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氨和铵盐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1【精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除了极易溶于水的NH3可以做喷泉实验,还有什么其他气体与溶液组合 可以形成喷泉?(NO2能形成喷泉吗?能充满吗?)
一、氨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1) 喷泉形成原理
气体与水或其他 液体接触
气体溶解或发生 化学反应
容器内压 强减小
外部液体进入 形成喷泉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 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三、铵根离子的检验
取样于
试管中
加热 加入浓的
NaOH溶液
_湿__润__的_红__色__石__蕊__试_纸_______变蓝 蘸有__浓_盐__酸___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NH3是怎么制备的?
思考与讨论
1.反应原理?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注意事项? 2. 是否缺少干燥装置?什么仪器和药品? 3.能用NH4NO3代替NH4Cl吗?能用NaOH代替Ca(OH)2? 4. 快速制取氨的其他方法?
1.气体的发生装置 (1)加热固体药品制取气体(图①),如制取氨。 (2)固体与液体反应不加热制取气体(图②),如制取二氧化碳。 (3)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反应加热制取气体(图③),如制取氯气。
2.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 结合气体杂质的性质,如果想用液体试剂来除杂就选用图 A 装置,如果想用固 体试剂来除杂就选用图 B、C 装置。
一、氨
颜色 无色
气味 刺激性
状态 气体
密度 比空气小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约1:700)
沸点 -33.5℃,易液化
思考与讨论
1.简单叙述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描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2. 产生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若不用胶头滴管,用热毛巾捂住烧瓶, 能否产生喷泉?若未产生喷泉,尝试分析原因?
3.分析液氨与氨水的区别?各自的粒子种类?
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气体 吸收剂
NH3
HCl
SO2、CO2
水或盐酸 水或NaOH溶液 浓NaOH溶液
NO2与O2 水
NH3+H2O
NH3·H2O
NH3·H2O =△== NH3↑+H2O
氨的水溶液(俗称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物质成分
液氨 纯净物
氨水 混合物
粒子种类 主要性质
NH3 还原性
存在条件 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
具有碱的通性 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思考与讨论
1.简单叙述浓盐酸与浓氨水的操作步骤?描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2.将浓盐酸换成浓硫酸可以吗?
2.氨的化学性质
NH3+H2O来自NH3·H2ONH3+HCl===NH4Cl
有白烟产生
催化剂
4NH3+5O2 ==△===4NO+6H2O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加热NH4Cl和Ca(OH)2
①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收集方法:__向__下__排空气法(注意导管要伸入到接近试管底部) ③验满方法:将湿润的_______红__色__石__蕊__试__纸___________放在试管口 ④棉花作用:__减_少___N_H_3_与__空__气__的__对__流__,__吸__收__多__余__的__N__H_3_,__防__止__污__染空气 ⑤加热的试管口应_略__向__下____倾斜,防止__水__蒸__气__冷__凝__回__流__炸__裂__试__管_
3.气体的收集装置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要根据气体的水溶性、是否与氧气反应及气体的密度。一般 有排空气法、排液(水)法,也可将气体直接装入贮气袋中。
排空气法
排液(水)法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氨的物理性质,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氨的化学性质。 2、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 3、掌握铵盐的性质和铵根离子的检验。 4、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氨的工业制法及实验室中其他简易方法。
核心素养 1、通过学习氨的知识培养学生论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2、通过对喷泉实验原理、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探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实验创新的 化学核心素养,理解氨的喷泉实验原理,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核心观念。
还原性
3. 化学性质 受热分解,如 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碱反应生成NH3·H2O或放出NH3 (1)(NH4)2SO4与NaOH固体共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铵盐溶液与碱液混合,不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铵盐溶液与碱液混合,并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速制取氨的其他方法
方法 加热浓氨水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 NH3·H2O =====NH3↑+H2O
气体发 生装置
浓氨水+固体 NaOH
浓氨水+固体 CaO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 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放 出。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 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OH-浓度 的增大有利于NH3的放出。化学方 程式为NH3·H2O+CaO=NH3↑+ Ca(OH)2
【课堂练习】
例1. 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 b挤入烧瓶内,轻轻震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
体呈喷泉状喷出,则a、b不可能是( C )
A.a为HCl气体,b为H2O B. a为CO2气体,b为浓NaOH溶液 C. a为Cl2气体,b为饱和NaCl溶液 D. a为Cl2气体,b为浓NaOH溶液
练习:已知氨极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不适合做氨的尾 气吸收装置的是
√
解析 NH3极易溶于水,若用C项中的装置做NH3的尾气处理装置,则容 易发生倒吸,NH3难溶于CCl4,故A装置可防倒吸,B和D项装置原理相 似都可以防倒吸。
123456789
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及尾气处理
一、氨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1) 喷泉形成原理
气体与水或其他 液体接触
气体溶解或发生 化学反应
容器内压 强减小
外部液体进入 形成喷泉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 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三、铵根离子的检验
取样于
试管中
加热 加入浓的
NaOH溶液
_湿__润__的_红__色__石__蕊__试_纸_______变蓝 蘸有__浓_盐__酸___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NH3是怎么制备的?
思考与讨论
1.反应原理?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注意事项? 2. 是否缺少干燥装置?什么仪器和药品? 3.能用NH4NO3代替NH4Cl吗?能用NaOH代替Ca(OH)2? 4. 快速制取氨的其他方法?
1.气体的发生装置 (1)加热固体药品制取气体(图①),如制取氨。 (2)固体与液体反应不加热制取气体(图②),如制取二氧化碳。 (3)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反应加热制取气体(图③),如制取氯气。
2.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 结合气体杂质的性质,如果想用液体试剂来除杂就选用图 A 装置,如果想用固 体试剂来除杂就选用图 B、C 装置。
一、氨
颜色 无色
气味 刺激性
状态 气体
密度 比空气小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约1:700)
沸点 -33.5℃,易液化
思考与讨论
1.简单叙述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描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2. 产生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若不用胶头滴管,用热毛巾捂住烧瓶, 能否产生喷泉?若未产生喷泉,尝试分析原因?
3.分析液氨与氨水的区别?各自的粒子种类?
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气体 吸收剂
NH3
HCl
SO2、CO2
水或盐酸 水或NaOH溶液 浓NaOH溶液
NO2与O2 水
NH3+H2O
NH3·H2O
NH3·H2O =△== NH3↑+H2O
氨的水溶液(俗称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物质成分
液氨 纯净物
氨水 混合物
粒子种类 主要性质
NH3 还原性
存在条件 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
具有碱的通性 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思考与讨论
1.简单叙述浓盐酸与浓氨水的操作步骤?描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2.将浓盐酸换成浓硫酸可以吗?
2.氨的化学性质
NH3+H2O来自NH3·H2ONH3+HCl===NH4Cl
有白烟产生
催化剂
4NH3+5O2 ==△===4NO+6H2O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加热NH4Cl和Ca(OH)2
①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收集方法:__向__下__排空气法(注意导管要伸入到接近试管底部) ③验满方法:将湿润的_______红__色__石__蕊__试__纸___________放在试管口 ④棉花作用:__减_少___N_H_3_与__空__气__的__对__流__,__吸__收__多__余__的__N__H_3_,__防__止__污__染空气 ⑤加热的试管口应_略__向__下____倾斜,防止__水__蒸__气__冷__凝__回__流__炸__裂__试__管_
3.气体的收集装置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要根据气体的水溶性、是否与氧气反应及气体的密度。一般 有排空气法、排液(水)法,也可将气体直接装入贮气袋中。
排空气法
排液(水)法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氨的物理性质,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氨的化学性质。 2、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 3、掌握铵盐的性质和铵根离子的检验。 4、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氨的工业制法及实验室中其他简易方法。
核心素养 1、通过学习氨的知识培养学生论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2、通过对喷泉实验原理、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探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实验创新的 化学核心素养,理解氨的喷泉实验原理,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核心观念。
还原性
3. 化学性质 受热分解,如 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碱反应生成NH3·H2O或放出NH3 (1)(NH4)2SO4与NaOH固体共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铵盐溶液与碱液混合,不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铵盐溶液与碱液混合,并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速制取氨的其他方法
方法 加热浓氨水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 NH3·H2O =====NH3↑+H2O
气体发 生装置
浓氨水+固体 NaOH
浓氨水+固体 CaO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 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放 出。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 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OH-浓度 的增大有利于NH3的放出。化学方 程式为NH3·H2O+CaO=NH3↑+ Ca(OH)2
【课堂练习】
例1. 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 b挤入烧瓶内,轻轻震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
体呈喷泉状喷出,则a、b不可能是( C )
A.a为HCl气体,b为H2O B. a为CO2气体,b为浓NaOH溶液 C. a为Cl2气体,b为饱和NaCl溶液 D. a为Cl2气体,b为浓NaOH溶液
练习:已知氨极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不适合做氨的尾 气吸收装置的是
√
解析 NH3极易溶于水,若用C项中的装置做NH3的尾气处理装置,则容 易发生倒吸,NH3难溶于CCl4,故A装置可防倒吸,B和D项装置原理相 似都可以防倒吸。
123456789
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及尾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