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T表示胸腺嘧啶,因而ATP的结构与核苷酸很相似
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ATP水解提供能量
D.ATP由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腺嘌呤和3个磷酸组成
2.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建立促进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有机肥被利用离不开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C.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
D.有机肥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经筛管到达茎叶
3.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是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
B.核酸分子中每个五碳糖连接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C.RNA具有传递遗传信息、转运和催化等功能
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
B.衰老细胞的体积增大,色素积累
C.细胞癌变通常是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
D.细胞分化导致人体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5.果蝇的基因P发生突变后,转录出的mRNA长度不变,但翻译出肽链的氨基酸数目只有正常肽链的3/4。

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该基因突变可能是碱基对的缺失
B.该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mRNA可能含有两个或多个终止密码
C.该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起始密码的位置发生了向前移动
D.该基因突变可能导致mRNA无法与核糖体正常结合
6.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
B.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
C.B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H,12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T,而华南籼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

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PCR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

HH Hh hh TT Tt tt
12 71 60 54 97 49
(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_______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

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

” 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和花粉管生长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

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

①据此可知,F 1带有H 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 1在_____________分裂时期表达,而P 2在_________细胞中表达。

②P 1和P 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____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的稳定性。

8.(10分)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A/a 控制。

现让多只灰身果蝇随机交配,F 1中灰身:黑身=55:9,无致死现象且雌雄情况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这对性状中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F 1中灰身:黑身不满足分离比3: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本中a 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的另一对相对性状正常腿与短腿由X 染色体上的B/b 基因控制,已知受精卵中缺少该对等位基因中的某一种基因时会致死。

现有正常腿雌果蝇与短腿雄果蝇交配,得到大量的F 1代且雌:雄=2:1。

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9.(10分)为维护猪肉价格的稳定,某地修建了大量养猪场。

养猪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

研究者为养猪场设计了一个废水处理系统,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

氧化塘前部、中央深水 区和后部的生物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

(2)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要加水稀释处理,目的是_____; 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可减少出水口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主要来源于_____
(3)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是有限的。

为此要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目的是_____,从而使出水口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10.(10分)下图是某农作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 ,以2CO 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2CO 浓度(Ci )的日变化曲线。

请回答以下问题:(不考虑2CO 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1)与11点相比,13点的C5含量__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者“降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点后ci值快速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该农作物在图示所示时间里有机物_____________(选填“是”或者“否”)有积累,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请根据图中实验数据变化提出两项合理的措施,并说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下图是“桑基鱼塘”简化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生态系统基石的生物有_______,它们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_________。

(2)蚕粪中碳元素可以以___________形式被鱼食用,这是第_________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流向鱼,而鱼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后被桑树利用。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蚕粪、猪粪等再度被利用,体现了桑基鱼塘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的甘蔗必须在光照时间为11.5h~12.5h时才会开花,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小组又对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蚕摄入的能量蚕粪便中的能

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
能量
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47.8 25.4 ?21.2
(4)据表分析,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和ADP 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
A、大肠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错误;
B、T代表的是三个的意思,B错误;
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ATP水解供能,C正确;
D、ATP由1分子核糖、1分子腺嘌呤和3个磷酸组成,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其中农作物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人是消费者,会产生生活垃圾;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蚓粪、残渣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蚯蚓的雌体可以制成动物蛋白;图中多途径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

【详解】
A、该生态系统的建立促进了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
BD、有机肥需要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正确,D错误;
C、蚯蚓属于分解者,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C正确。

故选D。

3、B
【解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核糖组成。

【详解】
A、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核酸分子末端的五碳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错误;
C、RNA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病毒RNA)、转运(tRNA转运氨基酸)和催化(RNA酶)等功能,C正确;
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可能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D正确。

故选B。

4、B
【解析】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详解】
A、细胞凋亡是基因编程性死亡,有利于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A正确;
B、衰老细胞的体积减小,色素积累,B错误;
C、细胞癌变是致癌因子作用下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C正确;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人体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B。

【点睛】
细胞分化的过程中,不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蛋白质种类会发生改变。

5、B
【解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基因突变后对多肽链的影响情况。

由于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所以产生的mRNA也可能发生碱基的改变,进而影响翻译过程。

识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
A、由于基因P发生突变以后,转录的mRNA长度不变,所以应该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错误;
B、mRNA长度不变,但翻译出肽链的氨基酸数目只有正常肽链的3/4,很有可能是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因此突变后造成转录形成的mRNA可能含有两个或多个终止密码,B正确;
C、起始密码子的位置向前移动会导致肽链的长度变长,C错误;
D、mRNA无法与核糖体正常结合则不会有多肽链产生,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的循环过程,A错误;
图中A过程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B正确;
B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等,C错误;
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D错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基因分离F2中TT、Tt、tt的比例为1:2:1(F2中耐缺氮植株比例为3/4)不符合以F1为母本,品种乙为父本,子代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是1:1;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子代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是1:5 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精细胞(花粉)亲本的遗传信息(亲本的遗传物质、亲本的DNA)【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详解】
(1)根据甲、乙杂交,F1自交后代F2中,TT、Tt、tt的比例为1:2:1,可推出控制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HH:Hh:hh=1:6:5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由题意知“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假设F1产生的雄配子H的概率为x,则雄配子h的概率为1-x,而产生的雌配子都能正常成活,
H=1/2,h=1/2。

由F2群体中HH:Hh:hh=1:6:5,可知HH=1/12=1/2x,x=1/6,即雄配子H的概率为1/6,h的概率为1-1/6=5/6,即F1产生的雄配子H:h=1:5,若雄配子都能正常成活的话,H:h应该等于1:1,因此雄配子H 的成活率=1/5。

再可通过正交反交实验判断,具体为F1为母本,品种乙为父本的杂交实验,预测结果子代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是1:1;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预测结果子代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为1:5,二者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可验证。

(3)①P1能够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花粉属于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产生的F1依然能自由交配,但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可知P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达;P2在精细胞中表达。

②通过维持物种自身的稳定性可知“自私性”的意义是使亲本的遗传信息更多地传递给子代。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题文的理解与分析,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8、灰身亲本全是灰身,F1性状分离出现了黑身亲本灰身果蝇中存在纯合体(AA)3/8(或1.5%)①果蝇的正常腿为显性性状,短腿为隐性性状;②亲本雌果蝇为显性性状,雄果蝇为隐性性状;③该果蝇种群的正常腿只出现在雌果蝇中,雄果蝇没有正常腿;④缺乏b基因使受精卵致死;⑤F1果蝇中正常腿:短腿=1:2(F1果蝇中正常腿雌果蝇:短腿雌果蝇:短腿雄果蝇=1:1:1);⑥正常腿果蝇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⑦正常腿果蝇只有杂合体,没有纯合体
【解析】
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作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另一个新的相对性状出现,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

根据后代隐性个体(aa)的比例可以判断亲本配子中a的比例,进一步计算亲本a的基因频率。

【详解】
(1)让多只灰身果蝇随机交配,F1中灰身:黑身=55:9,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黑身,证明灰身为显性性状;(2)在F1中灰身:黑身不满足分离比3:1,无致死现象且雌雄情况相同,则考虑亲本是否基因型相同,根据“多只灰身果蝇随机交配”可推测分离比异常的原因是亲本灰身果蝇中存在纯合体,假设导致黑身的基因为a,根据F1中黑身
(aa)的比例为9
64
,可推测亲本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5:3,即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1.5%;
(3)根据F1代雌:雄=2:1,根据其比例可知雄性个体部分死亡,则推测果蝇的正常腿为显性性状,短腿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正常腿雌果蝇(X B X b)与短腿雄果蝇(X b Y),后代个体为正常腿雌果蝇(X B X b)、短腿雌果蝇(X b X b)、短腿雄果蝇(X b Y)、正常腿雄果蝇(X B Y、因缺乏X b致死),所以才会出现F1代且雌:雄=2:1,由于缺乏X b致死,故果蝇的正常腿只有X B X b这一基因型。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应用,考生应熟练掌握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比例计算。

对于后代中出现致死现象导致的比例异常现象的分析,可以用假设法判断性状显隐性,再结合异常比例分析做题。

9、生物群落水平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或微生物失水而影响其生命活动)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并且竞争无机盐,从而抑制藻类生长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自我调节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解析】
生物氧化塘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在太阳能(日光辐射提供能量)作为初始能量的推动下,通过生物氧化塘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塘中污水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最后不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
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资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

【详解】
(1)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氧化塘岸边、浅水区与中央深水区中生物分布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

(2)为防止因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导致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要加水稀释处理。

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是由于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并且竞争无机盐,从而抑制藻类生长,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

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主要来源于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3)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要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这样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识记和理解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CO浓度(Ci)较11点时低,利用C5合成C3的速率减慢,C5消耗较11点少,而C5合成10、升高13点时胞间2
CO 不变,所以C5含量升高。

17点后,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导致暗反应随之减慢,2
CO浓度,依据:图中上午的时消耗下降,呼吸速率变化不大,因此ci值快速增加。

是措施:1.适当增大2
CO浓度(Ci),2.适当增强光照强度,依据:图中下午的时间里,限制净光合间里,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因素为胞间2
速率的因素为光照强度
【解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
CO浓度(Ci)较11点时低,说明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少,因此利用C5合成(1)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3点时胞间2
C3的速率减慢,即C5消耗较11点少,而C5合成不变,所以C5含量升高。

CO消耗下降,而呼吸速(2)17点后,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导致暗反应随之减慢,2
率变化不大,因此17点后ci值快速增加。

(3)图中时间段内,农作物叶片净光合速率都大于零,因此可推测该农作物在图中所示时间里有机物有积累,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需要提高净光合速率,图中上午时间段内净光合速率与胞间二氧化碳呈正相关,即净光合速率
CO浓度;而在下午时间段,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不再是限制因素,的限制因素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因此要适当增大2
此时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因此要提高产量还需适时、适当增强光照强度,以弥补因为光照强度不足而引起的光合速率减小。

【点睛】
熟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读题能力是本题的重要考查点。

11、桑树、甘蔗太阳(能)(含碳)有机物一(微生物的)分解利用效率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2 kJ/(cm2•a)
【解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各营养级的同化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所以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向鱼。

【详解】
(1)生态系统基石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如图中的桑树和甘蔗,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因此它们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太阳。

(2)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蚕粪中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被鱼食用,蚕的粪便是属于桑树固定的能量,是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流向鱼,而鱼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经过腐生微生物分解作用后被桑树利用。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蚕粪、猪粪等再度被利用,体现了桑基鱼塘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在固定的能量相同的情况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该生态系统中的甘蔗必须在光照时间为11.5h~12.5h时才会开花,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促进生物繁殖后代,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据表分析,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47.8-25.4-21.2=1.2 kJ/(cm2•a)。

【点睛】
结合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知识分析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