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护理中采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护理中采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将我
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的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有55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
接受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进行对照。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表评分和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环节中,采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可
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非常容易复发,患者及其家属常常会失去治疗信心,患者用药依
从性很差,患者在长期服药后,会考虑到药物的副作用,会自行停药,影响治疗效果,也对
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1】。

所以,为了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分析个案管理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
组都有55例患者。

患者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60岁,患者智力正常,病程不超过5年。

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定时观察患者的行为,定时协助患者服药,对患者
进行生活和饮食护理。

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

个案管理团队由主治医师、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咨询
师等共同构成。

医院内对团队内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充分了解精神疾病的发生
过程和特征。

对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家庭收入情况,明确患者目前
存在的问题【2】。

制定个案管理方案,医生、护理人员和心理咨询师共同制定目标,完善
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层面的护理方案。

在生理康复方面,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提升自我监
控能力,采用电话和短信的方式提醒患者按时用药。

心理康复层面,患者在住院期间,心理
咨询师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科室内建立心理康复中心和心理辅导热线的方式,确保
患者定期接受心理咨询。

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层面,科室内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工作,定期
培训康复技能,培养患者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3】。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
动力和精力方面进行评估。

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的方式,分析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
能力和治疗态度。

每个问题由主治医师提出,患者回答和解释。

全部自知力为2分,部分自
知力为1分,无自知力为0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采用标准差进行计量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
验进行计数资料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对照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理社会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8.80±17.22和18.79±11.57,动力和精
力评分分别为73.22±11.37和29.86±10.46,症状和副作用评分分别为14.16±8.42和
39.75±18.31。

观察组的心理社会质量评分和动力、精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和副作用评
分低于对照组。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对照
3 讨论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本次的研究,观
察组和对照组的心理社会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8.80±17.22和18.79±11.57,动力和精力评分
分别为73.22±11.37和29.86±10.46,症状和副作用评分分别为14.16±8.42和39.75±18.31。


察组的心理社会质量评分和动力、精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和副作用评分低于对照组。

结合数据分析,发现通过个案护理管理模式,患者的心理、动力和精力都得到很大的改善,
患者的症状和副作用缓解,说明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采用可以提升患
者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时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分别是4.91±3.69
和5.09±3.73,二者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分别是14.57±4.74和11.94±5.46,出院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
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分别是14.06±5.85和6.44±3.60,出院1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
组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分别是13.88±66.04和5.11±3.47,差异明显(P<0.05)。


过本次研究表明,采用个案护理管理模式的观察组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都好于对照组,说明
采用这种护理方式,可以提升患者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值得在临床是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黄雪梅.分析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2):247.
[2]卢春利.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246.
[3]袁晶晶.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J].临床
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9):7634-7635.
作者简介:孙静静(1975.12-)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
研究方向:精神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