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体裁常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体裁常识
第一篇:·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常识
(一)小说
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短篇和中篇。

长篇小说描写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借以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短篇小说描写人物较少,故事情节比较单纯,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个场面或一件事情,以突出刻画一两个人物的性格;中篇小说介乎以上两者之间,描写若干人物和不太复杂的故事情节,比短篇有深度和广度,而生活容量又不及长篇。

还有一种微型小说(或称“小小说”),一般只有一千字左右,可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支。

按照内容的不同,小说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心理小说等。

按照体例格式,则可分为书信体小说、日记小说、章回体小说、系列小说等。

2.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展现人物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

小说的情节,首先要完整,从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要求有完整的情节。

其次要紧凑,即做到简练而不冗繁、集中而不分散,主线鲜明,可有适当的跳跃却并不中断。

第三要新颖,即不落俗套,这样可以避免读者“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乏味感。

为了使小说引人入胜,情节应生动曲折;同时,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它是使情节丰富的重要手段。

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应该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直接描写,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塑造人物是小说的重要任务。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

小说塑造人物大抵有两类:一类是以生活中的某一个人作为原型,在此基础上加工,
但创作时并不受真人真事限制;另一类是用生活中大量同类人的特征揉合而成。

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物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环境是小说第三个要素。

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

小说人物总是生活于特定环境,环境总是为特定人物服务的。

环境和人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首先,环境创造人物。

环境不仅仅是人物生存的场所,还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动因。

其次,人物也创造了环境。

人物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同时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二)散文
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也可以这样说,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一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

这是广义的散文。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散文的主要特点是:
取材广泛多样,联想丰富奇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篇幅短小精练,立意深远、集中,从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

结构自由洒脱,形式多样纷繁;可根据内容需要,精心剪裁,散得开,收得拢。

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发展;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由景触情;它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语言朴素和谐、凝练优美、散文的语言是最有风格的语言,作者可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经历、
爱好、个性。

3.散文的分类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抒情、议论三类。

叙事散文借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来表达思想情感;抒情散文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慨叹山川人物,来激起读者的爱憎;议论散文以指点人、事的是非曲直来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三)戏剧
1.戏剧的概念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

其基本特征,首先是人物故事场景要求高度集中,欧洲古典戏剧理论中的“三一律”原则(剧情须围绕一件事展开,在一地一日内完成),充分体现了戏剧情节的高度集中的特点。

其次要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因为它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就需要抓住生活事件中的主要矛盾斗争,加以典型化,形成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这样,才能紧紧吸引观众。

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生命。

第三,要求语言口语化、个性化。

戏剧文学主要靠人物的语言来塑造形象,说明人物关系,显示故事情节的发展。

观众看戏,听与看是并重的。

所以,戏剧语言更要求口语化。

同时,戏剧人物都是通过自己的语言表现性格特征的,所以,性格化的语言对戏剧更为重要。

2.戏剧的种类。

按结构及容量划分,有多幕剧、独幕剧、连续剧等;按题材分,有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等:按表演形式分,有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按反映的冲突性质和感染作用分,有悲剧、喜剧、正剧等。

3.关于杂剧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一种形式,产生于金末元初,元代杂剧已形成了特定的体制,是我国戏曲史上完整而成熟的戏剧艺术。

其特点是:首先,它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四折戏加一楔子,每一折戏相当于现在的一幕,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的开头或加在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作用,不能放在末尾。

其次,乐曲方面,元杂剧都用北曲,每一折戏用一套曲,即同一宫调内的套曲,押同一个韵脚。

第三,关于演员,角色有细密分工。

男女主角,分别由正末和正旦扮演,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副旦、外旦、小旦等。

此外
还有净、丑、卜儿(扮老妇人)、孛老(扮老头)、俫儿(扮小厮等)。

同时还规定,每一本戏由一个演员主唱到底,配角只能说白。

由正末主唱的戏,称“末本戏”,由正旦主唱的戏,称“旦本戏”。

第四,关于科白。

科,是表演动作和舞台效果。

白,是道白,有定场白、背白、旁白等。

(四)诗歌
1.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
第二篇:文学体裁常识简介H
文学体裁常识简介
文学体裁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是与实用类文体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文学体裁的四大样式指:散文、小说、戏剧、诗歌。

下面分别简单简绍:
一、散文
现在使用“散文”这一概念,有时指广义散文,有时指狭义散文。

广义散文是指与韵文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范围较宽;狭义散文是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即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范围较窄。

这里所谈的是狭义散文。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以叙述事情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抒情散文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以抒发情感为主,兼有叙事议论。

议论散文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以论述事理为主,兼有抒情叙事。

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几乎都会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来增强文学性,使其具有“文学”的特点,几乎不存在表达方式单一,只是单纯叙事、单纯抒情、单纯议论的散文。

一般认为,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指散文取材广泛,行文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表达的中心或主旨必须明确而集中。

就一般情况看,用“形散而神不散”来概括散文的特点是相当准确的;当然,对这一
概括有人有不同看法。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1.寓情于景,即将某种情绪情感倾注在所描写的景物中。

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将清、静、悲凉之情融注于故都秋景的描写之中(有人认为融注的是纯粹的喜悦之情)。

2.即景抒情,即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某种情绪情感。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描写月下荷塘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淡淡的喜悦和淡淡哀愁之情。

3.叙事抒情,即通过叙述事情来抒发某种情绪情感。

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二节,通过叙述“我”因身体残疾,苦闷难熬,百无聊赖地独自到地坛消遣,而母亲关爱担忧却又不愿张扬表露的事情,抒发对母亲的歉疚、感激和赞颂之情。

4.寓情于物,即将某种情绪情感倾注在所描写的某一物象中。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通过描写和赞美白杨树的伟岸形象和坚强品质,来赞美坚持抗战的中国农民。

5.托物言志,即借写某一物象来抒写某种志向和情感。

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通过描写和赞美松树“要求于人的少,给与人的多”的可贵品质,来抒写共产党人也应像松树那样“多奉献,少索取”的志向与豪情。

6.以小见大,即通过叙述一件小事阐述重大事理。

如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通过叙述《人民日报》登载的一封读者来信反映的一件小事——剃头匠因手握剃头刀而“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由此生发开去,阐述手握特权容易腐败的大道理。

鲁迅的《灯下漫笔》也是这种写法。

二、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般认为,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因为它们通常是一篇小说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开
端之前有序幕,结局之后有尾声。

开端指开始形成矛盾冲突的阶段,发展指进一步形成矛盾冲突的阶段,高潮指矛盾冲突最激烈紧张的阶段,结局指矛盾冲突得以解决的阶段。

需要注意:小说的情节规范的称谓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不要把它与记叙文的要素混同,将其称为起因、经过、结果。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大时代背景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它要求具有高度的典型性与概括性,是时代背景与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统一,如孔乙己生活的“咸亨酒店”、阿Q生活的“未庄”。

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特定的环境气氛,或用以表现特定的地域风物,或用以烘托人物的感情情绪,或用以推动情节发展等。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说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
按内容属性,可分为: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公案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诗体小说等;
按时间年代,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
按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侧面烘托、正面描写;概括描写、具体描写、细节描写等。

三、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因为它综合运用了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

这里所谈的戏剧实际上是指剧本,它是戏剧排练和演出所依据的底本,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

舞台说明是用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
人物演出时时的表情、动作、上下场说明等,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等作用。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方法,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按题材反映的不同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四、诗歌
诗歌是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大致整齐的句式、强烈鲜明节奏、生动可感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

诗歌具有以下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炼、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3.诗歌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根据意思。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诗歌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按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按年代,可分为:现代诗歌、古代诗歌;其中:
古代诗歌又可分为:
1.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包括: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乐府诗等;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包括:律诗(五律、七律、排律)、绝句(五绝、七绝);
3.词(也称“诗余”“长短句”),包括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内)、长调(90字以上)。

4.曲(包括小令与套曲)。

诗歌的节拍划分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无论自由诗还是格律诗,其节拍划分都可依据意义,但都具有一
定灵活性,不同的人诵读诗歌,其节拍划分会有所不同。

就自由诗来说,比如不同的人诵读食指的《相信未来》,节拍划分差异很大。

就格律诗来说,一般也根据意义划分节拍,但有人主张应按照“二二一”(五律或五绝)“二二二一”(七律或七绝)的节奏划分节拍。

比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一段时间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在指导诵读的课后练习中按照“二二一”节奏划分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表示停顿节奏处的较短停顿,“//”表示句末的较长停顿,“~”表示韵脚,朗读时声音要延长,“×”表示不是韵脚)后来,教材又依
据意义将其节拍划分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胡安顺教授,是主张严格按照“二二一”(五律或五绝)“二二二一”(七律或七绝)的节奏划分节拍的。

他在《律诗创作漫谈》(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5期)中说:律句有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按节奏单位划分节拍;对于律句来说,意义单位可以有多种,而节奏单位则只有一种(五律:二二一;七律:二二二一),当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不一致时,应按照意义单位服从节奏单位的原则去划分节拍和进行和诵读,否则,律师的节奏将被破坏,平仄的各种规定将失去作用,如“春风吹又生”的平仄关系本来是“平平—平—仄平”,若按意义单位则都成了平声拍“平平—平—仄平”,平仄未能交替。

(以上内容参见拙文《谈谈诗歌节拍划分的灵活性》,《语文建设》2011年第1期)
对学生来说,无论现代诗还是格律诗,我主张按意义单位划分节拍,因为按意义单位划分节拍有助于理解诗歌,而按节奏单位划分节拍无助于理解诗歌,节奏单位涉及的平仄学生也比较陌生。

以上简单介绍了文学体裁的一些常识。

了解这些常识,有助于我们增加人文素养。

第三篇:高中语文知识(精粹版)文学体裁常识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精粹版)
文学常识
第四节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

(一)散文
散文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

现代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古代散文是指除韵文以外的所有文体。

甲.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以写人叙事为主,兼有抒情、议论成分的散文,称为叙事散文,它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回忆录、游记等,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抒情散文是指以表现对生活的感受、抒发思想感情为主的散文,如朱自清的《绿》《春》等;议论散文是以议论、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的散文,杂文、小品文都属于此类,如《文学和出汗》《为自己减刑》等。

乙.古代散文
古代散文的外延是相当广的概念,赋、骈文、原、辩、说、论、奏议、序跋、赠序、铭、祭文、杂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说、传奇等,都属于散文的一类。

1.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叫“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

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
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4.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5.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如《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等。

6.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7.奏议
23456-
第四篇: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
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
(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
(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
(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7)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3.议论文
(1)定义: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2)
特点内容具体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政治论文广义的议论文分类按论证方式分学术论文立论驳论(4)要素
①论点:是作者所议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a.符合客观实际,表意正确 b.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特点 c.具有鲜明性 d.必须新颖独特 e.可以多侧面思考和分析②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分层论证引申论证(5)论证
论证地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6)最基本的结构结构其他纵式横式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7)语言抽象性概括性严密性准确、中肯、鲜明
4.应用文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契据等。

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

二.文学体裁常识1.小说(1)小说的概念及三个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方法有: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