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程萌芽;庄一瑜;周丽萍;丁扬
【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ICU nurses. Method Assess 92 ICU nurses on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by depression, anxiety, self-esteem and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Result Most ICU nurses suffer from depression and anxiety. Their self-esteem is in medium level. They have poor life satisfaction. Nurses who work for 3~5 years and more than 10 years have the highest anxiety level, while nurses in 2 years have the lowest. Conclusion ICU nurses have a low mental health level. Countcrmcasurc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it.%目的了解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抑郁、焦虑、自尊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 92名ICU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结果 ICU大部分护士存在焦虑、抑郁,自尊水平中等,生活满意度低,尤为工作3~5年的护士和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焦虑水平最高,工作2年以内的护士焦虑水平最低.结论 ICU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应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期刊名称】《护理与康复》
【年(卷),期】2012(011)005
【总页数】2页(P413-414)
【关键词】ICU;护士;心理健康
【作者】程萌芽;庄一瑜;周丽萍;丁扬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31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31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
州,31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3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2.3
ICU是危重患者密集的场所,具有患者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先进医疗仪器集中、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护理工作强度大等特点,因此在ICU工作的护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使个体产生生理和心理反应[1],影响心身健康。

为了解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笔者对本院ICU的护士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院ICU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

1.2.1.2 抑郁自评量表(SDS)[2]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1周内的抑郁状况。

量表共20题,其中10题反向题,按1~4级评分。

评分指数在0.5以下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重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

1.2.1.3 焦虑自评量表(SAS)[2]评定被试者最近1周内的焦虑症状。

量表共20题,其中5题反向题,按1~4级评分,焦虑严重程度用焦虑指数衡量,计算
方式同抑郁指数。

1.2.1.4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2]主要评定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

共10题,其中5题反向题,采用李克特4级评分,总分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1.2.1.5 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3]共5题,采用7点计分,从1到7表示
赞成到反对的程度,其中1表示强烈赞成、7表示强烈反对,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满意度越高。

1.2.2 调查方法发放调查表1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92份,有效回收率92%。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F检验。

2 结果
2.1 护士一般资料本组92人,男6人,女86人;年龄23~43岁;工作年限
1~24年,<2年30人,3~5年19人,6~9年26人,≥10年17人;硕士2人,本科71人,大专17人,中专2人;职称:高级1人,中级12人,初级79人;未婚60人,已婚32人。

2.2 护士的SDS及SAS评价结果见表1。

2.3 护士的SES和SWLS评价结果见表2。

2.4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SDS、SAS、SES和SWLS评价比较见表3。

表1 92位护士的SDS及SAS评价结果(人,%)度项目人数程无轻度中度重度SDS 92 22(23.9) 59(64.1)11(12.0)0(0)SAS 92 20(21.7)60(65.2)11(12.0)1(1.1)
表2 92位护士的SES和SWLS评价结果(人,%)度项目人数程低中高SES 92 12(13.0) 56(60.0)24(26.0)SWLS 92 60(65.2)21(22.8)11(12.0)表3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SDS、SAS、SES和SWLS评价比较(±s,分)项目护士工作年限≤2年(30人) 3~5年(19人)6~9年(26人)≥10年(17人)
F值 P值SAS 42.25±4.97 48.94±11.71 45.70±6.61 48.83±8.56 3.10 0.03 SDS 52.67±5.04 52.94±5.18 53.85±4.79 53.16±4.95 0.22 0.88 SES 22.82±2.86 23.05± 4.58 22.50±2.43 24.33±3.20 0.50 0.68 SWLS 18.60±4.24 17.17± 3.76 19.50±3.83 18.50±6.22 0.94 0.42
3 讨论
3.1 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美国心理卫生组织制定心理健康的5条标准:有
积极向上、面对现实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而产生的病态症状;与人相处能保持发展、融洽和互助的能力;能将精力转化为创造性能力;有能力工作,能正常恋爱。

本调查显示,本院ICU大部分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
自尊心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低,说明ICU护士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

原因
分析:ICU病房是一个封闭环境,护士随时准备抢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产生应激反应,出现负性情绪,降低心理调节能力;ICU工作量大,由于护理岗位工作的特殊性,护士经常因突发抢救事件无法正常下班或在休假期间被召回上班,且夜班频密,导致生活无规律,破坏了正常的生物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4];ICU是危重病集中病房,要求护士不断学习以提高业务能力,但常面临患者临终状态和死亡,使护士产生了无力感,认为护理工作无法体现自我价值,对自己较失望,进而影响护士生活满意度。

表1、2显示,76.1%护士有轻度和中度抑郁,77.2%
护士有轻度和中度焦虑,60.0%护士处于中等程度自尊水平及13.0%护士处于低
等程度自尊水平,65.2%护士生活满意度低。

3.2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调查发现,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SDS、SES、SWLS评定无统计学意义,但SAS评定结果出现差别,工作3~5年的护士和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焦虑水平最高,工作<2年的护士焦虑水平最低。

原因分析:工作3~5年的护士一般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相对成熟、稳定,在科室里分管病情较重的患者,同时还承担带教任务,工作量大,在调查中得知其压力来
源还有面临结婚、买房、怀孕及生育等家庭问题,因而焦虑水平高;工作>10年的护士一般担任护理组长,业务能力、工作态度都要起带头示范作用,要总管全科的患者,对科室的重患者要重点关注护理,要合理调配床位,还要分配护士分管护理工作,因此要具有一定的病房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而高年资护士的基础学历相对较低,科研和外语水平相对薄弱,家庭有照顾父母、教育小孩的压力,还要倒夜班,因而焦虑水平高;工作6~9年的护士工作能力强,大部分护士不用承担管理任务,家庭生活稳定,但有晋升压力,因此焦虑程度一般;工作<2年的护士一般还在学习锻炼阶段,分管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同时生活节奏相对简单,由于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相对轻,因而焦虑程度轻。

3.3 对策护士长或科室带教老师根据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完整的资料库,充分了解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焦虑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由心理卫生高级临床护士和科室心理健康小组人员组成心理健康咨询小组,对护士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讲座,提高护士的自我心理维护能力;通过培训、情景演示等方式,提高新护士护患心理沟通技巧;帮助工作3~5年和>10年的护士缓解压力,通过欣赏音乐、组织团队活动、文艺表演等,放松紧张心情,缓解心理压力,降低焦虑水平。

【相关文献】
[1]叶国芳,叶敏,梁红燕.护理文化建设对监护室护士压力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7,6(2):130-131.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235-238,318-319.
[3]郑雪,严标宾,邱琳,等.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53-65. [4]丁榆,李绮慈,李杏崧,等.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应对方式分析[J].天津护理,2011,19(1):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