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案例
-------理论教学中也应贯彻整体史观
一、分析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孙中山不同时期主要的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精选典型材料,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学习史论结合的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过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孙中山思想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回的坚毅品质。
三、学情、教法与学法
(一)学情
(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学生在高一学了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对他们兴起的背景,经过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本课我主要是对这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经过高中阶段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知识和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
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技能,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主要采取“创设问题”教学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四、教学流程
五、反思
民族主义本身就是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对近代世界历史影响时间长的思潮和现象,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较难理解,而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虽较好理解些,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必须用整体史观向学生介绍西方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发展,我主要采用提供材料让学生归纳其思想和老师引导点拨的方式突破。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以往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参与多是根据书中内容回答某些问题,学生被牵着团团转,并没有深入地理解问题。
而对所学内容深入理解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高考的需要,因此本节课一是让学生接触大量史料,坚持论从史出,二是让学生先了解是什么,再思考为什么,注重历史思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