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乌衣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乌衣巷
《乌衣巷》由刘禹锡创作,是中国非常著名的怀古诗。
抒发诗人对于人生多变的感慨。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乌衣巷》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解
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赏析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
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
“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
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
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
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
“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
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
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
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
历史证人的身份。
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
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语言含蓄,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