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
1.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2.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

他就是我国清末状元实业家()
A.李鸿章 B.詹天佑
C.张謇 D.左宗棠
3.2008年9月23日下午,张謇杯·2008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南通体育会展中心举办。

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出身寒微,考中状元 B.主张“实业救国”
C.创办南通博物院 D.创办大久精盐公司
4.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

清末状元张骞却“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结合右图判断他办的实业是()
A. 大生纱厂
B. 安庆军械所
C. 轮船招商局
D. 天津电报总局
5.被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又被称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辛亥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6.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以重工业为主
B. 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 比较落后
D. 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7.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右图),中国实现了首次太空行走。

19世纪后期,中国人行走借助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
①轮船②火车③飞机④马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8.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9. 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
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0.下面哪一剧照反映了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11.右图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的剧照。

该影片是()
A.《歌女红牡丹》
B.《渔光曲》
C.《定军山》
D.《难夫难妻》
12.他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是剪掉辫子与清廷彻底决裂的第一人。

他是()
A.孙中山 B.魏源
C.林则徐 D.严复
13.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

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A.《民报》 B.《中外纪闻》
C.《申报》 D.《时务报》
14.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

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15.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说明()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旧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16. 《申报》是我国早期的报纸。

通过当时这份报纸,我们可能看到的内容有()①谭嗣同英勇就义 ②《马关条约》的评论 ③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④某照相馆刊登一则广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

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在旧社会,女人的“三寸金莲”被形容为“小脚一双,泪水一缸”。

这种现象被改变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9.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②坐轮船出国留学③陪朋友看电影④陪家人看电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二、读图题
2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
(4)以上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

”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

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却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请回答:
(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与秦二爷创业活动最相似的一位“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倡导的著名主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4)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5)国民政府的哪些措施使秦二爷兴办的企业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D4.A5.C6.A7.C8.B9.C10.B11.C12.A13.C14.C15.D16.A17.D
18.C19.A20.B
二、读图与解答
21.(1)《申报》创办于1872年;主要内容:新闻、评论、广告等(2)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

(3)现代汉语词典等。

(5)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2.(1)兴办实业。

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张謇;实业救国(3)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不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起来。

(5)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23.(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

(3)清朝特有的辫子,是满族贵族占统治地位的象征,是残酷的民族压迫的标志,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令,剪去大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

(2)孙中山认为清朝官场称人为“大人、老爷”玷污了共和政治。

(3)革除旧的官场称呼,改称职务,民间互称“先生”“君”;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四、探究题
24.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事迹:创办大生纱厂、建立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冶铁厂等。

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

评价:他为中国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热爱祖国、不惧世俗、艰苦创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发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