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艺术教育的价值观导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 第6期2017年11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30 No. 6
Nov.2017大学生艺术教育的价值观导向
刘家梅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高校应当加强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改革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模式,提高艺术教育的文化性、思想性和实效性;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发挥社团作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通过艺术教育有效培育大学生的正向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教育;价值观导向
中图分类号:G6F2. 3( G6F1 文献标识码:A DO#10. 3963*. issn. 1671-6477. 2017. 06. 0035
论文回顾大了学生艺术教育的历程,厘清并 阐释了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艺术教育带给大学生正向价值观培养的基本 观念。

一、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历程概述
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科研部门经过研究,肯定了艺术教育在人类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

1994年,在美国通过的《2000年 目标:美国教育法》中,将艺术教育列为美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2005年,我国教育部、文化 部、财政部联合举办了“全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得到了各大院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和赞扬,社 会反响良好。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 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 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学 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意见[1]。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国 各大院校逐步加大了艺术教育的力度。

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发端于蔡元培任校长时 期,形成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

北京大学在1997年成立艺术学系,培养艺术类本科 生和研究生,开设面向全校的艺术类通选课、公选 课。

2006年在艺术学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艺术学院,每年为全校开设通选、公选课多达40余门,选 课人数在7000人左右。

另外,北京大学哲学系也 面向全校学生开始了美学类通选、公选等课程。

除了课程教学外,蓬勃发展的学生文艺社团也在学生艺术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文艺类学生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课外文艺 活动也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完善。

在课堂艺术 教学、学生文艺社团活动之外,北京大学还有一些 艺术研究机构举办和组织高水平的文化沙龙、艺 术演出、艺术文化讲座等活动,有效提高了校园的 艺术氛围和审美层次2。

清华大学从1986年开始做三件事来推动艺术教育,一是给一年级全体学生开始“大学生音乐 知识与欣赏”的限制性选修课,加强艺术学科建设(二是举办“清华大学全国中学生文化艺术冬令 营”,从中选拔艺术和文化课双优的高三年级学生 优先录取进人清华大学,加强学生艺术社团的业务建设(三是制定并实行《清华大学学生艺术教育 标准》。

清华大学的三项措施带动了本校的艺术教育,引导了全国中小学的艺术教育3。

收稿日期:2017-05-08
作者筒介:刘家梅(1C72 —),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10•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0卷
北京师范大学现今拥有多种艺术系科,开展 类型丰富的艺术教育,并鼓励艺术师资开设不同 样式的艺术课程。

其一是低年级艺术课程有电 影、电视、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课程。

每一学 期保证至少有5类10门艺术选修课,确保低年级 学生有机会接受艺术教育。

其二是针对高年级和 研究生开设讲座课程,计划在每一学期固定开展 “艺术美学高级专家讲坛”,邀请校内外艺术专家 开设约50个高层次讲座(每学期固定12)14个 讲座)。

其三是艺术研讨会,结合世界艺术潮流和 艺术学术界热点,每年开设一次允许学生参与的 有学术影响的“艺术高层论坛”。

新世纪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 大学的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带动了全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学科和业务建 设,大学校园中出现了精彩纷呈的艺术团体与活 动。

但是,认真审视各种类型的艺术教育活动的 过程及内容,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有待于进 一步建设与完善。

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 行之有效地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正向价 值观,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

为了深人探讨这个 问题,我们需要厘清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内涵与实 质[4]。

二、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 容。

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 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 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 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 展和健康成长,向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 型人才。

通过艺术教育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 任务,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大学生艺术 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

人们通过接受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掌握一门 技艺,而且能够培养发散的艺术性思维能力,提高 听觉和视觉的综合感知能力,增强信息记忆、分析 和反馈能力,进而提高在专业实践活动中解决问 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许多成功人士的事迹表 明:科技人才如果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 养,将有助于其业务创新能力的提升,比如前苹果 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兼创办人之一的乔布斯,将书 法艺术的美感与电子科技完美结合创造了当代电子产品的经典范例。

无论在文学、哲学学科,还是 在生物工程、仿生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每一项研 究成果的产生都离不开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 如1961年美国政府发表的“研究和发展教育”专 门小组的报告表明,杰出的科学家不是局限在个 人的专业领域之内,而是通晓艺术与人文学科,这 样能促使科学家变得更加敏锐,视野也更为广阔。

想象空间的拓展、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意识的形 成都是艺术教育最有成效的结果。

尤其是在当代 社会,各个领域都存在跨学科发展的趋向,与艺术 学科相结合拓宽发展涉及各个学科方向。

艺术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 途径。

人才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促进 现代社会 的重要 力&大学艺
质教育,包含了艺术专业技能和更为宽泛的艺术 素养的教育。

通常所指的艺术教育包括以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这一切都 通过艺术课程和活动来实施教育,由于艺术具有 特殊的艺术语言,富有文字所无法表达的特殊感 染力,因此它可以唤起人们的精神、情感的共鸣,将人们带人某种情绪情感的境界。

不同的艺术类 型皆以其各自独特的形式表达情感,以此陶冶人 们的情操,由此艺术教育是最好的情感教育。

另外,艺术作品中还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使人 们感受其内在韵味,由此可言,艺术教育是锻炼人 的感性和哲理思维的良好媒介。

其二,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 的艺 神品 &的质 性能力和感性能力,理性能力主要从专业学习中获得,培养感性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艺术教育。

艺术教 育激发人的创造灵感,有助于敏锐捕捉专业发展 的方向,借助与艺术之间的融合拓宽本学科的发 展,解决已有知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那些 在新的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通过艺术教育引导 学生学习艺术,实践艺术,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感受 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增强他们用艺术表达情感的能力。

通过艺术教育,使大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了解人类 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了解社会,了解世界,丰富 感知,珍惜生命与生活。

通过艺术教育,使大学生 在个人的专业领域工作中融人艺术思维,在将来 共同建造一个和谐、文明的、艺术的社会。

艺术教育有助于人们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 生活的品质。

一个人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必须超越 自己的专业视野,突破自己在社会中的工具功用,
第6期刘家梅:大学生艺术教育的价值观导向•211•
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才情,需要尽可能地拓展自 己的知识面,训练自己细腻的艺术思维和丰富的人文思想。

以此练就个人的探索精神和人文关怀,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中国历史上,先秦时期的 “诸子”、魏晋时期的“七贤”和唐宋时期的“文士”大多是通过艺术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比如唐 代王维在音乐、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由此 可见,经受良好的艺术教育有益于人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个人的感召力,有助于实现个人的人 生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是指文化知识、技能技巧等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 则指精神层面的修炼。

艺术教育主要是针对后者 而言。

比如,柏拉图认为音乐对人的作用在于给心灵赋予秩序,因为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是非常 有序的艺术形式,使人养成节制的品性和缜密的逻辑思维,由此可以通过音乐的修炼给个体的心 灵赋予一定的理性秩序。

孔子曾言)兴于《诗1
立于礼,成于乐。

”[5]孔子把音乐教育看作是培养人达到最高境界“仁”的最佳手段,以养人性,荡涤 邪污,消融渣滓。

用艺术矫正人的精神、良知、信 念和情感,通过艺术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感受 喜悦、善良和崇i M i。

其三,艺术在人的生活、工作中有着实际的功 用。

如果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待艺术,艺术有助于 人际交往与交流,通过艺术语言交流思想与情感,有力增强自我表达的内涵。

学习艺术有助于在纷 繁复杂的多元社会中理解、接受、处理各种实际问 题,采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在多项 选择中运用综合的感性知识进行决策。

艺术有助 于理解从古至今的人类经验,学会欣赏、品味、借 鉴艺术,懂得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 活方式,发展自己分析和表达的能力,运用艺术的 方法解决实际冋题。

有人称音乐是人类交流的万能的语言形式,运用这种艺术语言能够和不同人群沟通。

同样,造型艺术也是一种便于沟通的艺术语言,一件巧 妙运用线条、色彩和空间元素绘制而成的热情、浪 漫的绘画作品,同样会感染不同文化背景的观者,受作 表达的情 。

大学 艺
当技道双修,从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升到艺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通过艺术的学习使学生更全面地 艺 与 '艺 与 '艺 与情感、艺术与政治、艺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加深 个人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促进情感、态度和正向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大学生丰富的人文精神,提高 大学生的生活品味和质量,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三、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正向价值观
教育部在201F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 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 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其在培 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时,需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 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

也就是说,学校 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向 的价值观,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 园文化特质[1]。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在艺术 教育过程中培育大学生正向价值观的方法。

首先,德育应贯穿艺术教育过程始终。

艺术 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课程,对人的情感、审美、品格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艺术 教育的修炼能够提高人的审美认知能力,唤醒人 性,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崇德向善的集中体现,是 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应当将艺术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在主题表现、课题研究中引 导学生实践积极向上的内容。

在全球化语境中分 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功用,促 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艺术教育增强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对和谐社会 的建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课程,引导学生发现 美、认识美、感知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受到美 的熏陶,从而实现精神、道德等意识形态的升华。

艺术教育可以提升人们的修养,培养崇高的价值观念。

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修养的实现是建立在审美状态之上的。

人们能够通过形式多样的艺 术实践,去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在快感 幸福感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达到思想的认同,进而 提升人生的境界。

其次,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正向价值观培育中着积极作 。

艺 的 美 知价值通过
移默化的形式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度。

其 美 知主要通过 程 实 引学 欣
和理解艺术,获得对客观事物本真的了解,即求得
•212•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0卷
真知。

艺术作品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语言揭示客 观事物的特质,是一种“美感认识”,它与只把握客 观对象属性的一般“感性认识”有着本质的区别。

艺术教育正是通过引导受教育者感知艺术作品中 的真、善、美,增强对历史、社会以及自身主观世界 的认识。

因此,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和审美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审美价值观念,提 升对美好事物的认同度。

艺术教育的移情价值可以拓宽正向价值观的 培育形式。

艺术教育的移情体验主要通过艺术活 动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受到美的熏染。

从某种意义 上说,美育不是以枯燥的说教和训练灌输品德的 内容,而是借助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激发 受教育者。

可见,孔子将艺术看作道德教育最高 级的教育方式,也是出于同样的道理。

艺术教育 之所以能够陶冶性情,是因为艺术是通过极富感 染力的艺术语言将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美的内涵 展示出来,给人们以耳濡目染的影响作用,使人在 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启发。

比如当我们欣赏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 作曲)或是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等优秀作品时,都 能从气势磅礴的旋律或博大沉雄的意境中感受到 艺术家们对祖国的热爱,受其感染而激发我们的 爱国主义热情。

运用艺术教育的移情价值培育大 学生的正向价值观,或将正向价值观以艺术形式 表现出来,通过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鼓舞学生,帮助他们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牢固树立 正向价值观。

其三,可以采用多学科的艺术教育模式培育 大学生的正向价值观。

将艺术教育从技术技巧的 层面上升至文化和思想的层面,把艺术学与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艺术人类学等学科相结 合,采用跨学科的艺术教育模式解析艺术原理和 艺术史,结合社会文化分析艺术事象,实现艺理兼 修的艺术教育目的。

在艺术批评相关课程或教学 环节中,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与欣赏不同国家、不同 艺术思潮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作品,培育学生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大学生正向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多层次、全方 位的教学实践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需 要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与之相配合、相补充。

为此,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与 理念,将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有效地融人到正向 价值观的培育中去。

比如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 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融人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考察、艺术创作、艺术下乡等课程形式,通 过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对艺术的学习与实践,有效 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学 生的“知”与“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大学生正向 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其 ,校 合 ,化艺
育人途径,培育大学生的正向价值观。

高校要整 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声色并茂的情境化的 教学氛围,增加艺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正向价值观培育的 合力。

首先,加强学校演艺厅、美术馆、博物馆的 建设,在校园里举办高品质的艺术演出、展览与研 讨会,在校园里营造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

其次,提升艺术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善于运用新媒介的 传播方式,将艺术资讯通过校园网络、Q Q、博客、微信等途径传送到学生中去,让学生置身在艺术 气氛中。

再次,构建以学生社团为主的艺术实践 平台,通过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讲座以 及美术、摄影、情景剧等展演活动,以提升学生的 审美认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艺术美 的感知。

另外,要充分利用校外艺术教育资源以 及各种文化艺术资源,拓宽艺术教育的学习和实 践途径。

如组织学生“送文艺下乡”,提升大学生 的正向价值观的践行能力;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民俗馆、画院、歌舞剧团、民族村落参观考察,与艺术 家、民间艺人近距离接触、对话,让学生置身实地 去领略优秀传统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及艺术表现 形式,去认识美,践行美,从而实现提升艺术修养、增进民族情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
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〇8/01].(2014-01-14)[2017- 05-05]. h ttp://w .c n/srcsite/A17/moe_ 794/moe_795/201401/t20140114_163173. htm l.
+]张晓黎.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传统、现状和未来[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137-139.
+]朱汉城.清华大学艺术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艺术教 育,2003(1) :27-29.
+]周星,华进,甄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改革设想+].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4)11-16.
+]孔子.论语•泰伯[M].张燕婴,陈秋平,饶尚宽,注 释.北京:中华书局,2009 )9.
(责任编辑文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