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年度《北京大学有机化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2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32
14

酚的分类与命名
根据羟基所连苯环的不同,酚可 分为一元酚和多元酚等。
2024/2/2
酚的物理性质
多数酚为无色或淡黄色晶体,具有 特殊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
酚的化学性质
酚分子中的羟基和苯环相互影响, 使得酚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如酸性、氧化反应等。
15

醚的分类与命名
根据醚键两端所连基团的不同,醚可分为单醚、混醚等。
实例与应用
乙炔是常见的炔烃之一,广泛应用于 焊接、切割、照明等领域。
10
芳香烃
定义与通式
结构特点
芳香烃是由苯环或稠环结构组成的烃类化合 物。
芳香烃分子中含有苯环或稠环结构,具有特 殊的稳定性和芳香性。
性质与反应
实例与应用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较为特殊,可以发生取代、 加成、氧化等多种反应,但反应条件较为苛 刻。
机溶剂。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03
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较为活泼,可发生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
13

醇的分类与命名
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的不 同,醇可分为伯醇、仲醇、 叔醇等。
2024/2/2
醇的物理性质
多数醇为无色液体,具有 特殊气味,可溶于水,也 可溶于有机溶剂。
醇的化学性质
醇分子中的羟基具有亲核 性,可发生氧化反应、酯 化反应等。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尊重实验数据,不抄袭、不造假,保持诚信 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9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规程,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 是否齐全、完好,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2 3
实验操作过程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实验安全,避免发 生意外事故。如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实验并 报告指导老师。
26
实例分析:复杂天然产物合成路线设计
天然产物结构特点
分析天然产物的结构特点,如官能团、立体 构型等。
逆合成分析应用
运用逆合成分析方法,将复杂天然产物拆解 为简单合成子。
合成路线设计
根据拆解结果,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包括 官能团转换、碳碳键形成等步骤。
2024/2/2
立体选择性控制策略
在合成路线中考虑立体选择性控制策略,确 保最终产物具有正确析
从目标分子出发,逆向分析可能的合成路径和所 需原料。
碳碳键形成
运用各种碳碳键形成反应,如烯烃复分解、炔烃 加成等,构建目标分子的碳骨架。
ABCD
2024/2/2
官能团转换
通过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保护等策略,实现分 子骨架的构建和修饰。
立体选择性控制
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实现立体选 择性控制,获得所需立体构型的产物。
实验后处理 及时清洗实验器具,整理实验数据,关闭实验仪 器和电源,保持实验室整洁和卫生。
2024/2/2
30
实验报告撰写格式及要求
实验报告格式
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结论与讨论等部 分。
实验报告要求
文字简练、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图表规范。重点突出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同时,要注意避免抄袭和剽窃行为,保持学术 诚信。
23
06
周环反应与有机合成策略
2024/2/2
24
周环反应概述
周环反应定义
分子内共价键重排导致的环状过渡态的形成和断 裂,实现原子或基团的迁移。
周环反应类型
包括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σ键迁移反应等。
周环反应特点
反应过程中,原子或基团的迁移是通过环状过渡 态实现的,不涉及自由基或离子中间体。
2024/2/2
27
07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验操作规范
2024/2/2
28
实验技能培养目标及要求
2024/2/2
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包括合成、分离、纯化、鉴定等实验技术,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和分析方法。
培养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条件,提高实验 效率和成功率。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 ppt课件
2024/2/2
1
目 录
2024/2/2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烃类化合物 • 卤代烃与醇酚醚类化合物 • 醛酮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 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含氮化合物 • 周环反应与有机合成策略 •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验操作规范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2/2
乙烯、丙烯等是常见的烯烃,广 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纤维等材
料的生产中。
9
炔烃
2024/2/2
定义与通式
炔烃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不饱 和烃,通式为CnH2n-2。
结构特点
炔烃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三键的存 在使得炔烃具有更高的不饱和性。
性质与反应
炔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以发生 加成、聚合、氧化、还原等多种反应。
苯、甲苯、二甲苯等是常见的芳香烃,广泛 应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等领域。
2024/2/2
11
03
卤代烃与醇酚醚类化合物
2024/2/2
12
卤代烃
2024/2/2
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
01
根据取代卤素的不同,卤代烃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
和碘代烃等。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02
多数卤代烃为无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易溶于有
8
甲烷、乙烷等是常见的 烷烃,广泛应用于燃料、
化工原料等领域。
烯烃
定义与通式
烯烃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不饱和烃,通式为CnH2n。
2024/2/2
结构特点
烯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双键 的存在使得烯烃具有不饱和性。
性质与反应
烯烃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可以 发生加成、聚合、氧化等多种反 应。
实例与应用
醛和酮的结构和性质
详细阐述醛和酮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亲核加成反 应、氧化反应等。
醛和酮的制备方法
介绍醛和酮的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制备方法,如醇的氧化、烯烃的羰基 化等。
2024/2/2
18
醌类化合物
2024/2/2
醌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阐述醌类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苯醌、萘醌、蒽醌等。
醚的物理性质
多数醚为无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易溶于有 机溶剂。
醚的化学性质
醚分子中的醚键较为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 条件下,可发生开裂反应、氧化反应等。
2024/2/2
16
04
醛酮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024/2/2
17
醛和酮
醛和酮的定义和分类
介绍醛和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脂肪醛、芳香醛、脂肪酮和芳 香酮等。
等。
02
醛酮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
详细阐述醛酮衍生物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稳定性、反
应性等。
2024/2/2
03
醛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介绍醛酮衍生物的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制备方法,如醇与醛或酮的反应、
酯的还原等。同时探讨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0
05
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含氮化合物
2024/2/2
2024/2/2
酰胺类化合物
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酰胺基(-CONH2)的有 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广泛的应用。酰胺 可以通过羧酸和胺的缩合反应制备。
重氮化合物
重氮化合物是一类含有重氮基(-N=N-)的有机化 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广泛的应用。重氮化 合物可以通过重氮化反应制备,并可用于合成染料、 药物和农药等。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详细介绍醌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亲电取 代反应、还原反应等。
醌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介绍醌类化合物的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制备方法,如苯酚的氧化、烯 烃的环氧化等。
19
醛酮衍生物
01
醛酮衍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介绍醛酮衍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缩醛、缩酮、半缩醛、半缩酮
实验环节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6
02
烃类化合物
2024/2/2
7
烷烃
定义与通式
烷烃是由碳和氢两种元 素组成的饱和烃,通式
为CnH2n+2。
2024/2/2
结构特点
性质与反应
实例与应用
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以 单键相连,形成链状或
环状结构。
烷烃具有较高的熔点和 沸点,化学性质相对稳 定,主要发生取代反应。
3
有机化学概述
有机化学定义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合成、 反应机理及应用的科学。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
从天然产物提取到合成化学,再到现 代有机化学的飞速发展。
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
涉及医药、农药、染料、材料等领域, 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024/2/2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理论、反应机理及合成方 法。
羧酸可以形成酯、酰卤、酰 胺等多种衍生物,这些衍生 物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等 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024/2/2
22
含氮化合物
胺类化合物
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氨基(-NH2)的有机化合 物,具有碱性、亲核性和配位性等性质。根据氨基 的数目和位置的不同,胺可分为伯胺、仲胺和叔胺 等。
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是一类含有硝基(-NO2)的有机化合 物,具有爆炸性、氧化性和毒性等性质。硝基化合 物在炸药、染料和药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1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的定义和性质
羧酸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具 有酸性、还原性和亲核性等 性质。
羧酸的命名和分类
根据碳链的长度和取代基的 不同,羧酸可分为甲酸、乙 酸、丙酸等,命名时需遵循 一定的规则。
羧酸的合成方法
羧酸的衍生物
羧酸可以通过氧化、水解、 缩合等多种方法合成,其中 氧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024/2/2
能力目标
具备分析、解决有机化学 问题的能力,能进行有机 化学实验操作。
素质目标
培养创新思维、科学精神 和团队协作精神。
5
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
2024/2/2
课程安排
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和讨论课,涵盖有机化学各个领域。
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