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
含答案
单选题(共100题)
1、运用的是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演绎、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进行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是()。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答案】 D
2、下列选项中,对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要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容量大
B.智能化、虚拟化
C.多媒体、网络化
D.操作性、创造性
【答案】 D
3、《文具设计》一课,展示实物并利用教具呈现设计过程所用的教
法是( )
A.演示
B.示范
C.实验
D.讨论
【答案】 A
4、下列线项中,体现史前人类对母性“生殖崇拜”的作品是( ) 。
A.《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B.《阿弗洛狄德的维纳斯》
C.《纳菲尔提提王后像》
D.《命运三女神》
【答案】 A
5、《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的学习领域是()。
A.“造型·表现”
B.“设计·应用”
C.“欣赏·评述”
D.“综合·应用”
【答案】 B
6、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针对“大黄鸭”这一装饰艺术作品,孙老师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关于孙老师的做法,说法错误的是()。
A.不利于维护课堂秩序
B.不利于培养正确的欣赏习惯
C.有利于掌握科学的美术知识
D.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答案】 B
7、中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评价的目的是()。
A.甄别与考核
B.选拔与考核
C.甄别与反思
D.发展与促进
【答案】 D
8、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促进和强化是评价的()。
A.导向功能
B.教学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控功能
【答案】 C
9、教师在进行“水墨画”(1课时)教学中,不合适的教学活动是()。
A.讲解中国画的审美理想
B.介绍水墨画的艺术特征
C.示范中国画的笔法与墨法
D.讲授文房四宝的品鉴方法
【答案】 D
10、中国画的“墨分五色”指的是()。
A.红橙黄绿紫
B.青白朱黑黄
C.焦浓重淡清
D.黑白金银灰
【答案】 C
11、牛黄中具利胆、镇咳、祛痰、抗炎等作用的成分是
A.胆红素
B.胆酸和去氧胆酸
C.胆固醇
D.牛磺酸
E.酸性肽类
【答案】 B
12、马钱子应采用
A.米炒
B.土炒
C.砂炒
D.蛤粉炒
E.滑石粉炒
【答案】 C
13、对宋代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书法艺术呈现多样性
B.个性化趋向明显
C.倡导有意无法
D.重视法度,忽视个性
【答案】 D
14、罗老师在上《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一课时,让学生之间交换作品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
A.学生自评
B.同学互评
C.教师评价
D.多主体评价
【答案】 B
15、陶老师在摄影教学中,拟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取景方法,以下做法不适合的是()。
A.教师讲授与示范相结合
B.师生一同赏析经典摄影作品
C.教师讲述摄影的历史及价值
D.请摄影家介绍取景经验
【答案】 C
16、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是( ) 。
A.学业质量
B.学业评价
C.美术教学评价
D.美术学习总结
【答案】 B
17、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要以()为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作为教科书编写的基点。
A.学生发展
B.教学计划
C.教学目标
D.教学内容
【答案】 A
18、冯老师任教的学校没有陶艺设施,于是他发明了一种“纸陶艺”,即用废纸搓成条,盘筑成各种形状的“陶艺”作品,深受学生欢迎。
这种教学行为体现的是()。
A.教学理念
B.教学方法
C.教学模式
D.教学智慧
【答案】 D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关注文化与生活
C.强调专业技术能力
D.注重创新精神
【答案】 C
20、在塑造美术形象的艺术语言中,线条、形体、明暗、色调属于美术的表现手段,而夸张、变形、对比、寓意、象征、抽象则指的是()。
A.艺术手法
B.表现形式
C.艺术语言
D.艺术规律
【答案】 A
21、在学习过程中投人情感,获得内在动力支持,并有情感体验,具有这样特征的学习方法是()。
A.合作学习
B.自主学习
C.探究学习
D.创新学习
【答案】 B
22、后母戊鼎是已知最大的商代后期青铜器,它属于青铜器中的()。
A.乐器
B.礼器
C.兵器
D.饮器
【答案】 B
23、《棕编动物》一课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中所属的学习领域是()。
A.造型·表现
B.设计·应用
C.欣赏·评述
D.综合·探索
【答案】 A
24、下列不属于古希腊美术特点的是()。
A.具有写实性和叙事性
B.为敬神、祭祀而创作
C.强调共性和民族精神
D.追求浪漫和幻想
【答案】 A
25、《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罗斯画家()的名作。
A.列维坦
B.列宾
C.费多托夫
D.布留洛夫
【答案】 B
26、在体温下能软化并可缓慢溶解于分泌液中的栓剂基质是
A.半合成山苍子油酯
B.甘油明胶
C.半合成椰子油酯
D.可可豆脂
E.半合成棕榈油酯
【答案】 B
27、活动雕塑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创始
人是()。
A.约瑟夫·帕克斯顿
B.维克多·瓦萨雷丽
C.史密森
D.安德利亚
【答案】 B
28、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
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 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
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
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三萜
E.四萜
【答案】 B
29、从视觉形式上来划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分类的是()。
A.超现实主义美术
B.意向美术
C.抽象美术
D.具象美术
【答案】 A
30、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下列选项中,对美术课程总目标维度划分正确的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B.“知识与技能”“内容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人生观”
C.“知识与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人生观”
D.“知识与思维”“内容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答案】 A
31、对教学设计具有调节作用的是()。
A.教学评价
B.教学目标
C.教学重点
D.教学方法
【答案】 A
32、“唐三彩”中的三主色是()
A.赭、蓝、红
B.白、绿、黄
C.红、白、朱
D.紫、黄、白
【答案】 B
33、下列学者中,不是从事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的是()。
A.赫伯亚德
B.艾斯纳
C.罗恩菲德
D.丹纳
【答案】 D
34、在欣赏完梵·高的作品后,教师给学生布置最适合的课后作业是()。
A.让学生进行原作模仿练习
B.阅读《梵·高传》,并书写读后感
C.查阅相关的其他作品加以补充
D.进行辩论会的探讨
【答案】 C
35、李老师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开设“微电影”课,让学生组成“微电影
拍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创作出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微电影作品,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A.接受学习
B.合作学习
C.掌握学习
D.个别学习
【答案】 B
36、金老师利用废旧报纸、挂历等材料,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
设计制作大型拼贴
A.比较教学法
B.演示教学法
C.合作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 C
37、肖老师以《古建筑保护》为题,设计了“现场考察,搜集资料,整理展示”三节课并实施教学,这种课程设计形式是()。
A.校本课程式
B.主题单元式
C.活动合作式
D.问题解决式
【答案】 B
38、美术教师设计课堂导入要注意()
A.针对性和趣味性
B.丰富性和广泛性
C.具体性和社会性
D.审美性和科学性
【答案】 A
39、当学生对某一美术内容缺乏学习兴趣时,教师不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A.加强鼓励和指导
B.适当调整教学难度
C.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D.让学生自选学习内容
【答案】 D
40、《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答案】 A
41、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作品(),通过拉长人体、加强线条流动感和近似平涂的笔法,创造出接近东方美的新趣味。
A.《瓦平松浴女》
B.《大宫女》
C.《泉》
D.《土耳其浴室》
【答案】 B
42、下列选项中,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一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评价要点是()。
A.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B.简练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C.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D.辨别13种以上的颜色
【答案】 A
43、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
A.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
【答案】 D
44、《阿尔卡迪牧人》的作者是法国画家()。
A.普桑
B.凡代克
C.哈尔斯
D.鲁伊斯达尔
【答案】 A
45、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要求美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
A.实践精神
B.创造精神
C.审美能力
D.创新精神
【答案】 D
46、写意山水画技法的一般步骤是()。
A.“勾”“皴”“染”“描”
B.“勾”“皴”“染”“点”
C.勾线、罩染、涂色
D.写生、勾线、染色
【答案】 B
47、下列选项中,属于量化评价方式的是( )。
A.分数
B.等级
C.作品展览
D.档案袋
【答案】 A
48、下列选项中,属于拉斐尔的作品的是()。
A.《大卫》
B.《岩间圣母》
C.《椅中圣母》
D.《摩西》
【答案】 C
49、“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答案】 C
50、“使用不同的毛笔、刻刀等工具以及宣纸、刻石等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属于高中美术课程的“()”模块。
A.工艺
B.书法
C.雕塑
D.篆刻
【答案】 D
51、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是()。
A.诗情画意
B.讲究对称
C.违背自然
D.均衡法则
【答案】 A
52、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通过手工制作小纸盒,来了解立方体。
此案例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学习领域。
A.“造型·表现”
B.“设计·应用”
C.“欣赏·评述”
D.“综合·探索”
【答案】 A
53、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摸底”考查,这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自身评价
【答案】 A
54、中药的酸水提取液碱化后用氯仿萃取,氯仿层再用酸水萃取,
酸水层加碘一碘化钾试剂,能生成红棕色沉淀的是
A.香豆素
B.黄酮
C.生物碱
D.木脂素
E.蒽醌
【答案】 C
55、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和探索美术某一门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情操,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这要解决的问题是()。
A.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问题
B.造型和美术创作的问题
C.美术鉴赏和评述的问题
D.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答案】 C
56、“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处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和()的学习领域。
A.设计意识实践能力
B.设计意识动手能力
C.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D.创新意识动手能力
【答案】 A
57、美术馆属于美术课程资源的哪一种形式()。
A.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
B.校外课程资源
C.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D.网络课程资源
【答案】 B
58、当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了较为偏激的见解时,教师合适的做法是()。
A.予以严厉批评
B.给予高度表扬
C.忽视学生的观点
D.组织讨论并加以引导
【答案】 D
59、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是()年级()学习领域。
A.3~4“造型·表现”
B.5~6“造型.表现”
C.3~4“设计·应用”
D.5~6“设计.应用”
【答案】 A
60、下列选项中,属于腿部肌肉的是()。
A.斜方肌
B.三角肌
C.股直肌
D.大圆肌
【答案】 C
61、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以示范法进行教学的美术学习活动是()。
A.静物写生
B.美术创作
C.艺术考察
D.美术欣赏
【答案】 A
62、某教师在微电影拍摄教学中,对学生拍摄的样片进行分析,在
肯定学生拍摄效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意见,这一评价方式是()。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选拔性评价
【答案】 B
63、下列选项中,属于手臂骨骼的是()。
A.桡骨
B.胫骨
C.锁骨
D.腓骨
【答案】 A
64、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相、纯度和()。
A.色温
B.彩度
C.明度
D.灰度
【答案】 C
65、教学实施过程中,美术学习任务应该()。
A.提倡多练习、多画
B.不用布置作业
C.难易适度、分量适当
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 C
66、《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忒》是古希腊雕刻中第一件全裸女性人体雕像,其作者是()。
A.普拉克西特列斯
B.皮弗格拉斯
C.米隆
D.菲迪亚斯
【答案】 A
67、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和探索美术某
一门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
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情操,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解
决的问题是()。
A.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问题
B.造型和美术创作的问题
C.美术鉴赏和评述的问题
D.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答案】 C
68、郑板桥说:“横竖涂抹千千幅,墨点不多泪点多”,其所评价的
画家是()。
A.梁楷
B.朱耷
C.徐青藤
D.他自己
【答案】 B
69、不属于宋代瓷窑体系的是()。
A.青瓷窑系
B.青花窑系
C.白瓷窑系
D.黑瓷窑系
【答案】 B
70、李老师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开设“微电影”课,让学生组成“微电影
拍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创作出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微电影作品,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A.接受学习
B.合作学习
C.掌握学习
D.个别学习
【答案】 B
71、下列对于学习方式中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组应该把学习水平相近的分在一起
B.分组应该把性格相近的分一组
C.小组分配人员应该越多越好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D
72、新印象派又叫点彩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和西涅克等。
A.修拉
B.塞尚
C.莫奈
D.马奈
【答案】 A
73、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
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
A.造型能力
B.动手能力
C.创新能力
D.探索能力
【答案】 B
74、美术课程是以()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A.国家标准以及地方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C.学校制度
D.党和国家
【答案】 B
75、“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经常听到的话语,下列有关师生关系的认识中哪个是错误的()
A.如果学生喜欢一个老师,他(她)往往在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中成绩比较好,一般来说,师生关系经常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效率
B.教师必须要有威严,所以教师面对学生时一定要不苟言笑,树立自己的威严形象,这样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C.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意愿,有什么问题愿意和学生共同沟通来解决,学生尊重教师,认同教师的地位,尊重教师的意见,这样
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D.教师如能善于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中感染和陶冶的功能,将会使教学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
【答案】 B
76、保持和体现色彩的透明效果是()调色的核心问题。
A.水彩画
B.水粉画
C.国画
D.油画
【答案】 A
77、王老师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鉴赏课中,发现学生对画家作品风格感兴趣,因势利导,将启发学生识别作品风格作为教学目的,此教学行为的目标取向属于()。
A.生成性目标
B.预设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行为目标
【答案】 A
78、以反映市井生活为内容,星期于17世纪日本画种是()
B.水彩画
C.美人画
D.浮世绘
【答案】 D
79、属于波普艺术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毕加索
B.德库宁
C.安迪.沃霍尔
D.蒙德里安
【答案】 C
80、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是课程标准。
A.基本标准
B.基本保障
C.基本依据
D.具体规定
【答案】 C
81、能体现色调层次、光线、质感和空间感,能真实生动地描绘一切有形事物的绘画种类是()。
B.版画
C.书法
D.年画
【答案】 A
82、下列选项中,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属于美术课程基本理念的是
A.体现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满足发展需求
B.体现全员性、基本性、生成性,满足发展需求
C.体现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满足发展需求
D.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满足发展需求
【答案】 D
83、荷兰著名的画家马奈的代表作是()。
A.《舞蹈上的舞蹈》
B.《草地上的午餐》
C.《桥上的少女》
D.《大浴女》
【答案】 B
84、三维动画制作包括()个阶段。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C
85、()是一种工笔画技法,主要是用一个透明的色整体染一遍,用于大块色彩的统一。
A.章法
B.点虱
C.分染
D.罩染
【答案】 D
86、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用天然化合物为
A.紫杉醇
B.青蒿素
C.齐墩果酸
D.银杏内酯
E.甘草皂苷
【答案】 B
87、曲老师要求学生在1课时内要完成鸟巢的设计与制作,结合爱
鸟活动,考虑为鸟类提供栖息的居所,下列选项中,较为合适的教学组织方式是()。
A.个人独立完成
B.全校集体完成
C.年级合作完成
D.小组合作完成
【答案】 D
88、王老师在《写意花鸟画小品》一课中亲自为学生现场画了一幅写意花鸟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水墨淋漓的独特魅力。
王老师在此课中运用的解决教学难点常用方法是()。
A.直观演示法
B.温故知新法
C.分解组合法
D.重点启发法
【答案】 A
89、下列线项中,适合作为统整《中国山水画创作》单元内容的“大观念”是()
A.中国山水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B.中国山水画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
C.中国山水画具有独特的画面美感
D.中国山水画展示了艺术家的技巧
【答案】 A
90、首先采用“破墨”山水技法的是()。
A.张璨
B.王维
C.李思训
D.韩干
【答案】 B
91、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是()。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模式
D.教学策略
【答案】 C
92、某教师准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班里有“小团体”现象,尤其是四五位同学坐在一起就会很吵。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教师教学策略不适合的是()。
A.用抽签随机编组
B.由同学自发编组
C.由教师事先编组
D.根据美术能力差异编组
【答案】 B
93、教材应尽量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
A.可发展性
B.可操作性
C.情趣性
D.实效性
【答案】 B
94、表面浅棕色或黑褐色,断面呈片状纤维性,气微香的药材是
A.葛根
B.柴胡
C.赤芍
D.南沙参
E.北沙参
【答案】 B
95、教师确定教学方法最重要的依据是()。
A.教师特长
B.教学目标
C.模块特性
D.教学技术
【答案】 B
96、肖老师在上《画家笔下的色彩》一课时,以不同色彩的剪刻纸板进行色调分析,讲解色调统一的原理,此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自主探究法
C.示范法
D.小组讨论法
【答案】 A
97、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
A.《苏格拉底之死》
B.《马拉之死》
C.《荷加斯兄弟宣誓》
D.《塞内克之死》
【答案】 B
98、下列教学法中,属于新的教学方法的是()。
A.谈话法
B.参观法
C.情境教学法
D.欣赏法
【答案】 C
99、下列选项中,代表山东潍坊木版年画的是( )。
A.杨柳青年画
B.桃花坞年画
C.朱仙镇年画
D.杨家埠年画
【答案】 D
100、对实用的或观赏的人工制品进行计划和制作的活动和出于实用的或观赏的目的创造人工制品的技艺活动属于()。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答案】 C
大题(共5题)
一、案例:小刘是一名初中老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总是认为越
有难度的作业,越能提高学生的水平。
因此,每次布置作业时,他
总是布置中等难度以上的习题,这使得一些差生完成起来总是很吃力.学习积极性也日渐下降。
请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
【答案】通过课外作业,学生可以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形
成技能技巧。
现代教学观认为,作业内容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和程度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作业成为
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避免加重学生课业
负担,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不
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不同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
我价值,就会激发主动学习的情感。
这样兼顾了全体与个性,体现
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而小刘老师布置作业的方法违背了现代
教学观,没有突出层次性和探究性,因而不仅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学
习水平的目的。
反而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二、在《我做的“钟表”》一课的结课环节,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让大家把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钟表放到由课桌组成的“钟表商店”的货架上进行展示,创作者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和自我评价,然后同学们可以随意“选购”自己中意的“钟表”,并给出各自的“买价”。
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表现积极、兴奋,纷纷“选购”了
自己最喜欢的“钟表”……一节课下来,有的“钟表”深受大家喜爱,纷
纷争购,有的“钟表”无人问津,默默待在货架的一角……根据《义务
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方面的内容谈谈此课程的优点、缺点,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答案】第一:依据美术新课程概念。
第二:从优点、问题、建议
三方面对该教学安排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苏老师在《现实主义美术》一课上,时而讲社会背景,时而讲
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时而讲解画家的逸闻趣事,还列举了二十几
幅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讨论环节,苏老
师展示米勒的作品《晚钟》,然后问大家:哪位同学能尝试鉴赏一下
这幅作品?学生们感觉可说的东西很多,却无从说起.....问题:(1)
为何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无所适从?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请对该
教学案例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1)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无所适从,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正确的美术作品鉴赏方法,①苏老师在授课时,时而讲解社
会背景,时而讲解创作理念、表现形式、奇闻轶事,并没有按照美
术鉴赏课正确的逻辑和欣赏顺序来进行,导致本课的教学目标没有
达成。
②苏老师在授课时列举了二十余幅作品,课程的时间有限,
并不能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美术作品的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总体评价等方面,没有办法深入了解作品,导致课堂没有突出教学
重点。
③苏老师在让学生尝试鉴赏的环节,提出的问题较为笼统,
不具有引导性。
(2)鉴赏课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幅作品来
深入分析,不宜分析过多的美术作品;②在讲授新课,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注意问题的引导性,有条理的进行讲解,可以从的背
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总体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着
重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同时强调现实主义艺术的共性特征,让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③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有引导性的教学方法,例如比较、提问以及情境教学法,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引导性;④在让学生尝试鉴赏的环节,建议提出引导性较强的问题,例如:作品表现了怎样的内容?运用了哪些表现技法?表现了怎
样的主题?总之,想要上好一堂美术鉴赏课,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鉴赏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加美术素养。
四、刘老师在高一《写意菊花》课堂上,讲解了有关菊花的知识及
其写意画法,并做了示范,然后布置练习活动:“下面,请大家按照
我刚才示范的画法进行练习,直到熟练掌握菊花的写意画法。
”同学
们纷纷拿起笔墨纸张,开始绘画,刘老师在一旁满意地看着学生在
积极练习,等待着下课铃声响起。
问题:分析刘老师在教学练习环
节中的不足,并给出建议。
【答案】刘老师在教学练习环节中的不足:(1)示范过于注重技法,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刘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示范的画
法进行练习,学生陷入了一味地临摹练习,缺少创新性,不利于发
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提高其美术素养。
(2)刘老师只
注重技能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培养,并未引导学生认
识写意画中的精神内涵,不能使其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学生练习时,刘老师只在一旁看着,等待下课铃声响起,没有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也没打算在学生创作完成后对学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