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点拨
1.对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中国外交,学习 时要从两个大的角度,即外交政策的成 熟和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外交 舞台来把握。 2.对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国外交,学习 时要从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格局的变化 着手,明确第三世界在中国恢复联合国 合法席位这一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有利于维护两国 的国家利益。 3.对于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学习时要结 合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明确新时期中 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
首首 页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方针 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活动 (1)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与俄罗斯、美国等建立 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2)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 立上海合作组织。 (3)积极开展“反恐”外交:2001年,中国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 的国际公约》《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 中国外交
首首 页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目标导航
1.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理解新中国成立初 期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 熟的过程。 2.掌握中美关系的改善, 认识 20 世纪 70 年代中 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3.识记改革开放后我国 改善同世界大国之间的 关系,实行睦邻友好政 策,实行以联合国为中 心的多边外交等相关史 实。
——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首首 页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互动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一“建造一座跨越1.6万里和22年 的敌对情绪的桥”的理解。
(2)尼克松所说的建“桥”过程中,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双方存在哪 些矛盾和分歧?
(3)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 对中国的影响。




首首 页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2.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3)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 针。会后,中国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首首 页页
提示:(1)理解:美国改变了不承认新中国的顽固立场,结束了与中 国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台湾问题和社会制度问题。 (3)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结束了中美之间的敌对状态,双方走上 了合作道路;减轻了两个超级大国威胁中国的不利局面;有利于台 湾问题的解决;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 交。
探究点 当堂检测
首首 页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史料一 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在当晚的宴会上, 尼克松宣称:“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他满怀信心地说:“今后我们 要做的事情,是建造一座跨越1.6万里和22年的敌对情绪的桥。”
——《谈判大师周恩来》 史料二 上海公报的发表,是尼克松主义代替杜鲁门主义的一 个具体体现,也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它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的 敌对状态,对整个国际关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中美公报的发表 到1974年底的两年多时间里,27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首首 页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一、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方针政策 (1)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政策: 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教材图解 观察教材第114页图片《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 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 息? 提示:这幅图片是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资料。 它说明当时新中国实行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方针。





首首 页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时间:20世纪50年代前期。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 题的基本准则。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背景
(1)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2)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3)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显著成就,国际地位提高。
2.标志
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首首 页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2.中日建交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实 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3.建交热潮 中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纷纷 与我国建交。
首首 页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 遵循“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四项原则。 2.活动 (1)不断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 国家的关系。 (2)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 (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 国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2002年,决定建立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 (4)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





首首 页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三、历史性的握手 1.中美关系改善 (1)关系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 表《中美上海公报》。 (2)建交: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 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自主思考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提示: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在国际事务中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 重的力量;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越南战争使 美国不能自拔,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