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据前期统计,XX区在建项目共37个;总排土量734.3万方,剩余排土量118.8万方;属于国家级重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项目2个、市级重点项目7个、区级重点项目14个,其中6个施工工地未签订文明施工责任书;1个施工工地未修建过水池,2个工地正在修建过水池及冲洗平台。

年后数据将发生变化,在建工地将陆续增多。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凝聚工作合力,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预防管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区政府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着力构建管理体系。

明确职权责任,配置各层级和部门在扬尘防治工作上的职能、权力和责任,明确各环节的领导统筹、指挥协调、推进监督和支持保障等职责,落实了责任要求。

强化督查检查,加大督查检查力度,有效推动了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开展。

初步构建了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扬尘防治管理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目前情况看,我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地管理存在漏洞。

部分建筑企业扬尘防治意识欠缺,在工地管理上还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

有的工地地面未做硬化处理或硬化不及时;有的工地对水泥砂石等原料和土方未做覆盖,也不设置封闭性围拦;有的工地临时道路及场地未按要求每天洒水。

这些问题反映出工地监管时紧时松,留有死角,未达到全面覆盖的要求,管理上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二是渣土车管理不到位。

渣土运输环节是造成扬尘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群众反映和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

冲洗设备成为摆设,车辆带泥上路;车厢密封不严,超限装载,导致抛洒滴漏;不按规定到土场倒土,渣土随意倾倒,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在夜间更是频发高发。

上述现象的存在折射出在渣土车辆管理上执法力度偏软的问题,尤其是夜间执法存在较大的盲区。

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涉及环保、城管、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各部门之间职权交叉、多头管理,极易形成监管责任主体不清、互相扯皮推诿的现象,导致扬尘污染防治部分环节衔接不紧、配合不够、处置不当的情况,特别是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执法上还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是省市直管工程和市政工程管理缺少有效对策。

部分省市直管工程和市政工程为了赶工期,在扬尘防控措施的落实上不够严格,有的甚至违规违法操作,监管时“门难进、脸难看、执不
动、罚不得”的现象时有发生,反映出职能部门、执法人员在执法时不够坚决果断,有畏难情绪,不敢动真碰硬,管理监控上还缺少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三、相关建议
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控霾治霾,长远说是顺应群众期盼、改善百姓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

为有效解决扬尘污染问题,建议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有效监管。

一是明确部门职责。

在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各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既要各司其职、也要理顺执法关系,更要密切配合。

二是完善标准体系。

依据国家扬尘防治法律法规,量化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细化施工扬尘控制标准,规范限期改正和罚款数额设置,为扬尘防控提供执法标准。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

充分发挥行政监督、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强化行政监督职能,规范行业监督准则,提高社会监督效率,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拓宽监督渠道,对扬尘污染实行全方位监管。

(二)强化责任意识,加大执法力度。

职能部门和执法人员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依法行政,坚决履职。

严格落实资质审查。

对建筑企业的从业资质进行严谨细致的审核,坚决杜绝无资质和挂靠、借用资质的企业开工施工。

严格执行政
策法规。

职能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都必须坚决果断地贯彻落实政策法规,提高执行效率,尤其要强化最新政策的执行力度,不能缩水走样。

严格依法追责。

对违规操作、拒不落实扬尘控制措施和整改不力的建设施工单位,严查厉究,敢于动真碰硬,绝不姑息、不迁就、不手软;完善考核机制,实行追责问效,对扬尘污染防治监管失职的职能单位和执法人员,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三)突出监管重点,实施科学管理。

不断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做到文明、科学、规范施工,切实落实扬尘防控各项措施。

要加大对渣土运输环节的监管力度,着力加强夜间等重点时段的监督和检查,推动渣土运输管理逐步规范,妥善解决渣土车这一百姓十分关注的问题,切实体现群众路线。

要加强与省市职能部门的联系,高位协调,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省市直管工程和市政工程的监管上要求得突破。

积极探寻新的监管手段,创新管理方法,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推动扬尘防治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指导建筑企业不断探索新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推广建筑环保新应用。

(四)加强检查督查,促进联动防治。

要深化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政府、部门、街道之间的纵向指导、执行力度,加强部门之间、街道之间的横向沟通、
协调力度,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要做好扬尘污染监测工作,加强监测站点建设,完善监测体系,及时公布监测结果。

要加大工地扬尘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工地监管,开展安全文明施工专项检查活动,规范建筑工地的作业管理,重点检查施工单位扬尘防控情况,对不达标的要立即督促整改。

(五)扩大宣传引导,增强环保理念。

扬尘污染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整治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施工单位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职能部门共同做好扬尘防治工作的使命感。

加大对施工单位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工地扬尘控制知识,切实做好防尘、降尘等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对公众的环境科普知识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吸引更多民众、团体更广泛地参与到扬尘防治工作中来。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宣传引导作用,跟踪报道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典型宣传力度,为扬尘污染防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