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优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
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
第1课时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1.知识目标:
知道国家利益的含义,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明确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2.能力目标:
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提升阅读及综合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爱国家的情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1.重点:
(1)国家利益的含义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2)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2.难点: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和教材,精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广泛查阅资料,搜集教学资源;精心编制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自学本课时内容,在有疑问之处做出标记;搜集典型人物事迹、名言,以备课堂交流展示。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2015年3月29日,也门战乱持续升级,根据中国政府统一部署,海军舰艇编队于29日赶赴也门,执行撤离中国在也人员任务。

500多名中国公民快速撤离,令世界赞叹。

材料二:1927年,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学。

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而且政治上受歧视。

有个洋学生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问题】对比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一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材料,深切感受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国家利益
活动一:观看视频《钱学森的艰难回国路程》
内容简介:钱学森,36岁时便已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其间,他曾随美国空军顾问团去考察纳粹德国的导弹技术,被美国空军授予上校军衔。

但是,这位世界闻名的导弹专家为了回到祖国经历了5年多的磨难。

【问题】作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钱学森为了回到祖国经历了5年多的磨难。

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以广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对伟大祖国,钱学森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活动二:阅读教材第87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
国字原作“或”,字形像以“戈”守卫“口”。

后来在字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构成“國”字。

【问题】结合篆书“国”字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教师归纳:
(1)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没有国土、人口和主权,国家就不能生存。

没有和平的周边环境、充分的能源供应和平等的贸易关系,国家就难以发展。

活动三:阅读教材第88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
【问题】上述举措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教师归纳:
(1)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其中,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上述举措的目的是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意义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文化繁荣和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安全。

目标导学二: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活动四:阅读教材第89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
除夕之夜,中学生小京一家围坐在一起,畅谈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他的奶奶说:“我希望小区环境更优美。

”他的爸爸说:“我希望咱们国家越来越强大。

”小京说:“我希望学习取得更大进步。


【问题】在新的一年你的愿望是什么?个人愿望与国家利益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活动五:对比探究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一天,正在比利时留学的我国实验胚胎学家童第周乘坐电车时,一个比利时人突然命令他站起来,要他将座位让给另一个比利时人。

童第周问他:“为什么必须让出座位?”那人说:“你们中国人没出息,连整个东北都送给日本人了,还强占着一个座位。

”童第周感受到奇耻大辱,他对那人大喝一声:“不准造谣!”他提高嗓门,在电车上向全体乘客宣告:“总有一天,我们要把侵略者赶出去!”这时,那家伙拿出照相机对着他,童第周豪迈地冷笑说:“照吧,先生,请写上‘我是中国人’。

我要说,你们对中国的污蔑是没有根据的。

”这位先生本以为中国人可以随便污辱,结果却碰了钉子。

童第周理直气壮,义正词严,给了那家伙一个严厉的回击。

材料二:一位从战火纷飞的也门撤离出来的中国公民充满感慨地说道:“3月30日早上紧急撤离,由中国驻也门大使馆组织了一共有34辆车组成的大型车队,也门政府军在前面用警车和装甲车护送。

一路上车队从萨那到荷台达总里程有大概220公里,中途要翻越三座山,海拔3000米。

路上我们大使馆已经与胡塞反政府武装进行了及时沟通,所以整个路上车程比较好,胡塞武装碰到我们这个车队,一听说是中国人,没有什么阻碍,一路放行的!”
【问题】对比两则材料,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教师总结:
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

反之,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

活动六:阅读两会导语,思考问题
2016年两会导语:两会召开期间将审议通过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决议法案,提出了新的五年建设计划,两会坚持改革创新和推动科学发展,坚持关注民生,集中讨论了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许多重大问题。

【问题】你从两会导语中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从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一方面指出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另一方面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生共同总结】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家利益的含义和内容,明确了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感悟到只有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因此,我们要做一个维护国家利益的人。

四、板书设计
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认识国家利益⎩⎪⎨⎪⎧含义内容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二者相辅相成二者是高度统一的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的第一框,教材内容分为两目:
第一目:“认识国家利益”
,通过“邓小平的爱国事例”和篆书“国”字的分解,使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及重要性;
第二目:“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通过“畅谈新年美好愿望”导入,说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利益观,养成维护国家利益的习惯。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及其重要性;
2、懂得维护国家的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学生提高自身的爱国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景交流、人物事例等活动,引导学生懂得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意识,积极践行维护国家利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的价值观;
2、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意识,积极践行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重点】
国家利益的作用。

【教学难点】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有关国家利益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下列叙利亚战乱的图片)
思考:谈谈你看到这四幅图片的感受。

教师总结:我们幸福的生活、安定的生产、和谐的秩序与国家密切相关。

同学们通过历史已经了解到,从1840年至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蹂躏了100多年。

国人曾有“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认识国家利益
(一)爱国情感
活动一:苏步青的爱国情怀
(展示苏步青资料)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

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祖国掌握科学,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

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吃饱,而当时日本的帝国大学还答应他保留半年的工资。

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打电报,请他前去任教。

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

祖国再穷,我也要
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1、思考:材料体现了苏步青的什么情感?
教师讲述:表达了浓浓的爱国之情。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不自觉地怀有爱国情感。

2、思考:为什么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情感?
教师总结: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以广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

这一片土地,养育了我们。

(二)国家利益的内涵及重要性
活动二:“国”的意义
(展示教材P87“探究与分享”)
1、思考:结合篆书“国”字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讲述:国字原作“或”,字形像“戈”守卫“口”。

后来在字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于是就构成了“國”字。

因此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人口、土地、战士(军事)、资源等。

2.思考:请阅读教材P87,分析一下什么是国家利益以及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

国家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没有国土、人口、主权和政权等,国家就不能生存。

(三)国家利益的范围
(展示教材P88内容)
1、讨论:上述举措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思考:分析一下国家利益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总结: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其中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目标导学二: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四)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活动三:新年说愿望
(学生阅读教材P89的“探究与分享”)
除夕之夜,中学生小京一家围坐在一起,畅谈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1、思考:在新的一年你的愿望是什么?
2、请简单阐述一下个人愿望与国家利益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讲述:愿望略。

每个人都渴望安居乐业、家庭和睦,都期盼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企盼就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它离不开国家利益。

活动四:“两会”展利益
(展示材料和图片
)
2017年3月8日,国家外交部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外交,体现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时刻铭记自己的入党“初心”,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更是我们党永不脱离群众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思考: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讲述:(1)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3)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4)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国家及国家利益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关注国家利益。

同时也知道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密切联系。

我们要维护国家利益,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随堂演练
搜集或者自己创作一首爱国诗歌,组织一次朗诵比赛,交流朗诵感受。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