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贮藏保鲜及物流运输[五篇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莓的贮藏保鲜及物流运输[五篇材料]
第一篇:草莓的贮藏保鲜及物流运输
草莓的贮藏保鲜及物流运输
班级:食科
学号:
姓名:
摘要:针对草莓生物学特性和贮藏特性,本文浅谈了如何对草莓进行贮藏保鲜,以及物流运输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草莓贮藏保鲜运输 0前言
草莓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

但草莓果实为浆果,呼吸旺盛果肉柔软多汁,果皮极薄,在收获和运输中容易受到机械损伤和感染病害,导致腐烂变质,造成很大损失[1]。

一般情况下,成熟草莓放置1—3天开始变色、变味。

因此采用适当的贮运保鲜技术,可延长草毒的供应,提高商品的价值[2]。

1 贮前基本条件
草莓是一种非呼吸跃变型果实,采收后没有后熟,只有充分成熟后采收风味、品质才好。

所以,适期采收和选果是草莓贮藏保鲜技术实施的基础。

一般选取耐贮藏输的草莓品种,如:鸡心、狮子头、戈雷拉、宝交早生、绿色种子、布兰登宝、硕蜜等。

采收工作最好在晴天进行,分批采收,历时约20天左右,一般每日或隔日采收一次[3]。

当草莓3/4的表面积颜色变红时采收最好,采收应该在露水干后进行,气温高时避免在中午采收。

采收时应剔除病、劣果,把好的浆果轻放特制的果盘中。

装满草莓的果盘套入聚乙烯薄膜袋密封[4]。

草莓采收前用0.1%—o.5%的氯化钙溶液喷施果实,或在采收后用氯化钙溶液浸果,可抑制草莓软化,提高草莓抗损伤的能力。

草莓果实采后腐烂主要由微生物侵染造成,这些微生物在草莓采摘前通过土壤或空气的接触而感染草莓为了阻止其与土壤和空气的接触,采前可采用塑料膜覆盖以阻止其接触,防止感染[5] 2贮藏前处理首先,贮藏前对草莓进行灭菌防腐处理,杀灭携带病菌,减少细菌微生物的侵害,减少腐烂[4],及时消除草莓呼吸产生的乙烯,抑制
呼吸强度,延长草莓贮藏保鲜期。

其次,草莓贮藏期间,要保持贮藏环境较高的湿度,减少草莓的失水萎蔫,一般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并尽量贮藏在高CO2环境。

草莓贮藏时采用厚0.O25—0.03mmPE专用小气调袋包装,并配合定时充气保鲜延长其保鲜期。

最后,保持适宜的贮藏温度,在不受冻害的情况下,贮藏温度越低越好,一般情况下,草莓0℃下的贮藏期为7—10天,接近冰点时的贮藏期为1个月,同时为减少其呼吸强度,还要保持贮藏温度的稳定。

3贮藏保鲜技术 3.1气调贮藏
气调贮藏的原理是降低贮藏过程中果实的呼吸速率。

气调贮藏有3个主要的环境因素 : 温度、O2和 CO 2。

控制贮藏环境的O2和CO2浓度,可降低草毒的呼吸作用和其他代谢活动,同时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控制其腐烂[6]。

气调贮藏应用于草毒保鲜的研究中,采用低温结合低O2高CO2处理均可抑制草毒果实的腐烂,尤其是10%—20%高CO2对草毒采后防腐有显著的效果[7]。

但贮藏环境中O2浓度不能低于3%,CO2质量分数不能高于20%,超出这个范围,草毒代谢失调,导致乙醛、乙醇等异味物质的积累,对果实本身产生毒害并影响风味,甚至促进果实腐烂的发生[8]。

一般草毒气调贮藏适宜的条件为:温度0—10℃,相对湿度85%—95%,O2含量3%,CO2含量3%—6%。

N2含量91%—94%。

方法是把装有草毒的果盘用聚乙烯薄膜袋(备有通气口)套好,扎紧袋口,采用贮气瓶等设备控制袋内气体组成达到以上要求,密封后放在窑内或自然通风库或冷库中架藏。

每隔7d左右打开袋口检查,如无腐烂变质,再封口继续冷藏。

由于草毒属于水分蒸发与温度无关型的果实,即使在近冰点的条件下,无包装时,水分蒸发亦很剧烈,所以为了防止失水,保持新鲜度,需用塑料袋包装来提高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且应保持库温恒定,防止“出汗”而造成腐烂。

3.2冷库贮藏
草莓果实的适宜贮藏温度0℃,相对湿度为90%—95%。

所以,果实采收后及时强制通风冷却,使果温降至1℃,再进行冷藏,效果较好。

据报道,草莓(宝交早生)品种采用近冰点温度贮藏,冷藏温度为:-0.5±0.2℃,相对湿度85%—95%,获得了较好的保鲜效果。

在贮藏
时还可用0.04mm厚的30cm×32c m聚乙烯薄膜袋包装草莓,并扎紧袋口,可获得更好的保鲜效果。

此外,由于草莓耐高CO2,在0℃贮藏时,附加10%CO2处理,可延长草莓的贮藏时间,并有较好的防腐效果[3]。

3.3速冻贮藏
草莓长时间贮藏方法是低温速冻。

将草莓洗净泥土,除去萼片,用清水漂洗后,置于0.05%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漂洗0.5—1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后沥去水分[1]。

冻品成块状的要求摆放平整、紧实。

冻品呈粒状的摆放不必紧实,以防结成块状,不易分散。

采用-3—40℃温度进行速冻,最后称重包装,置于-18 ℃的冷库中贮藏。

速冻贮藏选成熟度80%(果实有4/5已着色)的草莓,大小均匀(单果重5—12克,横径不小于2厘米),外表无损伤,需是当天采摘的果。

以果肉致密的宝交早生、戈雷拉为好,可避免冷冻裂果。

速冻工艺:选果→洗果→消毒→淋洗→除警→水洗→控制水分→称量→加糖→摆盘→速冻→装袋→密封→装箱→冷藏
速冻时,在-34℃低温、风速3米/秒的条件下,20分钟内冻结完毕,然后在-I8℃条件下贮藏。

出库前,应在5—10℃下缓慢解冻80-90分钟,可保持草莓果实最佳品质。

加糖的草莓比不加的解冻速度快。

速冻草莓在-7 5℃温度贮藏可最大程度地保持草莓原有品质。

但应注意贮藏期间草莓冻品不宜与其他有挥发性气味或腥味混存。

速冻虽然能长时间贮藏草莓,但缺点是会产生再结晶问题,影响商品品质。

同时速冻的成本高,对工艺条件的要求高,不适于生产中大规模地贮藏草莓。

3.4 涂膜保鲜
涂膜保鲜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保鲜技术在选择涂膜剂时,要注意涂膜剂必须无毒无异味,与水果接触后不产生有毒的物质在草莓保鲜中使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有壳聚糖膜用壳聚糖涂膜草莓后,31天后仍能使草莓保持硬度和较好的VC含量壳聚糖浓度影响草莓的品质及贮藏浓度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9]。

浓度过高,不仅不能保持草莓的硬度和较高的VC含量,而且由于透气性差而使草莓代谢失调,缩短贮期目前推荐壳聚糖溶液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5%也有采用质量分数为0.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0.5%硬脂酸单甘脂的复合涂膜,效果也较好涂膜保
鲜抑制了果实内外的气体交换,降低了呼吸强度,减少了水分的蒸发,抑制了暴露于空气时的氧化作用,防止了微生物的侵害,更好地保持了果实的营养和色香味。

3.5化学保鲜法
化学保鲜法一方面是应用氧化剂处理草莓,以延缓果实采后细胞膜质的过氧化作用而导致的果实衰老褐变[3]。

另一方面是应用食品防腐剂。

主要有山梨酸、过氧乙酸、植酸以及赤霉素、柠檬酸、氯化钙复合保鲜剂还有二氧化硫和其它保鲜剂等。

4运输
根据草莓的生理特性和货架期较短的特点,草莓运输应以公路或航空运输为主。

运输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贮藏,运输的温度、湿度、CO2浓度最好能模拟贮藏的环境条件,当然还视运输距离远近和成本核算来决定,如果运距较远,又要降低成本,可考虑采用节能保温运输或低温运输的方式。

节能保温运输是将产品预冷到一定低温或经冷藏后用卡车在常温下进行运输。

运输过程保持质量的关键是用具有良好隔热保温作用的棉被或草帘等将产品包裹起来,以保证在运输中产品保持较低温度;采用冷藏车低温运输是较先进的运输方式,能够保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处在一定的低温环境中,在保持草莓的品质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管采用哪种运输方式,均应考虑使用合理的包装和适宜的码垛方式,运输时注意防震和通风,以保证草莓运输中的品质和质量[10]。

其中,对于采用冷藏措施的草莓,冷藏虽然能推迟果实的不良变化,但草莓从冷库中取出后,其败坏速度比未经冷藏的还要快。

所以最好:(1)用冷藏车运输。

(2)如用带蓬卡车只能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装卸和运输,运输中要采用小纸箱。

(3)内衬塑料薄膜袋, 并充入10%的CO2。

参考文献:
[1]高林森.草莓贮藏保鲜技术及应用评价[J].河北农业科学,2005,9(3):84-87 [2]徐凌,丁立群,韩国涛.草莓的贮藏保鲜技术[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2(4):40-41 [3]杨文雄,方政,冯双庆.草莓贮藏保鲜技术[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3(30):138-143 [4]章承林,李春民,李万德,孙华.草莓的贮藏保鲜技术[J].湖南农业
科学,2010,(5):100-102 [5]敖礼林.草莓的采收与贮藏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9,(5):71-72 [6]李桂峰.草莓的气调贮藏保鲜技术[J].落叶果树,1999(3):38 [7]顾采琴,朱冬雪.高CO2对草莓果实采后生理变化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0,13(3):73-76 [8]冯双庆,蒋唯浩,杨德强.草莓采后防腐措施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3,(3):68-70 [9] 李喜宏,陈丽.实用果蔬保鲜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1-47 [10]李君兰.莓的贮藏、分级、包装、运输[J],北方园艺,2014(1):72~73
第二篇:苹果贮藏保鲜
苹果的贮藏保鲜概述适时采收
苹果的采收期对贮藏质量影响很大,采收太早,果实外观色泽风味都不好,而且容易发生虎皮病、苦痘病、褐心病、二氧化碳伤害和失水萎蔫等;采收太晚,在贮藏中果实容易衰老,果肉发绵、褐变,发生斑点病、水心病、果肉湿褐病和腐烂。

一般而言,早熟品种一般在盛花期后100天左右采收,中熟品种在101-140天,晚熟品种在141-175天采收。

此外。

采收期还应根据贮藏期长短来决定,作短期贮藏或冷藏的可以稍晚采收,贮藏期较长或气调贮藏的果实适当提早采收。

及时预冷入库
刚摘下的苹果。

带有田间热,必须放在阴凉处预冷1-2天。

苹果入库时温度应降到2℃以下,可利用夜间零点以后库外温低于库内温时,打开库门和通气窗,使冷空气进入库内。

苹果贮藏保鲜概述贮藏、包装、堆放
分级时必须严格剔除伤果、病果、畸形果、过大过小果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果实。

合理化的包装更能体现果品的商品性。

为防止长期堆放使下层果实产生压伤,一般苹果裸果长期堆放高度应小于等于1米,纸箱包装高度小于2米。

贮藏期病害
苹果在贮藏期间发生的病害可分为生理病害和真菌病害两大类,前者是由于生长、贮藏条件不适或缺乏某种矿物质引起的,而后者则是由于微生物采前潜伏侵染或采后伤口侵染引起的,这是影响苹果长期贮藏的重要因素,有效地防治这两类病害对苹果的保鲜和增值具有
重要作用。

苹果的贮藏特性
苹果属典型呼吸跃变型果品,采后具有明显的后熟过程,果实内的淀粉会逐渐转化成糖,酸度降低,果实退绿转黄,硬度降低,充分显现出本品种特有的色泽、风味和香气,达到本品种最佳食用品质。

进于步继续贮藏,会因为果实内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而变得质地绵软、失脆、少汁,进而衰败、变质、腐烂。

1.1 苹果的主要贮藏特性
ν苹果耐低温贮藏,冰点一般在-2.2~-3.4摄氏度,多数品种贮藏适温在0℃~-1℃;不同品种的贮藏适温不同,同一品种,不同产区对低温的敏感性也不同,如红玉苹果0℃贮温适宜,国光可在-2℃下贮藏,红元帅苹果贮温-1℃~-2℃。

气调贮藏适温应比普通冷藏高0.5℃~1℃。

苹果贮藏要求92%~95%的相对湿度。

多数冷库需人工洒水、撒雪来加湿,以减少贮藏期的自然损耗(干耗),保持果实的鲜度。

苹果适宜低氧、低二氧化碳气调贮藏,一般苹果气调贮藏适宜的气体条件氧是2%~3%,二氧化碳0%~5%,但不同品种具体要求的氧和二氧化碳气体指标有不同,黄元帅苹果要求氧是1%~5%,二氧化碳是1%~6%,国光苹果要求氧是2%~6%,二氧化碳是1%~4%,红富士苹果氧是2%~7%,二氧化碳是0%~2%。

1.2 苹果的品种与贮藏
ν常见苹果品种有60多种,按成熟度可分为早熟种、中熟种和晚熟种,中、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藏;早熟品种如黄魁、祝光、丹顶等,这类苹果质地松、味多酸、果皮薄、蜡质少,由于在7、8月高温季节成熟,呼吸强度大,果实内积累不多的养分很快被消耗掉,所以不耐远运和贮藏。

中熟品种如红玉、鸡冠、黄元帅、红星、红冠、倭锦等,多在9月份成熟,这类苹果多甜中带酸,肉质较早熟种硬实些,因而较早熟种耐贮运。

其中红玉、黄元帅易失水皱皮,红星、红冠、倭锦果肉易发绵,鸡冠果皮、果肉、果心易褐变,这类苹果冷藏会延长贮期,气调贮藏效果会更明显。

晚熟品种如国光、青香蕉、印度、红富士等在10月份成熟,这类苹果内质
紧实、脆甜稍酸,由于晚熟积累养分较多,最耐长期贮运,冷藏或气调贮藏可达7~8个月。

2贮藏方法
2.1简易贮藏
ν简易贮藏指不具备固定贮藏库设施,而是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来进行的沟埋藏、堆藏、窖藏等。

ν简易贮藏多数是在产地进行,贮藏操作简便易行,贮藏成本低,若遇到某些气候条件适宜,贮藏效果较好。

ν简易贮藏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贮藏期间温湿度条件不能有效控制,所以贮藏期较短,贮藏质量交差,损耗较大,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烂或冻损。

2.1.1简易贮藏遇到的问题
ν简易贮藏方法应注意苹果采收后,一般不要直接入沟(窖),或进行堆垛。

影先在阴凉通风处散热遇冷,白天适当覆盖遮荫防晒,夜间揭开降温,待霜降后气温降下时再行入贮。

贮藏期间应根据外部自然条件的变化,利用通风道、通风口,通过堆码时留有空隙,在早晚或夜间进行曲通风降温防热。

利用草帘、棉被、秸秆等进行覆盖保温防冻。

一般可贮至来年3月。

主要适用于国光、红富士等晚熟苹果。

对金冠、元帅各级党委等中熟苹果不适宜。

2.2 通风库贮藏
ν通风库条件因贮藏前期温度偏高,中期又较低,一般也只适宜贮晚熟苹果。

贮期主要管理是根据库内外温差来通风排热。

贮藏前期,多利用夜间低温来通风降温。

ν有条件最好在通风口咱加装轴流风机,并安装温度自动调控装置,以自动调节库温尽量符合其贮藏要求。

ν入库时就分品种、分等级码垛堆放,堆码时,垛底要垫放枕木(或条石),垛底离地10~20厘米,在各层筐或几层纸箱间应用木板、竹篱笆等衬垫,以关轻垛底压力,便于码成高垛,防止倒垛。

码垛要牢固整齐,码垛不宜太大,为便于通风,一般垛与墙、垛与垛之间应留出30厘米左右空隙,垛顶距库顶50厘米以上,垛距门和通风口(道)1.5米以上,以利通风、防冻。

贮期主要管理是根据库内外温差
来通风排热。

贮藏前期,多利用夜间低温来通风降温。

2.2.1 通风贮藏注意的问题
ν贮藏中期,减少通风,库内应在垛顶、四周适当覆盖,以免受冻。

通风库贮果,中期易遭受冻害。

ν贮藏后期,库温会逐步回升,还需期间要每天观测记录库内温度、湿度,并经常检查苹果质量;检测果实硬度、糖度、自然损耗和病、烂情况。

出库顺序最好是先进的先出。

2.3.1 注意
ν冷库贮藏室,若想保持其色泽和硬度少变化,最好是利用聚氯乙烯透气薄膜袋来衬箱装果,并加防腐药物,有利于延迟后熟、保持鲜度、防止腐烂。

2.4 气调贮藏
ν苹果最适宜气调冷藏,尤其以中熟品种金冠、红星、红玉等,控制后熟效果十分明显。

ν国际和国内的气调库基本上是贮藏金冠苹果的。

ν气调冷藏比普通冷藏能延迟贮期月一倍的时间。

可贮至下年6~7月,保持质量仍新鲜如初期。

2.4 气调
ν气调贮藏可贮至下年6~7月,保持质量仍新鲜如初期。

可供远运调节淡季,并供出口;有条件建气调库,装置气调机整库气调贮藏苹果,也可在普通冷库内安装碳分子筛气调机来设置塑料大帐罩封苹果,调节其内部气体成分,塑料大帐可用0.16毫米左右厚的聚乙烯或无毒聚氯乙烯薄膜加工热合成,一般帐宽1.2~1.4米、长4~5米、高3~4米,每帐可贮苹果5~10吨。

2.4.1 气调贮藏应注意的问题
ν不能用纸箱包装的苹果,只能采用木箱或塑料箱装,以免纸箱受潮倒垛。

ν气调贮藏的苹果要求后2~3天内完成入贮封帐操作,并即时调节帐内气体成分,使氧降至5%以下,以降低其呼吸强度,控制其后熟过程。

ν一般气调贮藏苹果,温度在0℃~1℃,相对湿度95%以上,调
控氧在2%~4%、二氧化碳3%~5%。

气调贮藏苹果应整库(帐)贮藏,整库(帐)出货,中间不便开库(帐)检查,一旦解除气调状态,即应尽快调运上市供应。

2.4.2 塑料小包装气调贮藏
ν塑料小包装贮藏苹果技术,多用0.04~0.06毫米厚的聚乙烯或无毒聚氯乙烯薄膜密封包装,贮藏中熟品种如金冠、红冠、红星等最适;一般制成装量20公斤左中的薄膜袋,衬筐、衬箱装。

ν一般制成装量20公斤左中的薄膜袋,衬筐、衬箱装。

果实采收后,就地分级,树下入袋封闭,及时入窖初(库),最好是冷库贮,没有冷库,窖温也不能高于14℃,入窖初期每二天测一次气,进入低温阶段每旬测气1~2次。

第三篇:杏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杏的保鲜技术规程
近年来,杏的生产发展很快,多种新型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其早产、丰产和稳产得以实现,杏的贮藏保鲜问题日益重要起来。

但由于杏果实成熟期正值高温季节,又不耐贮运,采后后熟过程进行很快,在常温下不能贮藏,因此,一般多进行的是为避开市场旺季和延长加工季节的短期贮藏。

一、杏子贮藏保鲜技术操作流程
采收→挑选→称重→包装→运输→药剂处理→预冷→套保鲜袋→码垛贮藏。

1.1 适时采收
杏不同品种间的耐藏性差异很大。

一般早熟品种不耐贮运,中晚熟品种的耐贮运性较好。

如杏的品种大五月杏、红荷包等一般不耐贮藏;而中晚熟品种如佳娜丽、银香白、红玉等较耐贮运;粘核品种、软溶质品种的耐藏性较差。

采摘期影响杏贮藏效果的因素很多,有地域、气候等。

果实采摘期是影响果实贮藏期间质量、品质和贮藏寿命长短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若果实采摘过早,会降低后熟后的风味,且易受冷害;采摘过晚,则果实过于柔软,易受机械伤,腐烂严重,难于贮藏。

因此,掌握适宜
的采摘期,既让果实生长充分,基本体现出其品种的色香味等品质,又能保持果实肉质紧密时适时采摘,是延长贮藏寿命的关键措施。

目前在生产上将杏的成熟期分为下述等级:
7成熟:底色绿,果实充分发育,果面基本平展无坑洼,中晚熟品种在缝合线附近有少量坑洼痕迹,果面毛茸较厚。

8成熟:绿色开始减褪,成淡绿色或浅黄色(俗称发白)。

果面丰满,毛茸减少,果肉稍硬,阳面少量着色。

油杏逐渐发亮。

果实已基本发育成熟,营养物质积累充分,耐贮性最佳。

早采(7成熟以前采)1 杏果在贮藏后期期果核处极易褐变。

晚采(9成熟及其以后采)杏果在整个贮藏期间腐烂率较高。

9成熟:绿色大都褪尽,不同品种呈现出该品种应有的底色,阴面局部仍有淡绿色或浅黄色。

毛茸少,果肉稍有弹性,芳香。

有色品种大都着色,表现品种风味特性。

油杏光亮最强。

10成熟:果实毛茸易脱落,无残留绿、色黄色。

溶质品种柔软多汁,皮易剥离。

软溶质杏稍压即流汁破裂,硬溶质稍不易破裂,但亦易压伤。

硬肉杏开始变软绵,不溶质杏弹性较大。

就地鲜销宜于8成~9成熟采摘,远地运输可于7成~8成熟采摘。

用于加工杏应在8成~9成熟采摘,用于贮藏的杏以7成~8成熟采摘为宜。

另外,杏采摘时要带果柄,若果实在树上成熟度不一致时,要分次采摘。

一般品种需2~3次采收。

采收时需严防碰压伤和刺伤,将果实带柄采下。

以早晨低温时采收为好,随采随处理,拣出残、伤、劣质、畸形、污垢的果实,按大小分级分别包装。

1.2 分级
果品分级的目的是使之达到商品标准化。

我国杏的分级标准分为3种: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目前,杏分级主要是根据重量进行手工挑选,还未应用大型选果机等设备进行分级。

1.3 包装
可分为外包装和内包装。

生产上外包装都用纸箱包装,每箱3-10千克,纸箱要求科学、坚固、经济、防潮、精美、轻便。

内包装是用
包装物(如保鲜纸、保鲜袋等)对果实进行包装。

经试验证明,采用0.013mm厚聚乙烯薄膜袋单果密闭包装或用保鲜纸单过包装,其自然损耗率和腐烂率均较低,保鲜效果好。

所以提倡杏果实采后直接直接装箱再套塑膜袋密闭包装。

1.4 预冷
研究结果表明,杏果实能够适应采后的快速预冷。

因此,果实采后可直接放入低温冷库预冷。

杏采收时气温较高,因此,要尽量利用低温进行预冷,注意防止日晒和雨淋。

一般在果实采收后24小时内入库预冷,若集中入库时,每次入库不超过库容积的25-30%。

1.5 贮期管理
按品种、等级、用途进行入库和分垛。

并注意贮期管理。

1.5.1 库内消毒与防治鼠害;消毒对减少杏贮藏中微生物侵染和果实腐烂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管理措施中重要的环节。

在杏入库前一个月(和贮藏结束后)应对贮藏库进行清扫与消毒。

入库前要先对库内进行消毒,用每立方米30克硫磺粉的比例和干木屑混合点燃,使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杀菌,或用40%福尔马林1份加水40份配成1%溶液喷布,密闭1—2天后,开库门通风换气。

经常使用的药剂是硫磺、甲醛、漂白粉和次氯酸钠等。

此外,还应注意防治鼠害,堵好洞,果实入库后可采用鼠夹、毒耳诱杀等方法进行防治。

1.5.2 垛码杏果实运到冷库后,库中堆垛要排列整齐、牢固,利于通风和管理,并能充分利用空间。

堆垛底部用枕木垫起,各果箱间要留有适当空隙(一般2-5cm)。

堆放高度以箱子的压缩强度而定,但一般垛上部距库顶要留有60cm左右空隙。

垛距离墙壁、进气孔等处要留有空隙(一般30cm左右),并留出人行道。

堆垛可采用“品字形”、“井字形”等形式。

1.5.3 温度;为更好地掌握库中各部位温度情况,要在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地方放置温度计。

贮藏期间要尽量保持库温稳定,减少温度大幅度波动,杏适宜贮藏的温度为-0.5—1℃。

1.5.4 湿度;杏在贮藏期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

当库内湿度过高时,可放干锯木屑或生石灰;在湿度偏低时可适当洒水、
铺湿锯木屑或湿草帘等。

1.5.5 适当通风;杏在贮藏过程中,要有足够的通风量。

通风可将库内热负荷带走,排除果实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烯、乙醇、CO2等有害气体,补充适当的氧,并且可防止库内温度不均匀。

为防止库内温度有较大波动,通风应在库内外温差最小时进行。

二、贮藏条件、贮藏期和贮藏方式
2.1 贮藏条件和贮藏期①适宜贮温:-0.5℃~1℃;②相对湿度:85%~95%;③气调指标:氧2%~3%,二氧化碳2.5%~3%;④贮藏期:3周~5周。

2.2 贮藏方式
杏是较不耐贮藏的水果,一般以短期贮藏,调节市场供需为目的。

所以,最好采用机械冷藏库进行贮藏,这样能够稳定维持较适宜的贮藏温、湿度。

对于采用气调贮藏的研究应用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三、杏果贮藏中应注意的问题
杏在贮运中常发生的问题有过熟软化、病菌引起的腐烂和冷害引起的内部褐变与风味变淡等。

3.1 过熟软化杏的过熟软化,主要是由于采摘过迟,果实过于成熟,再就是由于采收季节气温较高,未能及时预冷或迅速放入冷库降温贮藏,果实很快后熟软化,生产上称“杏黄为灾”就是这个道理。

再如杏采收时的硬度为6.45千克/厘米2。

在25℃经3天即可降到2.7千克/厘米2;而在5℃经15天才降到上述硬度,在0℃时硬度基本无变化(2周)。

防止杏过熟软化的主要措施:
(1)选择适宜的采摘,使贮藏果实大部在8成熟。

采用衬软物(如发泡网或纸等)的塑料筐装或有衬格的箱装(3公斤~10千克/箱),减少果实受挤压。

(2)产地及时预冷。

可采用冷风冷却(强风冷却),或用0.5℃~1℃的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取出晾干,这样既有消毒、降温作用,还可延迟后熟衰变。

将晾干后的杏果迅速装箱,预冷12~4 24个小时,待果温降到20℃以下,再转入贮藏库内堆码。

水冷冷却快,且可以减少失重,而后贮藏于冷库中,在18~24℃下进行后熟,有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