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水库中学物理机械运动实验达标检测(Word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同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
(3)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

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___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停表
s
v
t
小长 0.29 变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s
v
t
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和钟表;
(2)[4][5]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变化较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3)[6]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

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
2
0.8m
===0.29m/s
2.8s
s
v
t
(4)[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需要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有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格式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__(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v AC=____________ m/s.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思源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v=s/t小0.03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利用速度公式v=
s
t
.(2)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中知
s AC=10.0cm,t AC=3s,v AC=AC
AC
10.0cm
3s
s
t
==3.3cm/s=0.033m/s.
【点睛】
(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v=s
t
测量;(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

他将铜线在笔直的木棍上紧密排绕了1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甲所示。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10圈铜线的宽度为
_____cm,铜线的直径为_________cm。

(2)小明同学测得自己的脉搏1min 跳动75次,则他脉搏每跳动1次的时间是_______s。

接着他把自己的脉搏跳动作为“表”测摆(如图乙所示)的时间,小球摆动20次,脉搏刚好跳动25次,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 s。

若在细线的摆动线路上水平放置一固定挡板,小球摆动将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与丙实验,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1mm 3.12(3.11~3. 14皆可) 0.31 0.8 1 不相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如图,每大格表示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1mm;故10圈读数为3.12cm,则铜丝直径为:0.31cm。

(2)[4]脉搏每跳动1次所用时间为
160s
0.8s 75
t==
[5][6]小球摆动20次与脉搏跳动25次所用时间相同,为
t2=0.8s×25=20s
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
320s
1s 20
t==
细线在接触挡板后,线速度和轨道半径均发生变化,则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也将发生变化,故摆动1次所用时间不相同。

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他把小车从斜面上端的挡板处由静止释放的同时开始用停表计时,当小车运动至下端挡板处时结束计时,图中圆圈中的数字显示了两次计时的时间(时间显示格式为“时:分:秒”)。

(1)小明测得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是_____s;
(2)根据小明测得的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m/s;
(3)在某次测量时,小明测得小车在两挡板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明显偏小,请你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答案】5 0.12 测量时间时,小车还没运动就开始计时
【解析】
【详解】
(1)[1]根据图示可知,小明测得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
t=5s;
(2)[2]根据图示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
s=
60.0cm=0.6m,
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v=
0.6m
5s
s
t
==0.12m/s;
(3)[3]由v=s
t
可知,实验中可能是测量的路程偏小,也可能是测量的时间偏大,但分析实
际情况最可能是测量时间出错,即测量时间时,小车还没运动就开始计时。

5.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

(1)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测出AB的长s1=120cm,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滑下达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m/s。

(2)把金属片移到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O点处的时间t2=2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m/s。

(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O段的平均速度AO
v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较_____(选填“大”或“小”)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

【来源】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答案】0.4 0.3 0.6 大小时间
【解析】
【详解】
(1)[1]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用刻度尺测出AB的长
1120cm=1.2m
s=,
又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滑下到达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1 1
11.2m
=0.4m/s 3s
s
v
t
==;
(2)[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2s,路程
21
1.2m0.6m 2
s=⨯=;所以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 2
20.6m
=0.3m/s 2s
s
v
t
==;
(3)[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
3
1
1.2m0.6m
2
s=⨯=,
所用的时间为
3
3s2s1s
t=﹣=;
所以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3
3
3
0.6m
=0.6m/s
1s
s
v
t
==;
(4)[5]由图可知,若小车过了A点再计时,所测得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偏小,路程不变,由
s
v
t
=可知这样会使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5)[6][7]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_____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AB=_____ cm,t BC=_____ s,v AC=_____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填“大、小”)。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小; 40.0; 1; 30.0;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和数据处理。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所用的公式是
s
v
t
=;
(2)[2]为了方便计时,应让小车冲下斜面的运动较慢,所以应使斜面坡度较小;
(3)[3][4]
由图可知,从A 到B 的路程s AB =4.00dm=40.0cm ;从B 点到C 点所用的时间t BC =1s ;
[5]从A 到C 的路程s AB =9.00dm=90.0cm ,对应的时间t AB =3s ,所以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
90.0cm 30.0cm/s 3s
AC AC AC s v t === (4)[6]如果小车过A 点后才开始计时,那么实际测得的从A 到C 的时间会偏小,但s AB 保持不变,所以对应的平均速度v AC 偏大。

7.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 段的距离s AB =______ cm ,测得时间t AB =1.6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cm/s 。

(2)如果小车过了B 点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A 处由 _____状态开始下滑。

(4)实验中可以发现v BC __________v AC 。

(选填“>”、“<”或“=”)
【来源】山西省阳泉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40.0 25.0 小 静止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所以,AB 段的距离是:
s AB =80.0cm-40.0cm=40.0cm ,
[2]由于测得运动时间是t AB =1.6s ,所以,AB 段的平均速度是:
AB AB AB 40cm 1.625cm/s
s s v t ===, (2)[3]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时间偏大,根据s v t
=
知道,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小; (3)[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5]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 段的速度大于AC 段的速度,即v BC >v AC 。

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三个不同的时刻,则:
(1)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cm;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是做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来源】云南省个旧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1 v=
s
t
小 0.2 变速
【解析】
【详解】
(1)[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dm,里面由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1cm,分度值是1cm;
(2)[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
s
t
测量的;
(3)[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倾角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4)[4] AB段的距离是
s AB=10.00dm-6.00dm=4.00dm,
所用时间为
t AB=2s,
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v AB=AB
AB
4.00dm
=
2s
s
t
=2dm/s=0.2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属于变速直线运动。

9.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1)测平均速度时需要用______测量路程,用______ 测量时间,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 ;
(2)如图所示,斜面长,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如果在
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s,现已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请你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保留两位小数);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1.6t1=5v1=0.32
s2=0.8t2=2.8v2=____
(3)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________;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多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十七中等学校联考)
【答案】刻度尺秒表 0.29 0.36 变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路程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3]本实验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实验原理是v=;
(2)[4]因为
s2=0.8m,
t2=2.8s,
所以
v2=≈0.29m/s;
(3)[5]因为
s3=s1-s2=1.6m-0.8m=0.8m,
t3=t1-t2=5s-2.8s=2.2s,
所以
v3=≈0.36m/s;
(4)[6]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10.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________)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1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 1.00 2.00 3.00 4.00 5.00
(4)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请你判断小气泡所做的是_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运动慢匀速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或图
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或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解析】
【详解】
(1)[1]当以气泡为参照物时,玻璃管口的塞子相对于气泡,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气泡运动比较快时,不容易测量时间,所以为了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3)[3]将表中的点一一在坐标图中描出来,然后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
(4)[4][5]从实验数据分析,每隔1s钟,气泡运动的路程都是10cm,即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从所画的s-t图像来看,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以数学中正比例函数的斜率来看,图像中的斜率是速度且不变;所以能判断气泡做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