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远段关节外骨折的应用解剖和手术改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干远段关节外骨折的应用解剖和手术改进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肱骨干远段关节外骨折的应用解剖和手术改进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间收治的82例肱骨干远段关节外骨折
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术组(40例)和手法组(42例),手术
组患者行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手法组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
3个月肘关节功能Morrey标准评级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关节粘连、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3个月手术组患者肘关节功能Morrey优良率为,手
法组为,差异显著(P<0.05)。

此外,手术组患者无关节粘连、骨折不愈合案例,但手法组有1例关节粘连,2例骨折不愈合。

结论:肱骨干远段关节外骨折患者
其局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传统的手法复位难以有效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患者需
选用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者骨折解剖结构,提升患者
肘关节功能。

【关键词】肱骨干远段关节外骨折;应用解剖;手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057-02
肱骨干远段关节外骨折患者多因外力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而发病,直接暴力
作用患者骨其折区域表现为横形或粉碎形;间接暴力作用患者其骨折区域则多表
现为斜形或螺旋形。

患者骨折后将伴上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其患肢
还将出现明显的缩短或角畸形,碰触可能出现骨擦音,且疼痛加剧[1]。

手法复位
具有较高疗效,但患者远期肘关节功能易出现活动受限情况[2]。

为研究肱骨干远
段关节外骨折的应用解剖和手术改进措施,笔者选取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
2月间收治的82例肱骨干远段关节外骨折患者进行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间收治的82例肱骨干远段关节外骨折
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手术组患者40例,男女比例为27:13,年龄为19~68岁,平均年龄为42.8±1.9岁;手法组患者42例,男比例为28:14,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5.6±1.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如下[3]:①患者伴车祸、摔伤、高空坠落等暴力作用肱骨干
远段关节史;②患肢存在明显的畸形、压痛、肿胀症状;③X线显示患肢存在
骨折,并可确定其移位及骨折类型。

1.3 方法
手法组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优先给予患者对抗牵引,再将骨折远端外侧
向内缓慢推挤,并提托骨折近端,最终复位。

如患者为粉碎性骨折,则不需对向
牵引,施术人员需自四周推挤骨折区域,是骨折碎骨相互接触。

复位后选用木板
中段固定,并选用三角巾悬吊,避免重力牵引影响复位效果。

患者需避免上臂活动,并早日进行功能锻炼。

手术组患者行平行双钢板内固定:嘱患者取健侧侧卧,患肢曲于胸前,垫高
患者,消毒,铺巾,并给予患者局麻。

于上臂后侧正中切口,切口长约12cm,
逐步分离皮瓣、筋膜,暴露骨折区域。

于直视下复位,复位成功后选用加压钢板
固定于肱骨远端后外侧及后内侧,两块钢板需平行对应,螺钉固定,注意避免螺
钉穿入远端冠状突窝或鹰嘴窝。

常规缝合创口,放置引流,术毕。

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且不应用外固定,仅抬高患肢即可。

术后2~5d鼓励患者开始锻炼肘关节功能。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Morrey标准评级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关节粘连、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6.O软件对数据库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来进行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进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 <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3个月手术组患者肘关节功能Morrey优良率为85.00%,手法组为54.76%,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

此外,手术组患者无关节粘连、骨折不愈合案例,但手法组有1例关节粘连,2例骨折不愈合。

3.讨论
肱骨干远段关节外骨折治疗方法有两大类,一为非手术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功能支架法、U型石膏夹板固定法等;一为手术治疗,包括上臂的前侧入路手术、上臂后侧正中入路手术等。

非手术治疗虽在改善患者症状,加快患者骨折恢复、愈合上具有显著疗效,但患者远期肘关节功能存在一定缺陷。

手术治疗则具有疗效及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两大优势。

但实际肱骨干远段关节外骨折手术治疗需建立手术视野充分的基础上。

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的是上臂后侧正中切口,通过切口患者肱三头肌打开手术视野,暴露肱骨干远端后侧。

该种手术入路平面无重要神经及血管,手术安全性极高。

此外,人体桡神经于此入路相距较远,这极大降低了桡神经牵拉损伤率。

有学者研究发现,上臂后侧正中入路区域距水平线上桡神经平均距离约8.3±1.2mm,这种远离桡神经的手术入路有助于快速、准确定位桡神经,并绕开其进行复位、固定操作。

本次研究中,我们随访3个月发现手术组患者肘关节功能Morrey优良率为85.00%,显著高于手法组的54.76%。

且手术组患者无关节粘连、骨折不愈合案例,但手法组有1例关节粘连,2例骨折不愈合,分析可能与上臂后侧正中入路的高肱骨干远段关节解剖结构匹配性有关,患者术中损伤较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水平高。

【参考文献】
[1] 马广山.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05):424-426..
[2] 高骏,余黎媛,金德富等.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致桡神经断裂1例[J].中医正骨,2014,26(01):74-75
[3] 杨超,劳克诚,卢廷胜.肱骨骨折致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06):540-5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