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莉君、康丹,2-3岁幼儿自我概念教师评定量表的编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
自我概念的定义:
西方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是詹姆士(W.James)(1890)。

詹姆斯的理论主要分析的是客体自我的结构,认为自我具有身体自我(bodoly self)、物质自我(material self)、社会自我(socil self)和精神自我(spiritual self)四个重要性不同的层次。

这些成分以其价值的不同在层次上是有序的,各成分自我概念的总和构成总体自我概念。

罗杰斯(C.Rogers)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客体自身的方式。

他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自我(realself);自我概念控制并综合着对于环境的反应。

Bengstson和Reedy认为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多方面的知觉,包括对自己生理、心理、行为及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评价[3]。

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重要成分,是个体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以及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个体把自己当成像其他事物一样的客观对象所产生的知觉。

个体主要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形成自我概念。

对自我概念结构的研究是从单维建构向多层次多纬度建构发展的。

Re-senberg对自我概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元分析,提出自我概念包括个体对自己多方面的看法。

Resenberg非常重视自我概念中各成分要素之间的关系,他对自我概念的元分析是很有
价值的,但他提出的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没有明确的定义,各种成分的自我概念是相互包容的,没有精确的限定,所以仍然是一种单维的建构。

米德(G.H.Mead)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变化,都源于主体我的特性,在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关系上,米德认为客体我是自我活动的本体建构,它制约主体我的活动,而主体我是客体我变化发展的引导者[4]。

何立婴教授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将自己的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几个方面整合而成的一个思想和情感的信念系统[5]。

刘旺,5-6岁幼儿自我概念图片量表的编制[J],学前教育研究2015(1)
韩春红,教师评价风格及认可程度对幼儿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5)韩春红,教师评价风格及认可程度对幼儿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5)
自我概念的定义:
国外:
1、詹姆斯(W.aJmeS)是自我概念研究的先驱。

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的体察与评价(James,1892)。

自我概念可以分为四个成分自我概念,即身体和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自我概念和纯粹自我概念,这些自我概念以其价值的不同在层次上是有序的,各成分自我概念综合构成总体自我概念。

2、现象学者罗杰斯(c.R.Rgoers,1951,1959)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觉知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

3、Coopersmith(1967)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

4、Rosnebegr(1979)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不口。

5、Shaveslno等(1976)认为,自我概念是通过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觉
知,·或者说,自我概念是个体的自我觉知。

自我概念既包括对自我的描述性内容,也包括对自我的评价。

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王振昌译,1991)在《心理学关键术语辞典》中提到自我概念(esl-focncPe)t就是对某人自己的人格所作的总体估价。

这种概念来源于我们对自身行为的特性倾向所做的主观评价。

所以,自我概念不是肯定的,就是否定的。

国内:
1、朱智贤(1989)认为:自我观念(Sel-focncPe)t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个性进行自我调节的心理系统。

它包括:认知成分,如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个性品质、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情感成分,如自尊、自豪、自爱、自卑及自暴自弃等;意志成分,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奋斗、自我追求等。

因此自我观念是基于自我意识的知、情、意的统一,是个性心理面貌的重要成分。

2、张春兴(1989)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多方面觉知的总和,其中包括个人对自己性格、能力、兴趣、欲望的了解,个人与别人和环境的关系,个人对于处理事物的经验,以及生活目标的认识和评价。

3、郑和钧,邓京华(1993)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4、黄希庭(1996)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觉知,但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分别开来。

5、张文新(1999)在其《儿童社会性发展》一书中提到:“我国学者认为,自我是由知、情、意三方面统一构成的高级反映形式。

`知'即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等……其中,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系统的三个主要方面,也是该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作者认为自我概念从广义上来说,等同于自我意识;而从狭义上来说是对自己各方面觉知的总和,其中包括个人对自己性格、能力、兴趣、欲望的了解,个人与别人和环境的关系,个人对于处理事物的经验,以及生活目标的认识和评价。

测量工具:
国外有关自我概念的测量工具可以分为5种:①笼统的自我概念量表;②单维结构自我概念量表(如Coopersmith的自尊测量问卷、Rosenberg和Harter的一般自我概念量表中的部分内容);③差异性自我概念量表;④多侧面等级自我概念量表,包括Hater的能力觉知问卷,简称PCSC(Harter,1982);Marsh的自我描述问卷,简称SDQ(Marsh,1984);Piers一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Piers,1984);Tennessee自我概念量表(Roid&Fitts,1988);Braeken的多维度自我概念量表,简称MSCS(Barkcne,1992)等。

⑤平均权重自我概念量表。

在实际应用中以多侧面的、多等级自我概念量表最常见(周爱琴,石淑华,2003)。

我国学者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也编制了自己的量表,包括魏运华(1997)在探讨自尊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儿童自尊量表:及黄希庭(1998)编制的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

国内应用较多的有Piers一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自我描述问卷(SDQ),自我和谐量表、自尊量表(SES)、缺陷感量表(FlS)、自尊调查表(SEI)、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和个人评价问卷(PEI),有些学者还运用了Tennessee自我概念量表(周爱琴,石淑华,2003)。

在使用这些量表的过程中,我国学者还进行了常模的修订(比如,陈国鹏等,1997;苏林雁等,2002)。

Haretr的《幼儿能力和社会接纳觉知图片量表》:从以上的工具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关测量大年龄儿童和成年的自我概念量表比较丰富。

但是幼儿能否做出有意义
的自我评价,幼儿的自我概念是否也能用量表的形式进行测量呢?
Harter(1984)的《幼儿能力和社会接纳觉知图片量表》(简称PSPCSA)成功的证明了幼儿的自我概念也是可以测量的。

PSPCSA共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为学前儿童(4一5岁)设计的,而第二个版本是为一、二年级的小学生(6一7岁)设计的。

每个版本中都包含了4个领域:认知能力觉知(比如,“我数数很好”)、身体运动能力觉知(比如,“我游泳很好”)、同伴接纳觉知(比如,“我有许多朋友”)和母亲接纳觉知(比如,“妈妈经常给我做好吃的”)。

姜辉、许晓辉,幼儿的社会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的研究[J],学前教育2009(3)Shavelson、Marsh 等指出自我概念主要集中于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两方面他们(1976)还进一步提出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在这一模型中,一般自我概念位于最顶层,它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

学业自我概念又细分为具体学科的自我概念,非学业自我概念又分为社会的、情绪的和身体的自我概念。

其中社会自我概念包括同伴自我概念和重要他人自我概念。

Byrn(e1996)对shavelson等的社会自我概念模型进行了修订,认为可以根据具体生活背景分为两个方面:学校环境和家庭。

社会自我概念—学校又细分为社会自我概念—同学和社会自我概念—教师,同样,社会自我概念—家庭又细分为社会自我概念—同伴和社会自我概念—父母[2]。

基于Shavelson 和Byrne提出的模型,本研究中幼儿的社会自我概念包括三个部分,社会自我概念—教师即教师接纳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父母即父母接纳自我概念和社会自我概—同伴即同伴接纳自我概念。

以教师接纳自我概念为例,主要是指幼儿对教师是否喜欢自己,喜欢到何种程度的认知与评价。

王素娟,大班自我概念特点之研究[D],河南大学
研究工具:
绘画投射测验:大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是运用各种量表来测量自我概念,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这一方式并不完全适合幼儿,而绘画的方式可以测量出幼儿潜意识层面的信息美国最早的艺术治疗专家之一的卡西·玛考尔蒂(Cathy A. Malchiodi)就认为儿童对家庭、教学机构、邻居、小区的印象不仅仅反映了他们自身的状态,而且反映了儿童是如何观察、体验和思考周围的任何环境的。

如:1.《我的一家》;《妈妈眼中的我》/《妈妈说我是…》;《老师表扬我了》/《老师骂我了》。

通过上述三组主题可以看出幼儿对亲子关系和教师接纳的认知特点。

2.《我在幼儿园》;《我和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不理我了》
幼儿园是研究对象最熟悉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接触最多的除了教师就是同伴,通过上述两组主题可以看出幼儿对同伴关系认知的特点。

3.《我的自画像》;《我喜欢…(画画、拍球、跳舞)》
这两个主题通过研究对象在绘画中再现自我形象,可以看出幼儿对自我身体
特征与能力的认知。

4.《我很快乐》;《我很自豪》;《我很害怕》;《我很生气》;《我很难过》
这是一组自选画,是为了测量幼儿情绪情感的认知水平。

本研究对自我概念的界定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自我概念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自我概念从广义上来说,等同于自我意识;而从狭义上来说是对自己各方面觉知的总和,其中包括个人对自己性格、能力、兴趣、欲望的了解,个人与别人和环境
的关系,个人对于处理事物的经验,以及生活目标的认识和评价。

西方许多学者也认同自我概念狭义的解释,
广义的自我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概括的;而狭义的概念更加具体,具有操作性。

由于本研究所要了解的是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自我概念的表现,因此这里的“自我概念”是比较具体的,包含幼儿对自我的描述(比如,我喜欢画画)和自我评价(比如,我画的画很好)。

因此,本研究的“自我概念”并非等同于自我意识,取其“狭义”的解释,即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各方面的觉知,以及对自我能力(身体能力、认知能力、社会接纳)的评价。

《幼儿能力和社会接纳觉知图片量表》(PSPCSA)是美国丹佛大学苏珊·哈
特(Susan Harter)和罗宾·帕克(Robi G.Pike)编制的。

量表共分为四个子
量表,每一个子量表都由 6 道测试题组成,共24 道测试题,分别测量幼儿的认知能力、身体能力、同伴接纳和母亲接纳情况。

量表测量法、临床谈话法、访谈法
同伴接纳自我概念教师接纳自我概念父母接纳自我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