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视域下的贵州主导产业选择研究_赵普

合集下载

贵州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贵州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贵州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作者:令狐雨薇朱淑娟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2年第02期早在1949年库兹涅茨就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现代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增长除了依靠资本、劳动和其他要素外,更重要的是依靠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本文主要建立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以及产业结构与生产要素效率的关系模型,分析贵州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影响本文研究1990年以来贵州省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的产值S1、第二产业的产值S2以及第三产业产值S3 作为观测指标,1990—2008年的观测值作为指标值,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如下:该回归方程各参数T值显著,调整后的R2为0.99,F值为13409.29,说明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有整体的解释意义, 各个系数在5%水平下的t检验显著,但是此回归模型D-W统计量值为0.41,说明回归方程存在着严重的序列相关,因此考虑带残差项一阶自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估计得:该回归方程调整后R2为0.99,F值为67097.14,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个参数估计的t检验显著,且D-W统计量为1.88,5%显著性水平时此回归方程已不存在序列相关,参数估计在统计意义上可信。

从上述模型可知,贵州省的三个产业除对现期的地区生产总值有影响外,对未来一期的总产值也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现期的总产值不仅受到现期的三个产业的产出量影响,还受到滞后一期的产出量的影响。

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增长1%,会使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3%;带动贵州省地区产值增长0.39%;使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6%。

2008年,贵州省第一、二、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分别为15.1%、38.5%、46.4%。

主导产业是如何界定的,结合贵州实例举例说明

主导产业是如何界定的,结合贵州实例举例说明

主导产业的界定及其在贵州的实践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和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但是,对于一个地区而言,主导产业的选择和界定却并不是简单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主导产业的界定及其在贵州的实践。

主导产业的界定主导产业的界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本地资源条件一个地区的资源是界定主导产业的重要依据,包括其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

例如,北京的科技人才和文化资源优势,成为其主导产业的原因。

而海南则因为其天然的海岛资源和旅游环境,将旅游业作为其主导产业。

2. 其他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还需要和其他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

比如,汽车制造业需要和零部件制造业紧密联系,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而光伏产业链的成功也离不开上下游产业链衔接。

3.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主导产业选择的最终依据。

一般而言,市场需求量大、拉动周边产业发展的产业会成为主导产业。

例如,服装行业、电子行业等。

4. 地方政策和资源地方政策和资源的引入,也会对主导产业的选择产生巨大影响。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一些地方开发出独特的优势产业,成为某些产业的主导城市。

例如,甘肃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南昌的动漫产业等。

贵州的主导产业实践贵州作为一个中西部省份,其主导产业的界定和发展却走了一条不同的路线。

贵州的主导产业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现代农业、旅游业、及独具特色的特色工艺品和非遗产业。

1. 现代农业贵州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得天独厚。

近年来,贵州通过产业扶贫、县域经济推动,将现代农业打造成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贵州的农业产业链主要以茶叶、酒业、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

贵州茅台、贵州银耳、毕节脐橙、遵义毛尖、思阳红普洱等成为著名的农业品牌。

茶文化和酒文化不仅充实了贵州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了极高的认可。

而且贵州养殖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畜禽产业的发展,更使贵州具有更广阔的外贸营销渠道,带动了经济发展。

2. 旅游业贵州是一个拥有独特的民风民俗、人文历史和自然美景的地方,这也是其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

“工业强省”战略下贵州工业中主导产业的选择

“工业强省”战略下贵州工业中主导产业的选择
“ 工业强省" 战略下贵州工业中主导产业的选择
奉唐文 肖艳 玲
( 贵州财 经 学院 欠发达 地 区经济 发展研 究 中心 , 贵州 贵 阳 50 0 ) 5 04

要 : 定 合 适 的 主导 产 业 对 于 贵 州 省 实 现 又好 又 快发 展 至关 重 要 。本 文通 过 建 立 包 含 1 确 O个 变 量 的指 标 体 系 , 用 因 子 分 析 法 采
对贵州省 1 大工 业产 业进行 了相关分析 , 出了不 同于官方的关于贵州工业 中 1 主导产业 的结论。 7个 得 O大 关键词 : 主导产业 ;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 27 文献标识码 : d i03 6 0i n17 — 3 9 s. 1 . .1 F0 A o: .9 9 .s. 2 30 ( ) 0 20 0 1 s 6 2 2 文章编号 :6 2 3 0 (0 2)2 0 — 3 1 7 — 3 9 2 1 0 - 10
主要成长 部门 , 他认 为“ 在这些部 门中 , 革新创造 的可能
或利用新 的有利可 图的或至今 尚未 开发 的资 源的可能 ,
1位 、 商q蛊 区 =
q: u区域j 部门的区位商。 区域 j e: i 部门的产值。i 区 ei : 域的总产值。E: j 全国 j 部门的总产值。E 全国的总产值。 : 区位商指标反映区域比较优势。 一般而言 , 区位商大于
21 0 0年 l 月 召开 的贵州省 全省工 业发展大会 中指 劳动岗位 的产业优先发展。 0
出 ,工 业化是实现 现代化不可逾越 的历史 阶段 ” “ “ 、工业
国内的主导产业理论始于 2 世纪 8 0 0年代末 ,主导
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 、 协调发展 的关键 ” “ 、贵州发展 产业理论 的运用从 国家层次转 入区域层 次主要在 2 0世 的差距在工业 , 潜力在工业 , 希望 也在工业 ” 。那么 , 在众 纪 9 年代回 0 。国内学者参 照国外著名学者 的研究设 计 了 多工业部 门中, 贵州省应该 优先发展哪些产业?或者说 , 自己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 。如周振华(9 2 提 出“ 19 ) 增 哪些部 门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 巨大从而具备 了成为主 长后劲基 准 、 短缺替 代弹性 基 准 、 颈效 益基 准” 陈刚 瓶 ,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01
研究方法
说明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 线,包括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 。
02
03
模型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合 的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回归分析 、聚类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04
结论及建议
结论
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具 有明显的时空特征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在演变过程中表 现出明显的时空特征。从时间上看, 农业产业结构经历了多个阶段,如单 一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工业化 农业阶段和现代农业阶段。从空间上 看,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存 在差异,表现出地域性的特点。
者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时空演变过程,本研 究将揭示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规律和趋
势,为未来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将丰富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体 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
01
国内外研究综述
对国内外关于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及其 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介 绍了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贵州省农业产业结 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以适应 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未来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的发 展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通过 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 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贵州省政府将加大对农业产业 的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 措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和升级,推动贵州省农业产业 的快速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演变趋 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以上分析,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 演变呈现出多元化、高效化和现代化 的趋势。未来,贵州省应积极推进农 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与 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 附加值和竞争力。

贵阳市的主导产业

贵阳市的主导产业

师大地环学院夏天分析确定贵阳市的主导产业摘要: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

贵阳是国务院确定的“黔中产业带”、“成渝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内的重要中心城市,是一座以资源开发见长的综合型工业城市。

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生产基地之一,磷矿工、精密光学仪器是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之一,电子仪器仪表是全国五大生产基地之一。

航天、航空、电子是全国三大国际科学工业基地之一。

卷烟、磨具磨料、轮胎、钎钢、汽车配件、中成药等是全国重点生产基地,冶金、机械、化工、食品、建筑业已形成地方供应的五大支柱产业。

同时贵阳市现在也十分注重服务业的发展,生态贵阳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自然和旅游资源的富集之地,尤其适宜发展旅游、文化、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因此,贵阳市将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使第三产业达到较高比例,稳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同时三次产业都要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贵阳市经济近此年持续稳定增长,GDP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在贵阳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正确选择贵阳市的主导产业,合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决定贵阳市今后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一)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

所谓区域主导产业就是一国或者地区各个不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处于产业系统的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一个或者若干个产业部门。

区域主导产业与其辅助和配套产业共同形成功能齐备的地区产业群。

主导产业在地区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综合效率较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大,带动地区的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贵阳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贵阳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坚持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充分考虑贵阳市当前的主要经济和社会矛盾,既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又要重视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2)市场需求原则。

贵州省遵义市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贵州省遵义市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遵义市九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 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中,阿根廷队以7:5(点球大战4:2)击败法国队获得冠军。

两队共同为世人展现了一场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

有人说“这场决赛没有失败者”,这样说是因为()①为了伟大梦想而坚持不懈的个人是可敬的②为了共同愿景而精诚协作的集体是美好的③为了国家荣誉而奋力拼搏的团队是优秀的④为了冠军目标而无所不能的精神是强大的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张顺东和妻子李国秀身残志坚、自立自强。

夫妇二人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侄女,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张顺东夫妇的事例可以看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B. 张顺东夫妇践行着孝亲敬长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C. 抚养失去双亲的侄女是张顺东夫妇必履行的责任D. 照顾老人抚养孩子是张顺东夫妇应尽的法定义务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国人的内心,生活中运用的一些古语,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

以下古语表达了同类思想的是()①善为国者,顺民之意②治国有常,利民为本③欲足民者,莫如节用④欲寿国脉,必厚民生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9月2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这部法律立足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将为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 这说明了人大行使决定权B. 这体现了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C. 这表明了人大行使立法权D. 这部法律能完全遏制电信诈骗5. 这个夏天因高温重庆多地爆发山火,大型车辆无法到达火场,一群年轻人骑着摩托将救援物资一趟趟送往前线,被称为“山城骑士”;这个冬天处于疫情高峰的北京快递人员紧缺,来自全国各地的快递小哥冒着感染风险驰援北京,打响快递保卫战,被称为“逆行骑士”。

2023年贵州省各地产业布局及产业招商研究报告

2023年贵州省各地产业布局及产业招商研究报告

招商研究报告contents •引言•贵州省各地产业布局现状•贵州省重点产业发展分析•贵州省产业招商环境与政策•贵州省产业招商策略与建议•各地市(州)产业招商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引言01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报告背景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贵州省各地的产业布局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产业招商策略和建议,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报告目的报告背景与目的贵州省经济发展概况经济总量贵州省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实现稳步提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产业结构贵州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投资环境贵州省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本报告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贵州省各地产业布局及产业招商的实际情况。

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公开数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企业调研数据等,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数据来源研究方法贵州省各地产业布局现状02贵阳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了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贵阳市在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等领域具有较强的装备制造能力。

贵阳市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03020103农产品加工业遵义市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主要涉及茶叶、辣椒、竹制品等。

01白酒产业遵义市是中国著名的白酒产区,已形成了以茅台酒为代表的白酒产业集群。

02能源化工产业遵义市依托丰富的煤炭、电力等资源,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包括煤化工、磷化工等。

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乌江流域贵州段为例

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乌江流域贵州段为例

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乌江流域贵州段为例赵祖伦,杨家芳,孙小琼,赵卫权,文锡梅,罗时琴(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1)[摘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乌江流域贵州段为典型区域,研究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特征,对于园区空间布局优化、提档升级以及对农业扶持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运用平均最近邻法、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地理联系率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①将乌江流域贵州段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划分为12个类型,包括休闲农业、蔬菜产业、精品果业、茶叶产业、生态畜牧业、中药材产业、林特花卉、粮食产业、特色渔业、核桃产业、马铃薯产业和烟草产业等。

②乌江流域贵州段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分布整体呈聚集分布,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③乌江流域贵州段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分布整体呈组团状、带状的多中心分布特征,核密度值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安新区、乌当区、播州区、湄潭县和威宁县等区县;乌江中游是园区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上游和下游园区分布较为分散;④区域坡度、重要水系分布、交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水平等是影响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乌江流域贵州段;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建设是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有利于农村加快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整合地域特色产业资源,优化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布局提供参考。

2004年以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备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支持。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

2023年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

2023年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

2023年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要围绕()城镇空间格局,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结合起来,紧扣“3个100万”目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城镇“四改”,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稳住房地产投资。

A.“一群二带”B.“一群三带”C.“一群四带”D.“一群五带”答案:B国发〔2022〕2号提出,我省的战略定位是()。

A.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B.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C.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D.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E.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答案:ABCDE整体框架分成()个新思想加一个新任务加十二个具体部署,与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一B.一百C.一千D.一万答案:A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主战略是()。

A.围绕“四新”主攻“四化”B.“四区一高地”C.新型工业化D.旅游产业化答案:B对科教、()单独成章,因为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A.文化B.人才C.经济D.人民民主答案:B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上的中国特色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B.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答案:AB把“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作为主目标,把推动()、()、()、()作为主抓手,确定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

A.新型工业化B.信息化C.新型城镇化D.农业现代化E.旅游产业化答案:ACDE我们要立足实际、把握趋势,充分发挥()的基础作用和()的关键作用,千方百计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A.消费B.资本C.投资D.内需答案:AC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评判我省是不是真正推动了高质量发展,关键看有没有真正做到()A.有利于质量总量同步提升B.有利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C.有利于比较优势充分发挥D.有利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E.有利于人民群众增收致富F.有利于牢牢守好安全底线答案:ABCDEF要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数字化,着力提升()、()、()水平。

贵州产业链结构

贵州产业链结构



国酒茅台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 茅台酒是国酒,是我们中 国的骄傲;而对于一个贵 州人而言,茅台更是贵州 的骄傲,是我们贵州的掌 上明珠。一瓶茅台的价格 可能是几百或者上千,而 对于贵州人而言,茅台则 是无价的瑰宝。
贵州德江茶产业示范园区
德江茶叶产业示范园区是贵州省“5个100工 程”建设内容,是铜仁市15个省级重点农业示范 园区之一。 自2013年获省批复建设以来,该园区建设有 序推进,园区产业发展迅速,已引进经济实体6家, 驻进经营实体82家。其中:企业16家、专业合作 社8家、家庭农场58家,大中型茶叶加工厂2个。 土地流转2.07万亩,建成茶叶基地1.38万亩、白茶 苗圃349亩、设施农业蔬菜602亩、精品水果基地 408亩,定植草莓26万株,食用菌250万棒,林下 养鸡2.5万羽。 园区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分别在北京、上海、 济南、贵阳、深圳茶博会以及铜仁农产品交易会 上,鸿泰碧露、鸿泰茗珠、白兰春等茶产品获得 金奖4个、中茶杯评比特等奖1个、一等奖3个、优 质奖1个。园区拥有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1.3万亩, 有机茶认证面积0.04万亩,中国十大最具潜力 (红茶)品牌1个,中国著名品牌1个,园区所在 地合兴镇荣获贵州省十佳最美茶乡称号。 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办公楼、大门、沙盘、展示厅、茶青交易市场等 建设已相继完工,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 目前,园区已开工建设项目10个,实际完成投 资5.1亿元,总产值已达3.24亿元,带动农民就业 848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748元。
六盘水市西南煤都(中国 凉都)
六盘水市西南煤都(中国凉都) 六盘水市鹏城煤炭贸易公司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 是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现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 和钟山区四个县级行政区,有98个乡镇、办事处,1036个行政村, 144个居委会,土地面积9965.37平方公里,人口306万,其中,彝 族、苗族、布依族、回族等44个少数民族人口83.83万。市中心城 区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5万。 六盘水市资源富集,煤、铁、锰、锌等矿产资源达30余种, 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探明储量174亿吨,保有储量 168.2亿吨。 截止2006年12月,我市共有地方煤矿481对,其中正 常生产矿井数为223对,在建矿井54对。生产矿井中,按设计能力 分类:3万吨/年的199对、4-6万吨/年的177对、7-9万吨/年的40 对、10万吨/年以上的11对。全市共有从事地方煤矿原煤生产人数 34430人,从事焦炭生产人数4865人,从事洗精煤生产人数2979 人。 2006年1-12月,全市地方煤矿原煤产量2655.53万吨,同比增 长25.45%;洗精煤产量完成545.38万吨,同比增长47.50%;焦炭 产量完成485.85万吨,同比增长19.78%;煤焦总产值964914万元。 全市地方煤矿完成民用煤供应153.30万吨,电煤供应427.99万吨, 燃气煤供应92.39万吨。2006年,全市地方煤焦税费完成14.6亿元, 同比增长62%。 2007年元-5月,全市共有地方煤矿421对,其中在建矿井58 对,整改矿井53对,生产矿井310对。全市地方原煤产量769.69万 吨,完成年计划的27.29%,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51%。焦炭产 量169.97万吨,同比增长2.20%;洗精煤产量244.56万吨,同比增 长27.83%。

浅析新时期贵州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新时期贵州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新时期贵州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摘要: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文化和政治等因素,贵州经济水平一直都比较落后。

全国经济排名较为靠后,属于欠开发、欠发达地区。

新时期情况下贵州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远去,国家政策的支持,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这些都将是大环境下贵州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要在了解贵州经济发展进程现状下对这些环境进行分析,为贵州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贵州经济;历程和现状;机遇和挑战;建议Abstract:Due to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 cultural and political factors,Guizhou's economic levels have been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ranking of Guizhou province economy is far behind, leading to Guizhou province belongs to the less developed area.In the new cases,the environment of Guizhou's economy development has greatly changed.Besides,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not yet gone and what's more,the political support coming from the state ,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its own development will be great opportunities or threats in Gui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fter we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at present, we will analyze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mak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f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Guizhou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uggestions引言:贵州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属于西南腹地,有西南煤海之称。

公务员考试贵州出圈

公务员考试贵州出圈

贵州经验——文旅如何“出圈”?近日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一篇文章,极有可能直接出成下半年公考的考试题目。

那就是这篇《贵州文旅“出圈”之道》,这篇文章藏着文旅发展的核心秘诀和申论必考的五大题型。

谈旅游,越来越多人看向贵州;去旅游,越来越多人来到贵州。

贵州文旅为何屡屡“破圈”?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贵州村BA、村超赛事的爆火,为贵州文旅带来了活力。

这也是文章开场提到的贵州文旅背景。

现象级文旅体活动带给贵州的成果是,上半年旅游总收入超越了疫情前同期水平,这在全国实属罕见。

为什么选择贵州,产业持续发展的动能在哪?对这个问题的三层论述是文章的核心内容。

如果这篇文章出成国考的一篇材料,会从哪几个方面考?我根据其内容拆析为三大要点和五大题型。

视频稍长,但内容很重要,一定要耐心看完。

首先是三大要点,我们分别以文章的三层论述来分析。

第一层的小标题是:“走马观花”变“深层体验”创新产品供给带来游客“流量”。

而后,文章分别介绍了施秉县杉木河景区推出的夜游、夜漂、夜宿等新业态;从江县苗族民俗表演,让传统部落变成景点;岜沙苗寨的平塘特大桥将服务区与旅游区融合,变桥为景;以及荔波县通过“踏瀑戏水”等旅游项目,不断创新开发产品,做好山水文章。

这些介绍,其实都在指向一个核心,也是文章提到的“立足资源开发业态,创新产品供给。

”可以说这个规范词统领了本层的内容。

那么关于创新产品供给的目的是什么?供给对应的是需求。

随着人们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和体验感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当前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唯有不断创新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立足资源禀赋的优势,融入更多当地特色文化和社会资源参与,通过文化与科技赋能,让旅游产品有更深的文化内涵、更多的载体形态以及更精彩的展现形式,才能进一步满足游客的需求。

另一方面,创新产品供给,是让文旅主动适应人们旅游需求特征和旅游市场变化,用种类更多样、内容更丰富、内容更齐全的产品供给,来引导游客新需求、拉动旅游新消费、促进旅游新增长,这也是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消费拉动增长、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文旅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主导产业是如何界定的,结合贵州实例举例说明

主导产业是如何界定的,结合贵州实例举例说明

主导产业是如何界定的,结合贵州实例举例说明主导产业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起到引领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的界定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产业的经济规模和增长潜力、创新能力、对就业的贡献以及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带动作用。

以贵州为例,该省的主导产业主要包括大数据产业、茶叶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产业。

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这些产业。

以下是对贵州主导产业的分析:1. 大数据产业:贵州作为中国的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已成为该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贵州以充足的绿色能源和低成本的电力为基础,吸引了众多大数据企业的入驻。

贵州大数据产业园区的建设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贵州的经济增长,还促进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2. 茶叶产业: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茶叶生长。

贵州的茶叶产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中国茶叶第一省”。

贵州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茶叶产业的发展为贵州提供了重要的农业收入和就业机会。

3. 特色农产品产业:贵州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多种特色农产品。

贵州的苹果、葡萄、草莓等农产品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贵州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贵州的主导产业的界定是基于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战略。

主导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因此,合理界定和培育主导产业对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贵州,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农业发展对于地方经济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贵州农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本文旨在通过对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为贵州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一)测度指标体系构建为全面反映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本文从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

(二)测度方法及数据来源采用熵权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数据主要来源于贵州各年度的统计年鉴和农业部门的相关报告。

(三)测度结果分析1. 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测度发现,贵州农业生产效率逐年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应用。

2.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贵州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贵州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4. 农业产业结构: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贵州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产品产业链逐渐完善。

5. 农民收入:随着农业发展的不断提升,贵州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三、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一)政策支持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为贵州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科技投入科技投入的增加,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三)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市场需求与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贵州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通过对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贵州农业在生产效率、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贵州产业链结构分析

贵州产业链结构分析
万吨。
贵州省发展特色农业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不高。多年来,贵州农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农业 基础薄弱以及投入农业基础设施、新技术推广、劳动力培训等方面资金不足,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不高,影响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2、特色农产品原料生产与加工需求矛盾突出。原料基地建设滞后是贵 州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薄弱环节。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的专用、优质 原料缺乏,原料生产分散,规模化生产程度低,主要特色农产品品质不能满 足加工需要,影响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3、特色农产品市场建设薄弱。大多数特色农产品市场设施简陋,同时 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交易方式陈旧,市场化组织程度低,农村经纪人队伍 的发展不适应市场需要,农民进入市场渠道不畅,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4、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 多数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许 多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创新能力弱,多数企 业缺乏产品自主开发能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程度低,产品档 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5、资金投入短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贵州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 重要因素,如2005年,贵州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入仅23.28亿元,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2.29%,无力更新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加工工艺。特 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是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担保难、融资难,加之特 色农产品加工原料收购季节性强,正常周转流动资金量较大,资金供需矛盾 突出,难以满足正常生产需要。
第一产业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通过比较选择提出了全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16种 (类)特色农产品,其中特色种植业产品11种(类)。同时注重发挥区域 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贵州地理气候多样性和生物资源 多样化的特性,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 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在巩固烤烟、 油菜等传统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同时,选择具有贵州特点和市场前景的特色 农产品作为开发重点,集中力量发展马铃薯、烤烟、油菜、辣椒、蔬菜、 水果、中药材、茶叶、花卉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打造一批有特色、上规模

贵州省苦荞产业发展的SWOT—PEST分析

贵州省苦荞产业发展的SWOT—PEST分析

贵州省苦荞产业发展的SWOT—PEST分析作者:余霜李光陈庆富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6年第12期摘要将SWOT和PEST两种战略分析工具进行组合,作为开展研究的主要方法。

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分析贵州省苦荞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并从优势-机会、劣势-机会、优势-威胁、劣势-威胁4个方面提出应对的策略:把握外部机会,发挥内部优势;规避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遇;发挥内部优势,迎接外部挑战;规避内部劣势,减轻外部威胁。

关键词苦荞产业;SWOT-PEST分析;贵州省中图分类号:S512.9;F326.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16.34.009知网出版网址:http:///kcms/detail/50.1186.s.20161223.1729.014.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3 17:29:00苦荞也叫鞑靼荞,属蓼科植物,是一种古老的作物,喜好高寒气候,苦荞的人工栽培区域仅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和云贵川高原[1]。

苦荞除了含有禾谷类粮食普遍都有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质外,还含有叶绿素和生物类黄酮物质[2]。

荞麦是贵州省黔西北传统种植的杂粮之一,种植历史悠久[3]。

贵州荞麦种植以苦荞为主,苦荞种植面积占全国苦荞种植面积的1/12,总产量约4万t,近年来平均单产也在稳步提升[4]。

本文将产业经济学上常用的SWOT分析(S-strengths,优势;W-weaknesses,劣势;O-opportunities,机会;T-threats,威胁)与PEST分析(P-politics,政治;E-economy,经济;S-society,社会;T-technology,技术)结合起来,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论述贵州省苦荞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5-6]。

1 优势分析1.1 政治优势《贵州省“十二五”特色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以薏苡、苦荞、芸豆等为代表的特色杂粮生产,并带动加工、贮藏、保鲜、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贵州省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培育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建立起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渠道。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黔东南州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兼及黔东南州产业带平台构建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黔东南州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兼及黔东南州产业带平台构建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黔东南州高质鞍展的路彳密析——兼及黔东南州产业带平台构建方煜东(黔东南州水利投资集团公司,贵州凯里556000)摘要: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并且正在向一个稳定的、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上行进,在全国整体经济状况发展都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部分经济发展速度较为落后的地区应该在经济发展方面应按照自身经济状态进行高质量的发展路径规划。

以黔东南州为例,该地地区经济发展形式落后,在工业、科技行业的发展进程中还存在滞后,在新经济格局的发展状况下,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应该按照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路径规划。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黔东南州;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8-0103-03—、弓[言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并提出要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挥龙头带动的作用,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不断提升自身发展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8月25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国是论坛“能源中国”第二期上在谈及未来国内大循环靠什么驱动时称:中国需要一个以都市圈、城市群建设为龙头,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为主体,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为两翼的T+3+2”的结构性潜能大格局,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主角。

由此可知,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目标,而构建并依托都市圈、城市群建设,推进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内需,以及实施“两新一重”投资拉动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模式。

针对以上主要目标和相关路径,本文就黔东南州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高质量发展开展研究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交通强省视域下“低空开放”政策先行先试的可行性分析

交通强省视域下“低空开放”政策先行先试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有利于改善贵州乃至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 地位。把设立“低空开放特区”作为贵州省推进新兴领域制 造业集中集聚、提升发展的抓手,将会改善和提升身处欠 发达地区的贵州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目前,贵州 处于国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在贵州省率先设立“低空开 放特区”,通过技术创新型工业中心的建设,通过航空航天 电子产业与大数据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解决贵州高端 先进制造业缺失和短板的问题,建立内部循环消费大市 场,统筹带动旅游业、有机农业、健康养生业协调发展,大 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的先进 制造业,形成工业、农业、旅游业、健康养生业协同发展和 内部改善为核心的内向型发展战略,提升贵州产业分工档 次和地位,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赶超的目标。
· 18 ·
价值工程
交通强省视域下野低空开放冶政策先行 先试的可行性分析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First Trial of the "Low-altitude Opening" Polic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trong Transportation Provinces
摘要院如何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又有别于西部的新的发展道路,已成为贵州经济社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选择。“低空开放”政策 的先行先试,是推动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事实上,在贵州率先设立“低空开放特区”,不仅有利于促进贵州经济
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平衡发展,而且有利于改善贵州乃至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从而形成西南地区新
综上所述,作为首批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贵 州省积极推进交通强省建设,不仅重视“推进三张交通 网”,构建起了集水陆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而且对于 建设发达的民用航空快速网和广泛的通用航空基础网更 是极为重视,具有“低空开放”政策先行先试的独特优势和 条件。尽快在政策上寻求突破、设立“低空开放特区”,不仅 是主动出击、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突破口,更是尽快拉 动国民经济增长、成倍成十倍甚至百倍地增加 GDP 基数 和“建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 化多彩贵州”的必然选择,对于贵州今后发展乃至成为西 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贵州省工业结构分析及其调整战略

贵州省工业结构分析及其调整战略

本科学生学术论文(设计)题目:贵州省工业结构分析及其结构调整政策姓名:王能学号:124140516院系: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班级:2012级金融B班贵州省工业结构分析及其结构调整政策摘要:贵州省是中国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之一,就其原因还是其各产业结构的直接作用。

对此,本文主要获取2000-2011年贵州各产业结构现状的相关资料,运用区位熵分析方法,以全国为参考系,选取了贵州34个工行业结构、竞争力及其对全省工业总产值进行定量分析。

利用经济基础知识、数学知识和统计学基础知识,对贵州省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得出,贵州省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创性能力极弱、工业总量太小、管理体制不适应;轻、重工业比例结构有欠协调,科学技术水平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等缺点。

对此,本文采用前人的建议,对贵州省各地区各产业结构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1]。

关键词:贵州省;区位熵分析;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区域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所在。

贵州是中国自然资源富绕的省份,尤以能源、矿产、生物资源最具优势,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

但是,当前贵州省工业发展还存在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创新能力极弱、工业总量太小等四个突出问题[2]。

本文针对贵州省发展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各产业结构进行正确、全面、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有利于我们对贵州省的产业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提出一些对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有利的策略,加强各产业的发展,增强各产业间发展的协调性;有利于对本省现阶段及未来的各产业结构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使之能促进贵州各地区经济的高效发展,使贵州与国内各省间的差距缩短。

1、贵州工业发展概况2008年,全国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的背景下,贵州没有受到太大创伤,工业仍然高速发展,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由于近年来政策倾向性强,2008-2012年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在原有基础上产值都有所增加,表现出后发赶超的趋势,在调整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下面是贵州工业发展的大体情况。

2023年贵州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A卷

2023年贵州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A卷

2023年贵州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A卷材料一近年来,X 省先后成功申报并创建葡萄、棉花等 6 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聚焦全省范围内基础好、规模大、有特色、比较优势显著的主导产业,推动主导产业由县域的“块状经济” 向全省“带状经济”转变。

2022 年 6 月,第 29 届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全球榜单公布,夜光杯葡萄酒业公司旗下产品荣获 3 项金奖。

“依托 T 县的气候环境优势,积极布局葡萄酒产业,公司目前已研发生产干红、桃红两大系列七个葡萄酒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世界各地。

”夜光杯葡萄酒业公司谭董事长说,“我们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在生产端采用标准化栽培技术,提升酿酒葡萄的品质,通过领办合作社带动周边千余户农民增收。

同时,还依托酒庄开发酒庄旅游业态,年均接待游客 3 万人次。

”在棉花主产区 L 县的依力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相互配合,一块块小地块变成了平整的大条田。

棉农小艾种了 248 亩地,看着眼前平整好的大条田,他说:“以前棉花地都是小地块,高低不平,平整后就可以使用大型机械了,不仅减少了投入,还能提高棉花产量。

”“截至 2022 年底,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已达 100 万亩,比十年前增加 5 倍,棉花产效增长 40%;农民也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收入渠道更加多元了。

” L 县耿副县长说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全县棉花产业持续补链强链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先后成立了制种公司、轧花厂、纺织厂,不断提高棉花产业发展效益。

”守信集团郭董事长说,集团将继续开发家纺、服装等产品,完成从一粒棉种到一件衣服的全产业链发展。

目前,L 县近 50%的棉花已就地转化为纺织产品,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棉花全产业链发展集群已初步形成。

在 C 县塔格村,村民阿力正在播种冬小麦,“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下种均匀、播得直,同步铺设滴灌带,方便了后期我们的管理和采收。

”塔格村党支部刘书记说:“这几年,我们村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播种的小麦高产稳产,村民种植冬小麦的积极性很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1期SHI JINGJI 经济JIAO视角战略视域下的贵州主导产业选择研究赵普(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00)摘要:本文分析了贵州产业发展及主导产业的变迁,并对黔周边省区市主导产业选择情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全球经济竞争、区位条件变动、经济发展主题、发展阶段前提、金融危机背景、科技进步态势等六个方面对贵州主导产业选择进行战略分析,提出贵州主导产业选择的建议,并据此对贵州中长期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最后就贵州发展主导产业提出有关对策措施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主导产业;选择作者简介:赵普(1974-),男,山西襄汾人,贵州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812.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 ).2013.01.05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1-16-04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本质是经济总量的扩张与结构变动(主要是产业结构)的不断转换,两者相互促进的过程,而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动力之一,对中长期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的趋势将产生现实的影响。

贵州从古到今都是欠发达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量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对于该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具有重大而根本的作用。

而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动力之一,对贵州中长期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的趋势将产生现实的影响。

一、贵州主导产业的变迁及其与周边相邻省区市的比较研究1949年以前,贵州几乎没有现代产业,现代工业更是匮乏。

贵州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是一个极为贫穷的农业省,在“一五”、“二五”、“三年调整”时期,贵州重点发展冶金、电力、煤炭和食品工业,努力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1964至1976年,在“三线建设”的带动下,东中部地区一大批工业企业迁到贵州,从而陆续发展了航空、航天、电子、煤炭、冶金、机械等工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贵州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依托矿产资源和能源优势的基础工业比重逐步提升,新兴工业比重不断上升,轻工业比重有所下降,形成了以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为主的重工业体系和以卷烟、白酒、民族制药、特色食品等为主的轻工业体系。

2005年,能源工业占据了贵州省主导产业的首位,改变了长期以来一直以单一的烟酒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状况。

概括地说,建国以来贵州主导产业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1949年———1958年贵州主导产业是由传统农业型向传统工业型过渡,1958年到1978年,贵州主导产业有航空、航天、电子、制造业、冶金及电力等产业,1978年到1999年,贵州主导产业逐渐转变为卷烟、酿酒、原材料工业、电力产业等产业,2000年至今又增加生态畜牧业、制造业等产业。

1.黔周边各省区市主导产业的选择本文利用MATLAB 7.1和EXCEL 软件对黔周边各省(市、区)40个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黔周边各省(市、区)以选择第二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为主,且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与其他五个省区市相比较,贵州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高于其他5个省区市,1.1317)、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仅低于重庆1.249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低于云南、四川,0.9295)的影响力系数较高。

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来看,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5072)、交通运输及仓储业(2.4577)、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488)、化学工业(1.963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9184)、农林牧渔业(1.8654)。

2.本文还对黔周边省区市的经济增长和结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对各省区市的产业发展规划作了对比研究。

从工业化程度上看,湖南的工业化程度最高,重庆和四川也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重庆汽车、摩托车业已体现了在消费性领域的突破,广西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云南和贵州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集中表现在装备制造业实力较弱。

这与各省人均GDP 在全国的排名基本一致。

值得重视的是,对比研究显示:在黔周边各省(市、区)中,近年来发展较好、经济增长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的湖南和重庆与贵州的互补性最强,经济合作的意义理论经济学162013年第1期SHI JINGJI 经济JIAO视角更显著。

二、关于贵州主导产业选择的战略考量(一)全球竞争条件下,重新审视贵州主导产业的战略选择———需求结构角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由此决定了主导产业的选择不仅要符合传统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也要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对于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区域经济已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自我循环系统中得到发展,区域内产业发展应该瞄准全球市场与需求。

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选择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状况,应把那些市场需求弹性较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

总体来看,贵州需求结构尚属于最终消费拉动性,即满足本省的消费需求,还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

作为一个内陆山区,贵州过去选择主导产业主要是依靠本地区的需求和投资。

今后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合作问题,选择具有较高省外需求性的产业,这对于推动贵州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长远的意义。

(二)区位条件变动下,重新审视贵州主导产业的战略选择———供给结构角度区位条件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区域获得经济增长机会的可能性大小,区域供给资本、劳动力、土地、基础设施等的可获得性是区域产出,满足区内外需求的根本保证。

一国或地区所形成的产业的绝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与其区位条件密切相关,良好的区位条件有利于促成某些特殊产业的发展。

产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区位条件的因素,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区位条件的优势。

项目研究根据区位条件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因子、运输因子、劳动力因子、市场因子和集聚因子等)设定的综合评价体系,对贵州区位条件进行了定量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在一级指标上,贵州与西南四省区相比,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两方面。

从二级指标来看,贵州在矿产资源、非矿产资源、劳动力数量、能源供应与科学技术得分较高;而从三级指标具体来看,贵州省在森林覆盖率、煤炭储量、失业率、平均工资、平均工资、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以及电力几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以此为基础,项目研究重点分析了自然资源条件、劳动力要素、原有“三线建设”基础、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等区位条件对贵州主导产业选择的现实影响。

(三)经济发展主题下,重新审视贵州主导产业的战略选择———价值取向角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近几年来中共中央审时度势而反复强调的一个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而主导产业的特征决定了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扮演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角色。

当前,贵州省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重要时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从现阶段看,以主导产业选择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正确把握和处理好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技术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的关系、政府促进与体制创新的关系,着力推动增长动力由投资驱动型为主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增长途径由资源消耗型为主向效率提高型为主转变、增长机制由政府推动型为主向市场导向型为主转变,这样才能最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最终实现经济集约化增长的目标。

为此,在主导产业选择上应着力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以主导产业选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2)以主导产业选择促经济发展方式由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四)发展阶段前提下,重新审视贵州主导产业的战略选择———现实定位角度一国或地区的主导产业选择是与其所处经济增长阶段紧密联系的,主导产业的演进总是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阶段相适应。

课题组结合有关资料,对当前贵州所处经济增长阶段的进行了分析和判断:一是贵州经济总量和人均值都较低,面临着需要扩大总量和人均值的挑战。

二是贵州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化程度不高。

三是贵州经济发展正处于资源市场化的前期和资产价格的市场发现过程。

四是贵州经济发展正处于“边际收益递增”阶段前的基础设施完善时期。

基于此,贵州的主导产业选择要瞄准快速扩张经济总量和加快工业化进程。

对于贵州来说,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应把做大总量摆在重要位置,在做大总量的同时不断完善结构,通过结构的完善实现结构优化。

在调整现有结构时,不能仅以一个产业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而应集中做大做强几个,同时大力发展有优势的配套产业和非支柱产业。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要注重主导产业能启到的带动总量增长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贵州工业化进程还处于初期,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已进入工业化中期),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加快贵州工业化进程。

(五)金融危机背景下,重新审视贵州主导产业的战略选择———国际竞争角度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给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有利也有弊,一方面,金融危机暴露了我国产业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即长期以来的低附加值、粗放型的加工贸易产业经济172013年第1期SHI JINGJI 经济JIAO视角模式,另外,农业产业的安全性问题、大量资金都集中于虚拟的经济所带来的泡沫风险;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坚定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加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力度,更加注重劳动力就业等民生问题。

由于主导产业在国家或地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选择与发展事关地区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步伐。

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对于扭转结构失衡不利局面,提高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课题组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了贵州主导产业的选择。

应该说,贵州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的还是一些重工业部门及少数装备制备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贵州传统的比较优势。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贵州主导产业选择应放在这些部门或行业上,通过选择这些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的产业使贵州摆脱金融危机的困境,实现“率先突围”。

(六)科技进步态势下,重新审视贵州主导产业的战略选择———科技因素角度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具有吸收先进技术的潜力和较快的技术进步制度,这样才可能推动区域内产业整体技术进步的速度,从而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区域科技发展状况是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和条件,为此,本文分析了贵州科技的发展现状。

贵州传统支柱产业由于主要以资源为导向,因此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可持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