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二十四节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素材之二十四节气
立春 | 有人在盼着回家,有人在盼你回家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寒意犹在,但“百草回芽”已不可阻挡。

立春,万物复苏,生机渐显。

一年四季,自此开始。

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排列顺序,立春是第一个节气,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开始,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此时节会看到微微的绿色。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左河水《立春》
早在春秋时期,立春,就被确立为了一年的八个节令之一。

直到汉代的《淮南子·天文训》,才有如今我们所谓的“二十四节令”。

底处春来早,依依傍日华。

年光随宝胜,阳律犯鸣笳。

冰沼应潜坼,风枝已自斜。

江南无驿骑,何计赏梅花。

——宋· 宋庠《立春》立春有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大地消融;“冻痕消水中”,波起轻摇绿。

二候蜇虫始振:洞穴中蛰居的虫类慢慢苏醒,冬藏之虫,动而未出。

三候鱼陟负冰:陟,为“升”,水底的鱼群感知到阳气,间或到水面游动;寒冰似融非融,春气尚弱。

过了立春,人们能明显感觉到——气温回升,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寒冬将要结束,冻土化浅,霜冰渐融,一年的耕耘,即将开始。

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

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

——长卿《立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国人对于立春的重视,从期间类目繁多的庆祝活动中,可见一斑。

一为报春——
立春前一日,两名艺人,扮作春吏,沿街报春,高喊:“春来了。

”送春帖,鞭春牛,摆春盘,唱迎春词。

二为迎句芒—句芒为春神,人面鸟身,主管神树扶桑,执规矩,主春事。

古时,立春前一日,乡间会组织青壮年,高抬句芒神像,出城上山,又祭太岁,以祈来年风调雨顺,顺心得意。

这一天,人们纷纷穿戴一新,孩童佩春娃,妇女戴春幡,精神抖擞,喜气洋洋。

游行经过之时,民众纷纷夹道聚观,人们争掷五谷,敲锣击鼓,好不热闹。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唐· 白居易《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除了迎春,我国民间更有“咬春”的说法。

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

——明《酌中志》
“咬春”之名,也有一番讲究。

取“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简简单单一个咬,不单是动作,更在人心底埋下了一种吃得了苦、扛得住风雨的韧劲儿。

同时,在立春这一天,人们一般食用以葱、蒜、芥、姜、韭等辛甘发散之物拼成的“五辛盘”,以驱寒杀菌,健脾宽胃。

不同于古时,今人咬春,多吃春饼、春卷。

以烙制或蒸制的薄饼,包裹韭菜、鸡蛋、粉丝等炒制的合菜,佐以春酒,便是迎春时节,一顿美餐。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杜甫《立春》
立春,宜早睡早起,舒畅身体,调达情志。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

——《黄帝内经》万物复苏之际,人们应
当顺应时节变化,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克服倦怠思眠;力求与自然相适,达到身心和谐,气血充盈的状态。

立春来了,新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
三两爆竹声,七八回乡愿。

春江水暖间,
愿:
奔波在漫漫回乡路上的你,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雨水|带着希望出发愿这一年如春之美
时至此刻,立春已过去半月,春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走出这间温暖的屋,你将遇见一个灿烂的春。

“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雨水时节,雪渐少、雨渐多,气温悄然回升,封冻的大地渐渐回暖,沉睡的万物渐渐复苏。

再过几日,便可见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了。

雨水有三侯: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时节起,溪流解冻,溪水叮咚。

动物结束冬眠,欢快而活泼。

水獭开始捕食小鱼,大雁结成队伍从南方飞回北方;花草树木在萌动中苏醒,天地间一派开春气象。

春雨至,万物生;始雨水,桃始华。

或许在某个静谧的夜晚,雨水和睡梦中的你擦肩而过,轻轻悄悄地融进土地的怀里,浸润着寒冬过后干冽的世界。

春风携雨,轻唤着万物的名。

唤醒路边墙角嫩黄的草芽,唤醒幽静林间逢春的枯木,唤醒蜿蜒溪流灵动的鱼群。

唤醒染翠苍山,唤醒柳绿花红。

春是播种之季,雨是金汤玉浆。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趁着这大好时节,农人要开始新一年的播种。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大麦小麦、油菜有了,雨水带来的养分,方可茁壮地生长。

初春小雨,润泽万物,自古是诗人赞扬的对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雨的来临,并不显得轰轰烈烈,却于无声中泽被生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雨绵密,草色依稀。

春色好无边,一年美好的时节便是此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雨后天清气爽,欢聚之后便该启程。

春雨送别,愿这一年如春之美。

春天是四季的伊始,是新的起点。

在春天播下的种子,在春天许下的期许。

因了春雨的滋润,都将孕育出勃勃生机。

在春天流下的汗水,终将在来日获得收成。

一阵温暖的春风,一场润淳的春雨,不仅带来了春的讯息,也预示着新篇章的开始。

经过了寒冬的沉寂,你是否积聚着力量,带着希望出发?趁着大好春光趁着一切刚刚开始迈出踏春寻梦的步伐吧!
惊蛰|春鸣万里啼啭芳华
“山下溪边阿母家,春雷初过茗生芽。

——(宋)王之道《和徐季功舒蕲道中》”
如果把惊蛰天,比作一首交响曲,黄莺和燕子的鸣啼做它的歌词,流水潺潺便做它的旋律,那轰隆之声便是指挥棒,上下挥舞间,春天便有了轻重缓急。

惊雷一声,将万物从睡梦中唤醒,却让远山更远、静水空灵。

春雷响、万物生。

一声轰隆入眠来,万物风帆正劲起。

惊蛰有三候。

一候桃始华:落花成雨,粉蕾点染枝头,春色便盈满九州。

二候仓庚鸣:黄鹂飞过决胜烟柳,啼啭初春芳华。

三候鹰化为鸠:杜鹃声声,催开徘徊的冬意;雄鹰远翔在山峦间,留下勇士的剪影。

惊蛰起,春耕时,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唐)韦应物《观田家》
阳光刺过,布谷鸟畅游的田园晨间。

新鲜的空气,新鲜的土地,正等待着勤劳的农家人,播种下新一年的希望。

老牛耕出的一道道印记,便是你我热爱的乡土中国。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春景》
春风剪不断杨柳依依,红杏枝头的那场“热闹”,其实是对生机勃勃的礼赞,对满眼繁春的流连。

流光容易把人抛。

但此刻,有酒有友有春意,人生的春光已留存心底。

“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没有了年少游春,扑蝶戏蕊时的无忧无虑,几经世事,更能体会忙里偷闲的自在得意。

此情可待成追忆,愿那颗追逐春光的童心,永远不泯。

春雷一鸣,万象更新。

惊蛰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因为惊蛰是万虫苏醒之时,在陕西、山西及苏北一带流传有“惊蛰吃个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

古代走西口者也取“离”的谐音,多有“离家创业”之意。

惊蛰,天庭有雷神敲天鼓,人间趁此时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云“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古人相信,顺应天时,才能事半功倍。

惊蛰平地一声雷,爬虫走蚁应声起。

人们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这演变成一种驱赶霉运的习俗“打小人”,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着打小人“咒语”,希望害虫和坏运气不要骚扰自己
惊蛰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

此时更应注意预防传染病,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离家远航的小船一日千里,思念便像船下流淌的那条河流。

闪电划过,你是否也在听同一声雷鸣?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无论人生风驰电掣,还是雨打浮萍,一蓑烟雨洗尽铅华。

留下的,终归是那份波澜不惊。

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春雷乍振、处处逢春,你看那花儿渐渐攀上了枝头,一切美好,正在悄然发生。

春分|十里芳菲入梦来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如果时间是一座摆钟,那春分之日,便是钟摆来回时,推动齿轮转动的平衡点。

钟声敲响,我们定格下此刻,十里芳菲的美丽,也感受来源于大自然,轮回与平衡的魅力。

春分,樱杏桃梨次第开。

万物已蓬勃,百鸟尽腾飞。

春分有三候。

一候玄鸟至:飞燕剪短了丝丝细雨,叽叽喳喳,掠过湖光山色,热情地与人们分享着好景色、好日子。

二候雷乃发声:春风轻轻叩门,贵如油的春雨,马上就会降临到,充满希望的大地。

三候始电:电光闪现,在寂落的黑夜里,悄悄点亮了一盏灯。

春色盈眸,芳菲入梦中。

“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清)宋琬《春日田家》”黄雀在暖阳里,故事在小家里。

农家田园本诗意。

辛勤耕种时如有一丝困意,便请躺在方田里,嫩苗渐渐长,日子慢慢过。

“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唐)刘禹锡《竹枝词》”。

当桃花骄傲地绽放在山峦的顶峰,当一江春水,依依不舍地绕山而流,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春天在万物交融中,释放出暖意。

“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陆凯《赠范晔诗》”。

江南有花、有雨,有漂泊之游子,有思念之浓愁。

千里之外的你收到那枝花时,一定会感叹:江南无所有,江南也无所不有。

“春分到,蛋儿俏”。

春分有立蛋的习俗,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把它在桌子上立起来,一立一倒间,无不在让人们感知,平衡的魅力。

春分也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风筝自由翱翔的那片天空,一定会出现在孩子们的梦中。

春分这天,人们都去田野里采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采回的春菜与鱼片“滚汤”称作“春汤”。

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
平安健康。

人们借此来祈求安宁祥和。

春分一过,天气日渐回暖,但昼夜温差仍然较大,“春捂秋冻”仍为一种好的养生办法。

穿衣盖被,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春天来到,无论是春色还是细雨,都是那样的珍贵。

珍惜时光、共赏烟雨,心灵的丰盈,是馈赠光阴的最好礼物。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与春的美好聚少离多,好在曾与你共赏一场姹紫嫣红,多年以后,愿你仍记得那次少年游。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最是一年春好处,愿与你和诗以歌,无论人生萋萋如芳草,还是灼灼如桃花,心中有芳菲,又何惜梦中花落。

清明| 温酒寄哀思,折柳念故人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到,无限惆怅何处放?
清明,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排名春季节气第五,一般在农历三月初,即春分后第15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清明有三候。

一候桐始华:在这个时节,白桐花开,幽香扑鼻。

二候田鼠化为鹌:喜阴的田鼠回到自己的地洞里,大地回暖,草长莺飞。

三候虹始见:虹桥始见雨初晴,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扫墓祭祖。

人们相约在清明前后,给先人安息的灵魂,献上自己的思念。

插柳。

“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用以预报天气。

踏青。

踏青看柳,不负春光。

清明时节,人们纷纷外出踏青赏春。

除此之外,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斗鸡、植树等,都是古代以来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春天万物复苏,清明的美与愁化作了一首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杜牧。

春雨绵绵,行人惆怅,酒兴大发。

那酒融入了多少乡愁的故事。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郊行即事》程颢
乡间野花铺满地,郁郁枝叶遍树梢。

春色盎然,百废待兴。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贾岛)春风和煦,柳絮飞扬。

炊烟冉冉升起,杜若花爬上了脚踝,不知那两位挚友是否安好?霏霏细雨,点点愁思;清明时节,温一壶酒追思祖先,祭奠先烈。

今日清明,请好好珍惜当下,让人生不再留下遗憾!
谷雨|繁花随雨落,繁华扑面来
“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唐)元稹《折枝花赠行》”
暖风陪伴细雨,落花化作春泥。

氤氲的大地上,新绿由幕后走到台前。

暮春已至,万物生长,落英缤纷,一片繁华扑面而来。

百川淌过千万河谷,缓缓向春天告别。

谷雨有三候。

一候萍始生:浮萍轻抚垂柳,倒映充实的光阴。

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羽翼扑簌、啼鸣山林,四处散布耕种的消息。

三候戴胜降于桑:五彩羽冠飞过排排桑树,跳跃出浓郁春色。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清)郑板桥《七言诗》”
细雨打窗扉,蒸腾的水汽和素淡的茶香,让人心旷神怡。

炒一碗谷雨新茶,那些生命中细微却炽热的美好,便充满了房间。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唐)刘禹锡《竹枝词》”
繁花将尽,你我不禁感叹,绚烂的短暂和时光的匆匆。

可你不必发愁,抬头一望,那勃勃生机还在枝头。

“不雨悯农夫,既雨愁客子。

不惜行路难,为汝老农喜。

——(清)孔宪彝《阻雨谣》”
即便前方行路艰难,但一看见质朴的农家人,喜笑颜开、手舞足蹈,我眼前的大雨,便化为了一首歌。

歌中有风调雨顺的喜悦,也有物阜民丰的期盼。

谷雨万事忙,但千万别错过清澈的湖光,青绿的山色。

谷雨素有摘新茶的习俗。

经过雨露的滋润,茶树得以尽情生长,叶肥汁满。

一盏谷雨茶入口,满是醇香绵和,回味无穷。

“谷雨三朝看牡丹”。

谷雨前后,正是牡丹开放的重要时段。

民间又称牡丹花为谷雨花,国色天香绝世姿,开逢谷雨得春迟。

谷雨之后气温升高,病害虫进入高繁衍期。

为了减轻对农作物和人的伤害,农人一边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驱凶纳吉,企盼丰收、安宁。

谷雨时值暮春,雨水变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身体易发湿热。

此时更应注意内外调养,健脾祛湿,清火以利舒心。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山水田园交织成一幅画,那是家园的温馨,也是农桑的厚重。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期盼下一个春天,歌尽桃花扇底风,你,仍在身旁。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我们眷恋春天,短暂而又热烈的美丽,但唯有迈开步伐、不断求索,四时迷人的风景,才能入眼入心。

今日立夏 |树色稠,风光燠,夏之乐已奏响
炎暑将至,雷鸣电闪;斗指东南,万物生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虽名立夏,但全国大部分地区乍暖还寒。

此立夏,是寓意农业上,正式拉开初夏篇章。

立夏有三候。

对古时的人们来说,只要出现三件事,就意味着立夏到了。

初候,蝼蝈鸣。

《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

蝼蝈即蝼蛄,俗称拉拉蛄。

立夏之时,蝼蛄成群,咕咕之乐,袅袅不绝。

二候,蚯蚓出。

《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立夏前后,雷雨纷纷。

荆棘之处,蚯蚓出没。

三候,王瓜生。

《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

屋檐之上见王瓜,丝状流苏绕藤蔓。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立夏时节,又有什么习俗呢?
迎夏仪式
古时立夏,帝王率文武百官迎夏,祈求农业丰收;宫廷启冰,赐文武大臣民间冷饮,百姓皆消暑。

斗蛋游戏
立夏之际,清煮囫囵蛋,孩童三五成群,胸挂蛋,以两端相击决胜高低。

立夏秤人
村口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木凳,凳上百姓轮流秤,愿辞道说不尽。

秤老人曰:“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曰:“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


“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夏之灵动,悄然融进了农谚与诗词之中,谱写着虫鸣鸟叫、琴声悠扬的乐章。

立夏三日正锄田。

锄板响,庄稼长。

立夏起北风,十口鱼塘九口空。

立夏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

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夏》陆游暑气尚微,帘栊半遮。

巢燕衔新泥,柳条初繁茂。

满城杨柳绿依依,背著春风自在飞。

却是杨花有才思,一时收拾伴春归。

——项安世《立夏日南风大作二首其一》
孟夏之初,徐徐春风掀杨柳。

落花无情,窈窕淑女探花来。

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

蚕新教织绮,貂敝岂辞裘。

酷有烟波好,将图荷芰游。

田间读书处,新笋万竿抽。

——薛澄《立夏》夏日风光好,翠绿枝头挂。

你可见,那般田间小笋初抬头?
“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

”夏之乐,已然奏响,何妨踏上乡间小路,来一场尽收眼福的夏日之旅?
小满| 内心充盈,收获就在不远!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宋)欧阳修《小满》节选
微风拂过田野,小麦弯腰鞠躬,大汗淋漓的农家人挺起腰板,迎面享受起,滚滚热浪中的一阵微风。

皓月当空、繁星璀璨,金黄的田野,便这样入了他们梦乡。

这是初夏的画卷,也是让人期待最多的时光。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

小满有三候。

一候苦菜秀:唯有尝过苦涩的菜叶,方知丰收的珍贵。

二候靡草死:喜阴的野草失去庇护,在阳光下渐露出枯萎之姿。

生命的最美之姿,正向我们徐徐展开。

三候麦秋至:小麦籽开始成熟,沐浴在湿热的夏日,蓬勃生长。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宋)戴敏《初夏游张园》节选
丰收是一种仪式,它见证着辛勤的汗水,回报着努力的付出。

美好的时光稍纵即逝,不要辜负,这灿烂的光景。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宋)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节选
你藏在青翠的山色里,流水潺潺,喜闻知音。

山间小道、阡陌纵
横,寻寻觅觅,却不见你的身影。

也许,下个春天,人面桃花相映红,我们还会相遇。

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黄。

——长卿《小满》节选
在过去,小满时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人们经常用苦菜充饥,腹中空空,但心里满满。

今天的小满,我们不再需要忍受饥饿。

可那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日子,我们永远不能忘却。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小满是收获的前奏,也拉开了夏忙的序幕。

这一天,农人们素有祭车神的习俗。

人们以香烛,鱼肉和一碗白水祭拜,最后将白水泼入自家田地,盼望白龙,带来丰盈的雨水,祈求今夏丰收。

不少地方,还会举行夏忙会,方便农人购置农具、买卖牲畜和杂粮,为期数日。

更会搭台唱戏以助兴。

江浙一带兴盛养蚕。

养蚕人家,会举行隆重的祈蚕节,进行斗蚕、画蚕、祭蚕庙等活动,为蚕宝宝祈福。

小满之后,炎夏之意更甚。

可适当食用苦味的蔬菜,以清热舒心。

小满物满盈,小麦快长成。

当热风卷起麦浪扑鼻而来,大地又散发出熟悉的清香。

勤劳的脚步,终于培养出成熟的果实。

满招损,谦受益。

紧凑的生活,需要有些许的空间。

为人处世也是如此,保持谦虚、莫要自满。

小得盈满,一切都刚刚好。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丰收能带给我们喜悦,但越是冲刺,就越有艰难阻险。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打点行囊、充实内心,收获就在不远!
芒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栀子花开,麦黄梅熟。

芒种的到来,标志仲夏将至。

芒种在小满和夏至之间,是处在转折期的一个节气。

在北方,阳气充盈、天气干爽,而南方,进入独有的梅雨季节。

在古人看来,芒种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螳螂生: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卵,此时感受到阴气初生,小螳螂破茧而出。

二候鵙(jú)始鸣:鵙指伯劳鸟,喜阴的它现身枝头,感阴而鸣,好像在诉说春之离愁,也似在畅想夏之诗意。

三候反舌无声:随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端午过去,能学各种鸟叫的反舌鸟,和一些雀鸟,都开始不再发声鸣叫。

芒种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时节,一头连着收,一头接着种。

收获金色的小麦,种下青色的稻苗。

正如民谚说:“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芒种也是学生压力骤增的时点,学校陆续开始组织期末测评,初三、高三学生迎来中高考。

十年寒窗苦读,今朝一较高下。

芒种,就是在收获与播种间,快速成长的时节。

关于这个时节的诗句,也多反映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状态。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这是宋代陆游描绘的农忙图景,不禁让人联想,炎炎烈日下,舞动青苗的劳作场景。

而在诗人杨万里的笔下,仲夏风情,则另有一番气象。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

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呈现出盛夏独有的娇艳风韵。

仲夏的火热难免煎熬,大浪淘沙自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正如早出晚归的劳作虽苦,粮仓堆满时的喜悦无可替代。

正如今天,或许你只能与炎热的天气,和枯燥的学习资料相伴,但终有一天,你会感谢现在拼搏的自己。

硕果在前,勿犹豫,勇敢摘。

夏至丨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一年中最灿烂的一天,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这一日,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夏至已至,日久天长,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无比期待美好也地久天长。

古人云夏至“万物至于此,假大而极至”。

《恪遵宪度抄本》中也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自此,阴气在地底每天生长,阳气被逼而火躁,随着阴气逐渐上升而小暑、大暑。

待阴气彻底钻出地面,天气凉爽,便是秋天了。

夏至日,万物繁茂生长,更需雨水滋润。

故夏至的午后或傍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