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万吨铜电解槽设计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产6万吨铜电解槽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设计了一座年产6万吨铜的铜电解精炼电解槽及电解工艺。

根据已知条件,选定操作技术条件、经济技术指标、主体设备设计及冶金计算等内容。

根据已知条件及结合铜电解槽工艺的实际条件,通过计算得出本设计共需要660个电解槽,38个阳极板,尺寸为1000×960mm2,37个阴极板,尺寸为1020×1000mm2,电解槽尺寸为4000×1120×1320mm2等主体电解槽数据。

然后根据冶金计算得出铜电解槽的阳极泥成分、阴极铜的成分、物料平衡、有害杂质在电解液中的允许含量以及净化过程中杂质的脱除效率及热平衡等重要数据。

绘制出铜电解精炼电解槽安装图。

最后以“铜电解液净化方法的研究进展”专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铜电解精炼;工艺设计;物料平衡;热平衡
Abstract
My thesis projects the copper electrolytic cell of sixty ton volume of production and is electrolysis process. I am according to the given conditions, Select operation technology conditions,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exes, the main equipment design and metallurgical calculation, etc. I was according to the known condi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copper cell technology.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the design needs 660 cell、38 anode plates、37 cathode boards. The size of anode plates is 1000×960mm2.The size of cathode board is 1020×1000mm2. The size of cell is 4000×1120×1320mm3.And then calculated based on metallurgical electrolytic cell copper anode slime composition, cathode copper the composition, the material balance, harmful impurities in electrolyte purification process and allows content of impurities i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and thermal equilibrium, and other important data. And it draws Installation drawing of the copper electrolytic cell
.On the "copper electrolyte purification method research progress of" special discussed.
Key words: Electrolytic refining of copper,;technological process design,;material balance;heat balance
年产6万吨铜电解槽设计......................................... I Abstract ...................................................... I I 1.绪论.. (1)
1.1铜的性质 (1)
1.2 铜的用途 (1)
1.2.1铜的导电性 (1)
1.2.2铜的导热性 (1)
1.2.3铜的耐蚀性 (2)
1.3 铜工业的现状 (2)
1.4铜市场分析及展望 (2)
1.5铜的冶炼方法 (3)
1.6铜的电解精炼 (3)
1.6.1铜电解精炼概述 (3)
1.6.2铜电解精炼的目的 (3)
1.6.3铜电解精炼的化学反应 (3)
1.7电解铜的工艺流程 (5)
1.8本设计的内容及意义 (6)
1.8.1本设计的内容 (6)
1.8.2本设计的意义 (7)
2.技术条件及经济技术指标的选择 (7)
2.1操作技术条件 (7)
2.1.1电流密度 (7)
2.1.2电解液成分 (7)
2.1.3电解液温度 (8)
2.1.4电解液循环 (8)
2.1.5添加剂 (9)
2.1.6极距 (10)
2.1.7阳极寿命和阴极周期 (10)
2.2铜电解精炼经济技术指标 (10)
2.2.1电流效率 (10)
2.2.2残极率 (11)
2.2.3铜电解回收率 (11)
2.2.4槽电压 (11)
2.2.5直流单耗 (11)
2.2.6蒸汽单位消耗 (11)
2.2.7硫酸单耗 (12)
2.2.8水单耗 (12)
3.设备的主体设计 (12)
3.1电解槽材质 (12)
3.2 电解槽总数 (12)
3.3 阳极、阴极和种板和始极板与计算 (13)
3.3.1阳极、阴极和种板的尺寸 (13)
3.3.2电解槽中阴极、阳极的片数 (13)
3.3.3 电解槽尺寸的确定 (14)
3.3.4种板槽数的确定 (14)
3.3.5脱铜槽数的确定 (15)
3.3.6槽边导电排、槽间导电板、阴极导棒 (15)
4 冶金计算 (16)
4.1物料平衡计算 (16)
4.2 净量液的计算 (19)
4.3 槽电压组成计算 (20)
4.4电解槽热平衡计算 (21)
4.4.1 热支出 (21)
4.4.2热收入 (23)
4.4.3 全车间需补充的热量 (23)
5.专题铜冶炼工艺研究进展 (24)
5.1 概述 (24)
5.2 闪速炉熔炼的特点 (24)
5.2.1 生产能力大 (24)
5.2.2 环境保护好 (25)
5.2.3 自热熔炼 (25)
5.2.4生产稳炉龄长 (25)
5.2.5闪速吹炼 (25)
5.2.6一步炼铜 (26)
5.3 Comop工艺 (26)
5.3.1工艺特点 (26)
5.3.2 优点 (27)
5.4 用碳酸钠作助熔剂的粗铜精炼新方法 (27)
5.4.1 工业应用潜力 (27)
5.4.2 与传统火法精炼比较 (27)
5.4.3还需研究的问题 (28)
5.5 不锈钢阴极电解技术 (29)
5.6 因泰克炼铜工艺 (29)
5.6.1 工艺过程描述 (30)
5.6.2经济分析 (30)
致谢 (31)
参考文献 (32)
1.绪论
1.1铜的性质
铜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29,属第一副族,元素符号Cu,原子量63.54,比重8.92g/cm3,熔点1083℃。

纯铜呈浅玫瑰色或淡红色。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古老金属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

铜热导率高,抗张强度大,易熔接,且抗蚀性强,可塑性、延展性好。

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制成很薄的铜箔。

铜在干燥的空气中不起变化,但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潮湿空气中则能氧化形成碱式碳酸铜(铜绿)的有毒薄膜。

加热至150℃,铜在空气中开始氧化,高于350℃氧化生成Cu
O
2和CuO。

因铜为正电性元素,故不能置换酸(盐酸和硫酸)中的氢,而仅能溶于有氧化作用的酸如硝酸和有氧化剂存在时的硫酸中。

铜能溶于氨水及与氧、硫、卤素等化合[6]。

1.2 铜的用途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根据铜不同的物化性质,用途不同。

1.2.1铜的导电性
铜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便是其具有极佳的导电性,其电导率为58m/(Ωmm2)。

这一特性使得铜大量应用于电子、电气、电信和电子行业。

铜的这种高导电性与其原子结构有关;当多个单独存在的铜原子结合成铜块时,其价电子将不再局限于铜原子之中,因而可以在全部的固态铜中自由移动,其导电性仅次于银[8]。

1.2.2铜的导热性
固体铜中含有自由电子所产生的另一重要效应就是其拥有极高的导热性,其热导性为386W/(m·k),导热性仅次于银。

加之铜比金、银储量更丰富,价格更便宜,因此被制成电线电缆、接插件端子、汇流排、引线框架等各种产品,广泛用于电子电气、电讯和电子行业。

铜还有各种换热设备如热交换器、冷凝器、散热器的关键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站辅机、空调、制冷、汽车水箱、太阳能集热器栅板、海水淡化以及医药、化工、
冶金等各种换热场合[8]。

1.2.3铜的耐蚀性
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优于普通钢材,在碱性气氛中优于铝。

铜的电位序中是+0.34V,比氢高,是电位较正的金属。

铜在淡水中的腐蚀速度也很低(约0.05mm/a)。

并且铜管用于运送自来水时,管壁不沉积矿物质,这点是铁制水管所远不能及的。

正因为这一特性,高级卫浴给水装置中大量使用铜制水管、龙头及有关设备。

铜极耐大气腐蚀,其在表面可形成一层主要有碱式硫酸铜组成的保护薄膜,即铜绿,其化学成分为
CuSO
4·Cu(OH)
2
及CuSO
4
·3Cu(OH)
2。

因此铜材被用于建筑屋屋面板、雨水管、上下管道、
管件;化工和医药容器、反应釜、纸浆滤网;舰船设备、螺旋桨、生活和消防管网;冲制种类硬币(耐腐蚀性)、装饰、奖牌、奖杯、雕塑和工艺品(耐蚀性色泽典雅)等[8]。

1.3 铜工业的现状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特别是在电气工业方面应用更是广泛。

2005年,在中国消费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世界铜矿和精铜的产量均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产量分别为1 498万t和1 634万t,增幅均为3.1%。

中国铜产量和消费量均出现了快速的增长,2005年中国铜产量为253万t,同比增长23%。

2006年,中国铜产量为290万t 左右,由此可见,中国铜工业在飞速发展。

【11】
2000年底中国精炼铜产量为137.11万吨,2005年达260.04万吨,5年间增长100余万吨以上,居世界第二位;阴极铜消费量也呈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阴极铜消费量为190万吨,2005年达到368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在中国国内铜产品需求增长和产量增加的带动下,中国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10]。

1.4铜市场分析及展望
2011年中国铜冶炼行业新开工项目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小幅回落,主要因新开工高峰期主要发生在前两年;而同期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因前两年的新建产能已经开始逐步投产和达产,且预计这种国内铜冶炼投产进入高峰期情况将延续至2013年。

据安泰科测算,2011年国内新增的铜冶炼和精炼产能分别为60万吨/年和115万吨/年。

冶炼和精炼产能的扩张,成为推动国内精铜产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以及压制
铜精矿加工费的重要因素。

预计2012年中国铜实际需求总量增加7%左右。

考虑到2012年国内精铜产量增长将加快,2012年中国净进口需求将不会明显提高,预计在215万吨水平[9]。

1.5铜的冶炼方法
火法炼铜是将铜矿(或焙砂、烧结块等)和溶剂一起在高温下熔化,或直接炼成粗铜,或先炼成冰铜(铜、铁、硫为主的熔体)然后在炼成粗铜。

该法除部分预备作业及电解精炼作业外,均在高温下进行。

湿法炼铜一般适于低品位的氧化铜矿,生产出的阴极铜称为电积铜。

湿法炼铜目前主要用于处理氧化铜矿。

有氧化铜矿直接酸浸和氨浸(或还原焙烧后氨浸)等法;酸浸应用较广,氨浸限于处理含钙镁较高的结合性氧化矿[3]。

1.6铜的电解精炼
1.6.1铜电解精炼概述
铜的火法精炼一般能产出含铜99.0% ~ 99.8%的粗铜产品。

铜的电解精炼,是将火法精炼的铜浇铸成阳极板,用纯铜薄片作为阴极片,相间地装入电解槽中,用硫酸铜和硫酸的水溶液作电解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上的铜和电位较负的贱金属溶解进入溶液,而贵金属和某些金属(如:硒、碲)不溶,成为阳极泥沉于电解槽底。

1.6.2铜电解精炼的目的
电解精炼的目的是:(1) 降低铜中的杂质含量,从而提高铜的性能,使其达到各种应用的要求;(2) 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尤其是贵金属和稀散金属。

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的铜在阴极上优先析出,而其它电位较负的贱金属不能在阴极上析出,留于电解液中,待电解液定期净化时除去。

这样,阴极上析出的金属铜纯度很高,称为阴极铜或电解铜,简称电铜[1]。

1.6.3铜电解精炼的化学反应
传统的铜电解精炼是采用纯净的电解铜薄片作阴极,阳极铜板含有少量杂质(一般为0.3% ~ 1.5%)。

电解液主要为含有游离硫酸的硫酸铜溶液。

阳极上进行的是铜和一些杂质的氧化反应。

Cu-2e=Cu 2+
2(/)Cu Cu E + =+0.34V H 2O-2e=1/2O 2+2H +
22(/)O H O E =+1.23V 24SO --2e=SO 2+1/2O 2 224(/)O SO E - =+2.42V
式中M`为Fe 、Ni 、Pb 、As 、Sb 等比Cu 更负电性的元素。

这些元素在铜中的含量低,其电极电位更负,因此将优先溶解进入电解液,同时铜也不断地溶解到电解液中。

水和硫酸根离子的氧化电位比铜正得多,其反应不可能进行。

金、银和铂族金属的电位更正,不能被氧化进入电解液,最后进入阳极泥中。

阴极上进行的是铜的还原反应。

Cu 2++2e=Cu 2(/)Cu Cu E + =+0.34V
2H ++2e=H 2 2
(/)H H E + =0V 氢的标准电极电位比铜负,且在铜阴极上的超电位,使氢的电极电位更负,所以在正常电解条件下不会析出氢。

电极电位比铜负的元素,也不能在阴极上析出[4]。

1.6.4 阳极上杂质行为
根据阳极上杂质在电解时的行为,可将它们分为三类:
1、正电性金属和以化合物存在的元素
金银和铂族金属为正电性金属,它们不进行电化学溶解而落入槽底。

阴极铜中含有这些金属是由于阳极泥机械夹带来的结果。

Ag 2SO 4可溶于电解液中,但当加入少量氯离
子(以HCl 形式存在)时,则形成AgCl 进入阳极泥。

氧、硫、硒、碲、为稳定化合物存在的元素。

它们以Cu 2S 、Cu 2O 、Cu 2Te 、Cu 2Se 、Ag 2Se 、Ag 2Te 等存在阳极板内,电解时亦进入阳极泥中。

2、负电性的镍、铁、锌
火法精炼很容易将铁和锌脱除,一般阳极铜中的铁和锌的含量仅0.001~0.003%,阳极中的铁以Fe 2+形式进入电解液,在电解过程中部分被氧化成Fe 3+进而降低阳极电流效率。

当Fe 3+移向阴极时,又被还原成Fe 3+,降低阴极电流效率。

铁在阴阳极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电流效率下降。

同时,锌和铁在阳极的溶解会增加硫酸消耗,在电解液中积累导致电解液电阻增大,还会增大电解液的粘度。

铅在阳极溶解时形成不容性的PbSO 4沉淀。

阳极中的锡首先以Sn 2+形式进入电解液,之后逐渐被氧化成四价锡,再水解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碱式盐沉入槽底成为阳极泥。

()4244220.52SnSO O H SO Sn SO H O ++=+,()42242422()Sn SO H O Sn OH SO H SO +=+
阳极含氧量对镍的溶解有很大影响:阳极含氧低,则镍绝大部分溶解进入电解液;阳极含氧高,则由于生成难溶化合物,镍很大一部分进入阳极泥。

3、电位与铜相近的砷、锑、铋
电解时,它们可能在阴极上析出。

它们还生成极细的絮状SbAsO 4和BiAsO 4砷酸盐,
漂浮在电解液中,机械地粘附在阴极上,其粘附量相当于砷锑放电析出的两倍,而且锑进入阴极的数量比砷大,因此锑的危害更为突出。

1.7电解铜的工艺流程
火法精炼产出的阴极铜品位一般为99.2~99.7%,其中还含有0.3~0.8%的杂质。

为了提高铜的性能,使其达到各种应用的要求,同时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特别是贵金属、铂族金属和稀散金属,必须对其进行电解精炼。

粗铜电解精炼是以铜阳极板为阳极,纯铜始极片或不锈钢板为阴极,以硫酸铜和硫酸溶液为电解液,将极板按一定的极距相间排列于电解槽内,通入直流电,阳极不断溶解,便在阴极上析出电解铜。

电解过程中,阳极铜中的贵金属和硒、碲等有价元素进入阳极泥,沉积于电解槽底,定期排出,送阳极泥车间提取贵金属。

镍、砷、锑、铋等杂质大部分进入电解液,需从循环液中抽取一部分进行净化处理。

工艺流程包括电解精炼和电解液净化两部分。

以纯铜始极片为阴极,电源为恒向直流电,电流密度为220~280A/m2。

该法在世界各国均已有多年生产历史,工艺成熟可靠,电耗低。

特别是采用了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的阴阳极加工机组,并采用新技术适当提高了阴阳极板的垂直度以后,阴极铜产品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

是传统法的始极片制作工艺复杂,不仅需要独立的生产系统,而且制作过程中劳动强度过大。

除此之外,这种工艺流程自身还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缺点:(l )电解精炼过程中存在“极限电流密度”,电解精炼时的实际电流密度必须低于极限电流密度,否则就会使阴极铜沉积表面粗糙,甚至形成“枝晶”,造成电解槽短路,使电解过程能耗大大增加,并且影响正常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2)容易形成“阳极钝化”,在正常电压下阳极不能溶解,必须提高电压使钝化膜在更高的电压下被破坏并溶解,不仅影响正常生产,还会造成电能浪费和阴极铜的化学成分不稳定,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物理
性能。

图1-1 电解铜的工艺流程
1.8本设计的内容及意义
1.8.1本设计的内容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电解工艺的确定,铜电解精炼冶金计算,主要设备结构图的绘制等。

铜电解精炼工艺流程的确定通过比较,选择先进、经济、合理的铜电解精炼的工艺流程。

冶金计算:铜电解精炼冶金计算包括:电解过程金属平衡和物料平衡。

重要设备尺寸计算及选择:根据工艺流程各个主要过程,合理地选择主要冶炼设备和确定个数、容量、对其主要尺寸加以计算。

主要设备结构图的绘制:铜电解精炼车间设计的图纸主
要为电解槽构造图。

1.8.2本设计的意义
本设计通过电解槽主体设计和冶金计算,结合实际情况提高对知识的运用以及生产中的各项技术条件及经济技术指标。

了解铜电解精炼的工艺流程,以及对铜电解槽的物料平衡、有害杂质在电解液中的允许含量以及净化过程中杂质的脱除效率及热平衡等内容的计算,对主体设备进行设计和绘图。

最终得到完整的设计方案,对于建设新铜电解车间及提高铜电解的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技术条件及经济技术指标的选择
2.1操作技术条件
铜电解精炼技术条件的控制,对操作过程的正常进行,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和保证电铜的质量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1.1电流密度
提高电流密度可以提高电解槽的生产能力。

随着电流密度的提高,电解过程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增加,因而用来加热电解液的蒸汽耗量可相对减少。

然而,随着电流密度的提高,槽电压上升,电能消耗也相应增大。

如果电流密度过高,有可能引起电流效率下降、贵金属损失增加一级影响电铜质量。

电流密度的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确定,电流密度范围为200~360A/m2。

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各厂家采用的电流密度有提供的趋势。

周期反向电流电解,有效地解决了由于高电流密度而出现的阳极钝化问题,因而,采用周期反向电流电解技术的厂家都选用较高的电流密度。

2.1.2电解液成分
电解液成分主要由硫酸和硫酸铜水溶液组成。

一般含铜40~50g/L,含硫酸180~240g/L。

实际电解液中铜和硫酸的含量应视电流密度,阳极成分和电解液的纯净度
等条件而定。

由于电解液的电阻随着酸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含铜量的增加而升高,所以,为了降低电耗,一般采用高酸低铜电解液组分比较有利。

然而,由于硫酸铜的溶液浓度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如果硫酸含量过高,硫酸铜含量过高,硫酸铜容易从电解液中结晶析出,同事加剧了阳极钝化。

随着阳极的溶解,电解液中的杂质不断积累,杂质的积累使硫酸铜的溶解度降低。

因此在杂质含量高的电解液中,硫酸含量也应适当减小。

电解液中铜含量的不断上升和下降,都是不希望的现象。

含铜量不断上升,电解液的电阻不断增加。

当铜量超过其溶解度时,或因电解液的温度下降是,硫酸铜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从而使电解作业不能正常进行。

电解液的含铜量不断下降,则杂质可能在阴极上析出,故必须根据各种具体条件加以掌握,以控制电解液的含铜量处于规定的范围。

镍、铁、砷、锑、铋等杂质浓度过高会增大电解液的电阻和浓度,降低硫酸铜的溶解度,且砷、锑和铋浓度过高造成的漂浮阳极泥会严重影响阴极铜的质量。

2.1.3电解液温度
电解液温度是影响电解过程技术经济指标和产品质量的因素。

实验证明,提高电解液的温度可使电解液粘度大幅度下降,电解液中悬浮的微粒得以沉降,保证不和阴极铜机械吸附。

同时电解液的温度越高Cu2+的迁移速度大大增加;有利于Cu2+的传质,使阳2+
但温度过高,蒸汽的耗量却异常地增加。

累计总能偏高,从而使经济效益降低。


重要的是,车间酸的蒸发量增加,使操作环境恶化。

同时铜的化学溶解速度显著增加Cu2+浓度增大,影响Cu2+和Cu+的平衡,相应铜粒子的数量增加。

其次,对设备、厂房的腐蚀加重,对塑料设备的老化影响更大。

我国一般将电解液温度控制在58~60℃。

2.1.4电解液循环
电解液的循环可使电解液的组成和温度均匀一致,降低浓差极化,改善阴极铜质量。

电解液的循环方式有两种:下进上出和上进下出。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下进上出方式有利于溶液的充分混合,但与阳极泥沉降方向相反,造成阳极泥沉降困难。

上进下出方式对阳极泥沉降有利,但对电解液混合不利,电解液上下层浓差较大。

电解液循环量过大,不仅增加动力消耗,而且影响电解液中悬浮杂质和阳极泥离子的下沉,甚至冲起阳极泥,影响电铜质量,增加贵金属的损失。

循环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循环方式、电流密度、电解槽容积、阳极成分等。

当操作电流密度高时,必须采用较大的循环量,以减少浓差极化。

一般中小型电解槽循环量取20~30L/(min·槽)。

2.1.5添加剂
为了获得优质的阳极铜,除了严格控制各工序电解技术条件外,还应添加适量胶质物质和表面活性物质,以改善阳极表面质量。

一般采用的添加剂及其作用分述如下。

(1)动物胶。

动物胶是铜电解精炼过程中的主要添加剂。

加入适量的动物叫能使析出的阴极沉积物致密光洁,改善阴极表面的物理状态。

阳极铜杂质含量高,且电流密度也高时,加入动物胶量要稍多些。

但加入量过多时,电解液的电阻增大,阳极铜易产生分层,质脆现象。

(2)硫脲。

硫脲是表面活性物质,与动物胶混合使用,可在高电流密度下获得结构致密的阴极铜。

当加入量过高时,硫脲会促进疙瘩的形成和粗糙的沉积。

有研究认为,硫脲可能与同生成化合物,造成电铜含硫过高。

(3)干酪素。

干酪素与动物胶混合使用,能抑制阴极表面粒子的生长和改善粒子的形状。

(4)盐酸。

盐酸用来维持电解液中氯离子的含量。

电解液中的氯离子可使溶入电解液中的银生成氯化银沉淀,降低银的损失。

氯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消除阳极钝化,有利于消除阴极树枝状结晶,降低阴极沉积的内应力。

阴极中砷锑过高时,电铜发脆,氯离子的存在有抑制作用。

电解液中氯离子浓度过高时,阴极上会产生针状结晶。

添加剂对改善阴极表面质量有明显的作用,但加入量过多会产生副作用。

必须根据阳极铜成分、电流密度、电解液杂质含量等条件选用合适的和适量的添加剂。

2.1.6极距
极距一般指同极中心距。

缩短极距能降低槽电压,减小电能消耗,还能提高电解槽利用系数,提高劳动生产率。

但极距过小会引起阳极短路及阳极泥对阴极的污染,使电铜表面粗糙,贵金属损失增加。

如管理不善,还会降低电流效率。

极距的大小与极板的尺寸、加工精度有关,小型极板的同极中心距一般为75-90mm,大型极板则为100-110mm。

2.1.7阳极寿命和阴极周期
阳极寿命根据电流密度、阳极质量及残极率来确定,一般为18~24天。

阴极周期与电流密度、阳极寿命及劳动组织等因素有关,一般为阳极寿命的1/3.
为获得致密、平整的阴极铜,始极片必须结构致密,表面光滑。

所以种板电解槽的技术条件控制比普通电解槽更为严格,为此,大、中型电解厂种板槽的电解液循环系统及添加剂加入装置和直流供电装置宜单独设置。

2.2铜电解精炼经济技术指标
2.2.1电流效率
电流效率是指铜电解精炼过程中,阴极实际析出量与理论析出量的百分比。

铜电解精炼的电流效率一般为94%~98%左右。

影响电流效率的主要因素有:
1、短路。

由于电极放置不正或阴极上产生树枝状结晶而引起短路。

2、漏电。

由于电解槽与电解槽之间、电解槽与地之间、溶液循环系统等绝缘不良而引起的漏电。

3、化学溶解。

阴极铜在硫酸中的化学溶解速度决定于溶液温度、硫酸浓度、铜离子浓度、三价铁离子浓度以及溶液氧含量。

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通常铜的化学溶解能使电流效率降低0.25-0.75%。

2.2.2残极率
残极率是指生产出残极量占消耗阳极量的百分比。

残极率低可以减少重熔的费用和金属损失,提高直接回收率;但是,残极率过低又会造成槽电压升高,电能消耗增加,电能效率降低,甚至还会使残极碎片跌落槽底,损坏槽衬。

因此,残极率以选择14-18%为宜。

2.2.3铜电解回收率
铜电解回收率反映铜电解过程中铜的回收程度,其计算方法如下:
铜电解回收率(%)=电铜含铜量∕(装入原料含铜量-回收品含铜量)回收品是指残极、铜屑、碎铜、制取硫酸铜溶液及阳极泥等含铜物料铜电解回收率一般为99.6-99.8%左右。

2.2.4槽电压
槽电压由下列各项电位降组成:电解液的电位降、各接触点和克服阳极泥电阻的电位降、浓差极化所引起的电极电位降等项相加所得之和。

工厂普通电解槽的槽电压一般为0.2-0.3伏,种板电解槽则稍高一般为0.3-0.4伏。

2.2.5直流单耗
直流单耗是指生产一吨电铜所消耗的直流电量。

消耗的直流电量包括普通电解槽、种板电解槽、脱铜电解槽及线路损失等全部直流电流消耗量。

一般的直流单耗为230~280kW?h/t。

2.2.6蒸汽单位消耗
蒸汽单耗为生产一吨电铜所消耗的蒸汽量。

蒸汽单耗与电解液温度,电流密度及电解槽覆盖等保温措施
有关。

近年来,随着节能措施的采用,铜电解精炼过程的蒸汽单耗大幅度的下降。

降低蒸汽单耗的措施主要包括电解槽覆盖,电解槽体、高位槽、供液箱及管道保温,选用先进的加热器等。

在无保温措施的条件下,蒸汽单耗一般为1~1.5t/t电铜;在现代有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