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文化生活)复习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二轮复习导学案2-1(第课时)
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
教学目标:2012年高考说明中对应的考点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复习、讲练结合、小组交流、情景探究
教学重点: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记忆:
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是什么?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4、为什么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如何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5、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7、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8、文化传播的有哪些途径?
9、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10、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错题演练
( )1、(南京模拟卷)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
2011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向海内夕卜公开发行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纪念币。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遗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B.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传统建筑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 )2、(9月摸底错误率76%)建国以来,我国文化实现了从衰微到大发展大繁荣的飞跃,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科学技术进步 B.教育事业发展 C.思想运动发展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3、(期末卷)2011年兔年春节碰上了情人节,许多80后、90后的青年产生了这样的困惑:真不知道是陪父母、给亲戚拜年,还是陪恋人一起过节?这启示我们:
A.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个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自觉抵制西方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
D.融入世界文化潮流,淡化民族特色
( )4、(同心圆梦)2011年8月2日随着《新水浒》在卫视台开播,该电视剧把传统的特技与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了良好的视听效果,也使得这部电视剧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
这说明:①科技进步决定文化形态的更替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③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新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A.①② 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②③
三、典题演练
1、(2011·枣庄模拟)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的运河——中国京杭大运河将于2014年申报世界遗产,并且只有一次机会,如果申报失败将永久失去申报资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案:(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2011·长春模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演讲中强调,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
中华文明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
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
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
请你阐述这一文明观的理论依据。
答: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对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何启示。
答:①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材料、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是依据类题目,首先要读懂题中观点,然后从文化多样性的地位、作用、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等角度作答。
第(2)问是措施类题目,主要是回答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四、课堂演练——《二轮提优导学案——配套检测与评估》P9的17-18
五、课后反思
《文化生活》二轮复习导学案2-2(第课时)
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
教学目标:2012年高考说明中对应的考点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复习、讲练结合、小组交流、情景探究
教学重点: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知识记忆: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
2、文化创新的意义是什么?
3、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是什么?
4、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是怎样的?
5、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二、判断正误
1、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发展。
2、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一回事。
4、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对于现代人而言,文化继承就是要接受传统文化,文化发展就是摒弃传统文化。
5、文化继承等于文化传承
6、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体现了什么辩证法思想:
三、错题演练
( )1、(南京模拟卷)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湖北民间花鼓调和河南民间灯曲随移民移入皖南,先于皖南地区的民间歌舞合流演唱,后受到徽剧、京剧等剧种的艺术影响,在取长补短中形成了一个具有粗犷、质朴、明快的艺术风格和鲜明乡土色彩的民间剧种——皖南花鼓戏。
皖南花鼓戏的形成突出体现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③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④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④
( )2、(9月摸底)在2011年春晚中,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草根演员在春晚上拥有了独立节目,彰显了开门办春晚的新思路,走向大众的春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由此可见: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需要专业人员参与③大众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 )3、(导学案)徐悲鸿文化创新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是:这启示我们:
①抛开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②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4、(2011南通模拟)百年越剧锻造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留下了一个个无法忘却的动人故事。
如今,越剧的创作与舞台演出跟现代光电、声响、计算机等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这位越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着从一个侧面说明:①文化创新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进步④传统文化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长盛不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三、典题演练
1、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陈旧,发展环境艰难。
在一次《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上,某班同学对如何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甲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必须全面继承。
乙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落后于时代,应丢掉这些历史包袱。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答:①继承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要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
③甲的观点没有做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因而是片面的;而乙认为应彻底抛弃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2、辨析: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对于现代人而言,文化继承就是要接受传统文化,文化发展就是摒弃传统文化。
答:(1)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其产生发展具有规律性。
(2)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结果。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我们要正确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简单地认为文化继承就是要接受传统文化或文化发展就是摒弃传统文化的观点在思想上是片面的,在行动上是有害的。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四、课堂演练——《二轮提优导学案——配套检测与评估》P9的17-18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