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及砷化合物中毒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23
慢性中毒:
根据较长期间密切接触砷化物的职业史,出现皮肤、肝脏和神经系统 损伤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尿砷或发砷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现场职业 卫生学调查综合分析,排除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观察对象 具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 发砷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
ppt课件
18
b)体格检查: 1) 内科常规检查; 2)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及肌力、共济运动检查; 3) 皮肤科检查:重点检查躯干部及四肢有无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 着和色素脱失斑,指、趾甲Mees纹,手、足掌皮肤过度角化及脱屑等;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肝脾B超、尿砷或发砷、 胸部X射线摄片; 2) 选检项目:胸部CT、神经-肌电图。 健康检查周期:
ppt课件
24
诊断及分级标准
慢性轻度中毒 除上述表现外,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皮肤角化过度,尤在掌跖部位出现过度角化;疣状 增生;躯干 部及四肢出现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斑; b)慢性轻度中毒性肝病;(GBZ59)
d)慢性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GBZ247)
ppt课件
25
慢性中度中毒:
ppt课件
15
•五、实验室检查: •血砷、尿砷:接触者均增高。 •尿砷:正常参考值:0.01-0.26mg/L;故为较好的砷近期接 触指标。 (全血)血砷:应以当地的正常值作为参考。
•发砷:停止砷接触后,发砷可长期保持原有水平,是可作为慢性砷接触的 判断标准。
ppt课件
16
六、砷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GBZ188-2014)
a)肝功能检查:每半年1次; b)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II级及以上:1年1次; c)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I级:2年1次。
ppt课件
19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 职业病: a)职业性慢性砷中毒; b)职业性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检查内容:同在岗
ppt课件
20
离岗后职业健康检查(推荐性)
检查对象:砷作业人员。 目标疾病: a)职业性慢性砷中毒; b)职业性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检查内容:同在岗。 检查时间: 接触砷工龄在10年(含10年)以下者,随访9年;接触砷工龄在10年以上者, 随访21年,随访周期为每3年1次。若接触砷工龄<5年,且接触浓度符合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ppt课件
27
八、治疗原则
•急性中毒: •阻止毒物吸收:冲洗 •特效解毒剂:2-3次/天,2天后改为1次/天; •血液净化 •对症支持: •慢性中毒: •脱离砷的接触,二巯基丁二酸或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钠驱砷 治疗; •护肝、营养神经、抗氧化剂等辅以补硒、维生素C等对症支持治疗。
ppt课件
4、半导体工业
• 用以制造砷化镓、砷化铟等半导体;
5、医药工业
• 砷化合物用以生产抗梅毒药、抗癌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原发 性肝癌晚期) 、枯痣散
6、其他
• 纺织,颜料工业染色原料(雄黄、雌黄,深绿);玻璃工业中的脱色剂。
ppt课件
8
7、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
8、地方性砷中毒: 9、其他急性中毒:
上岗前: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
a)慢性肝病; b)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c)严重慢性皮肤疾病。 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病史及症状,如乏力、头痛、头 晕、失眠、四肢远端麻木、疼痛,双下肢沉重感、乏力、消化不良、肝区不适等;
b)体格检查: 1) 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消化系统,如肝脏大小、硬度、肝区叩痛等; 2)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及肌力、共济运动检查; 3) 皮肤科检查重点检查皮炎、皮肤过度角化、皮肤色素沉着。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 2) 选检项目:神经-肌电图、尿砷、肝脾B超。
ppt课件
22
急性中毒:
接触反应的症状加重,并具备以下一项者: •1、急性气管-支气管、支气管肺炎; •2、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表现; •3、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 鉴别诊断: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胃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多发性 神经病时与格林巴利或多发性神经病鉴别。
ppt课件
21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GBZ83--2013
急性中毒诊断原则: 根据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砷化合物的职业史,出现以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 损伤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尿砷或发砷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现场职业 卫生学调查综合分析,排除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接触反应: 短时间接触大量砷及其化合物后出现一过性的头晕、头痛、乏力、或伴有 咳嗽、胸闷、眼结膜充血等症状,24-72小时观察,消失和好转。
ppt课件
13
•四、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
1、急性胃肠炎:砷酸盐、三氧化二砷
2、中毒性心肌炎表现及休克: 3、神经系统损害: 4、中毒性肝、肾损伤 5、其他:
ppt课件
14
(二)慢性中毒 1、皮肤改变:
最常见为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疣状增生。色素沉着遍及全身,尤以非暴 露部位为多,呈小点状或花斑状。 2、肝肾损害: 3、类神经症: 4、周围神经病: 5、砷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肺癌和皮肤癌。
• 如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砷酸、砷酸盐(五价砷化合 物)、亚砷酸盐(三价砷化合物)巴黎绿(乙酸铜和偏砷 酸铜复盐);
• 有机砷化合物如甲基砷酸锌、甲基砷酸钙、甲基砷酸铁
胺等。
ppt课件
3
常见化合物:
ppt课件
4
• 砷的毒性:
• 砷及其固体化合物的急性毒性与水溶性有关。
• 元素砷毒性很低。
• 雄黄和雌黄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毒性低; • 有机砷毒性偏低。 • 砷的氧化物和一些盐类等绝大部分属于高毒类物质; • 三价砷化物的毒性较五价强,以三氧化二砷毒性最强。其次
• 主要蓄积:毛发、指甲皮肤和骨骼。
ppt课件
11
砷对血脑屏障透过力不强,可透过胎盘。 排出:
无机砷在体内主要经甲基化进行解毒,生成二甲砷酸、甲砷酸,他们和 少量的原型砷主要经尿排出,每日可排出日摄取量的70%; 有机砷排出稍慢,粪便、汗液,乳汁、呼气、毛发及皮肤脱屑也能排出 排除少量砷。
ppt课件
ppt课件
6
2、制造农药 •杀虫剂:用砷生产砷酸铅、砷酸钙、亚砷酸钠、亚砷酸 钙、无氧化二砷、巴黎绿等。 •杀菌剂:甲基砷酸锌(稻脚青)、甲基砷酸钙(稻宁)、 甲基砷酸铁胺(田安)等 •3、砷酸钠作为木材防腐剂、除锈剂、除草剂。
ppt课件
7
3、冶金工业
• 砷与铅、铜制造合金,可增强其抗腐蚀性和耐磨性,用于制造火车的火 箱板、汽车散热器等;
砷及砷化合物性
砷(arsenicAS)元素,原子量74.92,熔点817℃,沸点 615℃,可升华。 有黄、灰、黑褐三种同素异构体。其中灰色晶体具有金属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硝酸、王水和热碱液,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
ppt课件
2
• 常见化合物:
• 雄黄(As2S)和雌黄(As2S3); • 砷的氧化物和一些盐类:
28
ppt课件
29
12
毒性机制
砷是原生质毒。 与—SH结合,使含巯基的酶、辅酶和蛋白质生物活性及功 能改变,尤其是甲基化三价砷毒性最强。 抑制含巯基酶活性,干扰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能量代谢; 砷还可与DNA聚合酶结合干扰DNA的合成与修复; 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引起通透性改变; 砷具有一定的致畸性; 三价砷的致癌性公认。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 三、毒代动力学
• 吸收: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职业中毒以后两种途径为主。
三价、五价砷化合物、有机砷化合物在肠道吸收率80%, 砷酸、三氯化砷等经皮肤吸收。
• 砷在血中转化为三价,与蛋白质或氨基酸中的巯基结合, 随血液分布至全身组织,主要为肝、肾、胃肠道、脾、肌 肉、肺等,故从血液中清除快;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 全身泛发性皮肤过度角化、疣状增生;或皮肤角化物脱落形成溃疡、 长期不愈合; •b) 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GBZ59); •C)慢性中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GBZ247);
ppt课件
26
慢性重度中毒
中度中毒的症状加重,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肝硬化; b)慢性重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GBZ247); c)皮肤癌(GBZ94)。
ppt课件
17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
a)职业病:
1)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见GBZ 83)
2) 职业性砷所致肺癌、皮肤癌(见GBZ 94)
b)职业禁忌证:同上岗前。 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 除询问上岗前检查所列症状外,重点询问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 咳痰、痰中带血、咳血、胸闷、呼吸困难;
五氧化砷、二氯化砷等;
•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砒石、信石、白砒,为白色粉末,微 溶于水,易升华(193℃);
ppt课件
5
二、接触机会
•砷在地壳中含量并不大,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主要是以硫 化物矿的形式存在如雌黄、雄黄和砷黄铁矿。与其他金属共 生。无论何种金属硫化物矿石中都含有一定量砷。 •1、砷矿冶炼:砷主要是从焙烧冶炼铅、锌、铜等金属矿的 烟道灰或矿渣中提取,因经过可生成白砷(AS2O3),升华 提取成高纯度成品后,经加热还原或加入氯气生成三氯化砷, 再加氢气还原制的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