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文本体例及相关要求和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程标准文本体例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学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参考样板:(课程性质,几十字)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或专业方向课或专业实训项目)课程。
其任务是:
2.设计思路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
参考样板:
(课程总的设计思想)该课程是依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分析方法,概括出本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可供参考的行为动词有
1.知识目标:了解、理解、掌握、认识、知道、解释、分析等
2.能力目标:会、能、学会、进行、完成、制订、识读、绘制、画出、检测、安装、操作、运用、使用、选择、找出、识别等
3.素质目标:养成、形成、具有、获得等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素质、知识与能力。
四、实施建议
要根据本专业课程实施的实际要求,提出教学建议、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等。
(一)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要体现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要强调工学结合。
不再严格区分理论与实践教学,要融入实验教学大纲内容。
(二)教学评价
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要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考核、管理办法,体现本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
(三)教学基本条件
从专业教师、实训装备等方面描述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
要充分体现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教材内容要反映新技术、新工艺。
文字表述要求。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六、其它说明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如没有,此项可不写。
说明及相关要求:
一、排版要求:
1、纸张大小:A4
2、各级标题及表格表头字体,以格式上的标准为
准;即加黑部分。
3、正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行距:1.5行;
4、页面设计“页边距”:上下各2.54,左右各2.00;
5、页脚:统一页码“右侧”
二、不同专业、不同课时的课程,按多课时制定。
采取适当方式,注明对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
三、2014年3月7日前,由各系统一收齐,一并交到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