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论文(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关怀论文(5篇)
人文关怀论文(5篇)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儿科门诊与住院患儿400例作为讨论对象,其中男233例,女177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5.41.3)岁。

纳入标准:(1)非危重症,高致死性疾病,如急性脑膜炎;(2)非特异性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发育不良;(3)患儿家属正常,无特别人格;(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根据入院挨次,根据挂号数字奇、偶性将患儿分别纳入对比组、观看组各20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家属陪护状况、病种、门诊或住院收治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比组
根据医院儿科门诊与住院护理管理方法,根据病种执行相关护理路径,主要内容包括接待、帮助诊断、门诊用药、对症护理、体征监护等。

1.2.2观看组
强调人文关怀,在门诊观看室、输液区、病区等区域划定人文关怀区。

事前组织护士进行培训,组关怀护理小组,学习把握基本的人文关怀方法,对象为患儿及其家属,针对护理路径制定相应的人文关怀策略,主要内容如下。

(1)转变观念,以患儿为中心开展护理:入院时,热忱接待,做好舒适护理,关注细节,如伴有发热,预见性实行抗发热措施,而不是先办手续;提
高工作效率,如候诊区患儿已入睡,可支配至角落休息,待排号后由护士特地提示;做好区域管理,如支配护士做好候诊区管理,逐一记录患儿症状表现,询问病史,供应热水、保温袋;培育护士高度责任感,护士应感同身受,以对待晚辈而非对待患者的态度开展护理工作。

(2)做好技术性操作人文关怀:很多患儿可怕扎针、输液、吃药、住院,开展临床技术性护理时,应注意手法,尽量减轻患儿苦痛,同时赐予言语关怀、抚触,采纳言语激励促患儿协作;鼓舞家属陪护,传授家属基本的护理技巧,如伴有消化道不适患儿,应做好护理、温度护理,减轻肠道刺激。

(3)做好家属人文关怀:陪护家属多为父母、祖父母与外祖父母,关怀则乱,护士应换位思索,赐予多方面支持,包括:具有预见性及早发觉、处理急重症;客观真实的阐述患儿状况,不拖沓;热忱接待患者,以自信的言语、真诚的态度促家属镇静、冷静,以达到有效沟通,准时把握患儿病情;准时处理诊治期间消失的特别状况,如患儿突然哭闹、自述痛苦刺激等,不推卸责任,准时分析缘由,解决问题;满意患儿及其家属合理需求,如部分家属觉得候诊室较冷,可赐予适当保暖措施,部分家属觉得等候时间过长,可支配医师赐予预处理;订正家属错误行为、认知,护士应从职业角度动身,订正家属错误行为、认知,如部分患儿病情相对较轻,并无输液需要,但家属仍要求输液,不应敷衍了事,随便答应,应有理有据的阐述药物治疗可行性、输液可能带来的风险等,若家属仍执意要求输液,再通知医师进行宣教,若仍要求需要,才考虑输液。

1.3观看指标
患儿不依从率(如皮下注射时哭闹、拒绝服药等),门诊患儿病情加重、恶化转住院率,输液率。

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患儿家属满足度。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组患儿不依从率15.5%(31/200)、门诊转住院率10.56%(15/142)、输液率41.0%(82/200)高于观看组 6.5%(13/200)、门诊转住院率3.5%(5/140)、输液率35.0%(7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看组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患儿家属满足度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争论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第2篇
1.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如在教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可以采纳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来提高同学的乐观性,通过人物展现来让同学回答"他们'分别提出了哪些先进的理论学问,而这些理论之间有何关联性,其中又有哪些是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问题,让同学在课本中找寻答案或是对以往所学学问进行回顾,实现以同学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2.正确熟悉和处理师生间的冲突。

老师处于教育者、管理者的地位,而同学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这些关系构成师生关系对立和冲突,老师要正确熟悉和处理这些关系。

首先,要防范于未然,重视出示冲突的转化,把教的目的转化为学的目标,把老师的管理意图转化为同学的自觉行动,敬重同学的人格,留意同学的个体差
异,加强区分对待。

其次,一旦消失对立和冲突,老师肯定要冷静镇静,从而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良好心情来感染同学,不要讽刺挖苦同学,尽量避开冲突的激化,对一时解决不了的冲突,可以实行"冷处理'的方法,以后渐渐处理。

这样不仅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实现了人文关怀教育。

二、以关注同学的共性进展和需求为人文关怀教育的途径
虽然高中历史需要同学记住的学问点比较多,但也不是单靠死记硬背就能猎取高分,教学中要能体会到历史学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比如康有为,梁启超,林则徐等爱国人士的行为,对同学而言都是精神的洗礼,所以老师需要依据同学的不同需求进行教育。

1.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怀和留意学习成果好的同学。

许多老师只注意成果优秀的同学,不关怀成果差的同学,认为他们成果差是不努力造成的,跟自身的教学观念没有关系。

其实不然,假如老师多关怀和鼓舞成果不好的同学,询问他们落后的缘由,并由此依据同学的内心想法来教学,就能很好地实践人文关怀教育的理念。

比如在讲"辛亥革命'时,老师以巩固以往所学学问为前提,提出近代历史上我国在查找救国救民道路上做了哪些探究,结果是怎么样的,造成这样的缘由又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同学的回答可能不完整的,那么老师首先要引导同学回答得越完整越好,其次是考虑到成果较差的同学感受,给他们多点时间在书本上找答案,并对他们的回答赐予鼓舞性评价。

而对于理解力量较差或是跟不上上课节奏的同学,老师可以利用自习的时间进行询问,并赐予辅导,通过老师关怀,既能增加同学的学习动力,也能让其他同学学会自主关怀他人。

2.依据同学的共性进展,进行分层教学。

比如有的同学对书本学问把握得较为坚固,而有的同学则是记不住具体的学问点,但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大事方面的力量较强,那么老师就可以通过分层进行教学。

还是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老师对其要求是能熟识把握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制度、同盟会的建立和三民主义的内涵、武昌起义大事等书本阐述的学问点;对于理解力量较强的同学而言,则以考查他们依据史实来分析问题的力量和评价历史大事的力量为重点,类似于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还是必定进行探讨。

除了书本学问和力量的培育外,关于历史大事所传达的精神也是老师需要重点教育的,在"辛亥革命'中烈士的鲜血,孙中山先生不怕挫折、奋勉向上的精神,以及制订的"临时宪法'所体现的"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都是老师不容忽视的内容,也是突显人文教育的内容。

三、以重视同学的道德水平和健全的人格为人文关怀教育的重点
人文关怀教育的关键目的是为了让同学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互帮互助,合作式的学习模式,通过历史课本中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教育同学要有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

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让同学通过演讲的方式介绍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反映了什么精神?先将同学进行小组分组,让他们各拘束上课之前分工收集关于的资料,并争论评价,这样在演讲时才能发挥自己小组的特色和对大事的独特见解。

此外,经过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相互探讨性学习,也能克服以往独立学习的弊端,学会乐于共享,当以后遇到问题时,同学之间能互帮互助,尤其是成果不好的同学能主动去关心成果差
的同学。

老师在课堂上多让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和沟通,不仅有助于他们道德素养的提高,让同学朝着乐观开朗的性格进展,而且受到历史人物和大事的感染,能有效地建立起爱国精神和社会使命感。

四、结语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第3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