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前言
为确保教育部所属各单位在发生消防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配、应急程序和措施,为应对突发火灾事件提供操作指南。

二、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为确保应急响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以下组织机构,并明确各组工作职责:1、灭火行动组
(1)职责:负责组织初期火灾的扑救,控制火势蔓延,减少火灾损失。

(2)成员: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志愿消防员、专业消防员组成。

2、通信联络组
(1)职责:负责与上级部门、消防部门、现场各组之间的通信联络,确保信息畅通。

(2)成员:由单位通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3、疏散引导组
(1)职责: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受灾人员的安全疏散,确保人员迅速、有序撤离。

(2)成员:由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班主任、辅导员等人员组成。

4、安全抢救组
(1)职责:负责抢救受困人员、重要物资和设备,协助灭火行动组扑救火灾。

(2)成员:由单位安全保卫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5、现场警戒组
(1)职责:负责火灾现场的安全警戒,维护现场秩序,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成员:由单位安全保卫部门、保安人员组成。

三、报警和接警程序
1、报警
(1)发现火灾或其他消防安全事故时,任何人应立即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或使用附近电话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2)报警时,应保持冷静,清晰、准确地报告以下信息:
a. 火灾发生的位置、单位名称和具体地址;
b. 火灾的规模、燃烧物质、火势蔓延情况;
c. 报警人的姓名、联系电话;
d. 周边环境及交通情况,便于消防部门快速到达现场。

2、接警
(1)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火灾报警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领导和各应急组织机构。

(2)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迅速核实火警情况,确认火警的真实性,了解火势发展及受影响区域,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3)通信联络组负责与报警人保持联系,了解现场动态,及时向指挥中心反馈信息。

(4)指挥中心根据火警情况,协调各组迅速展开救援工作,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火警情况。

3、报警设备检查与维护
(1)定期对火灾报警设备进行检查、测试,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发现火灾报警设备故障,应及时修复,确保报警系统的可靠性。

4、报警宣传与培训
(1)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员工、学生的火灾报警意识。

(2)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使员工、学生掌握报警程序和注意事项,提高初期火灾应对能力。

四、应急疏散的组织与措施
1、应急疏散的组织
(1)疏散引导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受灾人员的应急疏散工作。

(2)根据火灾发生的位置、火势蔓延情况及人员分布,制定合理的疏散路线和集结地点。

(3)提前在各个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2、应急疏散措施
(1)报警启动后,疏散引导组成员应立即到达指定岗位,引导人员按照预定路线进行疏散。

(2)通过广播、短信、警报器等方式,及时通知全体人员火灾发生,要求大家迅速、有序地撤离。

(3)在疏散过程中,疏散引导组成员应维护秩序,防止人员拥挤、踩踏,确保疏散安全。

(4)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应给予特别关照,必要时安排专人协助疏散。

3、应急疏散注意事项
(1)疏散过程中,禁止使用电梯,避免因电梯故障导致人员被困。

(2)疏散时,应低姿、弯腰、捂住口鼻,尽量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消防器材进行初期灭火,防止火势蔓延。

(4)安全疏散到集结地点后,及时清点人数,报告指挥中心。

4、应急疏散演练
(1)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使员工、学生熟悉疏散路线、程序和注意事项。

(2)根据演练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疏散效果。

5、疏散后的处理工作
(1)疏散引导组应确保所有人员安全撤离后,关闭门窗,防止火势蔓延。

(2)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系,了解火警处理进展,做好后续工作安排。

五、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与措施
1、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
(1)发现火灾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灭火行动组成员赶赴现场。

(2)灭火行动组应根据火灾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和灭火方法进行初期扑救。

(3)在扑救过程中,注意观察火势变化,及时调整灭火战术。

(4)扑救初期火灾时,要确保自身安全,防止火势扩大和人员伤亡。

2、扑救初期火灾的措施
(1)灭火行动组到达现场后,立即评估火势和燃烧物质,选择适当的灭火器
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2)对于初期小火,可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对于较大火势,应使用消防栓连接消防水带进行灭火。

(3)关闭火灾现场的电源、气源,降低火势蔓延的风险。

(4)对火源附近的易燃物品进行隔离,防止火势扩大。

(5)在火场周边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其他人员远离火场。

3、扑救初期火灾的注意事项
(1)扑救火灾时,要判断火势是否在可控范围内,若火势过大,应立即撤离现场,等待专业消防人员到来。

(2)使用灭火器材时,确保灭火剂与火源类型相匹配,避免使用错误的灭火剂加剧火势。

(3)在火场内,保持低姿、弯腰、快速行动,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4)灭火行动组成员之间要密切配合,听从指挥,确保扑救工作有序进行。

4、扑救初期火灾的培训与演练
(1)定期对灭火行动组成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灭火技能和应对火灾的能力。

(2)组织初期火灾扑救演练,使成员熟练掌握各类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扑救技巧。

(3)根据演练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初期火灾扑救的成功率。

六、应急处置预案实施终止后的生产恢复工作
1、火灾扑救结束后,立即启动生产恢复工作,确保教育部所属单位的正常运
转。

2、组织评估火灾影响,对受灾区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复燃隐患。

(1)对火灾现场的建筑物、设施设备进行结构安全评估。

(2)检查电气、燃气等系统,确保无安全隐患。

(3)对受火灾影响的区域进行清理、消毒,避免二次污染。

3、恢复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对受影响的生产线、办公区等进行修复和重建。

(2)采购必要的生产设备和物资,确保生产所需。

(3)对受灾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协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4、生产恢复步骤
(1)优先恢复关键业务和重要部门的工作。

(2)逐步恢复其他业务和部门的正常运作。

(3)密切关注恢复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生产秩序稳定。

5、安全与卫生
(1)加强恢复期间的安全管理,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2)对受灾区域进行卫生清理,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卫生。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关注员工身心健康。

6、总结经验教训
(1)组织相关部门对火灾应急处置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总结结果,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3)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7、持续改进
(1)定期对应急处置预案进行修订,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持续关注国内外消防安全发展趋势,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消防安全水平。

(3)通过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员工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