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修齐治平ppt精品课件2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真诚的 心意)
-5-
《中庸》节选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3.分古今 (1)从容 中道,圣人也 .. 古义:自然而然。今义: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2)择善而固执 之者也 .. 古义:坚守不渝。今义:(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 (3)博学之,审问 之 .. 古义:审慎地询问。今义:即审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向民事案 件中的当事人或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被告人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
相关读物
-1-
《中庸》节选
-2-
《中庸》节选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它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 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 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 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 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中庸之道”。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 “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 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 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 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 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4-
《中庸》节选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1.注字音 中庸 (yōng) . 不肖 (xiào) . 2.解多义
须臾 (yú) . 笃 行(dǔ) . 率性之谓道(遵循)
(1)率
率疲弊之卒(率领) 六国互丧,率秦耶(全部,一概) 诚者,天之道也(诚实)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假如,果真)
-7-
《中庸》节选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5.明句式 (1)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判断句) (2)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介词短语后置句) (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介词短语后置句) (4)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判断句) (5)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判断句)
-9-
《中庸》节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X 学习导引 S 深入探究
UE XI DAO YIN
HEN RU TAN JIU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作“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 叫作“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 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 点评:情感在内心时,是一种适中的状态;表达出来后,会出现三种情况, 一是“不及”,没有充分表达;二是符合节度,合适而恰当;三是表现得过分。第 二种就叫中和、中庸。 “中庸之道”就是通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最合适 最恰当的状态。这个中间状态是“天道”所要求的状态。“过犹不及”,离开了 这个状态,都不合“中庸之道”。 作用:大本达道,可使“天地位”“万物育”,达到“太平和合”。
-8-
《中庸》节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X 学习导引 S 深入探究
UE XI DAO YIN
HEN RU TAN JIU
1.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 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虽无踪迹显现,但动机已成, 人虽不知,而自己却很清楚,天下的事没有比这个更明显、更容易显露的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点评:实现“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 三是至诚尽性。第一章中提出了慎独自修的原则。中庸论修道,主要在“慎 独”上下功夫。“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揭示了这样一种 情况:一些与“道”相背离的细微的萌芽在隐蔽不为人所见的时候,人们自己 已经知道了,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这时候就非常谨慎,要阻遏这种萌芽的 发展,以免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 情况下,也要求自己整个身心的活动,处处合乎规范,凭着高度自觉,遵循正 道。
-3-
《中庸》节选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相关链接《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是
孔子的孙子子思(前 483—前 402)的著作。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字经》中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的描述。 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 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 艺文志》载录有《中 庸说》 二篇,以后各代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 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 《中 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 《论语》 《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中 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成为后世读书人求 取功名的阶梯。
-6-
《中庸》节选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4.析活用 (1)致中和,天地位 焉(名词作动词,“有其位置、安于其位”的意思) . (2)修身也,尊贤 也(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 (3)体 群臣也(名词作动词,体恤、体谅) . (4)子 庶民也(意动用法,以……为子,爱护) . (5)来 百工也(使动用法,使……来,招致) . (6)柔 远人也(形容词作动词,安抚,怀柔) . (7)人一 能之,己百 之;人十 能之,己千 之(数词作动词,做一遍,做百遍,做 . . . . 十遍,做千遍) (8)虽愚 必明(形容词作名词,愚昧的人) . (9)虽柔 必强(形容词作名词,柔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