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2《故事新编》考试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故事新编》的浪漫主义特色。

1故事情节传奇性2正面人物塑造的理想主义色彩3奇妙的想象,极度的艺术夸张。

2《故事新编》从哪三方面塑造理想正面人物形象。

1突出描写古代英雄奇特的外貌与雄伟的气概。

2着重表现古代英雄非凡的才能.3用力描写古代英雄崇高的品德,美好的内心世界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小说塑造了各类古人形象: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如《补天》中的女娲,《奔月》中的后羿.
2、历史是上“中国的脊梁”,如《理水》中的大禹,《非攻》中的墨子。

3、复仇英雄形象,如《铸剑》中的复仇英雄眉间尺和宴之敖。

4、讽刺性的人物,如《出关》的老子,《起死》中庄子。

3《故事新编》的两大总体特色一大特色是“油滑”,另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

4《故事新编》的艺术特征。

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历史史实,使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严肃与滑稽融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油滑”手法,鲁迅在借鉴传统二丑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独特的“油滑”写法。

5《故事新编》处理古代题材的三种类型。

一类是史料的“铺排,没有改动”。

如《铸剑》。

一类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

如《起死》。

一类是“古今交融”,将神话、传说、史实与现实熔为一炉。

如《理水》、《采薇》等。

6《故事新编》属于何种类型的小说。

鲁迅自己认为,它“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7《故事新编》的基本内容:可用这样两句话概括:“发扬民族正气,刨坏种的祖坟."1、热情讴歌了神话传说及历史记载中中华民族的脊梁女娲、弈、大禹、墨子、宴之敖者,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群众及其代表者的赞颂.2、深刻地揭露了伯夷、叔齐、老聃等历史人物思想中的消极面,给现实社会中某些错误思想、消极现象以形象的批评。

8何谓《故事新编》的“油滑”.如何评价“油滑”“油滑”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是鲁迅吸取了民间戏曲特别是浙东民间戏曲的艺术经验而作出的一种新的艺术创造。

便于彻底撕裂卫道者的虚伪面孔。

运用古今杂糅的“油滑"手法,就是要通过这些“油滑之处”,引导读者进行古今比照.例如《奔月》中的逢蒙与当年居心叵测的的高长虹之流,将他们以“二丑”形象糅合在小说中,其中致命的阴险本质即刻被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来
9《故事新编》的浪漫主义风格。

1、故事情节的传奇性。

2、正面人物塑造的理想主义色彩。

3、奇妙的想象,极度的艺术夸张.
10《故事新编》怎样塑造古代英雄形象。

1、突出描写古代英雄奇特的外貌与雄伟的气概。

2、着重表现古代英雄非凡的才能。

3、用力抒写古代英雄崇高的品德,美好的内心世界和伟大的献身的精神.
11《不周山》的意义.
《不周山》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从“古代”采取题材创作小说的开端;一是开始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进行文学创作的尝试。

12鲁迅有意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所创作的小说.
《不周山》《肥皂》《白光》《弟兄》
13鲁迅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创作的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开拓。

1鲁迅一开始运用弗洛伊德学说创作小说,便是以我为主,突出“五四”时代精神,使之为我所以,而不是亦步亦趋,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向泛性论的泥坑。

鲁迅的巧妙即在于将现代精神分析学说与古老的神话传说联结起来,用“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

”2作者在“五四"反封建思想革命这一精神统率下,吸取、融化精神分析学说中某些合理因素,丰富自己的创作,使艺术方法多样化。

3鲁迅在不少作品中也通过人物的梦境来显示人物潜意识的隐秘--那些被压抑的思绪,从而揭示出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

14鲁迅创作《不周山》的愿意.鲁迅自叙《不周山》的愿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

"是“取了弗洛伊德学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缘故。

"
15《不周山》的创作意图和艺术上的独特之处.《不周山》的创作意图是不仅要解释“人”的缘起,还要解释“文学”的缘起.《不周山》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它不是以现实主义为主调,而是以浪漫主义艺术方法为主进行创作.作者在极其简略的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发挥巨大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用宏伟的气魄、如椽的巨笔,塑造了一个以宇宙为背景,与天地浑然一体的人类伟大母亲的形象,热烈歌颂了中华民族从古以来就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和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不惜牺牲自我的高尚品质。

这与作者过去创作的小说是迥然不同的。

16《铸剑》取材于何处。

取材于《列异传》及《搜神记》
17《铸剑》创作方法及其含义。

对史实“只给铺排,没有改动”.含义:作者在创作时较为严格地遵循原作的主题、人物、情节,给以铺叙编排,而没有改变原作的基本内容。

18眉间尺、晏之敖者形象分析。

眉间尺:眉间尺一出场就不像个英雄,只是个平常甚至平庸无知而又优柔寡断的小人物,津津有味地看着红鼻子的小老鼠的挣扎,他似乎得到了一件残忍的快乐,仿佛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而同时,他又那么怯懦,甚至在一只快淹死的老鼠面前都不能拥有自信。

一切在他决心复仇后改变。

遇到黑色人晏之敖者后,受到极大的教育、启示,使幼稚的眉间尺逐渐成熟起来:由一个爱憎不明、优柔寡断的稚嫩少年,成长为一个视死如归、坚决为千百万被压迫群众复仇的青年战士。

晏之敖:晏之敖者是一位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的英雄。

他仿佛生来就是为人复仇似的,具有种热到发狂的性格,他甘愿为被压迫者复仇,却拒绝人们给予的“义士”称号,也不愿人们将他的行动称为“仗义”和“同情”。

眉间尺把复仇的事业托付给他,借眉间尺的头和宝剑,晏之敖冒充玩把戏的混入王宫,完成眉间尺的托付与复仇任务.
19《铸剑》的创作在作者的思想和创作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鲁迅是从《狂人日记》开始高举反封建的大旗的。

狂人虽然彻底否定了那个“吃人”的社会制度,但是他只止于呐喊“救救孩子”,甚至还曾想劝“吃人”的人回心转意;到1925年创作《长明灯》时有了变化,《长明灯》中的疯子发出了“我放火”的怒吼,并“闪烁着狂热的眼光,在地上、在空中、在人身上迅速地搜查,仿佛想要寻火种";待到写作《铸剑》时,情况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铸剑》中的晏之敖者、眉间尺不只是呐喊、反抗、想放火,而是拿起了锐利的武器同反动统治者展开了锲而不舍的殊死斗争,用自己的鲜血和头颅赢得了被压迫者的最后胜利。

《铸剑》所表现出的这一思想,不仅反映出作者思想发展的进程,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不断前进。

由“五四”开始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经过几年的斗争、发展,到1926——1927年终于由思想、政治革命,发展到千百万人民群众拿起武器同封建军阀统治者展开流血的武装斗争.《铸剑》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反映了1927年大革命的时代精神,而且渗透出锲而不舍的彻底革命思想,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20《起死》创作方法及其基本含义。

“只取一点原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起死》是一个作者虚构的“独幕喜剧”,它深刻地揭露、辛辣地嘲讽了庄子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为无是非观.《起死》既是鲁迅对其一生从事启蒙的思想的追求的一种隐秘的自我反讽;对于复活的汉子来说,他所迫切需要的是衣服和食物,他根本无法也无心理解庄子所关注的那些思想,又是对所谓民众的怀疑;那些铁屋中沉睡的将要死灭的人们,即使唤醒他们,又会怎样呢?这是一个现代性的质疑。

《起死》的创作就是鲁迅试图通过一个古代的语境来思考这一现代性问题体现。

21《起死》是作者虚构的“独幕喜剧",讽刺了庄子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无是非观。

当这汉子向庄子要衣服时,庄子却说:“你先不要专想衣服吧,衣服是可有可无的,也许是没有衣服对.鸟有羽,兽有毛,然而王瓜茄子赤条条,此所谓‘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也’你固然不能没有衣服对,然而你又怎么能说有衣服对呢?”可是当巡士恳请庄子赏一件衣服给赤条条的汉子遮遮丑时,庄子却又说道:“那自然是可以的,衣服本来并非我有。

不过我这
回要去见楚王,不穿袍子不行,脱了小衫,光穿一件袍子也不行。

”可见还是要穿衣服对,这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自我嘲讽。

22作品从哪三个具体问题入手展开对庄子的刻画的。

1庄周一方面说:“活就是死,死就是活",另一方面半路上见了骷髅却又认为他确实是死人的枯骨,并召来司命大神将骷髅复活过来,而且一再向那个汉子声明:“你已经死了五百多年了”,“是我看得可怜,请司命大神给你活转来的”.可见,“死”、“活”是界限分明的。

如果真认为“死"就是“活”,那么,骷髅就等于是活人一样,庄周也就用不着请司命大神来复活了。

2庄周一方面说:“奴才也就是主人公”,另一方面,当他被一群鬼魂纠缠时,却又抬出了他心目中最大的主子——楚王来镇压小鬼,说:“楚王的圣旨在我头上,更不怕你们小鬼的起哄!"可见,在关键时刻,主子和奴才是有区别的.3庄周一方面说,当巡士帮赤条条的汉子向他讨一件衣裳遮羞时,他又说:“我这回要去见楚王,不穿袍子不行,脱了小衫,光穿一件袍子也不行”。

可见,在这时的庄子看来,不仅是“有衣服对”,而且,只穿一套衣服不行,还要配套.
23《起死》与《故事新编》中的其它作品比较的独特之处。

1就其内容看,颇似一个借古讽今的寓言故事。

2从另一角度看,《起死》又恰是一个独幕讽刺喜剧.
24《起死》的基本情节内容。

《起死》的情节颇新奇有趣。

战国时宋国人庄周要去见楚王,路过荒僻地段时见到以骷髅,他因闲得发慌,便请司命大神“复他的形,生他的肉”,以便“和他谈谈闲天”。

这人原来是五百年前离家探亲的一条汉子,不提防半路上被强人一闷棍打死在这里,并抢走了他的衣物、雨伞.司命大神复原了他的血肉之躯,但却无法复原他穿的衣物、包裹、和雨伞。

这人一醒过来看自己的衣服没有了,浑身赤条条的,便揪住庄子不放,硬说庄子偷了他的东西.庄子年岁已高,被他纠缠不过,只好“赶急从道袍的袖子里摸出警笛来”死劲地吹,于是招来一个巡士.庄子请他来判明是非,为自己解围。

25《理水》的创作方法及其基本含义.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的创作方法。

含义,描写大禹治水的故事,同时揭露国民党官僚及其御用女人的丑恶和腐朽,是投降祸国殃民的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把锐利匕首。

26《理水》的取材特点前半部,作者以“光怪陆离”的色调,写出了一个由考察大员,官场学者与小民奴才组成的荒诞上层世界,又用“黑色”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由夏禹和他的同事组成的坚毅卓苦的平民世界.这两者是尖锐对立的,前者甚至根本不承认后者的存在。

小说的后半部出现了百姓倾城出动“看"夏禹凯旋归来的场面。

这显然是“看”和“被看”鲁迅小说模式的再现。

夏禹一切真实的奋斗被故事化,神论化,成为无稽的谈说,而失去意义。

到最后“终于太平到连百兽都会跳舞,凤凰也来凑热闹”时,前面两个对立的世界已合一为同一个荒诞的世界.
27分析禹这位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

《理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

在远古在远古帝舜时代,洪水滔天,灾荒连年,百姓处境非常困苦。

有消息说,鲸大人因为治了九年水却没有效验,被充军羽山。

舜又派鲸的儿子禹接着治水.然而避居在文化山上的学者们大抵是反对禹或者简直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禹这个人,开始乱加诽谤。

直到奇肱国的飞车第十回给他们送食粮,才证实禹确有其人。

禹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治理了大水,又会同益与稷为民兴利,使人民有饭吃。

大功告成,他回京向舜帝报告后,又说道:“做皇帝要小心,安静,对天有良心,天才会仍旧给你好处!"舜很叹服,就托他管理国家大事。

后来在禹与皋陶的合力治理下,天下太平到百兽率舞、凤凰来朝的地步。

28鲁迅笔下“文化山”描写的讽刺作用.“文化山”上的学者们的活动,是对1932年10月北平文教界江瀚、刘复、徐炳昶、马衡等三十余人向国民党政府建议明定北平为“文化城”一事的讽刺.鸟头先生,是暗指考据学家顾颉刚,他曾据《说文解字》对“鲧"字和“禹”字的解释,说鲧是鱼,禹是蜥蜴之类的虫。

“鸟头”这名字即从“顾"字而来;据《说文解字》,顾字从页雇声,雇是鸟名,页本义是头。

顾颉刚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歌谣研
究会工作,搜集苏州歌谣,出版过一册《吴歌甲集》,所以下文说鸟头先生“另去搜集民间的曲子了”。

29《理水》的借古讽今的作用《理水》中揉进去了大量的现代生活细节,其所占的篇幅几乎将近一半.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它不是古人古事的现代化,而是今人今事的巧妙穿插,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古今交融”.它是史料、传说与现实的巧妙融合。

作品内容的古今交融,人物刻画的正反对比、铺垫烘托,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是《理水》的重要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