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质量检测人员考试-砂石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石检测试题
1判断题改错
2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3表观密度是指骨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级。
5配制泵送混凝土,宜选用中砂。
6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
7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时,混凝土所用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5.0%。
8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时,混凝土所用砂的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
9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时,混凝土所用石的含泥量不应大于2.0%。
1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时,混凝土所用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15%。
10、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0%。
11、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表示。
12、每验收批砂石至少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检验。
13、当砂和石的质量比较稳定、进量又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
14、碎石或卵石的级配情况共分为连续粒级和单粒级。
15、砂石的所检项目存在不合格时,均应加倍取样进行复检。
16、砂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分为标准法和简易法。
17、细度模数最后结果应精确到0.01.
18、砂的含泥量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19、砂中氯离子含量最终结果应精确到0.01%。
20、石的筛分析试验应采用方孔筛。
21、砂的细度模数:3.0~2.3为中砂。
22、采用海砂配置混凝土时,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海砂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
23、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三个级配区。
24、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方法有快速法和砂浆长度法两种方法。
25、砂的碱活性试验方法有快速法和砂浆长度法两种方法。
26、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结果应精确到10㎏/m3.
27、当判断骨料存在潜在碱-硅反应危险时,应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超过3㎏/m3.
28、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
29、预应力混凝土不宜用海砂。
30、砂的细度模数:3.0~2.3为粗砂。
31、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
32、只有人工砂需测定石粉含量。
33、人工砂的总压碎指标应小于30%。
34、混凝土用石应采用连续粒级。
3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
36、砂的表观密度试验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10㎏/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7、砂按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分成粗砂、中砂、细砂。
38、采用海砂配制混凝土时,对素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含量给与限制。
39、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混凝土所用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5.0%。
4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小于C30时,混凝土所用石的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二、单选题
1、中砂的细度模数指标为()。
A 3.7~3.1
B 3.0~2.3
C 2.2~1.6
D 1.5~0.7
2、粗砂的细度模数指标为()。
A 3.7~3.1
B 3.0~2.3
C 2.2~1.6
D 1.5~0.7
3、筛砂应采用()。
A 方孔筛
B 圆孔筛
4、砂的筛分析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数量为()g。
A 4400
B 3000
C 4000
D 4500
5、砂的泥块含量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数量为()g。
A 10000
B 20000
C 15000
D 5000
6、砂的含泥量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数量为()g。
A 4000
B 3000
C 4400
D 4500
7、最大粒径31.5㎜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数量为()㎏。
A 20
B 15
C 63
D 25
8、最大粒径31.5㎜碎石或卵石的针片状含量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数量为()㎏。
A 20
B 15
C 63
D 25
9、最大粒径20㎜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数量为()㎏。
A 20
B 40
C 24
D 25
10、最大粒径25㎜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数量为()㎏。
A 20
B 40
C 24
D 25
11、Ⅱ区砂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质量百分率计)为()。
A 85~71
B 70~41
C 40~16
D 65~41
12、含水率为5%的湿砂220.0g,将其干燥后的重量是()g。
A 209.0
B 209.5
C 210.0
D 210.5
13、含水率为5%的湿砂100.0g,其中所含水的重量是()g。
A 5.00
B 5.50
C 4.76
D 4.50
14、砂子的表观密度为ρ,堆积密度为ρl,紧密密度为ρc,则存在下列关系()
A ρ>ρl>ρc
B ρc>ρ>ρl
C ρ>ρc>ρl
D ρl>ρ>ρc
15、做砂的堆积密度试验,漏斗下口与容量筒上口之间的距离为()㎜。
A 50
B 54
C 75
D 60
16、砂的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数量为()g。
A 2400
B 4400
C 2000
D 2600
17、最大粒径25㎜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数量为()㎏。
A 10
B 20
C 25
D 8
18、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是指()密度
A 表观
B 紧密
C 堆积
19、轻物质是指砂中表观密度小于()㎏/m3的物质。
A 2400
B 1800
C 2000
D 2600
20、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检验。
A 有害物质
B 碱活性
C 氯离子
D 坚固性
21、配制泵送混凝土时,宜选用()砂。
A 粗
B 中
C 细
D 特细
22、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砂,其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
A 0.01
B 0.05
C 0.02
D 0.06
23、对钢筋混凝土用砂,其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
A 0.01
B 0.05
C 0.02
D 0.06
24、砂石除()外,当其余检验项目存在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进行复试。
A 筛分析
B 含泥量
C 泥块含量
D 坚固性
25、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A 0.10
B 0.50
C 0.40
D 0.20
26、砂的细度模数最后结果应精确到()。
A 0.1
B 0.01
C 1
D 0.5
27、含泥量试验标准法不适用于()砂的含泥量检验。
A 粗
B 中
C 细
D 特细
28、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的亚甲蓝试验中,当MB值﹤1.4时,则判定是以(B )为主。
A 泥粉
B 石粉
C 泥粉和石粉
29、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区砂。
A Ⅰ
B Ⅱ
C Ⅲ
30、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应大于()%.
A 0.5
B 1.0
C 2.0
D 3.0
31、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不应大于()%.
A 0.5
B 1.0
C 2.0
D 3.0
32、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筛孔的累积筛余量,分成三个级配区。
A 5.00㎜
B 2.50㎜
C 1.25㎜
D 630μm
33、天然砂是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的岩石颗粒。
A 5.00
B 2.50
C 4.75
D 9.50
34、砂的泥块含量是指砂中公称粒径大于()㎜,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的颗粒的含量。
A 5.00
B 2.50
C 1.25
D 0.630
35、石的泥块含量是指砂中公称粒径大于()㎜,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的颗粒的含量。
A 5.00
B 2.50
C 1.25
D 0.630
36、骨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是指()密度。
A 表观
B 紧密
C 堆积
37、人工砂的总压碎指标应小于()%。
A 10
B 20
C 25
D 30
三、多选题
1、关于砂石验收批的划分方法,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
B、采用小型工具(如拖拉机等),如不足200 m3,可由多批组成混合批后,再按一验收批进行验收。
C、采用小型工具(如拖拉机等),应以200 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D、采用大型工具运输(如火车、货船或汽车)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
E、当砂石的质量比较稳定、进货量又较大时,可以800t为一验收批。
2、砂石每验收批的取样方法,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取样时,应在料堆上避开含泥量大的砂,选择干净的砂,装入样品筒密封好,每组样品约30kg。
B、在料堆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在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为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C、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石各8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D、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从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石8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3、每验收批砂石至少应进行的检验是。
()
A、颗粒级配
B、石粉含量
C、针片状颗粒含量
D、泥块含量
E、含泥量
4、对于海砂,每验收批除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外,还应检验的指标有。
()
A、贝壳含量
B、石粉含量
C、氯离子含量
D、坚固性
E、碱含量
5、关于砂样品的人工四分法缩分步骤,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状,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状。
B、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通过分料器,留下两个接料斗中的一份,并将另一份再次通过分料器。
C、重复A选项的试验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量为止。
D、重复B选项的试验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量为止。
6、关于砂样品用分料器缩分的步骤,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状,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状。
B、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通过分料器,留下两个接料斗中的一份,并将另一份再次通过分料器。
C、重复A选项的试验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量为止。
D、重复B选项的试验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量为止。
7、关于碎石或卵石样品的缩分步骤,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碎石或卵石的缩分时,应将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均匀,并堆成锥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锥体。
B、碎石或卵石的缩分时,应将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 的“圆饼”状,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状。
C、重复A选项的试验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量为止。
D、重复B选项的试验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量为止。
8、砂、碎石或卵石的检验所用的试样可不经缩分,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
A、颗粒级配
B、含水率
C、堆积密度
D、含泥量
E、紧密密度
F、泥块含量
9、关于筛分析试验中对试样制备的规定,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直径不应大于5.00mm。
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5.00mm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
B、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直径不应大于10.0mm。
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10.0mm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
C、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
冷却至室温备用。
D、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两份,摊在洁净的地面上风干后,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备用。
10、关于砂中含泥量试验中试样制备规定,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样品缩分后样品不少于至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B、样品缩分后样品不少于至1100g,摊在洁净的地面上风干后备用。
C、将烘干至恒重的试样冷却至室温后,称取各为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D、将试样风干后,称取各为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11、关于普通混凝土用砂含泥量试验,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泥量试验称取各为400g的试样两份,以备做两个平行样;
B、含泥量试验称取各为500g的试样两份,以备做两个平行样;
C、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D、当两次结果的之差大于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E、当两次结果的之差大于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12、关于砂中泥块含量试验中试样制备规定,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样品缩分至5000g,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摊在洁净的地面上风干后备用;
B、将样品缩分至5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C、风干后,用公称直径2.50mm的方孔筛筛分,取筛上的砂不少于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D、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公称直径1.25mm的方孔筛筛分,取筛上的砂不少于400g 的试样两份备用。
13、关于碎石的压碎值指标试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做碎石的压碎值指标试验时,标准试验一律采用10-20mm的颗粒,并在风干状态下试验。
B、将缩分后的样品先筛除试样中10mm以下的及20mm以上的颗粒,再用针状和片状规准仪剔除针状和片状颗粒,然后称取每份3kg的试样3份备用。
C、标准试验一律采用10-16mm的颗粒,并在烘干至恒重状态下试验。
D、将缩分后的样品先筛除试样中10mm以下的及16mm以上的颗粒,再用针状规准仪剔除针状颗粒,然后称取每份3kg的试样3份备用。
14、在配制混凝土针对各区砂作调整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混凝土适宜选用II区砂;
B、采用I区砂时,宜降低砂率;
C、采用I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和易性;
D、当采用III区砂时,宜降低砂率;
E、当采用III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和易性。
15、关于砂的细度模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级
B、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C、砂的细度模数范围:粗砂3.7~3.2;中砂3.1~2.2;细砂2.1~1.6;
D、砂的细度模数范围:粗砂3.7~3.2;中砂3.1~2.2;细砂2.1~1.6;特细砂1.5~0.7。
E、砂的细度模数范围: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特细砂1.5~0.7。
16、关于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砂、碎石、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B、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C、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应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试样需经5次循环后,测定其质量损失百分率。
D、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应用硫酸溶液法检验,试样需经5次循环后,测定其质量损失百分率。
17、关于碎石或卵石的中含泥量试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样品缩分至标准规定的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80微米的颗粒后分成两份备用。
B、将样品缩分至标准规定的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C、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D、当两次结果的之差大于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E、当两次结果的之差大于0.4%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18、关于碎石或卵石的中泥块含量试验试样制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样品缩分至略大于标准规定的量,缩分时应将黏土块压碎。
B、将样品缩分至略大于标准规定的量,缩分时应防止黏土块被压碎。
C、缩分后的试样在(105±5)℃烘箱内烘干至恒重,筛除小于2.50mm的颗粒后分成两份备用。
D、缩分后的试样在(105±5)℃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19、砂按0.630mm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分三个级配区,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中的任何一个区以内。
()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E、Ⅴ区
20、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标准规定的累计筛余相比,除公称粒径为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积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百分率不应大于5%。
( )
μmB、315μmC、630μmD、1.25 mmE、2.50 mmF、5.00mm
A、160
21、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
( )
A、特粗
B、粗
C、中
D、细
E、特细
22、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表示。
()
A、针片状含量
B、抗压强度
C、坚固性
D、压碎值指标
E、碱活性试验
23、关于砂子复验,正确的说法是()
A、如检验不合格时,应重新取样复验。
B、对不符合项,进行加倍复验。
C、复验时,若仍有一个试样不满足要求,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D、对所检项目,全部进行复验。
24、砂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采取后方允许使用。
()
A、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B、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
C、应把砂用饮用水冲洗干净。
D、经试验证明氯离子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25、砂中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
()
A、云母
B、轻物质
C、无机物
D、有机物
E、硫化物及硫酸盐等
26、以下是对人工砂定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由自然条件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B、按其产源不同分为河砂、海砂、山砂。
C、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D、由天然砂和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7、以下是对混合砂定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由自然条件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B、按其产源不同分为河砂、海砂、山砂。
C、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D、由天然砂和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8、公称粒级为5~25mm的碎石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时,将试验筛划分成几个公称粒级,正确的是。
()
A、5.00~10.0mm
B、5.00~16.0mm
C、10.0~16.0mm
D、10.0~20.0mm
E、16.0~20.0mm
F、
20.0~25.0mm
29、以下是含泥量的定义,叙述不正确的有。
A、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微米的颗粒的含量。
B、砂石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微米的颗粒的含量。
C、砂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00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的颗粒的含量。
D、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微米,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30、以下是砂的泥块含量的定义,叙述不正确的有。
A、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微米的颗粒的含量。
B、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微米的颗粒的含量。
C、砂中公称粒径大于5.00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的颗粒的含量。
D、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微米,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31、以下是石的泥块含量的定义,叙述不正确的有。
A、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微米的颗粒的含量。
D、厚度小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的0.4倍者为片状颗粒。
E、厚度小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的2.4倍者为片状颗粒。
32、关于石子的堆积密度试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做石子的堆积密度试验时,按规定称取试样1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上,用平头铁锨铲起试样装入容量筒内。
B、在做石子的堆积密度试验时,按规定称取试样1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上,用平头铁锨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
此时,从铁锨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50mm左右。
C、装满后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
D、装满后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
33、天然砂按产源不同可分为。
A、海砂
B、粗砂
C、山砂
D、河砂
E、细砂
34、若砂子的筛分曲线位于规定的三个级配区的某一区,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砂的级配符合某区的要求,适合用于配制混凝土。
B、砂的细度模数合格,适合用于配制混凝土。
C、只能说明砂的级配符合某区的要求,能否用于配制混凝土还不确定。
D、只能说明砂的细度符合某区的要求,能否用于配制混凝土还不确定。
35、在做普通砼用碎石的泥块含量试验时,以下试验步骤正确的有。
A、将样品缩分至略大于标准规定的量,缩分时应防止黏土块被压碎。
缩分后的试样在(105±5)℃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B、先筛去工程粒径10.0mm以下的颗粒,称取质量;
C、然后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加入饮用水使水面试样表面,24h后把水放出,用手碾碎泥块,然后把试样放在2.50mm的方孔筛上摇动淘洗;直到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D、淘洗,直到洗出的水清澈为止,将筛上的试样小心地从2.50mm的方孔筛里取出,摊在洁净的地面上风干后称取质量。
36、关于石子表观密度试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石子表观密度试验中,试验的各项称重应在10℃∽3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B、对结果进行计算时,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C、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D、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37、关于碎石筛分试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分计筛余的百分率时精确至1%;,
B、计算分计筛余的百分率时精确至0.1%;
C、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时精确至1%
D、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时精确至0.1%,
E、根据各筛的累积筛余,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38、关于砂的筛分析试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砂的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做平行试验,以两次细度模数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01。
B、砂的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做平行试验,以两次细度模数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
C、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02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D、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39、关于砂中泥块含量试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砂中泥块含量试验时,将样品缩分至5000g,置于(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立即用公称直径2.50mm的方孔筛筛分,取筛上的砂不少于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B、称取试样200g,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50mm。
充分拌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1.25mm的方孔筛上,用水淘洗,直到清澈为止。
C、在砂中泥块含量试验时,将样品缩分至5000g,置于(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公称直径1.25mm的方孔筛筛分,取筛上的砂不少于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D、称取试样200g,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
充分拌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630微米的方孔筛上,用水淘洗,直到清澈为止。
40、标准关于砂中氯离子含量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钢筋砼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8%(以干砂的质量百分比计)
B、对于钢筋砼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以干砂的质量百分比计)
C、对于预应力砼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3%(以干砂的质量百分比计)。
D、对于预应力砼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以干砂的质量百分比计)。
四、简答题
1、简述砂石验收批的划分方法
答: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
采用大型工具运输(如火车、货船或汽车)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采用小型工具(如拖拉机等),应以200 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量者,应按一验收批进行验收。
当砂石的质量比较稳定、进货量又较大时,可以1000t 为一验收批。
2、砂石每验收批取样方法应按哪些规定执行?
答:1)在料堆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在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为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从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石8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为8份,石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3、每验收批砂石至少应进行哪些检验?对于碎石或卵石,还应检验那个指标?对于海砂,还应检验那些指标?对于人工砂及混合砂,还应检验那个指标?
答:每验收批砂石至少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检验。
对于碎石或卵石,还应检验针片状颗粒含量;对于海砂,还应检验氯离子含量和贝壳含量;对于人工砂及混合砂,还应检验石粉含量。
4、砂石试验中,如何评价某项试验的试样已烘干至恒重?
答:恒重是指在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小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
5、简述砂样品的人工四分法缩分步骤
答:将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状,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状。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量为止。
6、简述砂样品用分料器缩分的步骤
用分料器缩分: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通过分料器,留下两个接料斗中的一份,并将另一份再次通过分料器。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至试验所需量为止。
7、简述碎石或卵石样品的缩分步骤
答:碎石或卵石的缩分时,应将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均匀,并堆成锥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锥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的材料量略多于试验所需量为止。
8、请问砂、碎石或卵石的哪几项检验所用的试样可不经缩分,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答:砂、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密度检验所用的试样可不经缩分,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9、什么是压碎值指标?
压碎值指标:人工砂、碎石、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10、砂的筛分析试验中对试样制备是如何规定的?
答: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直径不应大于10.0mm。
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10.0mm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
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
冷却至室温备用。
11、简述砂中含泥量试验中试样制备规定。
答:样品缩分后样品不少于至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各为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12、普通混凝土用砂含泥量试验时应称取样品多少?怎样确定试验结果的测定值?在什么情况下应重新进行试验?
答:含泥量试验称取各为400g的试样两份,以备做两个平行样;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当两次结果的之差大于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13、简述砂中泥块含量试验中试样制备规定。
答:将样品缩分至5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公称直径1.25mm的方孔筛筛分,取筛上的砂不少于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特细砂按实际筛分量。
14、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几区砂?在选用其他区的砂时,配制混凝土应如何调整?
答:配制混凝土适宜选用II区砂。
采用I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和易性;当采用III区砂时,宜降低砂率;当采用特细砂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15、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哪几级,并写出其对应的细度模数范围。
答: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其范围: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特细砂1.5~0.7。
16、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应用什么方法检验?试样需经几次循环后,测定什么指标?
答: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应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试样需经5次循环后,测定其质量损失百分率。
17、普通砼用碎石在什么情况下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试验?
答:当砼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
18、什么叫做碱活性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