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热衰竭:热衰竭可因过多出汗,导致失盐失水均较严重;也可由于
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从而引起周围血管过度扩张,循环血量不是,发生虚 脱、休克症状。
二、病情评估
(一)病史 在高热环境下突然发生高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二)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 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诱因:肥胖、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疲劳、饮酒、饥饿、 失水失盐、最近有过发热、穿紧身不透风衣裤、水土不服;及甲 亢、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震 颤麻痹、智能低下者、应用阿托品等常为中暑诱因。此外,长期 大剂量服用氯丙嗪的精神病患者在高温季节易中暑。
(二)中暑机制 :产热>散热/散热受阻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WBC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2、尿常规: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改变。 3、血生化检查:高钾、低氯、低钠血症。 4、肾功能检查:BUN、Cr增高。 5、血液气体及酸碱平衡指标的检测 。 6、心血管检查、CT检查等
三、救治与护理
(一)现场救护
1.改变环境:增加辐射散热。 2.降温:轻征者给予冷敷或酒精擦浴,饮用清凉含盐饮料,体 温38.5 ℃以上者,可口服解热药,头痛、呕吐者可口服镇静药。
(三)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保持有效降温 (1)室温:20~25°C。 (2)准确执行各种降温措施 3. 对症护理 (1)口腔护理 (2)皮肤护理 (3)高热惊厥的护理:防止坠床和舌咬伤 (4)饮食:清淡、细软、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
白、低脂肪饮食。
模块一 院前救护
THANK YOU!
1.热射病:由于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原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
生理性散热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失 控,汗腺功能衰竭,体温骤升,引起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为临床特征的 热射病。
2.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由于大量出汗,使水和盐丢失过多,如
仅补充大量水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肌肉痉挛,并可引起疼 痛。高温下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汗中含氯化钠约0.3%一0.5%,大 量出汗后仅饮不含盐的饮料,可致失盐>失水,从而引起热痉挛。
(3)重度中暑:
3) 热射病(中暑高热):多见于老年人。 早期表现为大量出冷汗、高热,肛温在 41℃以上。续而皮
肤干燥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达140次/分、血压正常或下 降、烦躁不安神志模糊逐渐转为昏迷伴有抽搐。严重者可发生 肺水肿、心功能不全、肝功能损害等。
4)日射病: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 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 血。故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 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升高。
模块一 院前救护
中暑
中暑
中暑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 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在高温(室温>35oC)或在强热辐射下从事长时
间劳动,如无足够防暑降温措施,可发生中暑;在气温不太高而 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也可中暑 。
(2)轻度中暑: 1)面色潮红、胸闷、心率快、皮肤灼热; 2)体温在38℃以上; 3)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
冷、大汗、脉搏细弱等。如及时处理,3-5小时可恢复正常。
(3)重度中暑:
1) 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年人。 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以腓肠肌 多见,也可表现为腹直肌、胃肠平滑肌。阵发性痉挛不超过数 分钟,多能自行缓解。 2)热衰竭:此型最多见。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继而胸闷、面色苍白,皮肤湿 冷,脉搏细速、体位性低血压,血压降低手足抽搐和昏迷。腋 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②地塞米松10-20mg静推,改善机体反应性,防止脑水肿; ③ 人工冬眠:氯丙嗪8mg+异丙嗪8mg+派替啶25mg静 滴。
(二)医院内救护(重症中暑的处理 )
2. 改善周围循环防止休克: 输入5%GNS1500-2000ml。纠正酸中毒,静脉滴入5% SB200-250ml。
3 .防治肾功能衰竭: 早期快速注射20 % 甘露醇250ml及静脉注射速尿20mg,保 持尿量在30ml/h以上。
(二)医院内救护(重症中暑的处理 )
1.降温 (1)物理降温:
1)环境降温 移至空调室内(0-25℃ )。 2)体表降温
①头部降温; ②冰水乙醇擦浴; ③冰水浴。 3)体内降温
(二)医院内救护(重症中暑的处理 )
1.降温 (2)药物降温:
①氯丙嗪25-50mg加入5%GNS 500ml,静滴1-2h观 察血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