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 第22讲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件 苏教版必修1 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6
d
7
O2吸收量 0 3 4 7
第十第二页十,编二辑页于星,期编一:辑十四于点星二十期四四分。:二十点 五十六分。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思路点拨:种子有氧呼吸吸收O2量与释放CO2量相等,无氧呼吸时 不吸收O2但放出CO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吸收O2量 小于放出CO2量,可知a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产 物是酒精,很少产生乳酸;b条件和c条件下既有有氧呼吸,又有 无氧呼吸;d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
粒体。
第十第一十页,一编页辑,于星编期辑一于:十星四期点四二十:四二分十。点 五十六分。
命题视角1 细胞呼吸过程的考查
【例1】 (2009·上海卷,30)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
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所示。若底物是葡萄
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CO2释放量
a
10
b
8
6 层生物膜。
(5)如果O2供应不足,则人体内C6H12O6的分解产物是 乳酸 ,释
放的能量 少 ,反应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 。
解析:据图解分析1、2、3分别为丙酮酸、H2O和CO2;4、5为有氧
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能量(少量),6为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 (大量);线粒体是丙酮酸彻底分解的场所;氧气从红细胞(1层)出
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
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
应,变成灰绿色。
第十第八十页,八编页辑,于星编期辑一于:十星四期点四二十:四二分十。点 五十六分。
第十第九十页,九编页辑,于星编期辑一于:十星四期点四二十:四二分十。点 五十六分。
(3)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
线。
如图(点线)所示(所绘曲线应能表现下降趋势,并经过Q、B以及P
点在x轴上的投影点)。 (4)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 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 一样多 (填“一样多”或“更多”或 “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 1/3 。
思路点拨:本题以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随O2浓度变化的特点,综合考查了学生解读曲线、根据已知 曲线画未知曲线的能力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 Q点只进行无氧呼吸,P点只进行有氧呼吸,B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释放的CO2量相等,R点释放的CO2量最少,此时有利于蔬菜运输。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 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C→A→B(或C→B→A→B) ;无氧条件下的 装置序号:D→B 。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其它合 理答案亦可)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可有错别 字) 代替。
在蔬菜、水果保鲜中, 增加CO2浓度(或充入 N2)可抑制细胞呼吸, 减少有机物消耗
第八第页八,编页辑,于编星期辑一于:星十四期点四二:十四二分十。点 五十六分。
特别提醒
种子、蔬菜和水果在贮藏时都应在低温、低氧条件下,不同的是种子还应保持干 燥,而蔬菜和水果应保持一定湿度,低温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标准,一般为零上低 温。
【例】 (2010·深圳九校联考)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
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
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 图Ⅰ(A~D)所示:
第二第十二页十,页编辑,于编星辑期于一星:期十四点:二二十十四点分五。十六分。
不
呼吸场所
质中,第二、三阶段 在线粒体内
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 中
同 分解产物
CO2 和CH2
点 释放能量
释放大量能量
特点
有机物彻底分解,能 量完全释放
CO2和酒精或乳酸 释放少量能量
有机物没有彻底分解, 能量没完全释放
相互联系
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 生命活动需要;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 全相同
无氧呼吸; ④酒精量=CO2量→只进行无氧呼吸; ⑤酒精量<CO2量→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多余CO2来自有氧呼
吸; ⑥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第十第四十页四,页编,辑编于辑星于期星一期:四十:四二点十点二十五四十分六。分。
命题视角2 呼吸作用相关曲线的考查
【例2】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 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遮光处于黑暗状态。
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强度的测定。
(2)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在温度、O2含量分别为 10℃、
1.0% 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3)图中数据反映出当O2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
度一般 保持相对稳定 。其原因是 酶的数量限制(或线粒体数量限
制) 。 (4)就图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 温度、
第十第六页十,编六辑页于星,期编一:辑十四于点星二十期四四分。:二十点 五十六分。
(5)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 降低 氧浓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你认为氧浓度应调节到 R 点的对应浓 度,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试说明理由: 此时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 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最少 。
即时突破
1.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长方框内依次写出1、2、3
所代表的物质。
(2)在椭圆框内依次填出4、5、6所 代表的能量的多少(“大量”或
“少量”)。
少量
丙酮酸
少量
大量
H2O
C2O
第三第页三,页编,辑于编星辑期于一星:期十四四:点二二十十四点分五。十六分。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线粒体 ,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 丙 酮酸 。 (4)人体内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至少要通过
第十第七十页七,页编,辑编于辑星于期星一期:四十:四二点十点二十五四十分六。分。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
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
O2含量分别为3℃、3.0% 。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CO2的产生场所 是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
第十第页十,页编,辑编于辑星于期星一期:四十:四二点十点二十五四十分六。分。
解析:解读表格时首先要注意纵横表头,然后依次纵向或横向解 读,注意观察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如果出现像10℃、1.0%时 的异常数据时,要注意分析其原因。本题要观察呼吸强度的变
(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
(2) P 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由纵轴、CO2生成量 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 氧浓度逐渐增
大的过程中,无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 。
第十第五十页五,页编辑,于编星辑期于一星:期十四点:二二十十四点分五。十六分。
(2)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3)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开
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
第五第页,五编辑页于,星期编一辑:十于四点星二期十四四分:。 二十点 五十六分。
2.影响细胞呼吸的外部因素
因素
原因
最适温度时,细胞 呼吸最强,超过最 适温度呼吸酶活性 温 降低,甚至变性失 度 活,细胞呼吸受抑 制;低于最适温度 酶活性下降,细胞
适当降低氧气浓 度,抑制呼吸消 耗,延长蔬菜、 水果的保鲜时间
第七第页七,编页辑,于编星期辑一于:星十四期点四二:十四二分十。点 五十六分。
在一定范围内, 细胞呼吸速率 随含水量的增 水 加而加快,随 含水量的减少 而减慢
CO2是细胞呼 吸的产物,对 CO2 细胞呼吸有抑 制作用
将种子晒干,以减弱 呼吸消耗,有利于贮 藏
第二第十二一十页一,页编,辑编于辑星于期星一期:四十:四二点十点二十五四十分六。分。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
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
呼吸受抑制
曲线
应用
①低温下贮存 蔬菜、水果。 ②大棚蔬菜夜 间适当降温以 降低呼吸消耗,
提高产量
第六第页六,编页辑,于编星期辑一于:星十四期点四二:十四二分十。点 五十六分。
O2浓度低时,厌氧 呼吸占优势;随O2 浓度增大,无氧呼 吸逐渐被抑制,有 氧呼吸不断加强; O2 但当O2浓度达到一 定值后,随O2浓度 增大,有氧呼吸不 再加强(受呼吸酶数 量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第页,二编辑页于,星期编一辑:十于四点星二期十四四分:。 二十点 五十六分。
特别提醒
①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②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③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④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
3.实验中的关键步骤
(1)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 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特别提醒
该实验为对比实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都为实验组。
来,穿过毛细血管上皮细胞(2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再进入
线粒体(2层),其至少要通过6层生物膜;如果O2供应不足,则人 体部分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第四第页,四编辑页于,星期编一辑:十于四点星二期十四四分:。 二十点 五十六分。
考点2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1.影响细胞呼吸的内部因素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一般情况下,旱生植物小于 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第11讲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考点1 细胞呼吸的过程分析及比较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分析图
第一第页,一编辑页于,星期编一辑:十于四点星二期十四四分:。 二十点 五十六分。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反应条件
需要O2、酶和适宜的 温度
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 宜的温度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
答案:D
第十第三十页三,页编,辑编于辑星于期星一期:四十:四二点十点二十五四十分六。分。
规律方法:在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物质变化的数量关系时有如下规律: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③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方式同 56.6 42.4
20.0%
5.4 33.6 65.5 100 74.2
40.0%
5.3 32.6 67.2 102 73.5
第九第页九,页编,辑于编星辑期于一星:期十四四:点二二十十四点分五。十六分。
(1)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在实验环境条 件上应特别注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即时突破
2.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 和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 放量,其数据如表所示(表中为相对值)。请据此分析回答:
CO2 O2 温度
3℃ 10℃ 20℃ 30℃ 40℃
0.1% 1.0% 3.0%
6.2 3.6 1.2 31.2 53.7 5.9 46.4 35.2 6.4 59.8 41.4 8.8 48.2 17.3 7.1
化,采用的观察指标是测定CO2的含量,但是光合作用会吸收
CO2,为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所以实验时要遮光。呼吸作用最弱
的时候,消耗有机物最少,最利于保存蔬菜。据表分析在3℃、
3.0%时释放CO2最少,但是此时因为有O2,所以蔬菜仍然会进行有 氧呼吸,同时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