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读后感(模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读后感(模版)
第一篇:《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读后感(模版)教育名著导读
真正的“家庭”从联系开始
家庭是什么?家庭便是一个由人组合而成,相亲相爱的为一个目标奋进,给人安全感的避风港,基础学校努力构建的便是这个家庭。
这个家庭成员中有校长,有老师,有学生甚至还有学生家长,要想和睦绝非易事。
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促进学习)而聚集在一起,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波伊尔认为需要一种使他们凝聚到一起的力量,这种力量便是联系。
校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
在我的观念中,校长便是教师的领导,一个靠行政命令的手段指导学校工作的人。
事实上,在我所就读的学校中,校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确实也只是限于此。
老师与校长的接触少之又少,极少的接触中还有大部分时间花在会议上的“各班评比”汇报中,我曾经的一位老师甚至说过他极不喜欢那样的交流,感觉像是在开“批斗大会”。
然而,基础学校里的校长摒弃了校长——职员的传统关联,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校长看到老师会热情地打招呼,并且会对他们的成果给予支持与鼓励。
诚然,要想办好一所学校,校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校长,与老师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归根结底,没有人比教师跟了解课堂情况,也没有人比教师更能鼓励学生以及评价学生所能取得的进步,校长要想使一个学校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便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为了了解这些,校长便必须与教师进行交流,并能够虚心的接受教师给予的批评,进而对学校的相关政策进行改善。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其实,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们并不陌生,那便是:亦师亦友。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对老师会有一种畏惧感,这种畏惧感慢慢地便会转化成不信任感。
《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里提到,当小学生被问及一个好的老师应具备那些品质时,他们认为“理解学
生的苦衷”是最重要的,“精通所授课程”却位居第六。
从这点可以看出:孩子们更关心的是老师是否懂他们,而不是这位老师到底懂些什么。
这让我想起我的幼儿园老师,开始我很喜欢她,总希望她关注我,但当她撕了我的零分试卷时,我开始害怕,甚至有点不敢再上她的课。
结果,最后期末考试的成绩我仍是零分。
我在害怕之余,更多的是一种受挫感与无力感。
这种受挫感与无力感逐渐地就转换成了对老师的厌恶感,同样的分数只能说是情理之中。
我想:如果那个时候她愿意坐下来跟我好好说说话,弄清楚我为什么会得零分。
我一定不会再让她看到同样的分数。
所以,在老师意识到自己是师长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倾听,只有倾
221 波伊尔: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已故主席。
波伊尔著。
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41页
听才会明白学生的苦衷,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
当然,学生也要学会理解老师,学生有自己的自尊心,老师也有。
当我们遇到被老师误解的情况时,不要“以硬碰硬”,给自己一点时间,也给老师一点时间,在相互理解中逐渐磨合中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里提到家长是合作伙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的中国,家长也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到孩子的学习中。
但是,老师与家长的关系是不是就应该保持的过于密切,密切到将孩子的一切都汇报给家长。
根据《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所列出的调查显示:将近40%的家长高度赞赏能和学生的“家庭和父母”保持联系的老师,而只有9%的学生是这样认为的。
从这点可以看出:学生其实并不希望家长与学生联系的过于密切。
当然,这并不代表老师与家长不能联系,家长无疑是老师最好的合作伙伴,只是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要运用一些技巧,老师与家长的合作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不是不断地将学生的“缺点”揭露给家长。
我曾经见过这样的老师,他当着学生的面不停地数落学生的缺点,家长觉得面子过不去,当场就打了那个学生,结果我们便
成了一群看热闹的观众。
年少无知的我们甚至常常拿这件事取笑那个学生。
结果,那个学生并没有像老师预期的那样“改邪归正”,他犯的错误越来越多,甚至面临被学校退学的威胁。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老师也只是“恨铁不成钢”,想让家长好好管管学生,只是她用错了方式,最后学生对他失去了信任感,家长也未必多感谢他。
所以,如何正确对待家长这个合作者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也许我们会觉得家长与学生一直在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很亲密。
然而,事实上是,除了一些留守儿童,即使父母一直孜孜不倦地陪着孩子,孩子与父母之间也未必关系密切。
很多时候,家长与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很难达成共识。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能会步步紧逼,毫不松懈。
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当然也是要求尽善尽美,但是人无完人,有人的地方便有弱者。
这种时候,学生可能很害怕家长的“沟通”。
我记得我小时候成绩考得不好时便很害怕父母知道我的成绩,但当我考了满分时,便迫不及待地想告诉父母。
但是父母从来都是差的狠批,好的却永远是继续努力。
所以,何为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不是一种对我们是否达到他们的标准的过多关注,而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
我的很多同学都觉得跟父母没有什么话题,实质上便是一种情感交流的缺失。
因而,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更要注重参与与鼓励。
不是只问结果的参与,不是只有“再接再厉”的鼓励。
抽出一点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好好看
看他们的世界,即使孩子失败也不要过分苛求,与他们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一定会有父母有着许多的共同话题。
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说实话,在我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我所认识的同学不是同班的,就是同班同学的亲戚,当然也不排除那些因为考试而偶尔认识的。
《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里面所提及的孩子便不会如此。
他们除了传统的分班模式外,还有混合年龄组合,几种组合,按个体组合,全班组合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便是:我们认识
的绝不仅仅是同班同学。
比如混合年龄组合中,四年级学生和学前班的孩子可以参加同一个科学项目,而五年级学生则可以帮助一年级学生阅读或做算术。
遗憾的是,在中国有时候“窜班”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同年级的交流除了成绩榜上的攀比,似乎找不到其他,更不用说与不同年龄孩子之间的交流。
其实,有时候学生更能在学习上帮助学生,我小学时候常常让我的姐姐给我讲解那些不懂的题目,那些上课感觉很难的东西一下子就简单了很多。
这并不是说老师讲得不好,只是有时候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便于交流。
而且,人的资质参差不齐,有些人的接受能力可能要慢慢启发,而目前的教学条件教师还只能是考虑到大部分人的接受能力。
因而,学生便要寻求多方面的帮助,同学无疑是个好的助手。
学生与学生之间这种无压力的交流学习不仅可以在学业上共同进步,还能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总之,一所好的学校联系确实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联系才有了思想交流,因为联系才会纪律严明,因为联系才会互相关心,因为联系才会有同一个目标······然而,联系并没有那么简单,过度联系会让人有种不适感,就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超过了最佳距离便会给人压力感。
所以,我并不是很赞同《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里的某些做法。
如:将学生的成绩单寄给家长。
在我看来,成绩是否告知家长是学生的一个权力,大部分的孩子都相当害怕父母的失望,那比考了班级倒数第一还让人坐立难安。
这点,中国的做法更让我赞同。
中国只有在家长会的时候才会将成绩单给家长,而且只是自己孩子的成绩,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孩子的弱势,孩子也不会觉得被逼得太死。
相反,这样的一次家长会还可以给孩子敲响一次警钟。
但是,如果每天都感觉在开“家长会”,生活难免有些“可怕”,家长有学生之间的联系恐怕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当然,在这个家庭里除了联系这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外,课程的连贯性,环境,品格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在《基础学校———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中这本书都有体现,其中不乏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而将这些理论用于实践还将是一条漫长的路。
第二篇: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
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要做好节约这篇文章,必须靠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
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利用司助理巡视员何炳光说:节约型社区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总体上我觉得还要靠社区里的每一位公民、个人从自身做起。
的确,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节约意识、节约观念,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节约型社区的建设。
比如在节水、节电上,夏季是用水用电高峰,有的小区经常出现水压不足,上层住户无水的情况,和用电负荷重造成的停电事件。
虽然每户居民各用各的水表、电表,各自交费,似乎和其他人毫不相干。
但是如果每户都能从自身做起,拧紧水龙头,节约一滴水,那水压就会上升,供水就会恢复正常;如果每户都把空调温度调高一度,或用电风扇驱暑降温,减少空调的使用,那么跳闸断电的次数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反过来说,自觉节约用水还减少了生活废水的排放,保护了水环境;少用或不用空调还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了大气环境,何乐而不为呢?
社区是我家,节约靠大家。
相信在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下,随着社区居民节约意识的增强和社区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的完善,会使节约型社区的建设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会涌现出更多的节约型社区。
我住在美丽的余杭镇南安社区。
南安社区很大,它的最东边至同城印象,最西边至美丽的南湖,最南边至联兴路,最北边至山西园路。
而我的家----禹航小区,就在禹航路和宝林路的交叉口,是南安社区的中心位置。
我们社区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还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社区的西南面是施桥河农贸市场,社区周围还有久久超市和禹倡超市。
禹航路和宝林路南北、东西向贯穿整个小区。
宝林河西岸垂柳拂堤、绿草茵茵,宣传计划生育的雕塑群,在绿树红花的映衬显得更加美丽。
在我家的西边有一个我经常去的游乐场,那里可好呢!又可以健身又可以玩。
每到傍晚或是休息天里面的人多得数不清,十分热闹!大家听了是不是有点动心呢?那我就再详细的介绍一下游乐场的情况吧!游乐场很大,里面有适合老年人的快乐大转盘、腰被按摩器、转腰器,有适合年轻人的仰卧起坐器、天梯,有适合小朋友玩的秋千、跷跷板等等…… 我最喜欢玩惊险的游戏了,所以我常玩荡秋千和过锁
链桥。
我坐在秋千板上,手握着钢绳在空中飞荡,有时我会在空中放开手,再一下子跳在地上,有时我会在荡的很高时屁股忽然抬起来,坐下时已经掉了个头了。
我玩得很开心,奶奶站在一边吓得不轻。
锁链桥十分壮观,像一把黄色的竖琴,我们走上去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与我们的欢声笑语融为一体,谱成了一首欢快的摇桥曲。
那个锁链桥不但美观还可以锻炼我们的稳定性,所以每次去游乐场我一定先去玩个痛快。
游乐场里每个人都在适合自己的健身器材前游玩,锻炼身体。
老人们玩累了,就坐在石板凳上休息聊天,可休闲了。
最美最迷人的景象就是夜晚了,每当夜幕降临,很多人聚在一边的空地上吃夜宵,游乐场上灯光闪烁,热闹一片。
我喜欢我的家乡余杭镇,更喜欢我们的家园—南安社区。
我希望经过不断的努力,我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时间的车轮咿呀着,穿过幽深的隧道,一步步碾在岁月的经纬上。
于是,我们站在了二十一世纪的高密大地上!瞩望历史,阡陌纵横。
伤痕历历,辉煌历历,以关爱抚慰伤痕,创荣光完美辉煌,是中国共产党人杜鹃啼血的誓言!不曾见山河流转,沧海变桑田;却亲历了春风化雨,和谐有序的新时代。
君不见长江后浪推前浪,滚滚洪流中,英雄逐浪,骄子弄潮。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有爱于民”,却无需“民生子以其姓字之”的名字,大步流星,以其时代的健步与“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特质,进入众生百姓的视听。
它的名字叫——社区!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寻着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我们成了幸福的社区中人。
昔日惟钢筋水泥的单色家园,如今春
光尽现,新象峥嵘。
草青花艳,绿树成荫,街衢宽阔,出入有序。
山光水榭处,家是眼中美丽的风景;凭窗远望时,满目盛景是你我温馨的家园。
绿树红花掩映间,休闲广场整洁宁静,体育设施时尚耐用,三五老人健身聊天,任由蹒跚幼儿自在学步,居所和谐安定,妇孺老幼随欲身心。
那是李家大妈吧?手牵小
如果有一个游乐园,让我们放假后不整天趴在电脑前,让小区里更充满孩子们的欢笑声;希望能建一个游泳池,夏天,不仅能锻炼身体,泡在水里也很舒服;暑假天气很热,如果能开培训学校,我们就
不用跑很远,很累去补课了。
再建多点高方,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美丽的小区,给更多人带来无穷的方便。
我希望,我们小区,少一些垃圾,多一些鸟语花香;少一个烟头,多一点健康;少一家麻将馆,多一份安静;少一点争吵,多一分友情······
让我们一起投入到建设文明社区的行动中来吧!
篇二:社区是我家
我家住在芙蓉区新世纪家园,社区是我家。
这是一个典型的优秀社区。
整洁的道路,耸立的楼房,明亮的灯光,秀丽的小花园,以及散布在社区各处的人们,他们有的坐在小石桌旁闲话家常,有的在小路上悠闲的散步,当然更多的是在体育场上运动的大小孩子。
这就是我的社区。
社区里的人们都关心邻里,一家有难大家帮。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次我家漏水的事。
那天放学后,我一进家门,就见妈妈一个人在忙来忙去,不可思议的我家“涨大水”了。
妈妈见我回来了,就叫我帮忙,我边放下书包边大声叫:“天哪,这么多水?怎么办啊!”五楼的叔叔刚上楼,听到叫声,马上喊了六楼刘叔叔一家、对门伯伯一家、四楼谭伯伯一家、三楼伍爷爷也来了。
他们还带了工具。
很快地,水被大家清理掉了。
之后,他们还帮我们把家具都檫了一遍。
等爸爸回来时,家里已经焕然一新。
爸爸说要请大家吃饭,但他们都拒绝了,只说了一句:“邻里之间还有什么谢不谢的!大家都生活在一个社区里,不帮你们还帮谁呀!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社区就是我家,我爱我家,我爱我生活、生存、成长的社区。
篇三:我的社区,我的家
暑假的一天,我想到我的好朋友范云轩家去玩,爸爸妈妈同意了,我非常开心。
到了范云轩家以后,我们一起写作业,过了一会,我感到非常难受,头还有点疼。
阿姨看我难受的样子,就关心地问我怎么了,我把情况对阿姨说了,阿姨说:“你到床上去躺一会吧。
”我不好意思地
躺在了床上,接着阿姨把体温表拿了过来,并和蔼地说:“把体温量一量。
”我量体温的时候,阿姨走了过来,并且手里拿了一块湿乎乎的毛巾,说:“把这块毛巾
放在额头上,这样有利于降温。
”说着,阿姨把体温表看了看,说:“这都39度了,我去给你拿退烧药。
”我连忙说:“阿姨,不用,不用,我休息一下就好了。
”这时候,范云轩走过来说:“你不用管了,好好地休息吧!我去拿退烧药。
”我只好说:“谢谢。
”过了一会,范云轩拿过来一杯水和退烧药。
我吃了之后,阿姨把我头上的毛巾又湿了一下,重新放到了我头上,说:“躺在这里好好地休息一下。
”过了一会,阿姨轻轻地走过来,亲切地问:“现在好点了吗?”我说:“好多了,谢谢阿姨。
”又躺了一会,我感觉已经不发烧了,于是,我下了床,对阿姨说:“阿姨,太谢谢你了,给你添了这么多麻烦,要不是你,我不会好的这么快。
”阿姨说:“没关系,我们就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这时,爸爸来接我了,我与阿姨和范云轩告别之后,就走了。
回到家,我和爸爸妈妈说起了这件事,爸爸说:“是呀,真应该好好谢谢阿姨。
以后,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温暖的手,尽我们的能力帮助他们,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我听了,连连点头。
篇四:社区是我家
社区,是每个人的第二个家,社区的清洁、社区的活动......我们每个人都得参与进去,因为,社区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嘛!
周六,我与几个同学约好,来到岔道口社区,我们自己的家,来打扫卫生。
我们先找到打扫的工具,一切准备就绪!
“开始了!”我大声喊着,于是我们几个就开始打扫了。
我们先拿扫把把屋里扫了一遍,虽然那里一点也不脏,于是,我拿拖把把屋里统统拖了一遍,啊!明亮多了。
地干了以后,于是我们又开始忙碌了起来,我们几个人每人都拿了一块抹布,知道干什么吗?擦桌子、擦椅子......能擦的地方,我们都要干干净净的擦一遍,我们拿着抹布认认真真的干了起来,我心里又
激动又高兴,我们都很认真的干着,好高兴啊!我们擦的桌子都能当镜子用了!休息的时候,我不经意的看见了墙上那几个大字“社区是我家,劳动靠大家”是啊!社区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劳动清洁靠大家,社区干净了,家里也就干净了,我们的心情自然也会很好啊!
过了一会儿,管图书的阿姨在冲洗玻璃,她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就跑到哪里,和阿姨一起擦玻璃,我们发好工了,二人抬水,一人看水,三个人擦玻璃,我们的工作都是轮流的,我们擦着擦着,发现这样比较浪费时间,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用管子冲。
我们拿来管子,把玻璃先冲了好几遍后,我们就拿抹布、报纸、和擦玻璃用的拖把,我们把玻璃擦得明澈如镜。
我们又去了文体活动室活动了一下,我们站在跑步机上,坐在自行车上,那种感觉,真的是挺不错的。
我们有给那些老奶奶、老爷爷表演节目,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脸上个个都是笑嘻嘻的,我在他们脸上看出了幸福、高兴的感觉。
表演完之后,我们又帮那里的阿姨打扫了打扫卫生。
我们又去了图书馆,看了一会儿书,挺高兴的。
太阳快要回家了,我坐在椅子上,看着那墙上的几个大字,不禁的笑了起来。
是啊!社区是我们自己的家,我们就是家中的小主人,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应该去做。
社区永远是我家。
篇五:社区是我家
我们家住在张家围,那儿很大,有11栋楼房,有200多户人家。
下面有亭子、草地、运动器材、大榕树、喷水池、游泳池运动器材利运动隔60米一个。
三四棵大榕树高大、挺拔。
到处都是草地绿油油的,真像一大块绿色的地毯。
清晨,老人、中年人、小孩在下锻炼。
正所谓一日之计在晨,一年之季在春。
中午,各家做饭散发出一阵阵清香,令人心境平和、精神舒畅。
下午,炎炎烈日,晒得人不敢出。
可是,在亭下,小店门口,却有许多[]中老年人在打牌。
太阳快落山了,许多小孩子在下面玩耍。
晚上,下面灯火辉煌。
照明灯、路灯;照得得都和白天一样亮了。
喷水池也开始喷水了,拿灯一照好像变了颜色一样。
我经常在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社区里玩。
春天,我们在下面捉迷藏、玩游戏;夏天,我们在
一起玩水,弄得全身到处是水。
秋天,我们在一起采集落叶,做标本。
冬天,我们在雪地里堆雪球、打雪仗、玩滑板。
啊!社区真美,我在这儿一天天成长!
篇六:和谐社区,我的家
我家住在盐棉新村13幢,小区并不大,但十分和谐,充满了温馨。
早晨,太阳刚刚揭开层层的云纱,露出金灿灿的微笑,亲切的投向大地的怀抱,清凉的晨风轻轻地吹拂着。
这时我们的小区开始热闹起来,空地上的老爷爷老奶奶可多拉!他们是来锻炼身体和拉拉家常的,一群拳脚利落中老年人正在打拳舞剑、刀光剑影、整齐化一,真是威风凛凛。
一套套刚中带柔的拳法出神入化的剑法在优美的音乐中显得格外精神。
还有一群老太太随着轻柔舒展的音乐翩翩起舞,有节奏的扇面开合“哗”“哗”做响,煞是好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咦,谁这么早就来健身中心锻炼。
瞧!是一群年过花甲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在健身中心锻炼身体。
虽然他们已过了青春的年龄,但是他们还是精神充沛,比我们强了许多。
他们喊着响亮的口号,做着自己编的操,劲头足极了。
旁边的石板凳上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老人们正有说有笑的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听到他们那爽朗的笑声,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一些哥哥姐姐则坐在亭子里,他们手拿书本正津津有味地看书,仿佛畅游在一片书海之中。
你瞧,树叶在沙沙作响,小鸟在放歌高唱,我看着这和谐的景象心里有一种说不来的喜悦。
我漫步在一条石子路上,突然,从不远处传来了一阵叫好声,于是我压抑不住内心的好奇便沿着声音找去,找到一看原来是隔壁一幢楼的两个象棋迷爷爷,怪不得周围围了这么多
人,看来一定下得很精彩不妨我也来瞧一瞧,只见王大爷一手拖着下巴,一手撩了撩那雪花般的白胡子,脸上突然露出了神秘的微笑似乎这盘棋他是胜券在握,“恩,好棋,这棋真是太妙了!”站在一旁的一位大叔忍不住的夸起了王大爷,而王大爷却一点也不骄傲,依然下着他的棋,最后爷爷对大家说:“下象棋最重要的就是要稳扎稳打,不分神,仔细观察对方下的每一步棋,这就是我下象棋的诀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