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 格澳尔格·齐美尔)【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格澳尔格·齐美尔
一、名词解释
1.齐美尔(G·Simmel)
答: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Simmel,1858—l918)是经典社会学时期德国社会学家。

在社会学领域,齐美尔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①通过提出并回答“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确立了将社会交往形式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思想,从而为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②基于这种观念,对社会互动的形式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尝试将量化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群体规模大小对群体互动性质的影响;③通过对主观文化、客观文化和社会分化问题,尤其是货币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的内在“文化悲剧”。

齐美尔主要的社会学著作,包括《论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货币哲学》、《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等。

2.社会唯名论
答:社会唯名论是一种关于社会学思想性质的理论观点。

它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派,社会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

以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看待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3.社会唯实论
答:社会唯实论,又称社会实在论,是与社会唯名论相反的一个观点。

它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派哲学的正统派。

与唯名论相反,早期唯实论依据柏拉图的理念论,主张一般脱离个别、先于个别而存在。

后期的温和唯实论则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学说为依据,认为一般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主张一般是对事物共性(普遍性、相似性)的抽象。

社会唯实论是唯实论观点在社会理论中的贯彻或表现。

4.形式社会学
答:形式社会学是指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是齐美尔提出来的。

齐美尔认为社会的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互动过程之中。

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具体的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

①互动来源:齐美尔受到当时流行的新康德主义思想的影响,从纯形式的立场考察历史科学的方法论和历史研究,提出社会学的研究从各种现象中分出社会交往的要素。

②四种类型:合作、竞争、联合、秘密等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国家、教会、家庭、军事组织等作为体制化结构的形式;社交、体育活动、游戏等自主的游戏形式;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社会本身的一般形式。

5.文化社会学
答:文化社会学是指通过对社会结构文化的分析,是齐美尔提出来的,揭示和剖析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危机,即文化悲剧。

这种文化悲剧根基于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的区分。

两种区分是:①主观文化,即“个体文化”,是指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②客观文化是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如宗教、哲学等。

这些因素外在于个体,但却影响着个体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6.一般社会学
答:一般社会学是指研究在各门社会科学对象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规律,它是为所有社会科学去探索新的途径,由于它适用于各种问题的全部总和,因而并不是一门具有自己内容的科学。

社会学研究和把握的,实际上是过去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未经研究和把握的规律。

7.哲学社会学
答:哲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即揭示社会学研究的条件、前提和基本概念,对个别研究进行形而上学的综合。

8.社会交往的形式
答:社会交往的形式是指一种相互作用的模式。

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

9.社会冲突
答:社会冲突是指社会主体之间由于需要、利益、价值观念的差别和对立而引起的相互反对的社会互动行为。

齐美尔认为,冲突是人们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存在是必然的。

任何一个合作过程都同时伴随着与之相对立的冲突过程,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包含着合作与冲突、吸引与排斥这样一些矛盾的统一体。

10.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帝国主义时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的文化层次上的各种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主要包括:①客观性与个性的矛盾。

齐美尔认为,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矛盾,是文化的客观性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个人必须在社会中生活而不能与它脱离,但同时又与社会相对立。

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必然要处于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结成一定的群体,直至组成国家。

现代组织和社会需要的是协调一致的目的和行动,但是这种集中和专门化是以牺牲个人的丰富性为代价的。

11.社会冲突的类型
答:冲突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①从冲突的现实性来看,可以将冲突分为现实的冲突和非现实的冲突;②从冲突的范围上,将冲突分为群体内部的冲突、群体之间的冲突、诉讼、非人格的思想冲突。

二、简答题
1.简述齐美尔是怎样论述群体规模与交往形式的关系的?
答:(1)齐美尔试图从纯粹的数量关系入手,研究群体规模的大小对于群体中互动性质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群体的大小对于个人和群体性质的影响。

(2)齐美尔认为,从方法论上说,最简单的群体是二人群体。

因为二人群体是包含着无数更为复杂的群体的体制、胚芽和素材,而且二人群体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两个成员是多种社会关系存在的唯一条件。

在由二人组成的群体中,互动是直接的,群体的性质完全取决于构成它的两个人的性质,不存在超出个人之外的群体结构。

每个人都高度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二人群体关系密切,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3)当增加一人,二人群体就变为三人群体。

虽然只增加了一个成员,但群体的性质、结构与二人群体相比,却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①出现了另一种独立的社会结构,原先不存在的社交角色也出现了;
②个人参与群体的形式和程度已经不同于二人群体了;
③有可能在群体中创造出新的权力结构;
④即使三个人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以彻底的民主方式来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在三人群体中仍然有可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群体的名义,对少数派施加压力。

(4)从整体上看,齐美尔对群体的分析,始终围绕着自由与约束、自治与他治这种辩证的社会学关系。

①群体或社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扩展个人的自由。

在小群体或小规模的社会里,尤其是在历史上的小规模群体或社会中,群体从各个方面都控制了个人的自由;而在今天规模巨大的社会里,个人往住同时分属于不同的群体,每一个群体都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控制或影响个人,这意味着个人的自由得到了扩展。

②齐美尔认为,大群体会产生一些在小群体中没有或不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可能危及人的个性。

例如,在一个较大的社会中,由全社会来公开、平等、民主地讨论一个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从众心理往往占了上风,一些极为简单、荒谬的想法也有可能被大众所接受,社会可能因此进入一个非理性冲动的状态。

2.齐美尔是如何探讨与分析“社会互动的距离”的?
答:齐美尔对“社会互动距离”的探讨与分析
(1)齐美尔认为,互动的形式、事物的价值等至关重要的问题,都与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相对距离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由相对距离所决定的。

他在《货币哲学》
中提出了一条关于事物价值的根本原则,即事物的价值是由其与行为者之间的距离确定的。

一个事物如果与人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将变得毫无价值。

(2)例如,如果一个人发现一个距我们一亿光年的完全由黄金构成的星球,由于其距离过于遥远,我们无法到达那个地方,因而,这个星球对我们毫无价值。

空气是我们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但由于离我们太近,太容易获得,因而也没有什么价值。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西。

3.简述社会冲突的功能。

答:社会冲突对社会过程有积极功能:
(1)社会冲突对于群体和社会的整合具有积极功能。

①当一个群体与外部发生冲突时,为了一致对外的需要,能促进群体内部的结合,使原有的内部矛盾得到解决;
②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各群体之间的相互冲突,可以促进各群体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一定界限,因而有利于保持整个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平衡,使社会产生一定的分化和整合;
③冲突增加了人的异化,但同时通过冲突,又将个人联结在社会交往的网络之中。

社会各部分之间和个人之间纵横交错的冲突,使各部分、个人之间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构成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甚至是社会生活的精髓。

(2)社会冲突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①冲突的发生和表现有利于矛盾的解决或缓解敌对情况;
②在充满矛盾和敌对情绪的情况下,冲突有助于不同观点和情绪的宣泄,反面的观点和情绪如果表现出来,可以使持有这种观点和怀有敌对情绪的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③由于冲突是建立在人们相互作用基础之上的,因而通过冲突的表现和解决,人们会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