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是在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生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就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认识
以及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等方面谈点肤浅的
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
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
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
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问题的一种
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的学习研究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
它的功能
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
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
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
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
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
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二、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1.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
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
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
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
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
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
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等等。
2.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作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切入口,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
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放题
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
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
无论是改造陈题,
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
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
3.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
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予以解决。
以下的问题均可做为数学研究性问题来进行讨论:(1)购房贷款决
策问题;(2)对当地或国家近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调查,预测今后人口数量;
(3)气象学中的数学问题;(4)当地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耕地面积;(5)无盖盒子的最大容积问题;(6)商品营销策略问题等等。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数学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实施中,数学教师观念
转变是前提,同时要求数学教师也要进行角色的转换。
首先,数学教师应是学习者。
因为,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因此数学教师要摸清学生在数学
研究性学习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特点,以学习者的身份去体验数学研究,以学习
者的立场参与其中,去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学会向数学提问,学
会向数学问题解决提问。
其次,数学教师应充当指导者。
为此,数学教师在选题
阶段,要针对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条件、特点,开发
设计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
在方法上,教师也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鼓励学生不断
对实施方案进行微调。
再有,数学教师应充当评价者。
这里的评价包括两方面,
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多
注重过程,注意激励与导向的结合。
二是数学教师对自身的评价。
数学教师应当
去反思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强化评价意识。
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目前,“研究性学习”仍
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
的挑战,让我们共同走进“研究性学习”吧。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1,5,31。
[2]程太生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3]霍益萍张人红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教育发展与研究,2000,11。
[4]文可义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价值[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