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学年奉贤区调研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2016年1月)一、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当图像“遭遇”数字
①大数据似乎一夜之间渗透进人们的生活,
人们却还没来得及给自己身处的时代起一个
确切的名字。
一说是图像时代,一说是数字时代。
可以肯定的是,这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
基本方式:一是文字,一是图形。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它们时而交错,时而分离。
②500年前达·芬奇在一位建筑家《建筑十书》的插图中,画了一个有两种不同姿势的
《维特鲁威人》:
③自古希腊至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人们终于完成了对透视法的研究和运用。
把这些
经验感性空间和逻辑理性空间结合起来,画家们可以在二维平面上再现客观空间的三维视觉
真实感。
透视法成了确立文艺复兴美术里程碑地位的奠基石之一。
比如达·芬奇《最后的晚
餐》,巧妙地设置在米兰圣玛丽亚感恩教堂的墙壁尽头。
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人们的视线
在穿过一扇扇的门远远看去时,其天花板的透视线、厅堂的建筑结构,随画面做了自然延伸。
最绝的是十二门徒分在两侧,这四组人像愤怒、惊恐、怀疑、剖白,在视线上的冲突、紧张
和透视线的互相作用和引导下,最终落点全部都汇聚到耶稣的脸上。
④今天,数字和图像再一次生成令人惊艳的新视觉图像方式,强力冲击了对于传统图像
的产生和认知。
视频、文献、图像、视觉符号等形成的泛视觉的图象,直接影响了美术的创
作方式和呈现方式。
从美国超写实主义画家查克·克劳斯的艺术之路,可以看出时代新兴科
技——电脑对艺术家的影响。
最初他用手指头蘸丙烯和油画颜料,模拟照片作画,后来他的
画面追求电脑数字生成的色块图案逐格堆积,形成具有马赛克般花纹透明玻璃感的逼真肖
像。
⑤图像和数字的合力能不能超越文字的垄断和隔膜,更有效地助力人类文明的发展呢?
几千年前,传说人类之间由于语言不通,使通天的巴别塔不断建造和不断崩塌,充满了冲突
和悲剧。
海德格尔质疑人类建造的方式出了问题:“把世界有意地制造出来的这种无条件的
贯彻意图的活动,被无条件地设置到人的命令的状态中去,这是从技术的隐蔽本质中出现的
过程。
”他对于这种违背自然规律和人的天性的技术征服充满了担忧,所以他认为“归根到
底,这是要把生命的本质交付给技术制造去处理”。
海德格尔质疑人们的生存模式,“是我
们诗意的栖居吗?也许我们完全非诗意地栖居着”。
他把艺术和科学并列为现代的根本现象,
把让生活变得美妙的艺术,“视为人类生命的表达”。
⑥海德格尔描述了一种不同于中世纪的和古代的现代世界图像的时代。
当然他的“图像”
是有深意的。
他说:“图像在这里并不是指某个摹本,而是指我们在‘我们对某物了如指掌’
这个习语中可以听出的东西。
这个习语要说的是:事物本身就像它为我们所了解的情形那样
站立在我们面前。
”“所以,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
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
⑦今天所说的大数据,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图像。
数字要累积成海量(Volume ),具备各
种信息种类和来源的多样化(Variety ),再进行快速有效处理(Velocity ),经过筛选提
取分析成为可共享的价值诉求(Value )。
而图像也只有经过上述4V 的综合,才能生成感知
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图像方式。
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把握了图像就把握了世界,因为图像不是
图像方式。
也不能简单地担心可视化时代的文字会被图像代替,因为图像方式的内涵和深层,
是对语言方式的理性逻辑和抽象分析。
现在看到图像时,它的背后却是数字,而这一大串数
字一旦发生重组和变更,就会产生万花筒般的新图像。
1.标题中“遭遇”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中,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分开的双腿碰触到圆圈边缘,正好形成等边三角形
②当他站直时,水平伸出的双臂等于身高
③以肚脐为圆心划一个圆时,向上抬举的手臂的指尖触碰到圆圈边缘,并且正好和头顶相平
④他所展现的比例精妙与和谐,成了将数字和图像结合的经典名作
⑤这是一个四指为一掌,四掌为一足,六掌为一腕尺,四肘尺合全身,肘部到手的中指尖的长度为身高的五分之一,而肘部到腋窝的长度为身高八分之一的完美男人的比例
A.④②①③⑤
B.②①③⑤④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①④⑤
3.推敲作者行文思路,概括第③段的内容。
(3分)
4.第⑤⑥两段引用了海德格尔的言论,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认为,文字的垄断和隔膜是巴别塔悲剧的根本原因。
B.他认为,技术制造会隐蔽和征服自然规律和人的天性。
C.他向往“诗意”,认为艺术与科学是人类生命的表达。
D.他认为图像不该是复制,而是对世界了解的具象化。
5.分析第(7)段的作用。
(3分)
6.从全文看,当图像“遭遇”数字,会对人类文明产生哪些影响?(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20分)
八月,别走
①八月的草原,在天的怀抱里。
②我走进草原,发现小斯日古楞家的前后左右都是天。
天从他家蒙古包的门进入,又从套瑙(蒙语,蒙古包的天窗)走出,变成湿漉漉的彩虹,搭在红沙马的鞍鞯上,然后越过我的汽车,隔着牛圈栏杆向远处飘去,给风力发电机上的喜鹊窝披挂上一条淡淡的白纱巾。
太阳来得安静,悄悄在小斯日古楞的靴子尖上发亮,又移到他胯下变成跳动的金子……城市里的人们错了,错就错在他们没有到过小斯日古楞家。
他们不知道,其实将天和地分开是极愚蠢的事情。
天的呼吸是在草根下面的土壤里生成的,地的花蕾是在云霞中睁开眼睛的。
水泥和钢架不能,隐形的网络信号不能,褐色的苍鹰和洁白的银鸥不能,甚至那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地平线也不能把天和地分开。
③八月,别走。
小斯日古楞说。
六只肥壮的喜鹊像一把张开的伞在他头上盘旋。
④其实他想说的是,八月,走吧,和我一起上学去吧。
小斯日古楞和阿爸骑马到旗里的学校报了名,他日夜向往着学校里鲜艳的红领巾、不锈钢的自助餐托盘、一脚踢飞足球的感觉,还有手风琴和马头琴伴奏下的合唱。
学校给男孩子们提供洁白的蒙古袍,银扣子,银腰带,和电视上的小乌达木穿得一模一样……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说出来的竟然是——八月,别走。
⑤八月,别走。
小斯日古楞的妈妈索龙嘎嫂子说。
⑥其实,她想说的是,八月,走吧,和我们家的那窝喜鹊一起飞走吧。
那四只春天出壳的小喜鹊已经学会了飞翔和觅食,到了八月底,它们就要另找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过冬。
到时候索龙嘎嫂子便不会有什么顾忌了,一拉皮带,风力发电机就可以使用了,只要那金属的螺旋叶片一转动,家里的夜晚就会迎来一片光明,当然,那喜鹊的空巢也会在瞬间化作粉末。
夏天深了,索龙嘎嫂子的夜开始变长,她用春天剪下来的羊毛擀毡子,准备给即将上小学的儿子带到学校。
她不知道学校的暖气是什么,她就相信毡子,相信自己在蒙古包里过冬的经验。
她盼望九月好久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说出来的竟是——八月,别走。
⑦我远远就看到了天里面的那个喜鹊窝。
两只缠缠绵绵的喜鹊插柳衔泥,不几天的功夫,就在小斯日古楞家门前的风力发电机机身上建成了双宿双飞的安乐窝。
沐浴暖洋洋的阳光,一对喜鹊淋漓尽致地做爱,一心一意地产卵。
它们与小斯日古楞一家朝夕相处,日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好像索龙嘎嫂子擀毡子的羊毛是为它们预备的,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飞下来取。
要是乌云骤来,它们便钻进窝里厚厚的细羊毛中,只露出一对闪烁着黑眼睛的黑脑袋;要是饿了,它们就飞到索龙嘎嫂子的蒙古袍裙裾下唧唧叫,果然,吃的就有了——瑙嗨(蒙语,狗)啃过的骨头,馒头、面包的碎渣,有时候还有一只流产羊羔的肉身;它们从不知忧为何物,惧为何物,它们住在高处,狼和狐狸侵犯不了它们,那可恶的苍鹰和雕隼也不曾出现;它们攒下四个大卵,油润饱满,一天天成熟灵动。
终于,可爱的喜鹊宝宝开始用浅黄色的喙啄壳,呼之欲出!当然,这对饱食终日的喜鹊夫妻并不知道,为了它们的安全,索龙嘎嫂子的耳朵夜夜挂在蒙古包的套瑙(蒙语,天窗)上,她总是把手电放在身边,一有动静就打开,往空中晃一晃,蠢蠢欲动的侵犯者便望而却步了。
⑧八月真的将要远去。
白天阳光的金针纷纷扬扬,夜里微霜慢慢凝结,原本硕大的喜鹊窝,已经没有办法收拢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儿女了。
看,那安静的喜鹊妈妈,只好抓着风力发电机的支架在外面伫立
..着。
⑨索龙嘎嫂子的出现,让所有的喜鹊扑啦啦冲出窝,跟着她的脚步缭绕狂舞。
⑩小斯日古楞说,看吧看吧,妈妈一出来它们就闻到妈妈味了……
⑾索龙嘎嫂子说,哎呀……啊……知道你们长着翅膀呢……
⑿喜鹊跟着索龙嘎嫂子,一直到她松开手,把围裙里的豆粕洒在牧羊犬吃食的槽子里。
六只喜鹊的脑袋扎成内圈,六个覆羽翘起组成外圈,豆粕瞬间被喜鹊一扫而光。
⒀小斯日古楞的口袋里有牛肉干,是妈妈用新鲜的牛里脊肉晾的,又软又香,是准备给他带到学校去吃的。
他把牛肉干掰碎摊在手心里,喜鹊开始追着他抢食。
他奔跑起来,像牵引着一面漫卷的黑白旗。
他跑得开心,一个趔趄摔倒在草地上,喜鹊的尖喙纷纷抢光他手上的牛肉干,便开始啄他带牛肉味道的手。
牧羊犬怎能容忍如此不敬,汪汪叫着冲过来救主人,用脑袋为主人拨开喜鹊的围剿。
这时,不知哪一只喜鹊把屎拉在了牧羊犬的眼睛里,牧羊犬一惊,跳起来急剧地摇着脑袋,用前爪挠眼睛,谁知眼前越发混沌得厉害,小斯日古楞见状一个翻身站起,抱住牧羊犬的头,用手指给它往外挑眼睛里的喜鹊屎,挑也挑不干净,便俯身用舌头一点点往外舔,直到牧羊犬不再躁动,小斯日古楞才吐了两口吐沫清清嘴。
⒁谁知那边牧羊犬已和喜鹊打成一团。
牧羊犬出其不意地抓住一只喜鹊,叼着那喜鹊的一只翅膀晃来晃去,喜鹊发出尖厉的嚷叫,小斯日古楞赶紧扑过去,掰开牧羊犬的嘴……六只喜鹊分明有了智慧,瞬间在小斯日古楞的脚下扎成一个堆,寻求庇护。
牧羊犬把两只前腿搭在小斯日古楞的肩上,贴紧小主人的脸蹭来蹭去……
⒂我竟然忘记了拍照,目瞪口呆地看着这活生生的自然喜剧。
⒃在烛光里吃完晚饭。
我躺在洁白的毡子上,听索龙嘎嫂子说话。
她说,我们家就要搬到冬牧场了,我得给喜鹊留着这个家。
要是我把风力发电机也带走,到了明年开春,它们就再也找不到这个家了,就像一百年前游牧人家嫁出的女儿,因为婆家迁徙,娘家也迁徙,走
着走着,就找不到额吉和阿爸的蒙古包了……
⒄秋风在我背后的蒙古包外喘息,黑暗中我听见喜鹊的翅膀扑簌簌响动,它们消化了腹中的美食,终于起飞入巢,一只,两只……
⒅小斯日古楞在甜梦里呢喃,仿佛说——八月,别走,别走,别走……
7.第①②段对“天”的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比拟手法,表现了草原天空的通透、纯净、美丽。
B.用“淡淡的白纱巾”等渲染了草原宁静祥和的氛围。
C.写到喜鹊窝等为后面交代小斯日古楞家活动作铺垫。
D.写到“天”“地”“人”暗示“天人合一”的主旨。
8.第②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2分)
9.根据文意,推测第⑧段喜鹊妈妈“伫立”时的心理活动。
(3分)
10.分析⑾段3个省略号的作用。
(3分)
11.赏析第⒁段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4分)
12.联系全文,对文章标题进行评析。
(5分)
(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空。
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雾湿楼台,月迷津渡,。
(秦观《踏沙行·郴州旅舍》
(2),千营共一呼。
(卢纶《塞下曲》)
(3)可怜后主还祠庙,。
(杜甫《登楼》)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
(8分)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波媚”是这首词的(1分)
15.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上阕一二句写登高兴亭时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写出了战火未熄的时代背景。
B.上阕三四句借用战国高渐离和荆轲的典故,“凭高酹酒”给人以豪迈开阔之感。
C.上阕五句切“高兴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实悲,为后文充分打开了想象蓄势。
D.下阕用灞桥等借指古都长安,“应待人来”暗示旧山河迫切等待着宋军的收复。
16.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一句。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8分)
①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性宽仁恭爱。
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
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茂性不好争如此。
②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
”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
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茂曰:“汝为敝人矣。
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
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
人情。
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
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③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
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
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
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17.写出下列加点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
(1)初辟.丞相府史()(2)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3)是时王莽秉.政()(4)劝课.农桑()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嘿解与之,挽而.去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B.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C.此乃人道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相亲所以
D.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19.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2)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20.简析第②段中卓茂“辟左右问之”的原因。
(3分)
21卓茂离任,为何“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对此加以概括。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1分)
①天圣七年,予始游京师,得吾友谢景山。
景山少以进士中甲科,以善歌诗知名。
其后,予于他所,又得今舍人宋公所为景山母夫人之墓铭,言夫人好学通经,自教其子。
乃知景山出于瓯闽数千里之外,负其艺于大众之中,一贾而售,遂以名知于人者,繄其母之贤也。
②今年,予自夷陵至许昌,景山出其女弟希孟所为诗百余篇。
然后又知景山之母不独成其子之名,而又以其余遗其女也。
景山尝学杜甫、杜牧之文,以雄健高逸自喜。
希孟之言尤
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有古幽闲淑女之风,非特妇人之能言者也。
然景山尝从今世贤豪者游,故得闻于当时;而希孟不幸为女子,莫自章显于世。
昔卫庄姜、许穆夫人,录于仲尼而列之《国风》。
今有杰然巨人能轻重时人,而取信后世者。
一为希孟重之,其不泯没矣。
予固力不足者,复何为哉,复何为哉!希孟嫁进士陈安国,卒时年二十四。
③景祐四年八月一日,守峡州夷陵县令欧阳修序。
23.下面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B.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也。
C.今有杰然巨人,能轻重
..时人。
D.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
24.“希孟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希孟的文词格外的深沉厚重,谨守礼法而不自我放纵。
B.希孟的语言格外凝练厚重,谨守礼法而不自骋才气。
C.希孟的文辞特别含蓄厚重,谨守礼法而不自我放纵。
D.希孟的语言特别委婉厚重,谨守礼法而不自骋才气。
25.第二段为什么要写卫庄姜、许穆夫人诗篇被孔子记录下来而编入《国风》之事?(3分)
26.赏析第二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二写作(7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宋朝朱熹在他的《观书有感·其二》中说“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意思是:江边停泊着一艘大战船,水不深,船搁浅,怎样也移不动,昨天夜里江边春水涨高了,只见那大船已如羽毛般轻轻漂浮在水面上,想到早先浅水时的想尽办法来推移战船,实在白费力气,现在水满了,那船不是在江心自由自在的行驶了吗?
奉贤区高三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2分)结合,融合。
2.(3分)选B得3分,选A得1分。
3.(3分)继续举达芬奇的例子,说明透视法是图像和数字的一次完美结合(将经验感性空间和逻辑理性空间结合起来),生成了令人惊艳的新视觉图像方式。
4.(3分)D
5.首尾呼应,阐释了大数据的内涵;并提出要辩证地认识图像和数字;使论述更深入、全面。
6.(3分)数字和图像结合所展现的比例精妙与和谐,增加了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将经验感性空间和逻辑理性空间结合起来,直接影响了美术的创作方式和呈现方式;超越文字的垄断和隔膜,更好地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
7.(3分)D
8.(2分)草原上的天地相交融,是自然生成的状态,任何外力都不能使他们分开。
9.(3分)我的儿女们长大了,该给它们搬新家了。
主人也要搬家了,不知道我们在风力发电机上的安乐窝还能维持多久呢。
(对现状的担忧,对即将到来的迁徙的憧憬)
10.(3分)三个省略号表示索隆嘎嫂子的话被喜鹊们打断,其中既有喜鹊们跟随着她飞舞的欢喜与宠爱,又有对它们喧闹的告诫与无奈,表现了人与动物非常亲昵的关系。
11.(4分)第(14)段的动作描写准确细腻而又生动传神。
“抓”“叼”“嚷叫”写出了牧羊犬和喜鹊打成一团的情状,生动有趣。
“扑”“掰”写出了小斯日古楞解救喜鹊的动作,准确地表现了他着急的心理和他对动物的爱护。
“扎”和“搭”又传神地写出了喜鹊和牧羊犬向主人讨好献媚、寻求庇护的样子,表现了它们对主人的依赖,以及主人对它们的喜爱。
12.(5分)“八月,别走”交待了时间,在草原上,这是即将迎来迁徙的过渡时期,也是小斯日古楞即将上学前的最后日子;“八月,别走”和“八月,走吧”形成了反差,既代表了他们对新生活的憧憬,又暗示着他们对原来的生活状态的留恋;“别走”是一种呼唤,也是一种无奈的挽留,因为时间无情地流逝,新的时代不可避免地要对草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的带来冲击,作者对此流露出怅惘与担忧。
文章标题文字朴实,意蕴却非常丰富,包含了复杂的情感。
13.(6分)桃源望断无寻处;独立扬新令;日暮聊为梁甫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惟吾德馨;阡陌交通;则孤陋而寡闻;白沙在涅。
14.(1分)词牌或词牌名
15.(3分)C
16.(4分)“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满怀情意地让漂浮的暮云散去,皎洁月光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为国家命运而愁苦的诗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诗人站在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把想象的射程瞄向长安,目标是如此集中清晰。
17.(4分)(1)征召(2)只、只是(3)掌管、主持(4)督促
18.(2分)A
19(6分)(1)过些天,马主人在别处找到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
(他日,亡,诣,谢。
3分)
(2)亭长平素就是个好官,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啊。
(善,岁,遗,2个判断句,3分)
20.(3分)(1)他办案严谨,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利于保护双方。
(2)他为人宽仁良善,不愿一开始就用刑律的方式处理这件事。
(写出1点2分,2点3分)
21.(3分)(1)在处理亭长受礼一事中,他教育乡民正确看待“律法”与“人情”。
(2)治理密县时平静对待讥笑,认真处理事务。
(3)在他治理下密县教化盛行,民风淳朴。
【参考译文】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人。
性格宽厚仁爱谦恭。
起初被征召担任丞相府史,在孔光手下效力,孔光称赞他是品行高尚的人。
有一次他曾从相府外出,有个人指认他骑的马是自己的马。
卓茂问说:“您的马丢失多长时间了?”那人答道:“大约一个多月了。
”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把马认错了,却默不作声地解开缰绳将马给了对方,自己拉着车离去,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你发现这匹马不是你的,希望你来丞相府把马还给我!”过了几天,那人意外地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匹马,于是他来到丞相府把马归还给卓茂,向卓茂叩头道歉。
后来卓茂因精通儒家学术被举荐为侍郎,调任密县县令。
卓茂忧心苦思教诲不倦,视百姓如同自己的孩子,任用贤良推行教化,从不对百姓恶言相加,官吏和百姓像对待父母那样爱戴他,不忍心欺骗他。
有个人曾来告发他属下的一个亭长收受了他的米肉,卓茂屏退身边的人后询问那人:“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办而送给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那人回答说:“是我自己前去送给他的。
”卓茂说:“你自愿送给他,他接受了,为什么又来告发他呢?”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财物。
而今我因为害怕他,所以给他送些米肉,亭长最终既然接受了,所以我来告发他。
”卓茂说:“你是见识浅陋的人啊。
大凡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是因为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
现在乡邻之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用来相互亲近的礼节啊,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利用权势强求别人馈赠礼物罢了。
大凡人生息之地,总是和许多人生活在一起,所以有人情礼仪上的互相交往。
你却不想在人情礼节上加强修行,难道能远走高飞,不在人间生活吗?亭长平素是个好官吏,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
”那人说:“假如这样的话,法律为什么禁止那样做呢?”卓茂笑着说:“律令制定的是大的准则,礼仪则要顺乎人情。
如果我用礼教导你,你一定不会有怨恨;如果用法律来惩治你,你就会不知所措了吧?(如果随意)往一门法律之内拉扯,从小的方面看是要判罪的,从大的方面看是要杀头的。
你且回去想想吧!”于是百姓都接受了卓茂的教导,官吏也很感激他的恩德。
当初,卓茂刚到密县,有些事务被他废置了,官吏百姓嘲笑他,邻城听说的人也都讥笑他没有才能。
河南郡为他配置了代理县令,卓茂也不疑忌,处理事务同平常一样。
几年后,教化广泛生效,县中道不拾遗。
这时候王莽执政,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勉励督促农桑之事,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
22.(1分)《伶官传序》(《秋声赋》)
23.(2分)D
24.(2分)C
25.(3分)衬托谢希孟虽诗才杰出,却不能“彰显于世”。
引出作者的希望:“今有傑然巨人,能轻重时人,而取信后世者,一为希孟重之,其不泯没矣。
”表明欧阳修看重人才,不受时俗偏见束缚,为有才的人鸣不平,爱护人才。
26.(3分)反复、反问、短句。
音韵和谐,简洁有力。
强调突出了作者为谢希孟这样有才气的女子不能彰显于世而感到惋惜不平,哀叹自己只能写序加以赞赏,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