能使用;③检查送桩杆与桩身的接触面平整度,如不平整必须开展相关处理才能使用。
3、桩位偏移(1)现象:在静力压桩过程中,相邻桩身产生横向位移过大或桩身上浮。
(2)原因:①桩进入土层后,可能遇到大块坚硬的岩石,将桩尖挤到一侧;②多段桩施工时,相接的两段桩轴线不一致,焊接后管桩整体弯曲;⑧桩基数量过多且桩距不大,静力压桩时土层被挤压到极限后必然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拔起;④在软土地基场地中施压密集群桩时。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0d236d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3.png)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文档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引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工艺,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影响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以期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
二、基础处理1.地质勘察:在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情况和地下水位,以便选择合适的桩长和桩径,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基础处理: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对地基进行合理的处理,包括挖土、回填、加固等。
三、桩身施工1.钢筋布置:在桩身施工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布置,确保钢筋的正确位置和数量。
2.混凝土浇筑: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模板的安装和检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四、预应力施工1.预应力锚固:在进行预应力施工前,必须进行预应力锚固的检查和试验,以保证预应力的安全和可靠。
2.预应力张拉:在进行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预应力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预应力的准确和合理。
五、防治通病措施1.混凝土强度低: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合理控制水灰比和配合比,加强养护措施。
2.钢筋质量不合格:加强钢筋质量检验,严禁使用锈蚀、弯曲等不合格钢筋。
3.预应力张拉困难:加强预应力张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一。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一种利用预应力技术进行施工的混凝土管桩。
2.地质勘察:对地层和地下水位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工程技术。
八、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这些措施将我们提高施工的质量水平,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文档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引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加固工艺,在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b30a29327d3240c8547ef39.png)
Doors&Windows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常见的
摘
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采用高强混凝土和高强度的预应力
),
),
)。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主要适用于非抗震设防区及抗震设防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主要有
)、)、
桩机安装调试
3
管桩身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在沉第一节桩时于
管桩断桩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遇地障或桩身倾斜度过大造),
管桩爆桩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桩本身的质量
),
(下转第102页)
施工技术
99
2019.08
Doors&Windows
现的情况作出预判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管桩达不到设计要求后施工承台边桩
总之
(上接第99页)(上接第100页)
安装阶段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在建筑工程当中抹之前需要保证地面和墙面的清洁度众人皆知
接验收是指对于施工环境有着很好的准备并且验收合格工现场的安全保护做得十分到位
高压开关柜在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步骤进
(上旬刊),2015(2):12~14.
施工技术102
2019.08。
七个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七个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da0f03626fff705cd170a6c.png)
七个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预应力管桩施工为即打即隐蔽的工程,出现问题无法在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整改,只能采取补桩等措施补救,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每一步骤都要按照标准严格进行1、桩体倾斜(1)产生原因1)施打前未按要求双向校核垂直度。
2)遇有地下障碍物。
3)场地不平整,桩机底盘不稳固水平。
(2)防治措施1)施打前,应按要求在桩机的正方和垂直的管桩侧面双向架设经纬仪或线坠,垂直度满足要求(小于0.5%L)后方可起锤,打入约1m左右再用仪器校核一次桩的中心位置和垂直度,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常施打。
2)地下障碍物如果较浅,可以先将桩拔出,清除障碍物后,将坑填实填平,重新放点打桩;如果障碍物较深,无法处理,可会同监理、设计院等单位商议解决办法,更改桩位。
2、焊缝不饱满,接桩处开裂(1)产生原因未按规定进行焊接作业,未分层焊接。
(2)防治措施1)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水份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焊接时必须将内层焊渣清理干净后再焊外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电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
3、贯入度剧变(1)产生原因1)地质情况不明,地下存在有空洞、溶洞、夹层等。
2)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
3)桩身破碎断裂。
(2)防治措施1)在施打过程中,出现贯入度突然变大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可采取超前钻等方法,先探明桩位处的地质情况,将空洞、溶洞等先用中砂或粘土等填塞密实后再重新打桩,或改用其他形式的基础处理方法。
2)在即将收锤时,遇到贯入度突然加大的情况,一般均因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导致桩身折断或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
这种情况下,采用从桩身内孔吊灯和吊重物检查桩身的完整看是由何种原因造成。
①如是因地质起伏大造成的,则需采用特殊桩尖,采用嵌岩力强的桩尖进行施工。
②如是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则需对进场的管桩质量进行检查,采购质量合格的管桩;管桩桩身强度必须达到100%时方可使用;同时,在施打过程中,要控制好总锤击数,PHC 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500,最后1m锤击数不宜超过300。
桩基础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桩基础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fef867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a.png)
桩基础常见质量问题与预防措施一、钢筋砼预制桩基础常用方法:锤击沉桩法、静力压桩法。
问题1:预制桩桩身断裂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原因:〔1〕制作桩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2〕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3〕稳桩不垂直,压人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产生弯曲。
〔4〕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弯曲。
〔5〕制作桩的砼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预防和治理:〔1〕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除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
对桩构件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标或桩尖不在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2〕在稳桩过程中与时纠正不垂直,接桩时要保证上下桩在同一纵轴线上,接头处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
〔3〕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裂缝超过规定坚决不能使用。
〔4〕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与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
可在轴线两侧分别补一根或两根桩。
二、钢筋砼灌注桩基础常用方法:人工挖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
问题1:干作业成孔灌注桩的孔底虚土多现象:成孔后孔底虚土过多,超过标准规定的不大于lOOmm的规定。
治理:〔1〕在孔内做二次或多次投钻。
即用钻一次投到设计标高,在原位旋转片刻,停止旋转静拔钵杆。
〔2〕用勺钻清理孔底虚土。
〔3〕如虚土是砂或砂卵石时,可先采用孔底浆拌合,然后再灌砼。
〔4〕采用孔底压力灌浆法、压力灌砼法与孔底夯实法解决。
问题2:泥浆护壁灌注桩塌孔现象: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
原因:〔1〕泥浆比重不够,起不到可靠的护壁作用。
〔2〕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1c10f8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e.png)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1、挤土效应和振动影响原因分析: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属于挤土类型,往往由于沉桩时使桩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产生挤土效应;桩机施工过程中焊接时间过长;桩的接头较多而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歇在硬夹层;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不当,每天成桩数量太多、压桩速率太快、布桩过多过密,加剧了挤土效应。
防治方法:(1)控制布桩密度,对桩距较密部分的管桩可采用预钻孔沉桩方法,孔径约比桩径小50-100MM,深度宜为桩长的1/3-1/2,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或采用间隔跳打法,但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形成封闭桩。
(2)控制沉桩速率,一般控制在1m/min左右;并制定有效的沉桩流水路线,并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宜先高后低,若桩较密集,且距建筑物较远,场地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筑物时,宜从相邻建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向远进行;桩数多于30根的群桩基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打;承台边缘的桩,待承台内其他桩打完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插桩施打;有围护结构的深基坑中的静压管桩,宜先压桩后再做基坑的围护结构,这样的施工顺序可以避免由于基坑四周的围护结构使压桩的土体无法扩散,造成先施工的管桩被后施工的管桩挤上来,使桩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又避免了在基坑的压桩过程中土体扩散而挤坏四周的围护结构及降低基坑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同时应对日成桩量进行必要的控制。
(3)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减少挤土现象;设置隔离板桩或地下连续墙;开挖地面排土沟,消除挤土效应。
(4)沉桩过程中应加强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观测、监护,对靠近特别重要的管线及建筑物处可改其它桩型。
(5)控制施工过程中停歇时间,避免由于停歇时间过程,摩阻力增大影响桩机施工,造成沉桩困难。
同时,应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制定合理的桩长组合。
静压桩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静压桩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ff9918c5acfa1c7ab00ccae.png)
静压桩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一、桩身断裂1、原因分析(1)、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在反复冲击的集中荷载下,超过桩身抗弯强度而断裂,这种情况出现主要由于:桩的长细比较过大,沉桩时又遇到硬土层;桩在制作过程中,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中轴线,沉桩时遇有硬土层把桩尖挤向一侧;沉桩时不垂直,在校正桩的倾斜时,使桩身产生弯曲;两节桩相接时,由于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曲折;在饱和软粘土中沉桩时,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和土方开挖产生过大的土压力差使桩身发生弯曲。
(2)、桩身质量不符合要求,桩身局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受反复冲击荷载后产生横向裂纹并扩大而导致断裂。
(3)、在制作时,其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改变了受力状态产生裂纹或断裂。
控制每节桩的细长比,一般不应超过40;2、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施工前检查桩身弯曲情况,对桩身弯曲矢高大于0.1%桩长且大于20mm的桩或桩尖偏离桩纵轴线时,不宜用;施工前清除场内地下障碍物;应及时纠正在初沉时发生倾斜的桩;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接桩以确保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在饱和软土中沉桩,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孔隙水压力,在沉桩完成后间歇两周以上才可进行土方开挖,且应分层挖土;确保混凝土质量;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严格按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执行;桩身出现断裂后,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补桩。
二、沉桩达不到要求1、原因分析(1)、工程地质情况未能勘探清楚,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的持力层或选择桩尖标高有误。
(2)、局部有坚硬土夹层或砂夹层。
(3)、施工中遇到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旧埋设物等。
(4)、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新近代砂层结构不稳定,同一层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时,才能求出贯入度。
群桩施工中砂层越挤越密,最后就沉不下去。
(5)、桩机选择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沉过设计要求的标高。
2、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工程地质情况应详细探明,做到工程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相符;合理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桩尖标高;遇有硬夹层时,可采用先钻后压法,以利沉桩,但桩尖至少进入未扰动的土层中4倍桩径深度;根据工程地质等条件,确定施工的最终控制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4ec0bf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4.png)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是基础施工,桩基础是建筑施工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中最为常见的基础形式,桩的种类及其施工方法因上部建筑物或载荷情况不同而多种多样。
随着我国预应力和混凝土技术的高速发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的基础工程中。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优点,所以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然而不同地质情况、施工机具的性能、人员的技术实力,往往也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本文就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问题做如下探讨。
标签: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常见问题;质量控制一、标准规范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的要求根据《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现场应配备桩身垂直度观测仪器(长条水准尺或经纬仪)和观测人员,随时量测桩身的垂直度。
2、锤击桩打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2)打桩应符合下列规定:管桩施打过程中,宜重锤低击,应保持桩锤、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并随时检查桩身的垂直度。
当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0.8%时,应找出原因设法纠正;在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3)当打桩过程中遇到贯入度突变、桩头桩身混凝土破裂、桩身突然倾斜跑位、锤击数过多以及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等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并及时与设计、监理等共同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4)当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3、静力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2)压桩过程中应测量桩身的垂直度。
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5e978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f.png)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前言静压预应力管桩是一种高效且常用的桩基处理方法,其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并给出防治对策,以期提高施工质量。
常见的质量问题1. 钢管形变在桩深时,由于施工条件和土层的特点等原因,可能会导致静压预应力管桩的钢管出现形变,严重影响到桩基的质量。
常见的原因有:•构造不当:管身缺乏承受高温膨胀的设计,会导致钢管形变;•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钢管所用钢材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导致钢管变形。
2. 预应力力值异常静压预应力管桩是以预应力为主的桩,其预应力力值异常会严重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常见原因有:•预应力张拉工艺不规范:张拉时,张拉钢绳力值偏大或偏小,超出预设的力值,导致预应力力值异常;•预应力锚固不良:锚固端处的固定方案设计不符合规范,导致老化或卡涩锚固件,从而使预应力锚固不良导致预应力力值异常。
3. 压实度不足静压预应力管桩的沉井深度和压实度会直接影响到桩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常见原因有:•施工机械设备不足或操作不规范,导致管桩钻孔和钻进不足;•施工地质环境恶劣,土质土层不利于处理,压实度不足。
防治对策1. 钢管形变的防治对策•优化设计:要充分考虑极端的温度影响,合理选择材料,增强钢管的承受能力;•严格把控质量:对材料进行严格筛选,杜绝劣质材料的使用。
2. 预应力力值异常的防治对策•选择优质材料: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加工,确保钢绳和锚固件的质量;•张拉工艺符合规范:按照设计图纸规范操作,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把控张拉力值。
3. 压实度不足的防治对策•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选择规格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来钻孔和钻进管桩,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施工人员技能:施工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工人,采用操作规范的施工工艺,保证压实质量。
结语对于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我们应该严格依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和管理,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在施工中进行合理的防控,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桩基使用寿命。
2015.7质量培训-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量通病及防治
![2015.7质量培训-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量通病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4f8f6bdfc4ffe473268ab30.png)
时间:二〇一五年七月九日主场:福清项目部会议室人员:项目部全体人员,施工队现场负责人内容: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量通病及防治主持:郑现振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1 管桩桩顶被压碎1.1原因分析(1)管桩制作不良,壁厚未能达到变准要求或端部桩壁厚薄不均或管桩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压桩桩帽或送桩器桩帽的刚度不足,易产生变形使桩顶受压不均匀。
(3)静压桩机配重不足或配重放置不平衡,力大时桩机倾斜起身,使管桩偏心受压。
(4)压桩桩帽或送桩器桩帽与管桩不匹配,桩帽中心与管桩中心不重合,使管桩受偏心压力。
(5)压桩前机架未调平或场地地基松软,管桩垂直度偏差超标。
沉桩过程中,管桩始终偏心受压,受最大偏心力的管桩顶部极易破碎。
1.2防治措施(1)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管桩按照标准严格检查验收,有问题的桩一律不得使用。
(2)静压桩机上的压桩和送桩桩帽应根据管桩设计尺寸,及时制作更换,管桩在桩帽内的周边间隙应为5~10mm,必要时可考虑在桩顶使用硬纸垫层。
(3)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桩机。
(4)现场地表土的地耐力应满足施工要求,并做好雨天排水工作,只有在桩身垂直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加压沉桩。
(5)对于因桩顶破碎而没有压至设计标高的桩,应会同设计、监理等部门及时做出处理方案。
2 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2.1原因分析(1)地址勘察资料与实际工程地质存在偏差,发生配桩长度不准确,使沉桩达不到成桩设计要求的相关控制值(桩顶标高、终压力、贯入度等)(2)设备机械故障等原因导致沉桩过程突然中断时间过长,桩周阻力增大,难以沉桩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
2.2防治措施(1)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作补充地址勘察,合理选择持力层和成桩的相关控制值。
(2)根据有关要求合理选择沉桩设备,在沉桩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冷静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不能盲目加大压力桩力强行沉桩,以防止桩身断裂。
3邻桩上浮或桩头位移3.1原因分析(1)静压管桩属于挤土桩,在沉桩过程中存在挤土效应会使地面隆起,特别是当土层是饱和性软土、桩距较密、桩数较多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度而向上隆起,后施工的桩便会对先前施工或相邻的桩产生向上拉力,使其桩身上浮或被推向一侧。
岩土知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岩土知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ecbe9c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d.png)
岩土知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1、应对桩身断裂或垂直度偏差超过规范要求等问题的预防措施1.1施工工艺平整场地一放线定桩位一清理桩位地下障碍物预制桩进场一桩机就位一吊装、对正桩位垂直对中桩顶与桩帽间放置弹性垫层一管桩就位一复核桩位应垂直对中一打(压)桩一接桩一截桩。
1.2施工技术措施(1)(打)压桩施工前的技术准备:①对桩身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测量管桩的外径、壁厚、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并详细记录,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上的不宜使用;桩的堆放、吊运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②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进行清理,必要时对每个桩位采取钎探方法查明。
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如岩溶地区应对桩端持力层进行探明,预先处理。
③保持场地平整坚实,有排水措施,为防止桩机下陷而造成桩身倾斜、桩机挤压导致桩位偏移等影响施工质量问题及施工安全隐患,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局部回填平整,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地基承载力,使其达到打(压)桩施工要求。
桩机行走或施打过程保持机身稳定。
④制定有效的压(打)桩路线,并根据桩的人土深度,宜先长后短、先高后低,若桩较密集,宜采取“先中间后两边”的措施进行压桩(打桩)施工。
防止压桩机侧向挤压已完成的管桩。
(2)(打)压桩施工中的技术措施:①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采用正确的纠偏措施,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
②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
(3)(打)压桩施工后技术措施:①土方开挖应沿桩周边分层均匀进行,防止土体侧压力在桩身上产生附加弯矩而导致桩身偏斜或导致桩身断裂。
②当基础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677775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8.png)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引言静压预应力管桩是一种在地下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基础施工技术。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和控制,将会对整个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1. 施工现场选择不当问题描述施工现场选择不当是导致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合适的施工现场选址可能会遇到下列问题:•地质条件复杂,土层不均匀;•地下水位较高,难以进行施工;•施工空间狭小,无法进行必要的施工操作。
防治对策为了解决施工现场选择不当带来的质量问题,我们应该:•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了解地质、地下水位等关键信息;•选择合适的施工现场,确保土层均匀、地下水位较低,并保证施工空间足够。
2. 基础设计不当问题描述基础设计不当是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不合理、不科学的基础设计可能导致以下问题:•桩基承载力不足,无法满足工程要求;•桩的布置密度不合理;•桩身的尺寸设计错误。
防治对策为了避免基础设计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我们应该:•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土层情况,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准确数据;•依据工程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基础设计,确保桩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合理安排桩的布置密度,避免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的情况出现;•认真核对桩身尺寸设计,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3. 静压注浆质量不达标问题描述静压注浆是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其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静压注浆质量不达标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浆压力不够,无法将孔隙中的空气排除;•注浆材料配置不合理,导致注浆固化时间过长或过短;•注浆管与钢管连接不牢固,造成注浆材料泄漏。
防治对策为了保证静压注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我们应该:•选用合适的注浆设备,确保注浆压力充足,能够有效排除空气;•合理配置注浆材料,控制固化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加强注浆管与钢管的连接,确保注浆材料不会泄漏。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a2e2d32bceb19e8b9f6baa9.png)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1、静压管桩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静压桩沉桩中的常见的工程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点:1、桩位偏位过大2、桩身倾斜。
3、桩顶碎裂。
4、桩身断裂。
5、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控制要求。
(1)桩位偏位1、测量放线有误,或放样小桩变位而未加以校核纠正。
2、插桩“对中”误差较大。
3、先施工的桩被挤动,特别是在软土层中,先施工的短小桩更容易跑位。
4、打桩顺序不当,易引起桩顶偏位。
5、孤石和其他坚硬障碍物可将管桩的桩尖和桩身挤向一旁。
6、桩尖沿裸露岩石倾斜面滑移。
7、两节或多节桩施工时,接桩不直,桩中心线成折线形,桩顶偏位。
8、在软土地基上由于重型施工机械的偏压也易引起桩的偏位。
(2)桩身倾斜1、施工场地不平;或地表松软,使打桩机倾斜;打桩机导杆未校直。
2、插桩不正,底桩倾斜率过大;或初入土时就发生倾斜。
3、桩身弯曲度过大。
4、桩顶与桩身中轴线不垂直。
5、桩尖偏心不对中。
6、桩垫不平,静压时会使桩顶面倾斜而造成桩身倾斜。
7、遇到孤石或坚硬障碍物,使桩尖跑位桩身倾斜。
8、接桩时上下节桩不在同一直线上,产生曲折。
9、桩尖沿裸露岩石倾斜面滑移。
10、先打的桩被挤斜,尤其是打桩顺序不当时更显得严重。
11、先打的桩送桩太深,附近后打的桩会送桩孔的方向倾斜。
12、大片密集桩群中,压桩时土体挤压邻桩。
13、在软土地区施工,送桩器太大且送桩太深也会引起桩顶偏位或桩身倾斜。
(3)桩顶碎裂1、桩的制作质量差,如桩身原材料质量差,制作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配合比不当,水灰比控制不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离心制度不当等。
2、管桩制作时,桩头严重跑浆,形成空洞。
3、蒸汽养护时蒸养制度不当引起混凝土脆性破坏。
4、桩身混凝土龄期不足。
5、搬运、吊装、堆放过程中碰撞损坏。
6、预应力主筋的墩头高出桩端面。
7、没有桩垫或桩垫厚度不够,或桩垫未及时更换。
8、送桩器尺寸不合适或倾斜时使桩头击碎。
(4)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1、地质勘察资料与实际桩端持力层不符,持力层顶面标高变化大,管桩长度不够。
静压预应力管桩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静压预应力管桩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d22380452ea551810a68743.png)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720120202静压预应力管桩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收稿日期6225作者简介雷振军(2),男,工程师,陕西机械施工公司南京分公司,江苏南京 6雷振军摘 要:分析了斜桩、桩身破坏、断桩、桩身抬高等预应力管桩在沉桩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指出施工时应详细掌握地质情况,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静压预应力桩,斜桩,断桩,地质情况中图分类号:TU472.33文献标识码:A 静压法施工是通过静力压桩机的压桩机构以压桩机自重和机架上的配重提供反力而将桩压入土中的沉桩工艺,压桩桩型一般选用预应力管桩。
由于静压预应力管桩具备单桩承载力高;施工进度快;噪音小、污染少;穿越土层能力强;现场施工方便;质量好控制;桩身耗材较低、单桩造价低等特点,现阶段已在江苏一带广泛使用,并开始由城区向周边地区发展。
文中根据江苏省农林厅办公大楼、南京苏宁雅槐园长阳花园住宅小区以及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桩基工程的一些施工经验,对预应力管桩在沉桩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做一分析。
1 斜桩1.1 斜桩产生的原因1)静压桩机机械维修不及时,如液压系统漏油导致桩机支撑下滑。
2)静压桩机自重加配重总重量大,桩机基础如不平整且坚硬,沉桩过程中,桩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桩身极易发生偏移。
3)施工中桩身不垂直,桩帽、桩身不在同一直线上。
4)接桩时桩身、桩帽不在同一直线上。
5)施工顺序不当,导致应力扩散不均匀。
6)沉桩过程中遇到大块坚硬物,把桩挤向一侧。
7)采用预钻孔法时,钻孔垂直偏差较大,沉桩过程桩沿着钻孔倾斜方向发生偏移。
8)桩布置过多过密,沉桩时发生挤土效应。
9)基坑开挖方法不当,一次性开挖深度太深,使桩的一侧承受很大的土压力,使桩身弯曲变形。
1.2 斜桩的防治措施1)静压桩桩机施工前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以避免影响施工质量。
2)静压桩桩机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为防止桩机下陷而造成桩身倾斜、桩机挤压对桩位的影响,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局部回填平整,在较软的场地中适当铺设道渣等措施提高地基承载力,不能使桩机在打桩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影响压桩质量。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对策98939.doc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对策98939.doc](https://img.taocdn.com/s3/m/8558de5d03d8ce2f01662335.png)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转贴 2008-01-18 22:21:29]字号:大中小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1、挤土效应和振动影响原因分析: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属于挤土类型,往往由于沉桩时使桩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产生挤土效应;桩机施工过程中焊接时间过长;桩的接头较多而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歇在硬夹层;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不当,每天成桩数量太多、压桩速率太快、布桩过多过密,加剧了挤土效应。
防治方法:(1)控制布桩密度,对桩距较密部分的管桩可采用预钻孔沉桩方法,孔径约比桩径小50-100MM,深度宜为桩长的1/3 - 1/2 ,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或采用间隔跳打法,但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形成封闭桩。
(2)控制沉桩速率,一般控制在 1m/min 左右;并制定有效的沉桩流水路线,并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宜先高后低,若桩较密集,且距建筑物较远,场地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筑物时,宜从相邻建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向远进行;桩数多于 30 根的群桩基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打;承台边缘的桩,待承台内其他桩打完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插桩施打;有围护结构的深基坑中的静压管桩,宜先压桩后再做基坑的围护结构,这样的施工顺序可以避免由于基坑四周的围护结构使压桩的土体无法扩散,造成先施工的管桩被后施工的管桩挤上来,使桩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又避免了在基坑的压桩过程中土体扩散而挤坏四周的围护结构及降低基坑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同时应对日成桩量进行必要的控制。
设置隔离板桩或地(3)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减少挤土现象;下连续墙;开挖地面排土沟,消除挤土效应。
(4)沉桩过程中应加强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观测、监护,对靠近特别重要的管线及建筑物处可改其它桩型。
静压预制管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静压预制管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5bf90dcff00bed5b8f31d2e.png)
静压预制管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摘要:近年来,建筑工程中静压预制管桩工艺已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还经常出现桩身断裂、桩顶掉角、管桩偏移过大、沉桩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桩基的施工质量,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都会给整个建筑工程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而,为避免发生上述的质量隐患,必须对静压预制桩的施工过程严加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以下本文先提出施工过程应注意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并通过大学城中环东路教师公寓南区工程实例阐述了静压管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静压预制管桩施工;技术要领;质量通病;预防措施静压预制管桩施工是一项新型的桩基技术,主要用于对地基土层承载力弱的地基处理,然而施工时由于桩身砼强度不足、接桩质量低劣、预制桩制作偏差和随意停压等现象,造成静压预制管桩施工质量下降,还影响到整个建筑项目的工期和成本。
因此,应对静压预制管桩施工常见问题引起重视,强化其施工细节的控制,以达到提高静压预制桩基施工质量的目标。
1预应力管桩压桩过程中易产生的通病及预防措施1.1桩身断裂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这时可能是桩身断裂。
预防措施:(1)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
(2)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使用。
(3)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
(4)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5)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1.2桩顶掉角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掉角。
预防措施: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有无凹凸现象,桩顶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使用。
1.3管桩偏移过大现象:在进行沉桩时,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上升现象。
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通病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69a8720cc7931b764ce1511.png)
通病名称
现象
原因
预防措施
(1)桩身断裂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施压油缸的油压显示突然下降引起机台抖动,这时可能是桩身断裂。
a.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b.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b.在压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c.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2)桩顶掉角
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掉角。
a.预制的砼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或养护时间短,样护措施不足。
b.在沉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接桩时要保点降水或排水措施。
d.沉桩期间不得开挖基坑,需要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地质情况、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实,一般宜两周左右。
b.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c.桩数较多,土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
d.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的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a.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5)接桩处开裂
接桩处经施工后,出现松脱开裂。
a.连接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有杂质、雨水、油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薄壁管桩 ( 代号 P C) T 三种。预应力混凝 土管桩是 在大型 加工厂内生产 制作 、流水作业 ,桩 本身生产 质量稳定容 易
得 到控制和保证 ,一 般不会 出现大 的质量问题 。但在施 工
过 程 中会 因 施 工人 员 对 管 桩 的 一 些 工 艺 技 术 原 理 及 工 艺 过 程 了解 不 够 ,可 能 会 造 成 一 些 管 桩 施 工 质 量 问题 。预 应 力 管 桩 在 施 工 过 程 中常 出 现 的 质 量 通 病 主要 有 以下 几 种 :桩
从 而确 保 施 工 质 量 。
起静压桩机倾斜 , 桩 受弯矩 、剪力 作用 而断裂 ;②桩 机 ・ 瞥
的配 置 在 桩 机 平 台 放 置 不 对 称 ,造 成 桩 身 内 部 重 力 偏 心 ,
超过桩身混凝 土抗压强 度极 限值 ,引起桩 身断裂 ;③发 现
桩身倾斜而强 行纠偏 ,产生 过大侧 向应力 。④桩 混凝土强 度与设计要求不符或 桩本身存在 质量 缺陷 ;⑤桩 机施工 时
土的侧向压力把后施工 的桩推 向一侧 , ,引起桩身倾斜 ;⑤ 合理安排基坑开挖 方式 ,开挖深 度一次 部应太 深 ,土侧 向 压力引起桩身弯 曲变形。
素如桩进入软 土层 ,可继续 进行静 压管桩 的施工 ,如果非 地质结构 因素 ,应 分析造成 该现象 的原 因 ,研究是 否发生
③一旦 发生桩身倾 斜应及 时采取 有效措施 进行 纠偏 ,但 不
随着 国民经济的快速 发展 ,高层建 筑在城市建 设 中越
材
来越多 ,而地基处理技术是影响高层建 筑发展的重要 因素 , 以前采用较 多的地基处理 方式主要 有混凝 土灌注桩 、高压 旋喷桩 、深 层搅 拌桩 等施 工技术 ,但 由于其 施工 噪音 大 ,
4 00 ) 5 0 2
力太差 ,满足不 了桩机荷 载要求 ,桩 机发生不 均匀沉 陷引
得 到 广 泛 的采 用 ,在 施 工过 程 中因 施 工 人 员 对 管 桩 的 一 些 工 艺技 术 原 理 及 工 艺 过 程 了 解 不 够 ,可 能会 造 成 一 些 管 桩 施 工质 量 问题 。 笔 者 结 合 多 年 的 施 工 管 理 经 验 时 易 出现 的 质 量 问题 进 行 原 因 分 析 并 提 出可 采 取 的 一 些预 防 技 术 措 施
量减少挤土效应 对桩位 的影响 ,避免 管桩位偏 位 ,特别 是
对桩距相距接近较密集 时 ,更 应事 先考虑好 合理 的压桩顺 序 ;③尽量减少 静压 桩机在施工 区域 内的往返 移动 ,尽量 避免桩机移动时对施工作业面的地表土的扰动作用 。
身断裂、桩身 移位 、桩身倾斜 、沉桩过程 中桩机抱 桩造成
破 裂 、接 桩质 量 问题 、沉 桩 遇 到 障碍 物 不 能 继续 沉 桩 等 等 。
3 桩身倾 斜
桩身倾斜现象 :① 施工时 桩身 不垂 直 ,桩帽 、桩 身不 在一直线 上;②施 工场地不 平整不 坚实 ,沉桩 过程 中桩机桩机 的压力表 读数突然 下降 或桩身沉降突然增 大时 ,就有 可能是发 生了断桩 现象 ,应 及时结合对土层 的地质 勘察资 料情况进行 分析与 判断 ,查
对环境 有污染 、施工速 度慢 ,造价成本 相对高 ,近 年来在
许 多地方逐渐被静压 预应力 管桩所替代 ,特别 是静压 预制 管桩具有 自身 的许多 优势如桩身 强度高 、刚度大 、施工 速 度快 、质量可靠和较 高的性价 比 ,且 施工 中对 周围环境 噪
2 桩位偏 移
在施工过程 中管 桩在 一定 限度 内允许偏 移 ,但发 生桩
音小 、无污染等诸多特点 ,在高层建筑 中得到广泛的采用。
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 管桩 主要 包括有 预应力高强混 凝土管 桩( 代号 P C 、 H )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号 P 和预应 力混凝 代 C)
位偏差太大 时就要予 以控制。
预防措施 :①首先保 证桩位 测量定 位要 准确无 误 ,压 桩过程 中经常对桩位进 行复核 检查 ;② 在沉桩 过程 中应 尽
・
14・ 1
2 1 年 第 2期 01
第3 7卷 总第 10期 6
2 1 年 4月 01
静 压 预 应 力 管 桩 常 见 施 工 质 量 通 病 及 预 防措 施
孙 运 刚
( 郑州 轻工业 学院 ,河南 郑州
摘 要 :静 压 预 应 力 管 桩 在 城 市 高层 建 筑 基 础 处 理 中
对 管 桩 作 用 了侧 压力 ,桩 受 弯 矩 作 用 而 断裂 。
文 章编 号 :17 4 1 (0 1 2一 l4一 2 62— 0 1 2 1 )O O I O
h
O 柚 前
.
言
预防措施 :①沉 桩前先进 行场地 乎整 硬化 ,防止 桩机 不均匀下沉 ;②桩机配重应对称配置 ,避免桩机 重心 偏移 ;
明 是 否 发生 桩 身 断 裂 情 况 。 如 果 经 过 分 析 属 于地 质 结 构 因
产生不均匀沉 降 ,桩 身发生倾 斜 ;③沉桩 过程 中遇到地 下
障碍物 ,把桩挤 向一侧 ;④ 施工顺 序安 排不合 理 ,引起 土
应 力 扩 散 不 均 匀 ,特 别 是 相 邻 桩 过 近 过 密 ,先 施 工 的 桩 对
压 力值 超 过 管 桩 极 限承 载 力 ;⑥ 在 深 基 坑 开 挖 过 程 中 ,未
关 键 词 :预 应 力混 凝 土 管 桩 ;沉桩 ;接 桩 ;预 防 措 施 中 图 分 类号 :T 7 3 3 U 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按 分层开挖 的原 则 ,引起土应 力释放 ,土 体产生侧 向位移
宜采用 移动桩架强行 纠偏 以免造成 断桩事件 ;④ 管桩进 入
施 工场 地 内应 检 查 桩 的 质 保 资 料 及 查 看 桩 的外 观 质 量 ,有
无质量缺 陷;⑤ 控制沉桩 加压荷 载,控 制沉桩 速度 ,一 般 不宜超过 2m mi;⑥基坑开挖应分层进行 ,预防土体位移 / n 对管桩作用大的侧 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