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二单元教读引领课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第二单元教读引领课教案2
【课题】回忆性散文
【课型】角度引领课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并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2.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
【教具与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知识掌握不牢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代目标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寿镜吾,大家还记得寿镜吾先生是怎样一位老师吗?
(明确:是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是一位拿着戒尺,看似严厉,实则慈祥的老先生。
)
除了寿镜吾老先生,令鲁迅一生深情怀念的还有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谁?鲁迅为什么会怀念一位日本老师呢?鲁迅对他到底有怎样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藤野先生》。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初读课文,筛选信息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目标导学二:梳理事件,把握文章内容
1.请快速默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我”在日本留学时的相关经历以及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二)分组研讨,组内合作
目标导学三:品析语言,感受文本独特风格
鲁迅先生的文章自成一格。
他的文章不仅能表现某种文体的一般性特征,也掺杂着他独特的个人魅力。
本文表现了他怎样的写作风格呢?请同学们做简要分析。
(三)组间互助,答疑解惑
跳读课文,知语言特点
(四)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善用反语】
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明确:“标致”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对“清国留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表现了他们思想空虚、庸俗麻木的本质,表达了作者的极端厌恶之情。
小结:反语修辞是鲁迅先生的一贯文风,这既是因为当时受时代影响不敢直书其志,又是鲁迅先生对语言高度锤炼的结果。
【语言表达精确,意蕴深刻】
品析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明确:帝国主义者把弱国的人看作低能儿。
而日本“爱国青年”用这个反动观点看待中国留学生,便认为考试及格的鲁迅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
中国当时确实是弱国,但这并不能说明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国人都是低能儿。
“弱国”与“低能”并无必然联系,其逻辑是十分荒谬的。
作者这样写,体现了极端愤慨的情感。
小结:鲁迅先生十分注重对文字的修改及锤炼,常常以一二词即可高度表达其思想感情,字里行间饱含深刻意蕴。
【善用白描手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自主完成《同步练习册》第五课的积累运用部分并自纠。
四、反馈检测,布置作业:
1.必做部分:完成《伴你学丛书》相关练习;
2.选作部分:阅读《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