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19《项脊轩志》(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
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迨:等到。
B.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
C.久不见若.影若:好像。
D.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关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中的“若”为人称代词,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请选出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客逾庖而.宴②呱呱而.泣
③儿之.成,则可待乎?④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答案】D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对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妪)尝居于此 B.(儿)欲食乎
C.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D.比(大母)去,(吾)以手阖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中“以手阖门”的主语仍然是“大母”。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答案】(1)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共改变了两次。
(2)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可以等待吗?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悠然亭记
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
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①居县城。
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
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
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
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
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
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
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
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③阻,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⑤,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选自《明清散文》)
注:①僦(jiù)居:租房。
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
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
④礨(lěi)石:大石。
⑤缗(mín):在这里指杂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去.县三十里去:距离、相距。
B.不独一时之所适.适:适意、舒适。
C.而中.无留滞中:中间、里面。
D.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僭:谦词,超越本分。
【答案】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旧国旧都,望之.畅然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①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②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C.①盖.去县三十里②今已亭亭如盖.
D.①又于.屋后构小园②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均相当于“在”,介词。
A项“之”,前句指“旧国旧都”,代词;后句无意义,音节助词。
B 项“每”,前句相当于“常常”,后句相当于“每当”,都是副词。
C项“盖”,前句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副词;后句意为“车盖”,名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淀山公“悠然”的一组是()
①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②所至官,多著声绩。
③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
④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⑤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
⑥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②表现的是淀山公为官的名声和功绩很大;④属于作者少时的经历;⑤叙写泰山等是为官时的经历,目的是与马鞍山对比。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
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里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写泰山等是为了与马鞍山对比:“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表明“悠然”独在“兹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态也是在居此山之后。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3)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
【答案】(1)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
(2)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
(3)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它(指“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美文欣赏: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
淑静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
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
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
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