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批注《牛和鹅》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批注《牛和鹅》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参赛选手***号。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牛和鹅》的第二课时说课内容,我说课的主题是“情感在批注中聚焦。


【设计理念】:
基于互联网+环境,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行各业,语文课堂也不例外。

多媒体技术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进入语文教学,通过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介的处理进行辅助教学,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粉笔、黑板、挂图、朗读等不足。

但信息技术只是教学辅助手段的一种,适量、适当的运用才能和传统教学手段相得益彰。

一、挖掘文本说教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部编版语文教材构建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成长故事”,编排了与成长相关的三篇文章,《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旨在表述童年不仅有欢乐,更有经历挫折带来的成长。

这是对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文主题“多彩童年”的推进和延续,它们既有勾连,又螺旋上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牛和鹅》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牛和鹅》记叙了作者在回家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鹅,不再怕鹅的故事。

最后借助金奎说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二、关注差异谈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第二学段,思维活跃,乐于表达,求知欲强。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语言感受力不强,利用成长故事和学生产生共鸣,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以标扣本述要求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出发点,也是一堂课的归属点。

根据单元一体化教学策略,我设置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 学习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

2.围绕“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感受鹅的神气”练习做批注。

3.通过感悟文章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点:围绕“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感受鹅的神气”练习做批注。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四、突出主体道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边性活动,为了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我设计了这样几种教法和学法: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法,讨论探究法等多元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整堂课都能沉浸在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中。

五、立足发展讲过程。

这是我说课的重点。

于漪老师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一)问题导入,注重勾连,要素融合巧设计。

问题导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是真的吗?引出故事。

【设计意图:“问题是撬动思维的杠杆。

”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犹如一把文本解读的钥匙,可以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点燃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老师、与同学思想交流碰撞的火花。

通过朗读,图片的勾连,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从而引入新的内容:学会做批注本领。


(二)聚焦情感,移情入境,批注妙处自品析。

1.批注以前也学过,画个线,打个问号等。

系统的学习还在此刻,批注如庖丁解牛的刀,批注是熬制高汤的火,批注是语文阅读的法宝。

批注成就很多经典,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郦道元给《水经》做批注成就《水经注》;明末清初金圣叹更是批注名家,他评《水浒传》《西厢记》都成了经典。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批注如庖丁解牛的刀,批注像熬制高汤的火,批注就是语文阅读的法宝。

举例批注中的经典,激发学习兴趣。

郦道元给《水经》做批注成就《水经注》;明末清初金圣叹更是批注名家,评《水浒传》评《西厢记》。

这样的安排,既巩固了孩子已有的知识学习,又让孩子们对新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文章总共有五处批注,举一反三,指导示范,让学生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批注。

出示第一处批注。

让同学们朗读回忆,看一看它的角度是什么?也就是这个批,批什么内容,批在什么位置?其实哪个地方有空白哪个地方就都可以批注。

这个是旁批: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是读者对这件事情产生的?板书(有疑问)。

【设计意图:有疑问才能够进步,清朝学者陈宪章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批注的第一个角度就是有疑问。

听了大人这么说以后我就怀疑这种说法,以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有疑问就可以提出来。


3.视频导入,体会惊慌失措,引出第二处批注:写法评价):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

这使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张惊慌失措写的很真实),这是批什么内容(生:这段话的写法)板书:写得好,
4.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剩下的三个批注。

看看三处批注的位置(生看)找到看看这三处批注又是从那些角度来批的?(板书:感受深)
5.游戏环节,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活跃气氛,增添童趣。

【设计这个过程就是带着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

做到举一反三,有层次,有梯度学会做批注。


(三)习得方法,任务驱动,读写思悟相融合。

1.批注聚焦。

2.阅读提示。

(四)探究分享,拓展迁移,大语文观流笔端。

1.找心情对同学们并不难,重要的是我们在体会他们的心情。

事实上当鹅还在远远的地方游,他为什么害怕?原来是我对它的看法导致了我对它的害怕(板书:看法)(鹅的眼睛看人,把人看得很小,所以人怕鹅,所以它会来欺负人。

这就叫谈体会)
2.看法这样导致了害怕这样的结果。

可是同样的一只鹅,金奎叔怎么做的?他还怎么说的?对比阅读,体会情感。

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

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金奎叔的做法和我不一样,源自于?他为什么和我不一样?(看法)那金奎叔的看法是什么样?(生说)原来金奎叔的看法和我的不一样,我的看法是:鹅的眼睛看人小,所以会咬人,金奎叔的看法:鹅本来就比我们弱得多。

他看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板书:角度)所以他才敢去这么做。

4.我们的批注引导我们的思考深入下去,为什么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
5.老师第一次读了以后,也留下了这样的批注。

第一次批注: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第二次批注:鹅的眼睛看人,的确能把人看小,但事实上鹅根本没有人那么强大。

但我们误以为鹅不怕人才是导致不好的结果。

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如果能够正确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两次做的批注,哪一次深刻?
6.交流平台: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作的批注,了解别人对文章的想法,丰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设计意图:第一个收获同学们知道了批注的角度有疑问、写法、理解;第二个我们的收获是怎么去体会心情,那就是需要联系课文内容,谈自己的体会,谈体会时要越深入越好。

】(五)双减课堂,作业分层,以简驭繁推阅读
双减之下,作业改革面临挑战,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式作业是必然趋势。

信息化、智能化助力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因此,最后一个设计作业板块,我会充分考虑线上、线下融合,不同层次孩子分层的布置原则。

如:今天我们学了做批注的阅读方法,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与众不同的作业。

1.学以致用,阅读链接中的文字,用今天学到做批注的方法一展身手。

2.有兴趣的同学用学到的方法去做课外阅读。

3.同学们可以把做好的作业发给老师,老师可以及时给予反馈。

【设计意图:这样的分层设计考虑到了孩子个体的差异,让因材施教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


六、提纲挈领论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

在板书呈现的过程中,我会以思维导图形式,根据学生生成性回答逐渐完善,在体现形式美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对本文要点的提炼,让板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良性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