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三生物 考前三个月 专题突破提分练 技法4 逆向思维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法4 逆向思维法
[技法概述] 逆向思维法是从选项中给出的结论,逆推出产生这种结论需要哪些条件,然后根据是否与题干中的信息条件相符,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该方法类似于数学中的“反证法”,适用于按照正常思维方式解答行不通或很复杂的试题。

1.运动员在进行强度较大的训练时,腿部等处的组织有轻微类似水肿的现象,其原因是( ) A.淋巴回流受阻
B.血浆蛋白明显降低
C.肌肉细胞产生大量水分运至组织液中
D.以上解释均不正确
技法导练完善如下逆向思维图示:
答案 C
2.某哺乳动物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全部不正常的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
B.四分体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C.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不正常
D.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技法导练完善如下逆向思维图示:
答案 A
3.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Bbdd与aaBbDD的两个亲本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62.5% B.37.5%
C.10.2% D.25%
技法导练由于DD×dd→Dd,表现型为显性,所以没有和个体AaBbdd表现型相同的。

求和个体aaBbDD表现型相同的为1/2×3/4×1=3/8,则不同于双亲表现型的为1-3/8=5/8=62.5%。

答案 A
4.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摄食后1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主要是为了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和肾上腺分泌的两种激素
C.2~2.5小时内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转化成脂肪
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
技法导练A项:如果“分泌物甲增多主要是为了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即增加了血糖的去路,血糖浓度会下降,与图中的曲线走势相符。

B项: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由此可以逆推出分泌物乙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与曲线走势不符。

C项:如果分泌物乙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的来源)和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增加血糖的去路),则可逆推出血糖浓度不一定增加。

D项:如果分泌物甲和乙具有协同作用,则可以逆推出这两种分泌物引起的血糖浓度变化趋势应相同。

答案 A
1.豌豆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下列各组亲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后代的亲本组合是( )
A.纯合白花与纯合红花
B.纯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C.纯合白花与杂合红花
D.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答案 D
解析由题干“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后代”分析,可先考虑D项。

杂合红花的基因型为Aa,纯合红花的基因型为AA,子代中出现AA、Aa两种基因型的个体,表现型都为红花,与题干相符。

2.干扰素是病毒侵入细胞后,机体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如图表示干扰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扰素中的糖基团与蛋白质分子在c处合成
B.干扰素中的蛋白质分子由游离态的a合成
C.神经递质排出细胞的方式与干扰素相同
D.干扰素进入d并被分泌到细胞外,需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 C
解析干扰素中的糖基团在b内质网中合成;分泌蛋白由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与干扰素相同;干扰素进入d以及被分泌到细胞外,是通过膜融合完成的,共穿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

3.如图1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图2表示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

下列关于这种运输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1和图2表示的运输方式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限制图1中运输方式的因素是载体蛋白数量和能量
C.氧气浓度能影响图2中的运输而不影响图1中的运输
D.图1表示的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 B
解析本题的解答可将常规思维与逆向思维结合起来,根据图1和图2的运输条件可以推出图1中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图2中的运输方式不仅需要载体蛋白,还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

然后再根据已知的运输方式逆向推出两种运输方式的限制条件。

4.留美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最近联合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扇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而不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下列关于“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
的一项是( )
A.该化合物一定是蛋白质
B.该化合物一定不是蛋白质
C.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
D.该化合物一定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答案 A
解析解题时可由选项进行逆推,如果该化合物是蛋白质,则可推出其不能口服,因为如果口服的话,该物质就会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5.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

当用姬姆萨染料染色时,不含BrdU 的链为深蓝色,含BrdU的链为浅蓝色。

现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如图a~c依次表示加入BrdU后连续的3次细胞分裂中期,来自1条染色体的各染色单体的显色情况(阴影表示深蓝色,非阴影为浅蓝色)。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DNA分子复制3次所产生的DNA分别位于2条染色体上
B.b图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分子的其中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BrdU
C.1条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转录
D.c图中有2条染色单体的所有脱氧核苷酸链都不含BrdU
答案 B
解析1个DNA分子复制3次所产生的DNA分子在第3次分裂中期位于4条染色体上,在第3次分裂后期则位于8条染色体上;b图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别含有1个DNA分子)均含有BrdU,其中1个DNA分子只有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BrdU, 另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有BrdU;1条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

6.如图表示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不同物质的转运(转运的方向由箭头表明,符号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物质可能是氧气,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B.a物质可能是水,b物质可能是甘油
C.a物质可能是胆固醇,b物质可能是氧气
D.a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可知,a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属于自由扩散;b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且需要ATP,属于主动运输。

而O2、甘油、水、胆固醇出入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氨基酸、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则是主动运输。

7.离体叶绿体在光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的供应,下列关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与O2的相对含量变化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 B
解析光合作用稳定时,ATP与ADP的转化也相对稳定;突然中断CO2的供应,使C3骤减,ATP因失去作用对象而终止水解,此时的光反应继续利用ADP合成ATP。

当ADP和NADP+耗尽后,光反应也停止,不再产生O2。

8.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 ℃、20 ℃和30 ℃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答案 D
解析b点为光的补偿点(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量=呼吸作用吸收量),缺镁时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光的补偿点降低,即b点应该左移。

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共含有8条食物链,A、F属于生产者
B.G属于初级消费者,为第一营养级
C.该食物网中K所含的能量最少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C、J
答案 B
解析准确列出食物网中的各条食物链是解题的关键。

此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G属于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随营养级的升高,能量逐级递减,K在此食物网中所含能量最少。

10.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在伸肌中,但效应器在伸肌和屈肌中都有
B.如果切断Ⅱ,则只有伸肌会作出反应
C.如果图中b被破坏,则刺激伸肌时肌肉不能活动,且感觉也不会产生
D.在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 C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b处表示突触,以此可以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进而判断a 是传入神经,另一侧的神经为传出神经。

二是传入神经有一条,与伸肌相连,说明感受器在伸肌中;而传出神经有两条,一条与伸肌相连,另一条与屈肌相连,说明伸肌和屈肌中均有效应器,所以,切断与屈肌相连的传出神经,则只有伸肌会作出反应。

如果破坏了b处结构,则刺激伸肌时肌肉不能活动,但相关兴奋可以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所以仍然会产生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