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坳陷新河凸起变质岩油气藏成藏条件探讨
冀中坳陷古潜山类型及油气成藏
![冀中坳陷古潜山类型及油气成藏](https://img.taocdn.com/s3/m/ca9c66d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4.png)
冀中坳陷古潜山类型及油气成藏
臧明峰;吴孔友;崔永谦;杜维良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09(31)2
【摘要】在总结前人的潜山分类基础上,从形成潜山的地质背景和成因出发,把冀中坳陷潜山分为地貌潜山和构造潜山两大类,进一步又可分为6小类。
冀中坳陷古潜山是在特定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空间上可组合成饶阳式和霸县式两种模式。
不同类型的潜山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和成藏条件,发育单断式、断阶式、斜坡式和侵蚀型4种类型的潜山油气藏,其中单断式最发育,断阶式和斜坡式次之,侵蚀型少见。
【总页数】4页(P166-169)
【关键词】冀中坳陷;古潜山类型;分布规律;油气成藏
【作者】臧明峰;吴孔友;崔永谦;杜维良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大港分院;华北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2
【相关文献】
1.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 [J], 高长海;查明;赵贤正;金凤鸣
2.冀中坳陷八里庄—薛庄潜山带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J], 查明;尉亚民;高长海;曲
江秀
3.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多样性油气成藏特征 [J], 朱洁琼; 张以明; 黄远鑫; 明锦; 赵伟森; 吴岚; 甘运才; 王元杰
4.储层沥青拉曼光谱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期次的约束——以冀中坳陷杨税务潜山为例 [J], 田建章;陈勇;侯凤香;田然;张辉;王元杰;刘听雨;冯艳伟;钟升
5.冀中坳陷长洋淀地区“古储古堵”潜山成藏模式 [J], 赵贤正;金凤鸣;王余泉;郭永军;刘井旺;郑荣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孙虎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
![孙虎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835ead2aa00b52acec7ca15.png)
孙虎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摘要】冀中坳陷南部孙虎潜山是一个典型的断块潜山,探明程度低、资源转化率低,是华北油田油气勘探的一块“ 硬骨头”,长期勘探未获较大突破。
通过对孙虎地区进行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研究,扩大了该地区油气滚动勘探开发规模,取得显著的滚动勘探开发成果,共部署滚动评价井9口,日产油增加205t,增加累积采油量18.2×104t,新增含油面积2.75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350×104t,孙虎潜山已成为冀中南部地区增储上产主战场,研究成果对指导该区滚动评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孙虎潜山成藏条件富集规律孙虎潜山勘探工作始于1976年,应用二维地震解释研究成果首钻虎2井,至1986年先后钻探7口潜山井均失利,之后勘探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该地区是华北油田长期勘探而未获大突破的地区[1]。
分析认为该区油源条件差、保存条件差、油气分布复杂、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不清楚[2-3],严重制约了孙虎潜山滚动勘探开发进程。
2007年,对孙虎潜山构造带主体实施了高覆盖、小面元三维地震采集。
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搭建了创新地质认识的平台,开展老井资料普查,将孙虎构造带看成一个新区带,按照新区的研究思路,针对制约该区勘探开发进程的关键问题,开展了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的重新研究。
1 区域概况孙虎潜山构造上属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南部孙虎构造带,其东为沧县隆起,南为邢衡隆起。
该区主要包括虎北洼槽、前磨头洼槽、孙虎潜山带和新河凸起等次级构造单元,面积约600 km2。
[4]孙虎潜山东侧为虎东洼槽、西北侧为虎北大断层与深县凹陷南缘相邻,南部是新河凸起,西南侧为前磨头洼槽,北部为虎北洼槽,在虎北大断层上升盘老地层大幅度抬升,发育一系列北东向东掉断层,潜山带圈闭发育,受断层切割,形成数个局部高点或一系列深小潜山,潜山地层向南、东倾没。
该潜山带在孔店末期已具雏形,其后继承性发育,东营末期被强烈抬升遭受剥蚀,除南北两端保留部分沙一段地层外,其余地区沙一~沙二段被全部剥蚀,在构造高部位甚至沙三段也遭受剥蚀。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9980ec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d.png)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田世峰;高长海;查明【摘要】利用地震、钻井地质和测试资料,结合勘探实践,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藏的形成主要受烃源岩、储盖组合及输导体系的控制;发育2种类型的潜山内幕成藏模式,即与不整合有关的潜山内幕成藏模式、与断层有关的潜山内幕成藏模式,形成了顺倾坡层状、顺倾坡块状、逆倾坡层状、残丘块状、断壁块状和断壁层状6种潜山内幕油藏类型;中央隆起带潜山深层内幕圈闭、东部斜坡带和西部断阶带内幕圈闭是冀中坳陷今后潜山内幕油藏勘探的有利方向和区带.%The reservoir-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ner buried hills in the Jizhong Depression of the Bohai Bay Basin were studied based on seismic, well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as well as exploration practi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urce rocks, reservoir-cap rock association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thways together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of inner buried hill reservoirs. Two reservoir-forming patterns (related to unconformity and fault, respectively) and six reservoir types (layers along slope, blocks along slope, layers against slope, blocks in residual hill, blocks along fault wall and layers along fault wall) generated in the study area. Explorations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deep inner traps in the central uplift belt, and the inner traps of the eastern slope belt and the western fault-step belt.【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2(034)003【总页数】5页(P272-276)【关键词】成藏模式;油藏类型;成藏条件;潜山内幕油藏;冀中坳陷;渤海湾盆地【作者】田世峰;高长海;查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3传统的潜山成藏理论认为油气主要聚集在山头,形成风化壳型油藏[1-6]。
冀中坳陷上第三系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分布
![冀中坳陷上第三系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bd740ef6f61fb7360b4c65b3.png)
油 气‘ 地 中 国 海 上 LAND 质 EOL C NA OF S OR I HI FH EO GA G Sr G OGY、 、
FF SHO RE OI L
…… 第l卷 5
… … 第 l 期
冀 中坳 陷上 第 三 系油 气 藏 成藏 条 件 及分 布
陲 /
团
睦起 边界
囫 园 囡
区域断裂 盆地 边 界 海岸 缱
图 1 冀 中坳蹈区域构造位置 图
2 0 482 0 0 )-2收 到 2 0 _92 0 O0 -6改 画
表明水动力条件由强变弱 ; 泥岩呈暗棕红色 , 质不
维普资讯
第 1 卷 第 1期
1 个 矿化 度 异常 ( 于 2 0 mg 1区 , ] 大 5 0 /) 已在 牛 2 、 6 6 文 1 2 留西 、 3 4 、 3 等 6 异常 区发现 3淀 — 、 0 、 强 7 9泽 3 个 了油气 田或油 气藏 。 2 2 油气 藏类 型 .
1 4 油气供 给丰 富 .
油源 分析表 明, 中坳 陷上 第三 系的原 油 主要来 自下第 三 系沙河 街组 一段 和三段 的 冀
垃 源 岩 如 饶 阳 凹 陷 上 第 三 系 原 油 主 要 来 自沙 一 段 和 例
沙三 段 烂 . ; 县 凹陷 文 安斜 坡 的文 4 霸 6油 藏馆 陶 组 原油来 自霸 县凹 陷深部 已成熟 的沙 一段烃 源 岩。
8 0 1 ~ 2 0 × 1 -g 最 高 为 7 2 1 1 p 。 0× O 5 0 0 3m , 80 N 0 - m
() 3 油层 段集 中 , 层 厚度相对 较小 单 有效 厚度 多为 2 5 ~ m。 () 4 产量 高 油藏 。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多样性油气成藏特征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多样性油气成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32af11f856a561253d36f06.png)
Abstract: In view of complex buried-hill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unknow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Shulu sag in Jizhong depression,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n the buried hil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accumulating models were studied using petroleum geology and sedimentary petrology. After analyzing the buried hill types, reservoirs and transport system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ag has the foundation for forming diverse buried hill reservoirs. 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e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reservoir-cap assemblage and reservoir model. Finally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n various buried hill reservoirs were identifi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ffective floor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top-cut wedge-like buried hill reservoir, the basement oil source fault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buried hill reservoir in the uplifted fault block, and the lateral seal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fault terrace buried hill reservoir.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ault terrace and gully erosion buried hills in the slope area are the most favorable types and zones for future exploration. The study is a useful reference to identification of buried hill targets and well location in the Shulu sag, and helpful to make a new breakthrough to buried hill exploration.
冀中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
![冀中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c940884f01dc281e43af026.png)
冀中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通过不同凹陷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特征,指出继承型凹陷勘探面积最大、勘探前景最好,偏移型凹陷勘探潜力居中,而早盛型凹陷成藏条件相对较差,同时指出沉积体系与构造背景配置在缓坡带、陡坡带和洼槽区等不同区带均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分布聚集区。
主控因素分析认为,地层超剥带、岩相过渡带、湖岸线变迁带均是形成多种岩性或地层圈闭的有利区带,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发生岩性、物性及接触关系等变化强烈,为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标签:冀中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主控因素1 地层言行油气藏分布特征1.1 继承型特征以饶阳凹陷为代表,具有油气资源潜力大、勘探成效高和勘探前景好等特征。
该凹陷具有东陡西缓、东断西超的构造格局,中部发育的中央隆起带将河间、马西(南马庄以西)等主洼槽区与肃宁、任西(任丘以西)等次级洼槽区一分为二。
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体在东部的陡坡带和西部的缓坡带均继承性发育、分布范围大,构成了主要的储集体类型。
中央隆起帶及局部凸起则主要分布滨浅湖滩坝砂体或碳酸盐岩颗粒滩,河间、马西等主洼槽区继承性发育透镜状浊积岩体和席状砂体。
1.2 偏移型特征冀中坳陷北部的廊固凹陷具有成湖时间较早、水体分布广而深的特征,为偏移型凹陷的典型代表,其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和油气勘探潜力中等。
沉积中心是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发育的,由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所控制的,具有深水、细粒、沉积厚度较大、发育相对稳定相区特征的沉积区。
廊固凹陷早期为单断箕状凹陷,陡坡带、洼槽区和缓坡带三分的地质结构特征分异好,半深湖亚相在洼槽区大范围分布。
后期由于南部的牛驼镇凸起抬升加剧、西部的大兴边界断层重力滑覆增强,造成廊固凹陷的中部发生侧向挤压,导致洼槽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的不断偏移,并在中部形成了一系列二级构造带。
1.3 早盛型特征以冀中坳陷南部的束鹿凹陷为代表,洼槽小而窄,沉积厚度较薄,地层层序不全,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成效较低。
冀中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
![冀中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4e81d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c.png)
冀中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冀中坳陷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北起山西河泽断裂,南至太行山北麓,东界河北护城河断裂,西接凤台洼陷。
冀中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冀中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具有层内发育、层间垂直分布的特点。
冀中坳陷的沉积盆地发育阶段较多,沉积物种类繁多,从而形成了复杂的岩性组合。
各个沉积阶段的沉积岩性不同,其中以古生界砂岩和二叠系烃源岩为主要富集层,是冀中坳陷油气资源的重要产状。
其次,冀中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主要受构造和沉积控制。
构造对油气藏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冀中坳陷发育了一系列的断裂和断层,对沉积体系有着明显的影响。
沉积对于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富集烃源岩、母质岩和储集岩层投射到其在残余盆地内的位置,可以看出油气的形成、富集和保存与主要的沉积体系相互关系密切。
再次,冀中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油气富集主要受岩石物性和构造演化的影响。
冀中坳陷的富集砂岩具有厚度较大、孔隙度高、渗透率高等优势,是油气的主要储集岩层。
构造演化对于砂岩岩性的改造和储层的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构造单元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油气在区域内的分布特征。
最后,冀中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受充注体系和运聚体系的影响。
充注体系是指含油气的母质岩和烃源岩,具有高含油气量、高有机质含量等特点。
运聚体系是指富集砂体和含油气的母质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决定了油气在坳陷内的聚集程度和规模。
综上所述,冀中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受到沉积、构造、岩石物性和运聚体系的影响。
研究这些特征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https://img.taocdn.com/s3/m/cabc49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c.png)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首先,深县凹陷是一个典型的断陷型坳陷,主要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形成的。
该凹陷位于华北板块东北边缘,北部毗邻辽东半岛地块,南部则与滨北起伏带相连。
在地壳的构造运动过程中,该区域经历了多次构造演化,形成了冀中坳陷深县凹陷的基本构造特征。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的构造特征主要包括有深县凹陷的南北向走向、中部呈倒凹形态、北部与半洛山褶皱带相连、南部与宣化坳陷相接。
深县凹陷整体上呈带状走向,长度约350千米,宽度约30-50千米,沿半洛山褶皱带南北向展布。
凹陷中部的赤城坳陷是总体形态最鲜明的,坳陷基底平均海拔约1000米,中央凹陷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
深县凹陷的油气成藏主要受到构造、岩性和地层三个方面的控制。
首先,构造方面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地处于华北板块东北边缘,多次构造运动导致了地质构造的变化,形成了富有油气资源的构造陷落区。
构造陷落区通常具有较好的盖层和储集层条件,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储存。
其次,岩性特征也对油气的成藏起着重要的影响。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的地层主要包括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等,其中石炭系和二叠系层厚度大、孔隙度高、渗透率好,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地层。
此外,深县凹陷还存在一些较好的油气储层,如志留系太原组、泥盆系长山屯组和二叠系广平组等。
最后,地层特征也对油气成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深县凹陷的地层储集条件较好,演化过程中存在多个古构造高点、古构造新活化以及岩相地层优势相继叠加等特点,为油气的形成、富集和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坳陷地区还发育有多次泥弹石与泥质粘土的沉积,形成了多个良好的圈闭。
综上所述,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具有典型的断陷型坳陷特征,油气的成藏主要受到构造、岩性和地层等因素的共同控制。
深入研究这些特征对于深化对该区域油气资源的认识,在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https://img.taocdn.com/s3/m/01e831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e.png)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冀中坳陷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油气成藏盆地之一,其中的深县凹陷是该坳陷最主要的构造区域之一、以下将详细介绍冀中坳陷深县凹陷的构造特征以及油气成藏情况。
构造特征深县凹陷位于冀中坳陷的西南部,地处北纬35°40′~36°08′,东经114°05′~114°36′之间。
该凹陷沿青集断裂带向东北走向延伸,其形态呈近南北向的弯曲凹陷,由南部的芦华凹陷和北部的河砜凹陷组成。
整个凹陷地区地貌以砂丘平原和低丘起伏为主,地势较为平坦。
深县凹陷区域的构造主要由断裂构造和背斜构造组成。
断裂构造是这一地区最为显著和重要的构造特征,主要有北部的河砜断裂、中部的杨木峪断裂以及南部的青集断裂等。
这些断裂构造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对油气运聚、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油气成藏深县凹陷地区是华北地区一个重要的油气资源区,是冀北油田的核心区域之一、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古生界下奥陶统–志留统沉积岩中,主要是白云岩和长石石英砂岩。
油气藏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油气藏、断层油气藏以及砂体油气藏等。
构造油气藏是深县凹陷油气资源最为主要的类型,油气主要富集在断裂带和褶皱带中。
在断裂带中,由于断裂活动作用使岩石发生断裂破裂,形成了油气富集的空间,油气沿断裂面向上运移,在断裂带的上盖岩石中形成了构造油气藏。
在褶皱带中,由于地壳发生挤压和变形,产生了覆盖层和逆断层,对地下含油气层的运移和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
断层油气藏主要产于青集断裂、河砜断裂等主要断裂带中,由于断层的裂隙和裂缝可充当储集空间,因此油气在断层带中易于聚集。
这类油气藏具有储量大、储量丰富的特点。
砂体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下奥陶统的石英砂岩中,这类油气藏主要是通过岩石孔隙和储层孔隙储存的。
砂体油气藏常伴随着构造油气藏的扩散,不仅可为油气储藏增加了扩散面积,还提供了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聚通道。
总之,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是一个重要的油气成藏盆地,其构造特征主要由断裂构造和背斜构造组成。
冀中拗陷断陷盆地构造岩相带控制油气藏和油气聚集带的形成
![冀中拗陷断陷盆地构造岩相带控制油气藏和油气聚集带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42e1a1c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c.png)
冀中拗陷断陷盆地构造岩相带控制油气藏和油气聚集带的形成杨桂茹;崔俊峰;张文朝;李红恩;贺淑萍【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33)002【摘要】古近纪断陷盆地具有凸凹相间、陡高缓低、起伏多变的地貌景观,结合多物源、窄相带、多种成因类型砂体和规模不一的次级构造带,形成类型多样的构造岩相带,其沉积构造属性和油气成藏条件差别很大,给油气评价和油气勘探带来困难. 依据沉积演化、层序地层特征、沉积体系及沉积微相、储集体分布特点、圈闭类型和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进行精细评价和有利构造岩相带预测. 结果表明,冀中古近纪断陷盆地划分为斜坡外带-辫状河三角洲-滩坝砂等8类35个构造岩相带,其中6个Ⅰ类构造岩相带及洼中带、陡翼反转带和坡折带油气成藏条件最好,是华北油田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总页数】7页(P10-15,47)【作者】杨桂茹;崔俊峰;张文朝;李红恩;贺淑萍【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相关文献】1.塔西南拗陷甫沙构造带结构模型及形成机制 [J], 张玮;漆家福;雷刚林;魏巍;曾详洲2.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断陷层构造岩相带划分及其控藏作用——以营城组为例 [J], 安天下3.从冀中拗陷勘探历程和经济看临清拗陷勘探方向 [J], 杨克绳4.冀中拗陷北部潜山带隔层有效性综合评价 [J], 王新龙;苏敏;刘宁静;许菲5.冀中拗陷北部伸展构造样式 [J], 谭试典;王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冀中坳陷碳酸盐岩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有利条件
![冀中坳陷碳酸盐岩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有利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c7c27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0.png)
冀中坳陷碳酸盐岩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有利条件陈清华;劳海港;吴孔友;吴兆徽;崔永谦【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3(033)010【摘要】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深层碳酸盐岩古潜山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为系统总结该区深层古潜山(深度大于4000 m)的油气富集规律,利用多种地震属性参数分析成果并结合区域地层对比认识,准确解析了深层古潜山的构造形态,确定了古潜山层位;在此基础上,根据测井、野外勘察和岩心分析等资料,研究了该区深层古潜山的油源、储集空间、盖层、油气输导等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总结了深层古潜山油气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深层古潜山多数在渐新世以后进入稳定深埋期,古潜山圈闭的形成时间早,相应的烃源岩埋藏深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生烃窗口跨度大、生排烃期长、热演化程度高,为古潜山成藏提供了油气源保障;②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孔、洞、缝组成的网络体系,埋藏深度对其物性影响较小;③2套上覆区域性盖层与5套古潜山内部直接盖层,为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④在断层、不整合面近源输导下,深层古潜山各类油气成藏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好的配置关系,形成以长6井、宁古1井等为典型代表的“新生古储”古潜山成藏模式.【总页数】8页(P32-39)【作者】陈清华;劳海港;吴孔友;吴兆徽;崔永谦【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 [J], 高长海;查明;赵贤正;金凤鸣2.川西拗陷南段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与前景展望 [J], 袁月;孙玮;刘树根;王亮国;宋金民;李智武;叶玥豪;唐玄;李泽奇3.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成藏潜力与勘探方向 [J], 张林炎;范昆;黄臣军;孟庆伟;刘和甫4.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例 [J], 赵贤正;蒋有录;金凤鸣;刘华;杨德相;王鑫;赵凯5.冀中坳陷古潜山类型及油气成藏 [J], 臧明峰;吴孔友;崔永谦;杜维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央凸起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
![中央凸起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fc555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d.png)
中央凸起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
王占忠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11(030)004
【摘要】以勘探程度较低的辽河坳陷中央凸起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带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多层次分布特征.从潜山内幕储隔层岩性识别、构造特征、烃源岩、供油“窗口”、封盖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古潜山内幕油藏形成的条件和主控因素,建立了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成藏模式.分析结果认为:裂缝发育受构造活动和优势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变质岩古潜山存在多种岩性组合,可形成储隔层交替分布,古潜山侧向供油“窗口”是其内幕成藏的关键,供油“窗口”的幅度决定了纵深方向含油气范围.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王占忠
【作者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E122.1
【相关文献】
1.辽河坳陷古潜山内幕基性岩脉对油气成藏影响 [J], 刘兴周
2.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成藏因素及勘探技术 [J], 单俊峰
3.中央凸起南部基岩内幕成藏条件研究 [J], 杨景勇
4.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古潜山天然气成藏条件 [J], 孙立东; 孙国庆; 杨步增; 赵福海; 李晶; 李广伟; 徐妍
5.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南低凸起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 [J], 李胜勇;胡林;甘军;吴其林;李夏露;李明;陈奎;李凤霞;郑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冀中坳陷牛驼镇凸起潜山内幕勘探成藏条件研究
![冀中坳陷牛驼镇凸起潜山内幕勘探成藏条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cf70b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68.png)
冀中坳陷牛驼镇凸起潜山内幕勘探成藏条件研究周从安;李先平;辛玮江;李慧琳;吴国琼;吴晓龙;田会琴【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10(015)002【摘要】近几年,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潜山勘探由相对简单、明显的类型向更复杂、更隐蔽类型的转变.但这些发现的潜山内幕油藏均位于坳陷的负向构造单元内,从成藏条件分析,凹陷内内幕潜山成藏与凸起相比往往具备一定的优势.通过对牛驼镇凸起潜山及内幕地层、构造特征、储盖组合,供油条件、保存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牛驼镇凸起夹持于两个富油气凹陷之间,油源供给充足,油气运移通道畅通,并且存在下古生界至新元古界、中古元界3套内幕储盖组合.由于下古生界寒武系(府君山组除外)、中元古界蓟县系洪水庄组为盖层,蓟县系雾迷山组为储层的储盖组合分布范围局限,蓟县系杨庄组、长城系串岭沟组能否起盖层(隔层)作用,是凸起形成潜山内幕油藏的关键.【总页数】4页(P29-32)【作者】周从安;李先平;辛玮江;李慧琳;吴国琼;吴晓龙;田会琴【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省,任丘市,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省,任丘市,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省,任丘市,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省,任丘市,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001;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省,任丘市,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省,任丘市,06255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省,任丘市,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3【相关文献】1.牛驼镇凸起南段潜山勘探潜力分析 [J], 查明;尉亚民;高长海;崔永谦2.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潜山内幕成藏条件研究及勘探方向优选 [J], 王旭峰;靳国庆;韩红涛;周从安;李慧琳;王爱丽;马玉芝3.霸县凹陷牛驼镇凸起潜山内幕古流体和现今流体特征研究 [J], 李飞;李少龙;曾溅辉;刘井旺;刘佳;葛黛薇;王阳;穆永晶4.黄骅坳陷寒武系—中新元古界潜山内幕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J], 方杰;王兴元;韩品龙;吴丰成;周学先;王铜山5.冀中坳陷潜山内幕寒武系府君山组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J], 张以明;田建章;杨德相;韩红涛;陈树光;田然;王旭峰;张建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技术_彭先焰
![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技术_彭先焰](https://img.taocdn.com/s3/m/46cd4debfab069dc502201b1.png)
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技术彭先焰 王 权 高吉宏 张晓龙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冀中坳陷第三系以断块油气藏为主,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难度越来越大。
通过深化复杂断裂带成藏规律研究,加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引进、推广与应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勘探技术。
该技术已在冀中坳陷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勘探中成功应用。
关键词: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难点;技术对策;冀中坳陷中图分类号:TE132.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03(2001)05-0040-031 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难点断块油气藏是指油气在断块圈闭中的聚集,油气的分布和富集程度主要受断层形成与油气形成运移时间匹配和断层遮挡条件控制[1]。
冀中坳陷断裂异常发育,虽经多年勘探,仍有较大的剩余资源,但勘探对象却日益复杂,勘探难度越来越大。
这些复杂的勘探潜力区多集中在复杂断裂构造带上,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¹断层发育,但断距不大,断裂组合复杂,构造解释难度大;º圈闭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断鼻、阶状断块、/屋脊0式断块、/墙角0式断块、地堑式断块、地垒式断块、反向断块、顺向断块圈闭等,对应形成多种油气藏类型;»含油层系多,纵向上,各个油藏沿断层呈/牙刷状0叠合分布,平面上,多套含油层系叠合连片,多为复式油气聚集区;¼油藏数目多,规模小,油(气)水关系复杂;½断块之间砂体横向变化大,沉积相研究、储集层预测难度大;¾有丰富的油源,畅通的油气运移通道,良好的储盖组合,优越的大构造背景。
2 勘探技术针对复杂断块存在的以上特点,加大了研究和勘探力度。
在勘探程度高,剩余潜力大,油气富集的老油区按照/立足富油凹陷、着眼有利构造,油田上下找油田,油田周边找油田,扩边、扩层、扩块,高部位出油低部位扩,低部位见显示追高点,中间见油层上下扩0的立体勘探思路¹,勇于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完善了一套适用于复杂断块油气勘探综合配套技术(图1)。
关于中-上元古界原生油气藏勘探问题
![关于中-上元古界原生油气藏勘探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8fe51a10a6f524ccbf856d.png)
关于中-上元古界原生油气藏勘探问题- 一、地质背景中-上元古界最具含油气远景的地区位于现今的华北北部,包括燕山台褶带、冀中坳陷、沧县隆起及黄骅坳陷的部分地区。
上述地区在中-晚元古代时,形成了冀辽坳陷,面积约70000km2,包括了蓟县、凌源及沈东三个次级凹陷,其中蓟县凹陷中-上元古界最发育,厚9000余米。
中-上元古界虽属陆表海沉积,但某些时代盆地沉积速度较大。
横向上岩性较稳定,但厚度有变化,垂向上则组成一定正沉积旋回。
加里东和海西运动以升隆作用为主,印支-燕山运动具褶皱特点,形成了燕山台褶带的格局。
渤海湾盆地内,华北运动的引张应力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
第四纪以来,逐渐演化为今日的构造面貌。
近年来,在燕山台褶带的露头区发现了中-上元古界原生石油显示共41处,可分为液体石油、稠油和固体沥青三种类型。
冀北坳陷双洞古油藏的存在,更加证实了原生油气藏曾经赋存的可能性。
油气显示主要集中在铁岭组及雾迷山组。
二、对生储盖组合的认识以粘土岩为主的下马岭组、洪水庄组和串岭沟组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一般在0.5%以上,大部分样品超过1%,下马岭组最高可达5.69%。
氯仿沥青“A”亦较高,下马岭组在250μg/g以上,高者可达3368μg/g,洪水庄多为100μg/g左右,因而下马岭组及洪水庄组皆具生油气条件,串岭沟组普遍演化程度高,可能成为气源岩。
铁岭组、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的碳酸盐岩在部分地区亦可成为烃源岩,如冀中坳陷中部,铁岭及雾迷山组的有机碳可达0.3%~0.5%,氯仿沥青“A”为100~350μg/g。
冀北坳陷铁岭组有机碳可达1.79%,氯仿沥青“A”为2699μg/g。
铁岭组及雾迷山组皆可能生成油气,而高于庄组由于演化程度高,目前只具气源岩的可能性。
以雾迷山组上部地层为基准,冀北、辽西、宣龙坳陷属油气成熟区;冀中、黄骅坳陷及沧县隆起属高成熟-湿气区;冀东及京西坳陷属过成熟(干气)区。
根据烃源岩情况,对生储盖组合有以下认识。
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成藏潜力与勘探方向
![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成藏潜力与勘探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8cac9bf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9.png)
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成藏潜力与勘探方向张林炎;范昆;黄臣军;孟庆伟;刘和甫【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1(017)002【摘要】现有资料表明,构造演化、原型盆地叠合改造过程是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和主控因素;有效烃源岩和油气保存条件是评价和预测不同类型油气成藏区带的两个关键因素;“古生界自生自储型”与“新生古储潜山型”是冀中坳陷深部油气勘探的两个重要领域,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The tectonic evolution and superimposing-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prototype basin are the basic condition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deep layer of Jizhong depression. Effectiv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n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of oil and gas are the two key factors for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modes of "Paleozoic auto-genous and auto-reserved" and "new bed-generating and old bed-storing buried hill-typ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wo potential fields of deep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Jizhong depression.【总页数】14页(P144-157)【作者】张林炎;范昆;黄臣军;孟庆伟;刘和甫【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四川成都610213;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地质学会,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南华北盆地深层油气成藏潜力与勘探方向 [J], 刘格云;孙柏年;黄臣军;罗香兰;张林炎;周新桂;范昆;鄢犀2.四川盆地东部深层盐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J], 谷志东;殷积峰;袁苗;薄冬梅;梁东星;张航;张黎3.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 [J], 高长海;查明;赵贤正;金凤鸣4.柴北缘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 [J], 田继先;李剑;曾旭;孔骅;王鹏;沙威;王牧;石正灏;宋德康5.塔里木盆地巴楚-塔北地区深层寒武系油气成藏过程与勘探方向 [J], 郑见超;李斌;袁倩;戚明辉;尹中山;彭军;黄毅;张烨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成藏作用与主控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成藏作用与主控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779f9f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5.png)
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成藏作用与主控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随着石油资源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煤成油气等非常规能源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
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因此对该地区煤成油气成藏作用与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煤成油气资源特点、探索其开发利用潜力,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1.研究区域简介本文以冀中坳陷北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该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储量丰富,是我国主要的煤成油气生成区之一。
2.煤成油气成藏特点分析冀中坳陷北部地区煤成油气的基本特征和成藏规律,包括煤成油气类型、分布、储层特征等。
3.煤成油气成藏作用煤成油气成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煤的生物化学演化、煤质变化、储层生成、油气充注等过程。
本文将分析研究区域内的煤成油气成藏作用机制,包括生物地球化学、成烃过程、热解作用等。
4.主控因素分析主控因素是影响煤成油气生成和储存的各种因素,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分析,包括煤质因素、构造因素、埋藏历史等。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调研现场实地勘查,获取煤成油气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的基础信息。
2.实验分析法进行岩石薄片、有机地球化学、热解实验等实验分析,揭示煤成油气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
3.地质数值模拟法应用地质数值模拟技术,对煤成油气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四、研究意义通过对冀中坳陷北部地区煤成油气成藏作用与主控因素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煤成油气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还可以探索煤成油气资源的潜力和开发利用策略。
同时,为类似区域的煤成油气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王洪福.煤成油气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0
特 种 油 气 藏
第 1 卷 8
深 , 向上 分 布 不均 , 纵 连续 性 差 。随 着变 质程 度 的
加 强 , 质岩 的组 合 和类 型 发 生 相应 的 变 化 , 应 变 对 力 的响应 也 有所 不 同 , 当埋深 大 于 40 0 m, 0 受物 理 化学 条件 的制约 , 以形 成 有 效 裂 缝 , 此 新 河 凸 难 因
摘 要 : 震 和 钻 井 资 料 表 明 , 河 凸起 变质 岩 潜 山 内幕 具 备 成 藏 条 件 , 邻 束 鹿 和 深 县 两 大 生 地 新 毗
油凹陷 , 古近 纪 沙 三段 生 油 岩 生成 的 油 气 分 别 通 过 新 河 断 裂 、 水 断 裂 输 送 到 新 河 凸起 变质 岩 衡
地 质 背景 。
A
r
黼黼 懿圈骚躜 躐黼 | 焉 _, 0 . ‘ 疆疆 黼圈 鼹疆麟 黼嘲 ■ 1 . —毒 0
隔 层 储 层 隔 层 储 层 盖 层
褐 灰 色
.
一 1 ■
—— —~ £ :
2 5 00
— — ● ? , — :: ,
中 图分 类 号 :E 2 . T 12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引
言
随着 油气 勘 探 程 度 的提 高 ,我 国 已从 常 规 的
2 潜 山内幕潜在储盖组 合分析
新 河 凸起 变 质 岩 的变 质 程 度 在垂 向上 由浅 而
地 层 D/ m 岩 性 剖 面 颜 色 储 盖
盖层
储层
海湾 盆地 ,变质 岩油 气藏 的产 量 已 占一定 的 比例 ,
说 明变质 岩 油气 藏具 有 丰 富 的油 气 储 量 ,是 今 后 勘探 开发 的重 要 领 域 之 一 。冀 中坳 陷新 河 凸起 变 质岩潜 山在地 质 历 史 中长 期 处 于 隆 升 状 态 ,经 受 着风化 淋 滤剥 蚀 作 用 和 多 次 构 造 运 动 ,新 近 纪 开 始下沉 接 受沉 积 ,具 备 了形 成 变 质 岩潜 山油 藏 的
3 3 盖 层 .
研 究 区作 为 盖 层 的 变质 岩 主 要 有 黑 云斜 长 片 麻 岩 、 云板状 千枚 岩 、 云变 粒岩 、 云母 片麻 岩 绢 黑 黑 及 绿 泥石 绢 云 母 石 英 片 岩 等 , 岩 类 特 征 分 述 如 各
下。
起 变 质岩 油 藏只 能形 成在 40 0 i 0 n以上 的地 层 中 。 根 据 优势 岩性 原则 , 暗 色矿 物 高 的岩 石 ( 含 即颜 色 深 的岩石 ) 成为 隔层 ( 层 ) 含浅 色 矿 物 高 的 岩 易 盖 ,
潜 山中; 经历 多次 构 造 运 动 , 备 裂 缝 大规 模 发 育 的 条 件 。 由 于 岩 性 以及 受 力 的 不 均 一 , 致 具 导 裂 缝 发 育 分 布 不 均 一 , 色 变质 岩 致 密 , 深 裂缝 、 节理 极 不 发 育 , 有 良 好 的 封 盖 条 件 ; 色 变 质 具 浅
肉红 色绢 云 母 石 英片 岩
l
褐 灰色 绢 云
母 石 英 片岩
_
褐 灰色
片麻岩
图 1 衡 2井 潜 山 内幕 储 盖 组 合
、
基金项 目: 中石油重大科技攻关项 目“ 渤海湾 盆地精细勘探与滩海大油气 田分布规律研究 ” 2 0 B一 3 0 的子课题 “ 中坳陷油气勘 探新领域 地质特征 (08 00 ) 冀 研 究 ” 20 B一0 0 (08 3 3) 作者简介 : 秀梅( 9 6 , , 崔 16 一) 女 工程师 ,9 9 18 年毕业于西北 大学地 质系 , 主要从 事石 油天然气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
纂 蒇 18鲁 第 2期
2O" 年 4月
文 章 编 号 :10 6 3 ( 0 1 0 0 2 0 0 6— 55 2 1 )2— 0 9— 4
冀 中 坳 陷 新 河 凸 起 变 质 岩 油 气 藏
成 藏 条 件 探 讨
崔 秀梅 , 王建 瑞 , 李 清, 曹兰柱 , 彭 宁
任丘 0 25 ) 6 5 2 ( 中油 华 北 油 田公 司 , 北 河
组 合
沉积 岩油 藏勘 探 转 向火 成 岩 、变质 岩 等非 常规 油 气藏 的勘 探 阶段 ,大庆 油 田、辽 河 油 田 、胜 利 油 田、渤海 浅海 等 已发 现 变 质 岩 油 气 藏 IJ 2。在 渤
2 0 00
—
.
圈龋
^ . ≮ ≈
.
灰绿色
肉红 色 灰 绿 色 肉红 色 灰 绿 色 肉红 色
岩 裂 缝 发 育 , 作 为 储 层 , 种 “ 盖 浅 储 ” 盖 组 合 模 式 是 新 河 凸 起 变 质 岩 潜 山 内 幕 储 盖 组 可 这 深 储
合 的 主 要 形 式之 一 。
关 键 词 : 河 凸起 ; 新 变质 岩 潜 山 ; 山 内幕 ; 潜 浅储 深盖 ; 藏 模 式 成
收 稿 日期 :0110 改 回 日期 :0 0 2 7 2 0 0 8; 2 1 1 1
肉 红色
褐 灰 色
储层 隔层 Fra bibliotek2 0 l0
—r 0 ]■ +
一 肉红色
储层
国
灰 绿 色绢 云 母 石 英 片岩
曩
灰 绿 色 片麻 岩
圆
肉红 色 花 岗正 长 岩
圈
囵
肉 红色
片 麻岩
—_ . —●— — :. 一_ ~ :
' ~ ‘
.
肉红 色
储 层
鲻蕊 鞠醢黼黼鞠懿醢 龋黼
灰 绿 色
隔 层
+
龋龋龋躐黼鞠瑟鞠龋
一
肉 红色
灰 绿色
储层
隔层
1 研 究区概况
新 河 凸起 位 于冀 中坳 陷南 部 , 一 个 由衡水 断 是 裂 、 河断 裂 、 新 前磨 头 断裂 所 围 的 “ 三 角 ” 域 , 金 区 该 区勘 探程 度 较低 , 钻 5口井 , 共 除个 别 井 见 油 气 显 示外 , 未 获工 业 油 气 流 , 探 失 利 原 因之 一 是 均 钻 新 河 凸起 变质 岩潜 山上 直 接 覆 盖 着 馆 陶组 砾 岩 无 致 密盖层 封 闭 , 重 要 的原 因是 缺乏 对新 河 凸起 变 更 质 岩油气 藏 成藏 规 律特 殊性 的深 入认 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