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3)A卷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 –2006 学年第一学期03级古代文学(3)
A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欧阳修;周邦彦;范成大;清空;吴文英;周密;西厢记诸宫调;赵氏孤儿;小令;套数;厩马肥死弓断弦;桃李春风一杯酒;云破月来花弄影;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大江东去浪千叠。

二、名词解释:
1、江西诗派:兴于北宋延续至南宋的诗歌流派,因其领袖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


们崇尚杜甫,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们主张独创,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以生新瘦硬为诗歌的典型风格。

除黄庭坚外,代表诗人还有陈师道、陈与义等。

2、辛派词人:宋代词坛与辛弃疾同时或稍晚的许多词人受辛弃疾的影响,其作品的主
题思想、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等,都与辛词相近,文学史上称为辛派词人。

代表作家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人。

3、诚斋体: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创作,最早由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

诚斋
体师法自然,强调“感物”,对于自然的表现富于个性,善写生,富于想象,语言风趣幽默。

它代表了杨万里诗歌创作的鲜明个性和独特价值,也确立了其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4、南戏:宋元时期在我国南方地区兴起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

因最早出现在浙江温州
一带,故又称作“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的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和民间传说,体制比元杂剧自由灵活。

代表作品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荆、刘、拜、杀”
和《琵琶记》等,南戏对明清传奇有直接的影响。

三、默写: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标准:每二句一分,错别字一分。

四、赏析题: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上片写景。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

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

“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

“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

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

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

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五、简答题:
1、回答要点:
陆游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南宋前期的社会现实,其创作的写实精神接近杜甫。

诗歌注重抒发主观感受,概括性强、抒情味浓。

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当时即有“小太白”的称誉,特别喜用梦的形式表现浪漫的情思。

2、回答要点:
李清照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

前期词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委婉细腻;后期词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凄凉低沉。

3、回答要点:
欧阳修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能有感而发。

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风格平易自然。

开创了一代文风。

4、回答要点:
窦娥的性格基调是善良、顽强。

性格是发展的。

窦娥的悲剧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六、论述题:
1、回答要点:
A、拓宽词境。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

B、变革词风。

豪放词的创作。

C、提高词品。

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

D、以诗为词。

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回答时应联系具体作品展开论述。

2、回答要点:
A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揭示人物心理。

B宏大而精密的戏剧结构、起伏变化的戏剧节奏。

C语言特色。

“当行”,白话口语和文学语言的完美统一,语言的性格化,叠字的运用。

回答时需适当举例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