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越城区五校联考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绍兴越城区五校联考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
习检测试题
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中,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试管1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1:2
C.该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不可能是( )
A.H2和CO B.H2和C2H2C.C2H2和C2H4D.CO和C2H4 3.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号和数字表示带正电的质子的数目,弧线上数字代表各电子层带负电的电子的数目),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A.B.C.D.
4.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实解释
A 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B 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少分子之间有空隙
A.A B.B C.C D.D
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并收集O2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气密性D.利用排空法收集
CO2
7.用下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
B.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在实验④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③
D.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
8.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相符的是( )
选项事实解释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
分子间有间隔
A
小于100mL
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B.稀释浓硫酸
C.称量NaOH D.用pH试纸测酸
碱度
10.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3B.X2Y C.X2Y3D.X3Y2
11.“齐二药”假药事件是将“二甘醇”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C4H10O3+4O2=2X+3H2O,而导致人中毒.X的化学式为()A.C4H8O2B.C2H4O4C.C2H2O2D.C2H2O4 12.下列行为中,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是
A.酒精灯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回收,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D.为提高实验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用手拿
1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干冰C.铁D.金刚石14.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解释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快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被压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缩
C 有风的时候,灰尘会被吹起来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分子的间隙变大A.A B.B C.C D.D
15.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正确的是()
A.探究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比较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D.称量固体药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某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和b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可选用
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可借助图中其他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主要操作有:
①从水槽中撤出导管;②收集气体;③固定装置;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加热;⑥撤酒精灯;⑦装药品,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
A.④⑦③⑤②①⑥B.⑦④③⑤②①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④⑦③⑤②⑥①
在完成“②收集气体”步骤时,应当_______________时收集气体。
③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需要在试管口派一团疏松的棉花,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从安全、节能、环保、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最好用_______________(填“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现有含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 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_____g;
(2)求混合液中CuSO4的质量;_____
(3)求该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
18.(8分)2015年10月5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并提纯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根据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计算:
(1)其组成元素共有_____种,每个分子中共含_____个原子;
(2)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3)青蒿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4)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结果精确到0.1%)请注意:需列出求解过程。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用百分比表示)。
(2)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_____(填字母序号)
(3)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性质。
(4)工业上得到大量氮气、氧气的方法是_____,利用的是_____。
(选填)
A.分离空气中氮气、氧气
B.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氮气、氧气
C.沸点的不同
D.化学性质的不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A
【解析】
A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如图所示,试管1中的气体是H 2,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
B 、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1:2,故正确。
C 、在电解水中,水分子分成原子,原子有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正确。
D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A 。
2、A
【解析】 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00%16
⨯=75%,要使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外两只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80%; A 、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100%28⨯=43%,故H 2 和 CO 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80%,错误;
B 、
C 2H 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100%26
⨯=92.3%,故H 2 和 C 2H 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大于80%,正确;
C 、C 2H 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80%,故C 2H 2 和 C 2H 4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大于80%,正确;
D 、C 2H 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100%28
⨯=85.7%,故CO 和 C 2H 4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大于80%,正确。
故选A 。
3、C
【解析】
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表示氢原子,属于原子;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表示氧原子,属于原子;
C、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表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属于阳离子;
D、核内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表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属于阴离子;故选C。
4、D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一定条件
4NO+ 6H2O。
【详解】
A、甲物质是NH3,其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A正确;
B、乙物质是O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两种生成物是NO和H2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均为化合物,故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错误。
故选D。
5、C
【解析】
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分子不断运动的缘故,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原子之间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不会改变原子的体积大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水和酒精混合时一部分分子相互占据了空隙,所以总体积变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解析】
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气体应从长管进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关闭止水夹后,若不漏气,则水会在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应采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解析】
A、稀醋酸能使紫色干花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也能使紫色干花变红,所以实验①④中紫色石蕊小花变红,故选项不正确;
B、实验④和实验②③作对照实验,实验②③中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而④中小花变红,说明实验④中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故选项不正确;
C、实验③把干燥的石蕊花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不变红,说明了仅有二氧化碳气体石蕊不能变色,和实验④形成对比实验,不能省略,故选项不正确;
D、实验①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实验④中小花变红可推测有酸性物质产生,故选项正确。
8、D
【解析】
A、分子间有间隔,液体混合物的体积不等于原液体的体积和,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100mL,选项正确;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构成氧气和臭氧(O3)的分子不同,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选项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的大小没有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D。
9、A
【解析】
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不能将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
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的阳离子,故X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的阴离子,故Y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2Y3。
故选C。
11、D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左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分别是:碳4个、氢10个、氧11个,而反应后生成的3个H2O分子中只含有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则2个X 分子中含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2H2O4;故选:D。
【点睛】
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等.
12、D
【解析】
A、酒精灯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回收,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为提高实验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也不可以用手直接接触;故选项错误,打标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解析】
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A错误;
B、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B正确;
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故C错误;
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B。
14、C
【解析】
A.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所以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解释正确;
B.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被压缩,所以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解释正确.
C.灰尘不是分子,灰尘会被吹起来不能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来解释,故解释不正确.
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分子受热,分子的间隙变大,故解释正确。
【点睛】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
15、D
【解析】
A、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有水生成,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C、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铁架台集气瓶A或C D或E 过氧化氢水+氧气连接CD 向C中注水,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合理即给分) BD或BE
KMnO4K2MnO4+MnO2 +O2 A 【答题空10】有均匀气泡冒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或随气流进入集气瓶过氧化氢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仪器的名称:a是铁架台;b是集气瓶;(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A或C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因此收集装置选D或E;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3)C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CD向C中注水,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4)①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因此收集装置选D 或E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KMnO 4△ K 2MnO 4+MnO 2+O 2↑;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固体、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停止加热;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③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5)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常温即可进行,节能,简便,无污染;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加热分解,需要加热,消耗能源;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最好用过氧化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9.8 16g 10%
【解析】
现有含CuSO 4和H 2SO 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 溶液,NaOH 先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根据上图分析可知:80克氢氧化钠溶液与混合溶液
中硫酸恰好完全反应,(160g-80g)克氢氧化钠溶液与混合溶液中的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
【详解】
(1)由图可知,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g ;
设:消耗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 ,该NaOH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
4
242160
8098x (160g-80g CuSO +2NaOH =Na SO +)y Cu()8O g
H 9.↓⨯ 160x =989.8g
x=16g ; 80(160g-80g)y =989.8g
⨯ y=10%。
答:(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9.8g ;
(2)求混合液中CuSO 4的质量16g ;
(3)求该NaOH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8、3 42 282 9:4 28.4%
【解析】
(1)根据化学式可知,组成元素共有碳、氢、氧3种,每个分子中共含15+22+5=42个原子;
(2)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
(3)青蒿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65)=180:80=9:4⨯⨯:
; (4)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5100%28.4%1215+122+165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21% B 供给呼吸 A ; C 。
【解析】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填:21%;
(2)煤炭燃烧和人的呼吸需要消耗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会释放出氧气;故填:B ; (3)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故填:供给呼吸; (4)工业上得到大量氮气、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这是利用了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故填:A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