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0版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C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2020版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 氧气是无色气体
B . 纸张可燃烧
C . 铁易生锈
D . 盐酸呈酸性
2. (2分) (2019九上·德惠期中)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 (2分) (2019九上·惠州月考)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 物质分类
B . 空气成分
C .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D . 原子的结构
4. (2分)下列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几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 测溶液pH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稀释浓硫酸
D . 过滤
5. (2分) (2019九上·广东月考) 地球上 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溴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错误的是()
A . 溴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5
B . 溴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C . 溴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D . 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9.90
6. (2分) (2016九上·广西期中)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氧化铝﹣﹣AlO
B . 氦气﹣﹣He2
C . 氢氧化钾﹣﹣KOH
D . 氯化亚铁﹣﹣FeCl3
7. (2分)(2011·防城港) 下列属于蛋白质类食品的是()
A . 米饭
B . 鸡蛋
C . 黄瓜
D . 花生
8. (2分)(2019·宿迁) 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 . 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B . 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C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 . 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9. (2分)(2017·梧州) 下列有关酸、碱、盐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碳酸钠俗称烧碱
B . 浓硫酸有强腐蚀性
C . 氢氧化镁是一种碱
D . 氯化钠溶液中,钠、氯元素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10. (2分)(2019·青岛) t1℃时,将 a、b 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25g,分别加入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
图丙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甲中两烧杯内 a、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 图乙中烧杯内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C . 图丙中曲线 M 表示 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 . 若 a中混有少量b,可将其溶液蒸发结晶、趁热过滤以提纯 a
二、计算题 (共1题;共2分)
11. (2分) (2016·鄂州) 取25g某石灰石样品于一只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146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62.2g,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
(2)计算所加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三、简答题 (共1题;共3分)
12. (3分) (2017九上·襄汾期末) 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自行车的有些部件是由钢铁制成的,请写出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实验室为了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将铁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四、流程题 (共1题;共5分)
13. (5分)(2019·高安模拟) 小维与家人聚餐时,对火锅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与同学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
②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②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1)(实验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________,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实验结论)①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②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己经变质。
(3)(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
他们另取烧杯中的上层清液,加足
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五、实验题 (共1题;共3分)
14. (3分)(2019·中山模拟) 用集气瓶可完成多种实验。
请根据如下实验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1完成的实验名称是 ________,其中放置红磷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红磷可以换成以下的哪些物质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木炭 B.硫磺 C.白磷 D.蜡烛
(2)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若用同样的发生装置制取氧气,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液体应该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Ⅲ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燃烧________,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4)若选用装置IⅣ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端(填“a”或“b”)进入。
还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此时,应向装置IV中________,气体再从b端进入。
(5)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
如装置V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
一会儿,两瓶内壁可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六、科学探究题 (共2题;共10分)
15. (5分)(2020·石家庄模拟)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1)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CaO+H2O=Ca(OH)2;
②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2)探究活动Ⅰ: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雨猜想是CaCO3 ,小亮猜想是CaCO3和Ca(OH)2。
小亮猜想含有Ca(OH)2的理由是 ________。
(3)【实验验证】1.小雨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2.小亮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__,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雨的实验不足以确定固体A的成分,理由是________。
结合两位同学的
实验,证明了小亮的猜想是正确的,由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4)探究活动Ⅱ: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Na2CO3;猜想三:________ 。
【讨论交流】结合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同学们认为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 。
【实验验证】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三正确。
16. (5分)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与技能.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 ;
(2)马明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马明同学观察到装置F中的水变为红色,这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为了防止实验过程出现上述现象,相应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
(4)若马明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填管口字母)________ .
(5)装置A和C还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较,A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计算题 (共1题;共2分)
11-1、
11-2、
三、简答题 (共1题;共3分)
12-1、
12-2、
12-3、
四、流程题 (共1题;共5分)
13-1、
13-2、
13-3、
五、实验题 (共1题;共3分)
14-1、
14-2、
14-3、
14-4、
14-5、
六、科学探究题 (共2题;共10分) 15-1、
15-2、
15-3、
15-4、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