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趣味玩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
趣味玩圈
一、活动背景
本案例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现结合中班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利用呼啦圈开展游戏,激发幼儿对自主游戏的兴趣。
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和场地器材的设置,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并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创新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材料投放:各类塑料呼啦圈若干。
游戏玩法:幼儿自主探索关于圈的游戏玩法。
游戏推进:变化玩法提高技能。
呼啦圈我以往是拿来直接摆放在地上,让小朋友练习单脚跳的“工具”,小朋友往往跳了几下就失去了兴趣。
我不禁思考:呼啦圈就这么不好玩吗?呼啦圈还可以怎么玩呢?如果我就把圈投放一边,不预设任何有关圈的游戏,小朋友会不会玩?他们又是怎么玩?带着这样的疑问,由此我开始对玩圈的幼儿进行观察,看幼儿是如何自取玩具并自主设计游戏的。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一、自主选择,玩法丰富。
晨间活动时我将呼啦圈投放在活动区,让幼儿自主探索玩法并记录下幼儿的活动过程。
案例一:黄博拿着好几年小圈挂在手臂上,通过手臂的力量转动让这些小圈同进转动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他转动累了停下来,休息一下,见到了黎修宇来了,他又兴致勃勃地说道:“嗨,你看我可以全部把这些转起来!”,说完,他就自信地转动起小圈来。
案例二:一群女生拿着呼啦圈放在腰间,笑嘻嘻地对我说:“老师,快过来看,圆圈在她们扭腰的作用下转起来了。
”“哈哈,我转的更快!”“你的一下就掉地上了!”这群女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边说边转动圆圈。
案例三:孩子们钻圈,或是将圈放在自己头部的斜上方,从上至下头伸脚跨的方式钻;
或是将圈放在自体斜下方,从下至上脚进腰弯头钻,单独行动。
把游戏活动的权力还给孩子,走进幼儿的游戏,关注幼儿的活动需要,给幼儿提供更大的生成空间,让幼儿充分的表现表达。
如在游戏初,幼儿只会随意用呼啦圈转圈、跳动游戏反复重复,没有新意。
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并提出问题:“呼啦圈还可以怎样玩呢?”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孩子们不断地思考并在实践中证实他们的想法。
在教师的参与下使游戏有了新的进展。
案例四:几个女生拿着大小的圈子商量着要怎么玩。
赵雨彤对杨子涵说:“我知道,还可以摆在地上跳。
”说完,她就将圈一字排开。
子涵采用两脚分开同时跳进小圈再双脚并跳大圈的方式。
对于身手矫健的子涵来说,这根本就不是难事。
接着赵雨彤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放上一个圈,“子涵,你这样跳!”这回难度加大了,子涵只能跳进重叠的空间里
二、游戏推进,变化玩法,提高技能。
唐子轩拿了两个塑料圈摆在地上,他连续单脚跳过两个圈后,双脚着地,向雨琪看了唐子轩一会后说:“我也要跳”,说完,他就将积木摆放在圈旁边跟着跳了起来。
这时和向雨琪玩的比较好的振翌刚巧过米找他,看到向雨琪在跳圈,他就将积木放在自己的双脚和呼啦圈之间,他先是双脚跳过百变条,再接着单脚跳圈。
旁边小朋友看到了,也纷纷跟着振翌,从原来单脚跳圈到现在双脚跳过百变条再单脚跳圈进行。
这样玩了两三次后,唐子轩似乎并不满足只两个四,他又去拿了两个放在前面,这样他单脚连续跳圈四下。
而每次翼家和振翌跳时都只能单脚连续跳两下,第三下总是另只脚会搭地。
、游戏推进,圈不够,找替代。
“老师,我也想玩圈。
”张容跑过来对我说,“可是圈都没有了。
”“那你看看能不能和其他小朋友说一说,你和他们一起玩。
”我说。
张容看了看四周,跑着去其他区玩。
过了没多久,“老师,王杨杨和刘禹凡在抢玩具。
”我来到王杨杨身边:“怎么回事?”“老师,这个圈是我先拿可是她己经有一个圈了,我也要玩。
”刘禹凡说。
“我要两个圈用的,我先拿的!”杨杨回嘴道。
“禹凡,已经没圈了,你看看要不然先去玩其他地方,下次你早点来这玩儿好吗?”刘禹凡听了教师的话后有些不开心地说道:“好吧。
”我和幼儿讨论:“你是怎么玩圈的?如果没有圈了,你可以用什么代替?还可以怎么玩?”,激发幼儿思考“没有圈”的情况下该如何解决想要玩圏的问题。
从材料使用方面:增加百变条、绳子等器械,引导幼儿发现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形态变成圆圈,成为塑料圈的替代品。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从老师行为来看,改变了以往教师过多的干预或设计幼儿游戏的做法,而是提供充足的户外游戏时间和自由游戏环境,投放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已探索其玩法。
在游戏过程中面对材料突然不够的情况下,我没有及时灵活应对,缺乏掌握现场指导的时分析机。
当时如果我对需要的幼儿提出:“你想怎么玩圏?你可以拿什么代替圈来玩呢”或“有什么玩具也可以变成圈玩的?”抓住这个时机,启发幼儿探索材料之间可以如何互换。
从幼儿行为来看,在观察当中,小朋友单是玩圈的游戏就有十几种,而每种玩法都各包含着走、跑、跳、扭、旋转、钻等动作技能。
由于游戏方式由老师为主导转变为由幼儿自选自创,老师没有过多的干涉和急于求成的指导,幼儿反而能够要把自身条件玩出适合自己的游戏,玩圈的游戏时间由原来的几分钟到十几二十几分钟甚至更长。
可以看出让幼儿自主探索玩法增加了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引发了他们参与此类游戏的欲望,让幼儿的心理有了兴趣性、自主性体验。
幼儿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游戏幼儿自主开展的游戏形式和水平呈现递进性变化。
这说明,幼儿的游戏水平正在游戏中得到提高。
从游戏过程来看,幼儿的动作技能随着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呈现明显差异。
一开始单脚连两圈的时候,三个男生都能够轻松过关,此时幼儿的动作水平表现持平。
但是,当圈的数量增加,连续跳圈的次数也相应增加时,他此时所能达到的技能水半差异就突显出来了。
户外活动区玩圈的小朋友更多的是自己单一地与圈的互动,活动场地也较为零散,较少有组织集体玩圈、合作游戏的场面。
而中班正是处于集体游戏、合作游戏的阶段,多些集体合作方面的游戏,不仅能促进游戏形式多样,也使游戏的难易程度有所提升。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动作技能发展中提到“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的要求,这三个孩子还需要多多练ン和提升。
户外游戏一方面是要体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开放性,但另一面也是需要幼儿在游戏中提升自身的动作技能,因此,我们此时需要进行适当地介入和指导我在幼儿原有设计的游戏上稍作调整,增加情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延长幼儿游戏时间,以致达到不断提升单脚连续跳的技能。
正如分析所述,需多些集体合作方面的游戏,那该如何进行呢?我觉得可以
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教师适当介入指导,提供引导幼儿一些集体游戏的玩法。
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游戏中,以“我还有个玩法我们试一试吧!”让幼儿对新玩法产生好奇和兴趣,进而组织多个孩子一起进行“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圈,一个圈从小朋友的一只手传到下一个小朋友的手上,但是接着的手不能分开。
”的多人合作游戏。
2、鼓励幼儿自主创设集体合作游戏。
户外活动开始前,可以先和小朋友探讨“你们一起还可以怎么玩?”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主动探索多人游戏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