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下·梧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博物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观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以三维立体的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
从世界范围来看,博物馆数字化不是________的,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20多年前,(),而近年来,数字博物馆已经在全球________,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博物馆。
1998年,河南博物院网站第一次出现在互联网上。
从那以后,中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开始加快步伐,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成都博物院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通了网上博物馆。
在各类新兴数字技术________的今天,特别是虚拟3D技术的出现,已经能够让博物馆的参观方式,从传统的实地观赏进入虚拟用户体验阶段,线上结合线下的浏览方式,高科技的交互应用,让人们参观博物馆更加便捷。
而随着移动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博物馆正从原先的电脑屏,开始走向“口袋”中,二维码微信导览功能,让观众只要通过手机,就能拥有一个对海量馆藏品________的“博物馆导览者”。
数字博物馆让存储在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有效提高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人们的心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蹴而就风靡一时层见叠出了如指掌
B . 一挥而就风靡一时层出不穷如数家珍
C . 一蹴而就蔚然成风层出不穷了如指掌
D . 一挥而就蔚然成风层见叠山如数家珍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数字博物馆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大型艺术机构的“专利”
B . 数字博物馆还是欧美发达国家大型艺术机构的“专利”
C . 欧美发达国家大型艺术机构专享数字博物馆的“专利”
D . 欧美发达国家大型艺术机构对数字博物馆拥有“专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数字博物馆让存储在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走进人们的心中,走进人们的视野,有效提高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B . 数字博物馆让存储在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人们的心中,有效提高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C . 数字博物馆有效推动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让存储在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走进人们的心中,走进人们的视野。
D . 数字博物馆有效提高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让存储在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人们的心中。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16·肇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最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
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从而在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这使得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无一不是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阳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强国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
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伟大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宫,最终实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文艺作品林林总总,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
《庄子》的想象丰富、奇气袭人;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研箴析理。
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编钟,宫殿廓城,髹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绝对遥遥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兵联合作战,水陆军协同争先的大规模战争,在战争中诞生了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伟大的军事家,他们的集古代兵家大成之作,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产生着巨大影响。
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精神,并没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依然博大精深,风采依旧。
梳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兴衰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恢宏博大与灿烂辉煌,再现当年诸子百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以求我们在新的民族竞争面前,在国家民族的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
(摘编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
(1)
下列各项中,对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是剧烈变化、社会大转型、充满活力、促人奋进的时代。
B . 是讲究谋略、实力竞争、国强民富的时代。
C .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原生代,是个性张扬、伟人多产、文化灿烂的时代。
D . 是政治变革活跃、教育不断进步发展、科技成就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时代。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春秋战国是个讲究谋略的阳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
B . 时势造英雄,正是那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的春秋战国时代造就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
C . 在春秋战国时代,几乎所有的基本领域都创造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这些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也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代表。
D .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作品丰富,风格多样,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源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春秋战国时期,艺术上的成就更是繁盛,青铜器制作、金玉雕琢、篆刻艺术、乐器制作、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光彩夺目的成就。
B . 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其体现的精神没有因为经历了两千多年就逐渐消退,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启示。
C . 因为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所以春秋战国时代的教育最终实现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
D .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一大批伟大的军事家,他们编写的军事理论著作对后世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9分) (2019高一上·湛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都在深耕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
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互联网等。
这些都是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必然选择。
”省农科院农信所党支部书记田建民认为,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来自湖北秭归的脐橙、甘肃礼县的苹果……数据显示,“双11”当天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45亿元。
产自东北的五常大米仅用10秒钟便卖了100万斤,四川的平武蜂蜜,更是在售罄后预售到明年9月。
火爆的销售,让这些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
撑起这些数据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普及。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突出。
从硬件看,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及水平较低的地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
从软件看,在与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使用率也远近低于城镇网民。
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的释放,农村居民生活便捷、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亟待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统筹解决。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5日)
材料四:
11月24日上午,在第三届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兴仁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先红介绍了兴仁市的基本情况。
兴仁市于2018年8月撤县设市,同时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这里享有“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牛肉粉之乡”等称号。
下一步,兴仁市将从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杭州筑家易集团董事长杨斌认为,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让科技提升农村影响力。
比如精选一乡一品,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让农民种出来的东西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卖出去。
科技还可以赋能生态宜居。
比如建设平安乡村、素质乡村,比如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
在健康医疗方面,科技也可大有作为。
比如可以打造专家远程在线系统,不用跑城里就可以连接专家服务乡
村。
浙江创业学院院长何伏林则分享了高校的举措和思考。
他认为,一乡一品最关键的是平台,需要整合各方力量。
要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和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一乡一品的梦想。
(摘编自“北国网”2018年11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012—2017这五年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说明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B . 数据显示,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率最高的是2015年,接待人数比前一年多了近一倍。
C . 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的增幅总体呈上升趋势,五年中,接待人数的增幅最低的是2016年。
D . 2017比2012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几乎翻了两番,这说明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这些都得益于科技的支撑。
B .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又比较复杂,再加上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所以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网络普及水平较低。
C . 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兴仁市努力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拉动旅游业发展,以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D . 杨斌认为,要让科技在提升农村影响力、赋能生态宜居、完善健康医疗和打造一乡一品平台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以此来振兴乡村经济。
(3)“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
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4.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
马金莲
羞脸鬼,羞脸鬼,端个瓦盆要浆水。
这是我们编的顺口溜儿。
快做晚饭的时候,二奶奶来了,她个子小腿短,走路慢悠悠的,微微撇着脚,她的鞋永远是不会穿起来的,不管是烂鞋还是刚上脚的新鞋,她一律将后跟踏倒,像拖鞋一样耷拉着,奇怪的是她这个样子走路,竟然没有一点声息。
二奶奶肯定是来借东西了。
我们的目光习惯性地去看她腋下,看见一个瓦盆夹在那里。
这就对了,又要浆水来了。
卧浆水是多麻烦的一件事,担水烧火,累人,费柴火,不是件轻松活儿。
我们辛辛苦苦做好了,她就来吃现成的。
况且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十几年以来都是这样。
我妈受不了了,凉着脸接过瓦盆放在案板上,不说话,只是薄薄地笑着。
二奶奶不说话,走过去自己揭开缸盖,踮着脚往里瞅,哟,新卧了浆水啊?
一股煮干菜微微发酵后的酸味儿飘散了出来,谁都闻得出这是真正的浆水味儿,只是还没有发酵好,浓郁的菜腥味还没有消退。
二奶奶的脸上闪过了一丝失望。
她悻悻地夹上瓦盆离开了。
爷爷和二爷爷是亲兄弟,他们从小没娘,兄弟间的关系要比别人亲厚得多。
爷爷常在强调,要我们对二爷爷一家好一点。
有一年,爷爷缝了个二毛皮大衣,穿着去寺里礼拜,看见二爷爷穿着单薄,冷得脸色都白了。
兄弟两个边走边说话,走到家门口,爷爷脱下皮衣披到兄弟身上,说送给他了。
直到第二年冬天,爷爷也还是没能够穿上新做的皮衣。
奶奶是个老实人,但是为着这件皮衣,她很多年都耿耿于怀,说起来就忍不住抱怨爷爷。
还是说浆水和酸菜吧。
它们是同一口缸里待着的,从浆水缸里捞出的菜,就是酸菜,泡着酸菜的水,就是浆水。
酸菜和浆水是骨肉相连水乳相融的关系,就像一家人中两口子的关系,就像我家和二爷爷家的关系。
饭桌上爷爷终于无法忍受,拍着筷子不看奶奶,说家里有两个女人呢,连一口浆水都做不好,要你们是做啥的?
奶奶一看这场面,气短了,一点都不敢犟嘴,给爷爷调一筷子油辣子,说新磨的胡麻油,滚滚的热油泼的辣椒,闻着都香!你不尝一口?
第二天的干粮时节,爷爷拿起一个馒头,掰开了刚要吃,奶奶端着一大碟子酸菜上来了。
碟子一落桌,一股酸菜伴着胡麻油的清香味道散开了,白生生的萝卜条,翠黄的叶脉,碧绿的菜叶,杂拌在一起,上面还抹了红红的辣
椒油。
爷爷眼神不好,没看清是什么,但是抽了一下鼻子,酸菜吗?酸菜成了吗?呵呵,你这老奶奶,酸菜已经成了咋不早说呢?边说边夹起一大筷子,一口馒头,一口酸菜,吃得滋味绵长。
两个馒头不见了,一碟子酸菜也消失了。
奶奶不高兴了,你咋一个人把酸菜吃光了呢?也不知道给我们留点。
爷爷放下筷子,朝阳的光从向东的窗口照进来,光斑洒了爷爷一脸,他一脸金黄,很快这层金色绽开了花,冰面破裂了,爷爷笑呵呵说:没了再调一碟子嘛,你这死老奶奶,吃酸菜还能把家里给吃穷了?说着端起碟子,把最后残余的一筷子菜也吃了,连碟底那点汤水也喝了。
奶奶彻底不高兴了,嚷了起来:谁叫你把汤也给喝了?
爷爷摸一把胡子,呵呵笑个不断,站起身拍打一下屁股,溜下炕去,他要收拾一番骑着骡子去赶集了。
奶奶再去捞一碟子酸菜,这一回舍不得拌清油了,多多地撒了一点干辣子面。
然后一口洋芋一口酸菜地吃起来。
我和姐姐在院子里跳绳。
被我们绕着跳来跳去的草绳,正是串过干菜的冰草绳。
它们和萝卜叶子绑在一起后,一起变干了。
现在干菜卧出了酸菜,草绳没什么用处了,我们每人一根,在院子里乱舞着。
我们终于跳乏了,将草绳搭在牛圈门上,看着牛一点一点往大嘴巴里叼。
牛很笨,明明已经吃进去了,可是舌头在那里乱搅,忽然又吐出来,只能又往进吃,白白长了个大嘴巴,连一根草绳都不能吃得利索点。
姐姐终于没心思捉弄老牛了,懒懒地松开了手心里的那最后半截草绳,拉上我的手,走,上山拾呱呱牛去。
出门撞上奶奶端了一大盆浆水,她这是要给隔壁的二奶奶家送去。
每次新的浆水卧成,奶奶都要这么送一回。
一来叫二奶奶一家赶紧尝一尝新浆水。
二来等于在告诉二爷一家,可以继续来我家要浆水吃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缸浆水的馨香滋养两个家庭的日子又开始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以顺口溜儿开篇,凸显了儿童的视角,从侧面反映二奶奶向我们家要浆水已有历史,不是偶然为之,便于突出我们家的宽容。
B . 小说描写二奶奶耷拉者鞋子走路的细节描写,着意刻画其懒散拖沓的形象,意在突出她懒惰的一面,为专
靠蹭浆水过日子留下伏笔。
C . 小说写妈妈对二奶奶要浆水不满,奶奶对爷爷送皮衣给二爷爷不满,意在以她们微微的自私来反衬爷爷的大度,表现兄弟之间情义深厚。
D . 小说写在院子里跳绳、捉弄老牛、上山拾呱呱牛等情节,既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反映了儿童在大自然里自由成长的快乐。
(2)奶奶给爷爷吃的酸菜拌清油,自己吃酸菜时只撒了一点干辣子面,这一细节有哪些作用?
(3)小说标题中的以“1987年”有怎样的含义?试作探究。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一上·寻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名与高祖同讳,故称字。
祖据,太傅安第二弟。
父允,宣城内史。
景仁幼时与安相及,为安所知。
始为前军行参军。
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者,唯景仁不至。
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
桓玄诛元显,见景仁,甚知之,谓四坐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败,遂令谢景仁三十方作著作佐郎。
”玄为太尉,以补行参军,府转大将军,仍参军事。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
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
玄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诏续至。
高祖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
我欲与客共食,岂当不得待。
”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
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
及平京邑,入镇石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
”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
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
宰相远出,倾动根本。
”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
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垂,伐罪吊民,于是乎在。
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高祖纳之。
及北伐,转景仁为大司马左司马,专总府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又迁吏部尚书。
八年,迁领军将军。
十一年,转右仆射,仍转左仆射。
十二年,卒,时年四十七。
追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
(选自《宋书》卷五二,列传十二。
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B .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C .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D .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名讳”是出现在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礼仪文化现象。
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不能直呼其名,也称作君避名讳。
B . “迁”在古代常用来丧示官位的变动,主要包括升职和降职两种情况,有时候也表示官职的平调。
C . “庶人”古代泛指无官的的平民、百姓。
文中桓玄将司马显父子称作“司马庶人”,毫无贬低之意。
D . “吏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谢景仁年幼时谢安还在世,谢安对他有所了解。
谢景仁博闻强记,擅长叙述前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疲倦。
B . 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权倾一时,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造访,只有谢景仁不去。
所以,在此期间谢景仁不被重用,三十岁方为著作佐郎。
C . 谢景仁待人接物的方式,深深感动了宋高祖。
在平定了京邑,入住石头城之后,宋高祖当着众人的面,称赞谢景仁不愧为名门之后。
D . 义熙五年,宋高祖打算向外开拓,将要攻打鲜卑。
刘毅坚决劝阻高祖。
谢景仁支持高祖的主张,高祖采纳了谢景仁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
高祖甚感之,常讲景仁是太傅安孙。
②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