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和孟子
18 《孟子》两章(word版习题有答案)
![18 《孟子》两章(word版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a5dd52783e0912a2162ac7.png)
18《孟子》两章名校讲坛1.作家作品孟子(前372—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邹人,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了《孟子》。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2.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2)古今异义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今义:指亲属。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
今义:水塘。
)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3)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
)所以动.心忍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4)一词多义【举】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拔。
)举大计亦死(发动。
)【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依靠。
)吴广以为然(认为。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亡】国恒亡(灭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因此。
)扶苏以数谏故(名词,缘故。
)3.主题解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进行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要素是“人和”,即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列举六位著名古人的事例,证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在此基础上,又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走近孟子
![走近孟子](https://img.taocdn.com/s3/m/a2c9622c4b35eefdc8d33327.png)
2、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 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 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 桴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 和充满斗争意志。他不肯迁就, 不肯趋炎附势;他理想遭挫折而 矢志不渝,展露出“以天下为己 任”的博大胸怀。
孟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 心英雄。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孟 子感到不满,于是就构建出他的理 想王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 蓄妻子,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 亡……”。并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实 现之。在逆境中,他“不怨天,不 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虽 然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但在历史的 长河中,他那思想的光芒千百年来 依然闪亮。
问题一:读<寡人之于国也 >,你读到了什么?
走近孟子
1.孟子永远是一位壮志满怀、热情 激越、才华横溢、肩担天下的热血青 年。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修身养 性,积极出世;他满怀治国良策,一 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 王道。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 国,倚马万言,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 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 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孔孟老庄素材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孔孟老庄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2f13e5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9.png)
一、孔子(一)【孔子经典素材多维解读】1.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有三年寄居在司城贞子家。
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舍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
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
”告诫君子在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素材运用】(1)坚持;(2)志气;(3)面对挫折;(4)道德的表率2.选择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
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
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
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
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
”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
”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
3.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茔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
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
”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素材运用】(1)关爱百姓;(2)人间温情;(3)感动;(4)仁爱4.义利之辩鲁国有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账,国库照付。
初中语文《百家争鸣诸子散文》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百家争鸣诸子散文》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bb5bad9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0.png)
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中国哲学思想源头,培养学 生对文言文和古代文化的兴趣。
对应课标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
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
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3.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惠子相梁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
化品位。
专题问题设计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 2、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3、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 4、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 5、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 平作贡献。
专题问题设计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 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2、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3、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 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4、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 塞责的呢?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5、《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 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6、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 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山东历史名人
![山东历史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cef1e1dc3186bceb19e8bb3a.png)
张建启中将,男,汉族, 1946年3月25日,山东菏 泽曹县人。先后参与组 织指挥了“亚洲一号”、 “风云一号”、“澳星” 发射、“神舟”飞船发 射,以及罗布泊核试验、 战略武器试验、常规兵 器试验、风洞改造等上 百次任务,为我国国防 现代化和航天事业的发 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走近山东名人
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 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 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被美 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
走近山东名人 18
孔繁森(1944-1994年),聊城市堂 邑五里墩村人, •1961年应征入伍. •1966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7年复员回到聊城,先后任聊城 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共青团聊城 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
26
崔吉俊,山东无 棣人,1953年生, 飞行器自动控制专 业出身,硕士学位。 原中国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测试站 站长,长期从事航 天试验工程技术和 技术管理工作。现 任中国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副主任,中 国载人航天工程发 射场系统副总指挥。
走近山东名人 27
张建启中将,男,汉族, 1946年3月25日,山东菏 泽曹县人。1970年毕业 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核物理系。国防科工委 作试部部长,1997年任 总装备部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副主任,2001年任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 场系统总指挥,2004年 起任总装备部副部长。
走近山东名人 30
走近山东名人
31
山东高密小伙王钦峰——初中生变身成了全国劳模
王钦峰先后完成了40多项工艺革新,获得国家专利三项、 省科技进步奖一项,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我国 当代劳动者优秀群体的一个缩影。“回想走过的每一步, 我深深地感到,学习改变命运,创新成就梦想
孟子的作文600字(通用12篇)
![孟子的作文600字(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bbc23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6.png)
孟子的作文600字(通用12篇)孟子的作文600字(通用12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的作文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孟子的作文600字篇1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
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个充满爱心、智慧和勇气的杰出人物,真正做到了“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创造性地提出了“仁”的理论基础,并借此建构了儒学的大厦。
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
”而一个“仁”字涵盖了儒家的全部思想核心小学时老师讲的孔子的故事让我们稍稍对孔子有一点了解,而孔子的《论语》便让我们更加进一步走进了孔子。
为了提倡仁爱的思想,孔子踏上了周游列国的艰难征程。
为了形成与发展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思想,他费尽一生,不停奔波跋涉,到他去世之前也不肯放弃。
可他,一代仁者,虽然有大夫的身份,也发表一些政见,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让人不禁感到遗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也许,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诚实与“不耻下问”的精神是更值得后人去学习的。
殊不知,在如今这个面具的社会中,许多人就是怕丢脸而不敢去问。
而当时身为圣人的孔子在面对孩子们“熟为汝多知乎?”的嘲笑中,还能诚实地回答自己“不能觉也”是需要多大的诚实与勇气啊!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勇敢地承认自己不知道,去“不耻下问”呢?“金无足金,人无完人。
”其实,孔子自己也承认自己有错误,需要完善。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这足以说明孔子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了解,并努力改正。
而在今日这种诚信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就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https://img.taocdn.com/s3/m/3b57ffdca58da0116c17497b.png)
孟子也非天生的圣人,他也 孟子也非天生的圣人, 有过性格不稳定的幼年, 有过性格不稳定的幼年,能成为 亚圣” 多得力于他的母亲。 “亚圣”,多得力于他的母亲。 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 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 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 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 从慎始、励志、敦品、 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 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 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 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 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 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 方案。 方案。
孔子的教育观-- 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而要一视 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 在教学方法方面 , 他提出 “ 因材施教 ” , 重 视启发式教育, 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 的源头。 的源头。 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 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学 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 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文、行、忠、信” 四目, 并以“ 等内容教导学生。 四目, 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 之教, 可谓重视德、 美的均衡发展。 之教, 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孔子和孟子 作为圣人体现 出的思想光辉
孔子的伦理思想--“ 孔子的伦理思想--“仁”。 --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 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 “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 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 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 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 养的最高标准。 养的最高标准。
【复习预习】必修下知识点总结笔记(2)《齐桓晋文之事》
![【复习预习】必修下知识点总结笔记(2)《齐桓晋文之事》](https://img.taocdn.com/s3/m/00b85de8de80d4d8d05a4fd6.png)
【复习预习】必修下知识点总结笔记(2):《齐桓晋文之事》课本知识的主导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只会“答题公式”而没有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全靠“套话”在高考中很难拿到高分。
给大家带来了自主复习预习笔记,帮助大家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巩固要点,方便大家对还没有学透的篇目进行自主学习与整合,查缺补漏。
赶快收藏起来!《齐桓晋文之事》《孟子》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2.背景解读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府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
孟子为文气势充沛, 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 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 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 柳宗元、 苏轼等影响很大。
3.相关知识《孟子》《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生平 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作品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读书心得15篇
![《孟子》读书心得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f496f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4.png)
《孟子》读书心得15篇《孟子》读书心得1他自幼接受严格教育,留下“孟母三迁”这样广为人知的故事,他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他被后人尊为亚圣.没错,他就是大学者孟子。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诸侯之间战争以兼并为主,社会的战乱程度比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孟子》这样闪耀伟大光辉的不朽之作。
在《孟子》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孟子的仁的思想.孟子思想中包含着仁义的思想。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向我们开启了一个人性善良的世界,对于仁义礼智,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自大而是自卑、自弃,当被别人否定时也自我否定了,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优点,都有仁义礼智这样美好的品格,只是这座宝藏还尚未被人发现而已,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坚强地顶住压力,坚持挖掘自己的优点,那么就是“求则得之”,若是破罐子破摔,恐怕就是“舍则失之”了。
在《孟子》首章中,粱惠王问“何以利吾国”,孟子却说利尚且可以不谈,但仁义却是根本之策,这种仁政的思想是很可贵的,但与梁惠王当时的心情无疑是不相同的。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真正能实行仁政的又有几人呢?汉朝有汉高祖,汉文帝、景帝而已,唐朝也只有高宗、太宗时期尚可称得上仁政,玄宗时虽然出现了盛世,但者与其祖宗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更不用说他任用奸佞、酷吏的事迹了,而整个宋朝几乎就找不出能施行仁政的皇帝,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对其他民族严防死守,倍加歧视,也许只有世宗还算有点仁政的思想罢了,明朝从朱元璋起便是杀人如麻,当其读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时,更是说出“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的话来,清朝虽有康乾盛世,这背后却也隐藏着许多文字狱这样的冤案。
由此可见,仁政在整个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是得不到统治者广泛认同的于是孟子的主张不为采纳也变成了注定的悲剧。
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
![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https://img.taocdn.com/s3/m/db0814c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c.png)
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论语》名句诵读教案一、活动目的走近孔子,了解《论语》一书,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学习兴趣,选诵《论语》片断,为学生进一步诵读《论语》打下基础。
二、活动准备1、《论语》书2、多媒体课件三、活动过程(一)走近孔子1、多媒体出示: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从那里汲取智慧。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孔子)2、多媒体出示孔子的画像和简介。
3、读了简介,看着画像,你感到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教育家、思想家、和蔼可亲、博学多才)4、出示《论语》的一段话。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二)诵读《论语》名句1、介绍《论语》,出示《论语》一书。
2、诵读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眠,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归纳学习步骤:(1)读准,读通句子;(2)借助注释理解句意;(3)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4)再次朗读句子。
4、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其他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总结学习《论语》的意义1、孔子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以外,还告诉我胶哪些学习的方法?(出示:勤学、多思、好问、虚心、惜时、培养兴趣……)2、总结: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人。
《孟子》名句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2、了解孟子对古代认识人的看法,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教学难点】了解孟子对认识人的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背诵离娄章句上(十四)的名句二、注重朗读第一步,读准: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读准字音。
精选我心中的孔子【7篇】
![精选我心中的孔子【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6f1fd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7e.png)
我心中的孔子【精选7篇】我心中的孔子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着作有很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于《论语》中,孔子前年来一直深受我们的仰慕。
我十分喜欢孔子,它不仅对自己的弟子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如此。
我一直喜欢孔子,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空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不朽的孔子。
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
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
我们心目中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孔子,不只是指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是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是他让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
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
孔子年少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始终坚强乐道。
他任然开开兴兴地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坚强乐观的表现。
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每一次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是我做好每一件事。
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是我一步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
孔子的品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孔子的巨作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孔子这个人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这就还是我心中的孔子,这就是我喜欢他的理由,这也会社我要学习他的地方。
最近,我从书本上认识了孔子这个古代人物。
孔子是“先秦诸子”,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幼年时的孔子家里十分贫穷,而他的父亲是名士兵,却不幸在战争中被打死,幼小的孔子和母亲为了生活只能四处乞讨。
孔子从小受母亲的熏陶和教育,在十五岁时,孔子已学会“十五志于学”,大概在十六七岁时,已懂得一些礼节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孔子故里(5篇)
![孔子故里(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4d92c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8.png)
孔子故里(5篇)第一篇:孔子故里寻迹孔子故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孔子,感受孔子思想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做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历史上一些著名任务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点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孔子的教育思想2、难点: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孔子资料以及网站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知道是谁说的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孔子的名言)2、(出示孔子像)你认识他吗?在孔子的面前,你最想问什么问题?(学生问问题)师:同学们既然这么想了解孔子,今天我们一起《寻迹孔子故里》。
(教师板书:寻迹孔子故里)首先,让我们一起带着疑问走近孔子。
(一)交流课本知识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22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本)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
2、学生汇报(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板书: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3、教师小结:孔子之伟大,是因为他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对中国几千年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不但影响了中国,还影响到海外,甚至影响到整个人类。
4、方法引导:这些简单的内容,我们经过梳理,让我们对孔子的生平、教育贡献、思想、及他的故事等方面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探索孔子的奥秘吧!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交流课外资料1、同学们,请大家分小组整理、分析你们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我们刚才的梳理,确定自己想探究的方面,然后分类交流。
你对孔子又有哪些了解?2、学生分小组交流(交流过程中,整理分析小组资料,确定重点研究方面――小专题。
)学生交流手中的资料,教师可加入一小组,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专题,到老师提供的专题网站搜查需要补充的信息。
3、汇报感受最深的内容。
(老师提炼板书)每个小组交流自己研究的小专题,其他小组可以针对相关专题,进行补充。
初中语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e814c4a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5.png)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近诸子散文——以《公输》、《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为例 (2 课时)
专题二,感悟百家争鸣——我所了解的诸子百
家
(2 课时)
专题三,走进孔孟——我所了解的孔子、孟
子
(1 课时)
其中,专题三中“走进孔孟——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专题一,走近诸子散文——以《公输》、《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为例
评价要点
学习成果评价 1、学生朗读效果的评价,采取互评、师生共评的方 式。 2、学生积累的文言词句和质疑的内容掌握情况的评 价。 3、各组品读文章重点语句的效果评价;
4、学生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的展示。 学习态度评价 1、学习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 评价指标: 1、文中勾画的数量和记录的程度; 2、学生写的感受能契合主题单元的要求。
专题二
感悟百家争鸣——我所了解的诸子百家
所需课时
2 课时
专题二概述
专题二,感悟百家争鸣——以《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 结合两篇文章,了解阅读先秦散文的方法,体会诸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分析诸子百家的不同主张。 本专题设计活动关注三个方面,首先在专题一的基础上加以拓展,要 求扩大阅读面,走进生活,结合经典作品带来的启示,表达自己的观 点。其次在学习文章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朗读、小组学习、 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等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力图实现读和写的结合,文本学习和现实生活的结合。
结合两篇文章,了解阅读先秦散文的方法,体会诸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分析诸子百家的不同主张。在专题一的基础上加以拓展,要求扩大阅 读面,走进生活,结合经典作品带来的启示,发表自己的观点。 专题三,走进孔孟——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这是探究性学习部分, 结合《论语》、《孟子》和走访孔孟故里,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 孟子,走进两位先哲的思想世界,亲身了解和体验灿烂悠久的中华文 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单元学习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学生学习采用活动式设 计,在学习文章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朗读、小组学习、合 作交流,自主展示等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力图实现读和写的结合, 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的结合,文本学习和现实生活的结合。
作文素材积累:孟子(整理精校版)
![作文素材积累:孟子(整理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ecc526915f804d2b16c138.png)
作文素材积累:孟子作文辅导0421 1718永远的孟子【导语】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的治国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提出的处世原则;“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是孟子提出的忧患意识。
孟子目光如炬,他看到了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他以向社会、向时代、向历史赠言的方式,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孟子的伟大,或许就在于此。
【作家·剪影】一个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的人,是让人民供在神坛上的圣人;一个反对战争的人,是具有博大胸怀的善人;一个热诚的,优游自在的,无所恐惧的人,是最能够享受人生具有理想性格的伟人。
精心雕琢儒家文化之花2379年前,在古老美丽的东方,在峄山泗水之间,诞生了一位仅次于至圣孔子的儒学大师、大思想家——亚圣孟子。
他,这位齐鲁英豪在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齐鲁大地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中闪烁着格外耀眼的光芒!贪玩的童年。
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人,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
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到学宫附近,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
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这就是另一个著名的故事“孟母断绩”的故事。
孟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沉醉于儒学的青少年时期。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
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醉心研究的晚年。
孟子在儒学方面的刻苦钻研,终于让他名声大噪,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
可是,他先后游历了宋、滕、魏、齐、梁诸国,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
【2019年暑期课程人教版初二语文】第12讲怎样才是大丈夫——孟子(教案)
![【2019年暑期课程人教版初二语文】第12讲怎样才是大丈夫——孟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5e5c3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4a.png)
一、知识梳理1.追根溯源识“孟子”(1)关于“孟子”和“《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按:车,古文;舆,今字。
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
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人,有“亚圣”之誉,后世以“孔孟”并称。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主要的主张主要有——“仁政”①“爱民”思想:认为君王应该施爱于民,时刻想到人民的忧乐,倡导“与民同乐”、“保民而王”;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观点。
③关于土地制度的问题,认为英明的君主必须“制民之产”,授给人民一定数量的土地,同时不能滥征,不能搞苛捐杂税,必须“薄税敛”“取于民有制”。
④孟子把“尊贤”作为实现仁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主张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⑤重视教育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又一特点,他主张对人民实行教化,认为这样才能保证王道的顺利实施。
(2)说文解“大丈夫”“大丈夫”即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现如今的“男子汉”。
而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之为“有大志,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呢?孟子在他的《孟子·滕文公下》中提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2.引经据典话仁义(1)经典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https://img.taocdn.com/s3/m/52eda53f6c85ec3a86c2c50b.png)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使用什么论证方法?
论点 范围 域民 主张 (结论) 施 行 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 仁 政 ”
战 争
治 国
固国 威天下
排 比 (反面论证) (对比论证)
3.课文第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 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 武力的强大
【译文】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
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河的险要;
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极点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归顺,服从 通“叛”,背叛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 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充足 放弃
【译文】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 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人 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 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限制
凭,靠
巩固国防
层层推理
对比衬托
得出结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堂小结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 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 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
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
高中作文素材——孔子孟子庄子
![高中作文素材——孔子孟子庄子](https://img.taocdn.com/s3/m/dfeb6a25f78a6529647d533b.png)
“诸子”作文话题、素材)话题(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
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
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
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
”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诚信)材料加工:诚信是治政之道。
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
孔子讲:“民无信不立。
”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孟子篇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孟子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2bb911a6c30c2259019e4d.png)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孟子篇【走近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
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
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
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
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
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
【内容概述】孟子思想在本单元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仁政学说。
孔庙作文600字(通用20篇)
![孔庙作文600字(通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fe7cd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7e.png)
孔庙作文600字孔庙作文600字(通用20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庙作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庙作文600字篇1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老师带领我们到参观历史悠久的安福孔庙。
一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两旁挺立着一颗颗苍翠欲滴的柏树,它们被园林工人修剪得平平整整,看上去像是威武的士兵在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
沿着小路往前走,来到了圆桥。
桥,长七八米,宽两米,桥栏用汉白玉石砌成,在阳光下银光闪闪。
桥下的半圆形半池被圆桥一分为二,池水碧得发亮,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仔细一看,偶尔还能看见几条小鱼快活游玩的身影。
听解说员说,半池在古代是用来蓄水,防火,洗砚。
我仿佛看见身穿长袍,头扎长辫的学子在这西毛笔。
走过圆桥,抬头一看,便看见大成门。
只见十几根圆形大红柱像力大无穷的巨人稳稳地托起大成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那两根龙凤柱,上面雕刻着一朵朵祥云,祥云上飞舞着一只凤凰和一条龙,栩栩如生,似乎随时准备飞临人间。
解说员说,这可是古人用一整块石头雕成的,我的心里不由得赞叹:古代劳动人们的手可真巧!它们的技艺可真高啊!走过大成门,一眼看到的就是雄壮美观的大成殿。
屋宇上,飞檐翘角,像一只只向往蓝天的鸟儿正展翅欲飞。
屋宇下一盏盏精美绝伦的宫灯随风摇曳,莲花瓣的斗拱让人赏心悦目。
走进大成殿,一座座金光闪闪,形态逼真的铜像映入眼帘,正中央那个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是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孔子两旁也是古代学者荀子和孟子。
左右靠墙的是安福历代名人,它们为安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看着栩栩如生的铜像,我仿佛看见他们正对着我微笑,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安福乃至中华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在回去的路上,我不断地想:孔庙真是安福的象征,安福的骄傲!孔庙作文600字篇2说到《论语》,人们自然会想到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孔子和孟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了解《论语》、《孟子》,积累背诵孔、孟哲理名言。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积累国学精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
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教师加以补充)
第一组:搜集有关孔子、孟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孔子的弟子和门人的资料。
展示成果: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2、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
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
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
孟母教子故事如“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杀猪不欺子”、“为儿媳训子”等广为流传。
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
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
“七十二贤人”中,有以德行著称的颜回、闵损,以口才著称的端木赐、宰予,以政事著称的冉求、仲由,以
孝道著称的曾参等人。
第二组:介绍《论语》、《孟子》,以及这些著作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
1:《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左右)。
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
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2:《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
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组:介绍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
1.孔子的思想:
(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
“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
(3)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文、行、忠、信”四目, 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
故孔子之教, 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2:孟子的主要思想:
(1)性善学说(2)“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
“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3)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三、教师小结。
对各小组进行点评,加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积累背诵孔、孟哲理名言。
一、导入:
回顾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及《论语》、《孟子》
二、各组背诵:
同学们背诵自己熟悉的《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三、点拨:
(一)、成语精选
《论语》中的成语精选:
欲速不达《子路》温故知新《为政》尽善尽美《八佾》不耻下问《公冶长》举一反三《述而》废寝忘食《述而》任重道远《泰伯》杀身成仁《卫灵公》察言观色《颜渊》各得其所《子罕》分崩离析《季氏》道听途说《阳货》巧言令色《学而》见贤思齐《里仁》文质彬彬《雍也》怨天尤人《宪问》
《孟子》中的成语精选:
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为富不仁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集大成者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言近指远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二)、名句精选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做人格言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名句精选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四、学生选择背诵。
五、当堂检测背诵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