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揭秘:唐朝的“京漂族”:杜甫曾在长安漂泊1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历史】揭秘:唐朝的“京漂族”:杜甫曾在长安漂泊10年
唐朝京漂族杜甫:京漂族是指那些长期在京城工作和生活但没有京城户口的流动人口。
据报道,如今北京的京漂族多达360万人。
这个数据仅指在北京居住了半年以上并且办理
了暂住证的人数,如果算上短期的和没办暂住证的,估计不少于500万人。
京漂族算不上新生事物。
唐朝的时候,首都长安就有不少京漂族。
如大诗人王维、杜甫、孟浩然等,都曾当过京漂族。
王维15岁时就至京城交游了。
由于天资精明,多才多艺,王维一至长安很快就沦为
王公贵族的宠儿。
《旧唐书》中说道:“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等待之例如师友。
”“尤为岐王所眷轻。
”此外,从王维的《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筹钱岐王九成宫消暑应教》等诗也可以看得出来,他经常就是王府的座上客。
王维虽然在京城混得不错,但毕竟是京漂族,身在他乡难免经常思念故乡和家人。
17
岁那年的重阳节,他作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
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实际上也是当代京漂族思乡心情的真
实写照。
不过,王维的京漂生涯还是挺值的。
由于在京城结识了众多上流社会的知名人士,为他在科举考试中胜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岁那年,他便考中了状元。
王维算是京漂族中的佼佼者。
与王维比出来,杜甫的京漂处境就高多了。
从35至44岁,杜甫在长安整整飘泊了10年,多次出席科举考试均却未第。
父亲去世后,他割断了生活来源,连喝茶都变成了大问题。
不顾生计,他只好从野外龙眼一些草药,至长安城里摆地摊。
有时候卖药赚没一天的
伙食费,就就可以至熟人和朋友家回去蹭饭喝。
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对
自己的这段困苦生活叙述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Saucourt
悲辛。
”后人称他的这段经历就是“落榜低才痛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