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西山元宵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鄂州西山元宵节
篇一:鄂州风景名胜与传统习俗20XX0605
排在一张试卷里面
梁子湖鄂州风景名胜
梁子湖是湖北省容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湖面面积位居全省第二,是驰名中外的武昌鱼的故乡。

梁子湖以三大特色著称。

“水清”:水体清澈,水质纯净,无任何污染。

水的恬静,鱼的嬉戏,草的飘佛,岛的掠影,令人赏心悦目;“秀丽”:湖山相接,水天相连,碧波荡漾,交相辉映,让人心旷神怡:“奇特”:湖中有宝岛,岛中有奇湖,湖心又有岛,岛湖叠嶂,水中含山,山中藏水,蔚为壮观。

凌空俯视,梁子湖宛如一颗剔透的绿宝石镶嵌在锦秀的荆楚大地;又似一头青牛静卧江汉旷野,被长港如同牛绳将牛拴在长江之滨。

梁子湖原名“娘子湖”。

传说一千多年前,这里原为高唐县,因地壳变动,变为一片泽国。

地陷前夕,有一母亲孟红玉及儿子刘润湖,发现该处将要地陷的预兆,母子二人就分头火速通知乡亲们撤离,大家刚往山上跑,顿时天昏地暗,
飞沙走石,大雨滂沱,山崩地陷,瞬间高唐县城沉没了,变成了一个阔大的湖。

躲过此灾难而生还的乡亲们,为了感谢这娘儿俩的报信之恩,这里的人们便将此湖取名“娘子湖”。

梁子湖水经90里长港通江达海。

这里既有平坦无垠的沃野,又有锦绣的山峦叠嶂,山青水秀,可谓人杰地灵,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理想的休闲、观江处所。

粱子岛,四面环水,面积约2平方公里,形似一樽含情脉脉的美人鱼,安卧在粱子湖的中央。

岛中有湖,湖中有岛,其生态环境保持极为完整,是休闲、娱乐、观光的胜地。

龙蟠矶
鄂州市小东门外大江中,有一座巨礁,石势蜿蜒,矫若金龙,此即“龙蟠矶”。

公元221年,三国吴王孙权迁都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从三国至民国初年,鄂县一直称武昌,长达1600余年,辛亥革命武昌之名让给了江夏)。

孙权在武昌称帝前夕,听说有黄龙蟠卧于江中巨石上,积日方去,便赋名蟠龙矶。

它与东面江岸的“凤凰台”遥相呼应,并称“龙蟠凤集”,正应帝王定都祥瑞。

后又传说观音菩萨看中这里风水,特来蟠龙矶休养生息。

蟠龙翘首西望,“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即雄踞龙首之上。

观音阁元代监邑铁山建,明弘治初、嘉靖及清代和民国均有修葺。

世事沧桑、屡毁屡修。

蟠龙矶石头翘首西望,观音阁突兀在龙头之上,恰似凌空飞来,虚悬于大江之中,坐东朝
西,逆水而立。

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条石垒成,青砖砌就,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有巧夺天工之妙。

阁下如船舷样的弧形石墙,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千百年来,它饱经风霜,纵览长江。

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淼长江水之中。

狂涛巨澜曾使多少名楼华构席卷而去,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龙”(清人官文诗句),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显示出古代武昌工匠对流体力学的奇妙运用和风格独特的创造艺术。

文星塔
文星塔,又名文峰塔,俗称南门塔,座落于南浦路南端东侧。

文星塔共有5层,高约23.13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尖三部份组成,塔座高2.25米,直径8米,基座边长7.5米,用条石垒砌而成。

从塔座到塔顶均为八角形状。

塔身为青砖木料飞檐式建筑,属八角攒尖顶式砖塔,计高19.08米,每层间均有石阶十级相连,游客可拾级而上,直登塔顶,塔顶高1.8米。

塔每层有四门四窗,合八方四门,可通观八面。

塔身正南门镶碑上镌有“文锋”二字,书法古朴秀逸。

此塔为明代建筑,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知县谌谦与教谕朱瓒为激励学子奋发读书所建。

清代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知县熊登看到文星塔渐渐颓废,于是易地
重建,至今已有450余年的历史,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鄂州现存的唯一古塔。

1988年,鄂州市人民政府曾拨专款修葺。

莲花山
莲花山,坐落于鄂州市南郊洋澜湖畔,莲花山峰峦叠翠,山清水秀,楼阁嵯峨,万木葱笼,已开发成远近闻名的康福旅游区,是旅客休养身心,观光娱乐的喜乐园。

莲花山钟灵毓秀,洋澜湖烟波浩淼。

从地形地貌上看,鄂州的版图如同一片碧绿的荷叶静静地飘浮在长江与大湖
之间。

在亿万年的地壳运动中,以莲花山为主体的九座山峰拔地而起,相互簇拥,恰似九朵莲花盛开于脉脉含情的湖波之上,故而得名。

这里三面环湖,通汇长江,山峦叠翠,烟波浩渺湖山壮美,地灵人杰。

独特的自然风光,地形地貌吸引历代文人墨客留连驻足,屈原、陶渊明、黄庭坚、苏东坡、丁鹤年等在此行吟歌赋,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相传,吴王孙权曾在此设立观星台,东吴大都督周瑜曾在这里督练水军。

莲花山风景区既有江南园林的灵秀端雅,又融北方园林的宏伟瑰丽。

主要景点有元明塔、六合园、碑林等三十余处。

素有“江南第一塔”美誉的元明塔,1993年7月7日奠基,1995年10月28日落成,塔高80米,为八角形楼阁式塔,出土十一层,层层飞檐翘角,覆盖着金色琉璃。

正中的
空心柱通天贯地,为元明塔独有。

塔体洁白,与金色飞檐交相辉映,色彩鲜
明和谐,巍峨挺秀,飞檐之下,托以云龙斗拱,二至十一层,每层用24个斗拱,每个斗拱由三条云龙组成,一层
为40个三云龙斗拱和48个单云龙拱。

共有云龙888条,其中有88条琉璃金龙雄踞射脊之上。

一层八根朱红柱上,八
条金龙合抱,彩云环绕,神态各异,其中东、西面各有一条凤尾龙,遥相呼应。

登临此塔,凭栏环眺,极目楚天。

被誉为“文化的宝库、智慧的海洋”的莲花山碑林1994年开始兴建,面积为3万平方米,总体设计以风景区内的白猿山山势架构为基础,依山造势,气势宏大、结构独特。

圆形碑林廊周长360米,8条旋转上行的长廊汇通山顶正中的
碑林中心阁。

碑廊内现存有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碑石一万多块,堪称世界之最。

一号廊为儒家文化,二号廊为佛家文化,三号廊为道家文化,四号廊、五号廊为医武文化,七号廊为楚文化,八号廊为科学技术。

碑林容汇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精粹,堪称世界一绝。

此外,还有堪称“天下第一龙”的接龙台、祈福堂、稻香阁、和字壁、九龙坛、通天桥、长生路、启明宫、迎风亭、六合园等也是天下少有的景观。

莲花山风景区是集文化旅游、山水旅游、康福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鄂州西山
鄂州西山,古称樊山,因在吴王古都──今鄂州市区之西,故名西山。

西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距华中大都市武汉68公里。

北临长江,与黄州赤壁相望;南濒洋澜湖,同万顷碧波相连;东接繁华的闹市;西枕玉带萦回的百里樊川,襟江带湖,拔地而起。

西山一脉九曲,九峰六谷,重峦叠嶂,松柏蔽空,翠壑丹崖,飞瀑漱玉。

她有临江拔地而起之雄、石门剑石之险、九峰竞峙之秀、六溪曲径之奇,大江东去之旷。

全山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主峰170米,总面积4000多亩。

山上六条谷涧,串连七泉、三池、一湖和两道瀑布。

西山地下水水质优良,终年不竭。

清甜甘美的菩萨泉和酥脆可口的东坡饼享誉九州。

西山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万木葱茏、百花争艳、空气清新洁净。

山中溪涧泉池镶嵌于丹岩翠谷,亭台寺阁点缀于树杪花丛,曲桥水榭倒映于清溪碧流,青塔红楼隐现于七彩浮云。

漫山草木青翠,鸟语花香,清风爽润,是人们娱悦身心的旅游、度假胜地。

西山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

以吴王故都为特色历史文化景观,以孙权、苏轼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古灵泉寺为标志的佛教文化景观和以西山园林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在这
里巧妙融和,交相辉映。

西山留下了三国吴王孙权治国,晋代高僧慧远参禅以及抗金名将岳飞和历代名士陶侃、庾亮、
李白、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陆游、彭玉麟、张之洞等人在这里讲经布道、习武修文、游猎宴饮、避暑隐居的诸多踪迹。

有的成为千古胜迹,令人景仰。

他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和传世墨宝,为中华文学艺术宝库增添异彩。

清末书法大师张裕钊、辛亥首义烈士彭楚藩也有遗迹在此。

大革命时期,贺龙将军曾率部在西山设防。

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王任重等同志曾多次来西山视察,1965年秋,陈毅元帅登上西山绝顶,感慨万千:“西山不亚于庐山呀!”
西山名胜古迹主要有:吴王避暑宫、武昌楼、古灵泉寺等二十余处。

吴王避暑宫:是吴王孙权在西山避暑读书的行宫,始建于公元221年—229年之间,这里松荫铺地,山泉潺潺,气温比城区要低2—3℃以度,历来被称为武昌城中的“清凉福地”。

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年—396年),高僧慧远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将避暑宫故基辟为西山寺。

20世纪90年代只保留避暑宫一间侧殿,人称避暑殿。

这座吴王避暑宫是一九九八年易址仿建的。

主体建筑有武昌楼、避暑殿、读书堂、议政殿等谨,宏伟高大,充分体现汉代建筑艺术风格,是湖北省十大新景观之一。

武昌楼:矗立于椅子山顶,摩云映日,巍峨秀挺,登楼远眺,鄂州黄州景观尽收眼底。

万里长江,烟波浩淼,百舸争流,汽笛响过,山鸣谷应,给人一种天宽地阔、气势磅礴
之感。

楼门横额上的飘逸遒劲“武昌楼”三个大字,是中国当代文化大家郭沫若的手迹。

秀园:为江南古典建筑风格的园林,位于剑石峰和石门峰之间。

1991年重建。

秀园小巧玲珑,却不失大雅风度。

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由于巧夺天工,缀山理水,布局错落有致。

加之汇松竹梅桔于一园之中,缩亭阁廊榭于盈尺之内,挽行云飞瀑于山水之间,故而匠心独具,神韵无穷。

古灵泉寺:亦名西山寺,为东晋太元年间南方净土宗初祖慧远所建,距今一千六百余年。

寺中有一堂(文殊师利堂)、三泉(滴滴泉、涵息泉、活水泉)、六殿(天王殿、拜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武圣殿、念佛殿)。

现存庙宇砖木结构殿堂,是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由湖广总督官文捐修,莲花斗拱,飞檐射脊,红椽彩厅,金碧辉煌。

大雄宝殿内,数十尊罗汉菩萨或坐或卧、或动或静,造形精巧,维妙维肖。

寺旁翠景园,聚胜景于一园,两株银杏,苍翠入云,林阴蔽日,亭台楼阁,曲桥水榭,各具特色,协调和谐。

松风阁:乃宋代建筑,因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夜宿此间,听松涛而成韵,写下了闻名遐尔的《武昌松风阁》诗而得名。

昔阁已废,今阁重建于八十年代中期。

阁中,底层屏风上撰有宋人薛季盲之《松风阁记》,左镌当代洪洋所撰《松风阁新记》,中间勾刻黄庭坚手书《武昌松风阁》诗。

一层藏有名人字画。

三层立有世屏,上刻苦名诗人徐迟的《鄂
州西山记》。

比剑石:相传刘备与孙权曾先后试剑于此。

故此石一分为四。

赤壁之战前,刘备驻罕樊口,登临西山抚石举剑祝曰:“联吴
抗曹若成,则剑劈石开”,果如其言。

后孙权见此石,怒曰:“玄德以吾剑不利耶?吾方欲攻之,先一验吾剑”。

言毕,剑落星飞石破。

石上双痕宛然,明人有诗口:“割据担雄剑,双痕勒石石门开此处两石对峙如门,雄奇壮丽。

传说此石门为孙权由樊口凿山开道回武昌城(今鄂州市区)时一
剑劈开。

清代严观在诗中写道:“石门开左右,一剑自中分。

何人施妙法,千古创奇闻。

”九曲亭:始建于三国时期,吴王孙权都郢(今鄂州)时令士兵在西山凿山开道,用十石堆起一座小山(后人称吴王岘),并在山上筑一山亭。

宋代已废。

宋人苏轼谪居黄州,过江兴攀西山,觅得故址,扩地重修,并取山路羊肠九曲主义,命名为“九曲亭”。

其弟苏辙为亭作记。

九曲亭内黄屏红柱,屏壁正反两面,分别书有苏轼的《武昌西山》诗和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

试剑石:会稽(今浙江)著名铸剑了工鲍唐采武昌(今鄂州)铜铁,锻造了一口宝剑献给孙权。

孙权为了试其锋芒,携剑上山。

举剑对天祷告“若苍天有归,成全我东吴大业必削石如泥”言罢,手起剑落,石头一分为二,一立一卧。

一千多年来,试剑石为孙权以武而昌的象征。

鄂州传统节日习俗
春节:龙灯劲舞
1.春节正月初一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这一天。

是日,人们鸡鸣而起,于庭前烧响竹筒(即“爆竹”,今为燃鞭炮),以辟除山臊(传说中的一种让人生病的怪人)、恶鬼。

全家老小端正
穿戴,拜神祭祖、拜年,以祝贺新春的到来。

门两边,挂上桃符。

唐宋以后,
门上变成了李世民的两位大将——秦叔宝、尉迟恭的形象,以此驱逐鬼魅瘟疫。

而门神的出现,无疑是我国民间年画的滥觞。

鄂州民国时期还保留有挂桃符的风俗,即职业宗教人员到每家每户的门上挂上画有符的桃木板,并收取一点金钱。

这一天要敬奉椒柏酒、屠苏酒,喝桃汤水,吃麦芽糖、五辛菜,服“敷于散”。

喝酒先从年纪小的喝起,因为年轻人过
年意味着长了一岁,先喝酒有祝贺之意;老年人后喝意味着又失去了一岁。

“五辛菜”是食用五种有辛味的菜(葱、蒜、韭等类)来使五脏之气通畅;“敷于散”则是将五种中药碾
成的粉末用干净的井水吞服。

鄂州拜年风俗有着次序上的规定:初一为父党,即为父辈的亲属拜年;初二为母党,即外孙拜外祖父母、舅父母的年;初三为妻党,即女婿拜岳父母的年;初四以后为姑、姨家或同辈互拜。

同时有诸多禁忌,如初一至初三不得倒垃圾,否则即为“破财”。

2.立春日腊月底正月初(公历2月4日前后)
立春这天,是我国习惯上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人们要喜气洋洋,恭恭敬敬地迎接春天的正式到来。

在立春前一日,官吏要装饰楼台亭阁,官民要迎春于东郊,祭拜谷物之神。

立春的早晨要鞭打耕牛(泥牛),谓之“打春”。

农家要在堂屋摆香案、点蜡烛,采来松、柏、竹类四季常青之枝叶插于烛台或装米的“升子”之中,谓之“迎春接福”。

立春,同时意味着过年以来吃剩下的鸡鸭鱼肉再也不能长期地放下
去了。

元宵节:提着花灯逛街去
3.元宵节正月十五
因其是一年中第一个圆月之夜,故称“元(月)宵(夜)。

”正月、七月及十月的十五日,分别被称为上、中、下之三元节,人们尤为注重上元节与中元节。

上元节又是古人祭祀蚕神之日,后又发展成花灯节。

唐代元宵灯会盛况空前,曾作灯树二十丈,燃灯五万盏,要取消夜间的戒严,让市民逛灯三整夜,被称为“放灯”。

古人这天要以杨柳枝插于门前,煮一些豆粥,用来祭祀门户,到晚上还要占卜即将到来的蚕事与农事的吉凶,后来渐渐发展到今天的吃元宵、玩龙灯等活动。

上元节是旧时妇女最欢喜的节日,只有这天,平时被幽闭深闺的女子,才能暂时摆脱礼教的束缚,露出一点人性本来的色彩。

节日到来的前几天鄂州便有龙灯上街,谓之“试
灯”。

旧时的鄂州是看不到妇女玩龙灯的,近年,出现由妇女组成的龙灯队,可谓是移风易俗。

龙灯的扎制,是民间编制、纸扎及剪纸艺术的综合体现。

4.花朝节二月十二
这天为鄂州地区的花朝节(也有的地方为二月初二、十五),即“百花生日”。

古时这天,文人喜吟诗作赋,百姓有外出扑捉蝴蝶的游戏。

里社要请戏班唱戏闹花朝。

据说,百花这天要向花王献寿。

姑娘们要选这天穿耳朵,好戴耳环,要备素酒祭祀花神。

花朝节是结婚的好日子,平时结婚要看日子,而花朝这天则不用看,它一定是良辰吉日,故结婚者甚多。

5.清明节二月底至三月初(公历大多在4月5日)
古时往往与寒食节一起过,古人们对寒食的重视程度胜于清明,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寒食节里的风俗逐渐移入清明之中。

今天的清明,家家户户包括远在他乡的亲属也要回乡团聚,并且必须全家都要到祖坟山扫墓祭祖。

这一天或给旧坟培以新土,或给新坟立置墓碑(要提前请民间艺人刻制好石碑及碑文),作为对先人与逝者的一种缅怀与追思。

端午:龙舟竞渡
6.端午节五月初五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份的头端午(初五)、大端午(十五)、末端午(二十五)有很多民俗活动,如“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