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彻底消除“山寨食品”生存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此类情况通常只能按照侵权来处罚经营户,罚金为所售商品进价的3-5倍,力度较轻,不足以达到惩戒效果。
四川达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说,不少山寨食品是趁农村赶集时售卖,主要是一些流动小商贩,都是一次性买卖,卖了就换下一个乡镇,要追踪调查取证非常困难。
村民成售假者眼里“软柿子”,市场监管亟待加强
据多地调查发现,农村山寨食品泛滥由来已久,在一些地方甚至见怪不怪,不少售假制假者毫无顾忌,有恃无恐。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分析说,山寨食品之所以能堂而皇之进入农村市场,一是成本低、利润高;二是监管触角鲜有触及,存在监管不力问题;三是偏远乡村农民鉴别识假能力有限;四是有些人明知道是山寨食品,但图便宜仍然购买。
“我们卖了几年了,也没出个事,而且村民们还喜欢喝这个饮料,怕什么呢!”在四川达州查处山寨食品过程中,当地一位山寨食品经营者仍然不知悔改。
“现在,农村村民对山寨食品还缺乏辨别能力,深受其害而不自知。
”达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一位执法人员说,他们在查获“六个核桃”山寨食品时,正当执法人员准备将仿冒饮品运走封存时,自称货主“朋友”“邻里”的一群人围了过来。
“这个有厂名厂址,又不是三无产品”“老板也是才进的货,你们这样没收了,老板要亏惨”“这个我喝过,没得问题”,七嘴八舌提出质疑,企图混淆视听,一时之间,双方僵持不下。
与此同时,周边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也越来越多,不少群众甚至还指责执法者。
而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出现,给现场执法带来不小的困难。
对于属于食品类的山寨商品,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执法中也存在困难。
因为现有法规缺乏操作细则,在基层落实比较困难,一般在没有造成危害人身安全的严重后果情况下,执法部门不会主动对商铺货物进行产品质量检测。
而且,由于农村经营者的承受能力有限,市场监管部门存在“立案后难以结案”的风险。
因此,建议推动对现行《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加大对侵犯商标权、外观专利以及食品质量、虚假宣传等不法厂商的处罚力度。
对于违法违规厂商,除给予巨额罚款处罚外,还应处以食品市场终身禁入。
11
三农观察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